【立命-明鑑】張載哲學思想概述

2021-02-06 寶雞市張載文化研究會

張載的著作艱深難讀,而對於張載哲學的性質,國內學者又有不同看法,多數學者認為是唯物主義的,也有些學者認為是二元論者,這就為公允地介紹張載哲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我們擬根據學術界比較流行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解釋,把張載的理學思想分為五個部分,作一點簡明的闡述:

1.「太虛即氣」的宇宙本體論

具有很強的哲學思辯特色的佛、道哲學體系都是以本體論為基礎的。作為新儒家的理學思想,為了與佛、道相抗衡,就必須彌補原始儒家在本體論上之不足,首先建立自己的本體論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中,所謂本體論是指探究天地萬物產生、存在、發展變化根本原因的學說。張載正是首先從本體論入手,為理學開路奠基的。他在哲學上公開批判佛道,自覺地以唯物論的「氣一元論」哲學理論與主張「萬物幻化」、「有生於無」的佛老唯心論相對立,氣魄宏大,充滿生機。

中國哲學中很早就存在著「元氣論」的傳統,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張載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明確提出「氣」的概念,並以氣為天地萬物的共同本原和本質。他認為:「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正蒙.乾稱》)就是說宇宙中的一切現象,大到蒼茫天空,變化莫測的風霜雨雪、山脈河流,小至飛鳥遊魚、花草樹木等,都是「氣」的不同表現形態。

張載對「氣」這一哲學範疇是這樣規定的:「所謂氣者,非待其蒸鬱凝聚,接於目而後知之;苟健、順、動、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爾。然則象若非氣,指何為象?」(《正蒙.神化》)在他看來,蒸發蓄積的氣態物質是氣,凝結聚合的固態物質是氣,即使浩然(廣袤無邊)、湛然(深遠無際)的無形質可見的虛空也還是氣。「氣」實際上成為張載概括一切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儘管還比較粗糙樸素,但卻在一定意義上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謂的物質存在,他對「氣」範疇的哲學規定,標誌著唯物主義「氣一元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相關焦點

