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原來只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力量遠遠不如商朝。周武王聯合很多小諸侯國和部族(號稱八百諸侯),一起反抗商紂王的暴政。雙方實力的對比,其實還是很懸殊。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軍,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打敗了商紂王,主要原因不是聯軍強大,而是因為商紂王太不得人心。商朝統治階級內部,對商紂王不滿的大有人在,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便是其中一個。
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以宗法為紐帶,同聲同氣,仍然是一股相當強大的政治力量。這也是周王室不得不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的主要原因。可以這樣說,周朝建立之初,最主要的政治課題便是正確對待商朝遺民。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前功盡棄,一夜回到解放前。因此,周武王先是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為諸侯,統治原來商朝的王畿(商王的直領地);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輔佐」武庚,當然也就是監視他,史稱「三監」。不料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武庚與管叔、蔡叔勾結,發動叛亂。攝政大臣周公花了三年時間,才平叛了。
周公旦為了安撫這些遺老遺少,是沒少費了心思的。最終的結論,是不能完全將商人的國家從地圖上抹去。換而言之,還必須要封一個諸侯國來「代殷後,奉其祭祀」,這樣才能讓他們的人心穩定下來。於是,一直與周人保持了良好關係並且在商人中具有較高威望的微子啟便派上用場了。周公旦以周成王之名,封微子啟為宋公,建都商丘。這一片土地,是商朝早期主要統治的地區,也就是亳的所在地。商朝貴族的勢力,在這裡並不算太頑強。至於「宋」這個國名,乃是「商」的諧音。有人甚至認為,宋國最早就是叫商國,後來為了區別於商朝,才改稱宋國。此說存疑,但也未嘗不是一種合理的假設。
微子啟是個聰明人,周朝的統治者對他很尊重,他則心甘情願地維護周朝的大局。宋國建立後,商朝遺民的反叛,確實也銷聲匿跡了。周朝的統治,日趨穩定。可以這樣說,將微子啟分封在宋國,是周王室處理殷商遺民問題的最後一道工序。完事之後,天下也就算是太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