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VD試劑廠家的市場宣傳菜單中不難發現「特定蛋白」套餐或者檢測系列,看似自成一派,卻又跟其他檢測套餐有交錯。那麼什麼是特定蛋白呢?特定蛋白有什麼特別的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嗎?在這裡我們一起盤點常見的特定蛋白項目,以及其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
蛋白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採用抗原—抗體反應對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質進行測定,故又稱特定蛋白檢測。
特定蛋白的種類有很多,本文篇幅有限,就跟大家講一講特定蛋白在臨床上的主要應用。
1、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系列
特定蛋白中最常見的就是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補體C3、補體C4系列。其中檢測IgG、IgM、IgA的臨床意義是:了解機體抗感染能力;而在免疫複合物疾病中,檢測C3、C4可以了解其消耗程度。
2、風溼及類風溼系列
特定蛋白中檢測風溼及類風溼系列的項目是:抗鏈球菌溶血素(ASO) 、類風溼因子(RF) 、C-反應蛋白(CRP)。RF是抗變性IgG的抗體,常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測定是判斷患者免疫應答和觀察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CRP對類風溼炎症反應具有輔助的診斷作用。ASO可用於風溼熱和風溼性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3、尿微量蛋白系列
特定蛋白中屬於尿微量蛋白系列的項目有:尿微量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β2MG),其中腎小球性蛋白尿是由於腎小球濾膜通透性增加或(和)濾膜上負電荷減少所至。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但低分子量蛋白為主,如MA、TRU等,稱為選擇性蛋白尿;若高分子量的蛋白排出增多,如IgU等,稱為非選擇性蛋白尿,後者表示病變嚴重。
腎小球性蛋白尿可見於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等。腎小管性蛋白尿系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所致,主要是小分子蛋白排洩增高,如β2MG、A1M。可見於腎孟腎炎、失鉀性腎病、腎血管性疾病及重金屬中毒等。
4、急性炎症蛋白系列
C-反應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AG) 、觸珠蛋白(HPT) 、銅蘭蛋白(CER) 、α1-抗胰蛋白酶(AAT)。在炎症和組織壞死時,血漿某些蛋白會出現特徵性變化,稱為急性炎症時相反應。CRP、AAG、HPT、CER和AAT是五種急性炎症時相蛋白,其在急性損傷早期就可表現出含量升高。這些指標比傳統指標如發熱、白細胞升高及分類異常、血沉加速等,能更早的反映炎症和感染情況。
另外,急性炎症時相蛋白增加的持續時間不一樣,有助於準確判斷炎症的發展過程。其中CRP最為敏感,在炎症發生的最初2小時內含量就會增加;HPT在48小時內明顯升高;AAG是疾病恢復的極好指標;而CER經常與HPT、AAG一起檢測,有助於對急性炎症時相反應的監測。
5、營養狀況檢測
白蛋白(ALB) 、前白蛋白(PAB) 、轉鐵蛋白(TRF)患者的營養狀況可極大地影響預後、療效和住院期限。對患者的營養狀態,可以用ALB濃度來評價,但是由於其含量高,半壽期長(20天),用於營養狀態監測的靈敏度偏低;但PAB(半衰期為2天),TRF(半衰期為8天),在營養不良情況下,二者也都能快速表現出含量的下降。目前,臨床普遍聯合使用ALB、PAB及TRF三項指標,用於營養狀況的評價和治療效果的監測,保證結果更加靈敏準確。另外,PAB在肝臟合成,半壽期短,又可作為早期肝功能損傷的指標。
6、神經系統疾病檢測
腦脊液(CSF)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對血腦屏障完整性的評價以及對椎管內炎性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7、血液病檢測
特定蛋白中常見的血液病檢測指標是:轉鐵蛋白(TRF) 、觸珠蛋白(HPT) 、鐵蛋白(FER) 、抗凝血酶-Ⅲ(AT3),其中TRF可用於缺鐵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的鑑別診斷。影響鐵代謝或造血的因素都可間接地影響轉鐵蛋白的水平。HPT可輔助鐵的儲存,其水平下降可見於嚴重血管內溶血。FER是檢查體內鐵缺乏的最靈敏的指標,缺鐵性貧血、失血以及長期腹瀉造成的鐵吸收障礙可以導致FER降低。AT3是具有抑制凝血作用的血漿蛋白,是提示血栓形成危險性的重要指標。
最後再跟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特定蛋白的臨床意義,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顱腦損傷後CRP升高幅度和持續時間是反映顱腦損傷嚴重程度和觀察療效的理想指標,對判斷傷情輕重、預測預後有重要意義
(2)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病情的一個敏感指標
(3)是未來冠狀動脈時間的預測指標。
(4)全程C反應蛋白可替代普通C反應蛋白
(1)A組鏈球菌感染後1周,ASO即開始升高,4~6周可達高峰,並能持續數月,當感染減退時,ASO值下降並在6個月內回到正常值,如果AS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復發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測定,抗體效價逐漸升高對診斷有重要意義,抗體效價逐漸下降,說明病情緩解。
(2)由於人們常與A族鏈球菌接觸,正常人也存在低效價的抗體,通常當效價>200IU/ml時,才被認為有診斷價值。
(3)風溼熱、急性腎小球腎炎、結節性紅斑、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等ASO明顯升高
(4)少數肝炎、結締組織病、結核病及多發性骨髓瘤病人亦可使ASO增高