  • 張載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
    在宋明道學家中,要以王夫之的辯證法最為成熟,王夫之通過對《正蒙》作注把張載略顯粗陋的辯證法思想演繹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正蒙》一書較為複雜,裡面不僅有張載晚年的成熟之論,還參雜早年《橫渠易說》裡的一些思想。所以程顥說:「子厚卻如此不熟!」而程頤也評價說:「橫渠立言誠有過者,乃在《正蒙》。
  • 張載的哲學與他的時代
    張載是個真正的哲學家,他勇於「造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橫渠四句」流傳千古。張載不僅精思過人,且注重「外王」實踐,以「躬行禮教」倡道關中。在哲學方面,他首重《周易》,其代表作《正蒙》就是在《易傳》基礎上寫成的,其中表述了以「氣」為基礎的宇宙論和本體論思想。
  • 北宋思想家張載的「橫渠四句」 蘊含著哪些哲理?
    這四句話,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馮友蘭先生稱其為「橫渠四句」。張載(1020—1077年),字子厚,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關學的創始人,世稱「橫渠先生」。  「天地之心」最早見於周易《復》卦彖辭,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此處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間萬事萬物陰陽消長的規律性。
  • 【悅讀薦書】西安出版社:《大儒張載》
    內容簡介:《大儒張載》是一部多方位、多角度地記述關學宗師張載一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全書共分30章,25萬字。作品敘事宏大,文風詩意唯美,對關學宗師思想家張載博大的哲學思想和關學學說的文學性表述,獨具匠心。
  • 張載:為生民立命
    張載的思想是宋代儒學德性之治的源頭之一,對儒家的命論發展有重要貢獻。「命」的概念在張載思想中佔有突出地位。今日我們從張載思想中「命」的內涵、「命」的形上根據和「命」的表現三個方面,對張載「命」論作一個新的探究。
  • 張載:「四為」「六有」澤被後世
    這百畝墓園,是張載及其父張迪、弟張戩的安葬之地。張載講學的崇壽院也被改為橫渠書院,後輩尊稱張載為「橫渠先生張夫子」。  「橫渠四句」關學精髓   治世施政立心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
  • 為熱愛立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每一個生命誕生之初就帶著自己的天賦而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的身體、思想都帶有自己的個性。古代希臘哲學號召人們認識自己,尋找自己的人生使命,這種對人自己的關注,使得後來的人文主義思想在西方大行其道。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發現自己這輩子最應該去做的事,到頭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一生才真正有價值。熱愛是召喚我們使命的號角,喜歡什麼,做什麼事情讓自己感到快樂,當我們投入其中時,可以忘掉時間、忘掉煩惱、忘掉一切,那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 【關學天地】全能大儒張載:「世間第一流人物」這樣煉成
    經過比較研究,張載把自己的學業追求定位到儒家學說上,經過十多年的攻讀,終於悟出了儒、佛、道互為補充、互相聯繫的道理,並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學說體系,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觀。北宋時期,生產力逐漸恢復,科技創新不斷進步。張載把自然科學的成就,結合到儒家的哲學中,從儒家六經中講宇宙論哲學最多的《周易》入手,撰寫了《橫渠易說》,這是他創立自己哲學體系的開端。
  • 用哲學視角讀懂大儒張載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因講學於關中,故其學派被稱為「關學」。從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張載誕生到如今,整整一千年過去了。「千年事與浮雲去」,千年之前,他到底向這個世界貢獻了什麼?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去追思和懷念?因在張載教育思想、家風傳承等方面已有眾多普及性文章,本文則試圖窺探張載在哲學思想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張載名言 張載為天地立心
    張載張載著有《崇文集》、《正蒙》、《橫渠易說》等作品,其名言、思想流傳至今,最為後人稱讚、傳頌的就是被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的名言。張載名言1、欲事立須是心立,心不欽則怠惰,事無由立,況聖人誠立,故事無不立也。
  • 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
    由於張載的學說起源於關中,所以被稱為「關學」,是宋朝理學的四大學派之一。其中「尊禮貴德」的倫理思想,「天人合一」的宏闊哲思,「民胞物與」的人文情懷,至今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西方學者更是稱張載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 【立命-典論】齊敏:張載「四為」句淺釋
    第一是張載的天地論或稱為宇宙觀;第二個是討論「天地」有沒有「心」的問題;第三個是「立」什麼「心」的問題。以前學術界有很多人認為,天地沒有心,人有心,所以認為張載將人心比作「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將人心推高到「天」的境界,我認為這是根本錯誤。
  • 如何理解理學大家張載的橫渠四句
    張載哲學思想最受推崇的是「民胞物與」的博大情懷。「民胞物與」是張載在《西銘》(又名《訂頑》)一文中提出的:「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人與我、物與人,同生天地之間,皆秉天地之性,所以,每個人都應當以萬民為同胞,以萬物為朋友。
  • 連載之一|何乏筆:儒學氣論與內在性哲學:從德語之張載研究談起
    此概念將擺脫存在與變易的對立,而提供一種進一步分析中國文人曾經思考過的變易哲學。如果當代歐洲思想與中國文人思想之間的歷史呼應是可以成立的,關鍵的共同問題之一,無疑在於進一步發展一種當代的變易哲學(Philosphie des Werdens)或說,一種當代的跨文化的「能量哲學」(其關鍵在於擺脫「存在」與「變易」之對立的形上學陷阱)。
  •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張載?
    今年,是「關學宗師」張載誕辰1000周年,作為生活在張載故裡的人們,更有責任去體悟張載文化中,所蘊含的可以穿越千年時光的思想精華和人文力量,而這種精華和力量,放在現代社會,依舊能夠規範約束人們的言行,豐富完善人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張載?
  •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橫渠四句再解讀
    其次,張載並不否認天地有「心」,他援用《周易·復卦》的《彖辭》,稱此「心」為「天地之心」。張載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這意味著天地的功能是創生萬物,這一功能似乎是蘊含於天地之內的心意。「天地之心」的說法,使「天地」創生萬物具有了「目的」特徵。牟宗三、金春峰等學者早就指出包括張載在內的儒家哲學屬於「目的論」系統。最後,「天地之心」的「心」與「為天地立心」的「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
  • 張載哲學對宋明理學的主要貢獻
    從理學的角度看,「體用」範疇之形而上下的定位及其雙重世界的確立是張載哲學對宋明理學的最大貢獻,也是其對佛老之學反戈一擊的基本方法;而「誠明兩進」之為學進路,則又成為理學不同思想譜系的塑造者。至於其「以禮為教」之入手工夫,則上承漢唐儒學之積澱,同時也是對宋明理學之理論思辨化走向的一種有效防範;從面向未來的角度看,則又是對中國智慧及其文化之人倫實踐精神的一種可貴堅持。
  • 讀史:張載及其「橫渠四句」
    在深入了解張載的學養與抱負之後,範仲淹點撥了一句話,這句話深刻影響了這位青年的人生走向:「儒家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意思是說你作為儒生,本分是研習儒學、重振儒學,不必研究軍事博取功名,並且因材施教,勉勵張載研讀儒家學說中最富於哲學色彩的《中庸》。
  •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 橫渠書院嶄新開園
    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國務院參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為橫渠書院揭牌。副省長程福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為張載像揭幕。    副省長程福波在致辭中說,張載一生立志弘道,著書立說、開宗立派,創立的關學蘊含的哲學智慧和人文精神是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給我們留下了豐富思想瑰寶。
  • 讀張載「橫渠四句」,如何為天地立心?
    被世人稱為「橫渠先生」的張載,在以唯心主義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以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佔據著重要地位。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廣為世人傳頌,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