(5)少於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ASO含量高於200IU/ml。大多數新生兒的ASO含量高於其母親,但在其出生後數周內ASO含量會急劇下降。學齡前兒童的ASO值通常低於100IU/ml,然後隨年齡的增加ASO值增加,並在學齡期達到頂峰,成年後ASO值下降。類風溼因子(RF)
升高: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慢性活動性肝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多種細菌、真菌、螺旋體、寄生蟲、病毒感染。
(1)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鑑別診斷
CRP升高與感染的程度正相關,當病毒感染時,CRP在絕大多數病毒感染中的血清濃度變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變。
(2)CRP與心血管疾病
據報導CRP在急性局部缺血和心肌梗塞時升高。CRP並可預兆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發作的局部缺血,心絞痛患者繼續梗塞以及吸菸者冠狀動脈死亡,甚至CRP可作為外觀健康者未來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預兆。
(3)CRP與婦科疾病
CRP測定也有助於婦科患者並發感染的研究,對羊膜破裂早產並伴有絨毛膜炎的孕婦,CRP測定最具有準確和早期預報作用。免疫球蛋白A(IgA)
(1)升高:嚴重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特別是肝的炎症過程會使血清IgA水平升高;多種骨髓瘤能產生大量的單克隆或多克隆IgA
(2)降低:原發性及繼發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蛋白質從腸內流失及通過被燙傷的皮膚而流失也可以引起IgA濃度降低。
(1)升高:見於嚴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慢性肝炎、傳染性疾病和膽囊纖維症等
(2)降低:見於原發性及繼發性免疫缺陷綜合症。
(1)升高:嚴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種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細菌和寄生蟲傳染病、肝臟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及膽囊纖維症。
(2)降低:原發性及繼發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蛋白質流失性腸道疾病及燒傷。
1)升高:
常見於某些急性炎症或者傳染病早期,如風溼熱急性期、心肌炎、心肌梗死、關節炎等;
2)降低常見於:
(1)補體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壞死等;
(2)補體消耗或者丟失過多,如活動性紅斑狼瘡、急性腎小球腎炎早期及晚期、基底膜增生型腎小球腎炎、冷球蛋白血症、嚴重類風溼關節炎、大面積燒傷等
(3)補體合成原料不足,如兒童營養不良性疾病
(4)先天性補體缺乏。補體C4(C4)
C4是補體經典激活途徑的一個重要組分,它的測定有助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治療和病因探討。
(1)升高:常見於風溼熱的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症候群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等;
(2)降低:常見於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溼性關節炎、IgA腎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在SLE,C4的降低常早於其他補體成分,且緩解時較其他成分回升遲。狼瘡性腎炎較非狼瘡性腎炎C4值顯著低下。
1)升高:
(1)腎病症候群 ( NS)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變,以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最為明顯。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可達10g/L,但纖維蛋白原的分解代謝率則正常。
(2)心腦血管疾病 有冠狀動脈阻塞病的患者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水平較高,心肌梗死的範圍也與纖維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關。有不穩定心絞痛的病人,在其發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現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發生在纖維蛋白原水平超過7g/L的患者。
(3)血液流變學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紅細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從而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促進血栓形成。
(4)其它因素 如遺傳傾向性、年齡增長、高脂血症、吸菸、原發性高血壓、肥胖症、口服避孕藥及妊娠期等。
2)降低:
肝臟疾病 纖維蛋白原在肝臟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漿,亦存在於血小板和巨核細胞。正常血漿濃度為1.5~3.5g/L,當肝臟嚴重受損時,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
CCP抗體對類風溼性關節炎(RA)具有相當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68%~75%),即使是RA早期患者,敏感度也有40%~60%。
還有學者認為,CCP抗體不僅是RA早期診斷指標,而且是鑑別侵蝕性、非侵蝕性RA的靈敏指標,CCP抗體陽性者通常出現或易發展成較抗體陰性者更嚴重的關節骨質破壞。
聯合檢測類風溼因子(RF)和CCP抗體,將明顯提高診斷的敏感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