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郵票龍造型被指太兇 作者稱神靈不可異化

2020-12-20 搜狐網
2012壬辰龍年生肖郵票。
1988戊辰龍年生肖郵票。

  設計者稱龍是神靈,不能隨便更改異化

  新快報訊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備受關注的龍年生肖票《壬辰年》特種郵票將於1月5日正式發行,此前,其圖樣早已通過網絡等媒體面世,並引起眾多郵迷和網友的議論。

  有人說這個龍的造型看起來有點兇,有人則說是種霸氣,還有人覺得這枚龍票很像清朝的大龍票,並猜其源於九龍壁。一時間,2012年生肖龍票被各方議論得沸沸揚揚,設計者陳紹華也通過網絡與網友進行了交流。日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負責人馮舒拉表示,「壬辰龍」威嚴莊重,著色喜慶,一身正氣,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其形象的確是受到郵政部門和社會評委廣泛認可的。

  有網友認為龍票「有點霸氣」

  「這個造型看起來有點兇神惡煞的樣子」、「在怒吼!向誰發威?」日前,隨著「壬辰龍」圖稿的面世,不少郵迷網友發帖表達了自己對這枚新龍票的異議,但也有人表示支持:「我覺得這個圖案挺好啊,咱們需要這種霸氣。」網友「大刀集郵」乾脆直接通過微博向設計者發問:「我怎麼感覺似曾相識,有點像1871年中國發行的第一枚郵票大龍郵票啊,只不過您這次設計的龍票比大龍郵票更兇了一點。」陳紹華回復道:「龍是十二生肖中的神,神不能隨意更改異化(如現代化、卡通化),在民間,龍的主要功能是闢邪、驅魔、避災、降福,故兇也。」

  借鑑龍袍圖案彰顯雍容威嚴

  「龍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日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負責人馮舒拉告訴記者,壬辰龍的龍形來源於皇帝龍袍前胸織繡正金龍圖案,並參考了清代琉璃九龍壁的造型及色彩,力求表現出龍的雍容與威嚴。郵票圖案中的正面龍形象威嚴莊重,著色喜慶,一身正氣,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同時也體現了民間對避邪和吉祥的期盼。「可以說,壬辰龍年郵票的設計實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馮舒拉表示,這枚龍票圖稿確定前曾多次徵求各方意見,請知名專家學者、美術界人士、收藏界人士組成社會評委進行評議,最終在眾多設計家的作品中,經過多輪篩選才確定了這款設計方案。

  第三輪龍票變化較大引起爭論

  生肖集郵研究會會長周治華認為,「壬辰龍」的設計,是坐地團龍而非騰空飛龍,當班值歲,盡職固守中華神州大地,保衛四界安寧,祈願國泰民安,人民幸福吉祥,也是適時之舉。「人們心理上總希望生肖郵票的生肖形象設計得溫順可愛、喜慶吉祥一些,這是有道理的,我國已發行的生肖郵票,雖然褒貶不一,但一般也都注意到了這點。特別是第一、二輪龍年郵票的設計,均為佳作,頗受歡迎。這次第三輪龍票的設計有了較大的變化,人們感到一時不太適應,可以理解。」周治華覺得,生肖龍本身就是威嚴神靈之物,其本領神奇無比,可以上天、入地、臥雲、潛海、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正是令人崇敬之所在。生肖龍適時變換,設計得威嚴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相關焦點

  • 無價之寶:龍小版郵票價格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生肖郵票已經發行了幾輪,現在生肖郵票在收藏市場是很受大家追捧的,其中生肖龍郵票就是大家很喜歡收藏的一枚郵票。
  • 中國龍與西方龍:翻譯為「dragon」不妥
    中國龍與西方龍:翻譯為「dragon」不妥   備受關注的壬辰年龍年生肖特種郵票近日已正式發行
  • 【拜祖回眸之四】壬辰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
    壬辰年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是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核,中央多位領導同志批准而舉辦的,同時主辦單位新增了河南省政府、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 弟弟太頑皮,哥哥買郵票要把弟弟寄走,弟弟不可置信的模樣太可愛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的大寶卻受夠了小寶的存在,原因就是小寶太過頑皮,所以這部分大寶也會想方設法的讓小寶遠離自己。最近就有一個哥哥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只是弟弟卻有點傷心了。弟弟太頑皮,哥哥應對方案太「無情」哥哥平時上學,沒有時間陪弟弟玩,
  • 文字異化構成的運用!
    文字最初創造的目的是用來記錄和傳達語言信息,但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文字逐漸運用於實用設計領域,開始超越當初單純的信息記錄與傳達功能,而被賦予設計上的美感與意義,使其烙下藝術的痕跡,這種文字功能的變化可以稱其為文字的異化。
  • 講座| 「肥豬旺福」郵票雕刻者董琪:郵票中的編年史
    郵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樣,但由於發行量較「黑便士」少,因此比「黑便士」更為珍貴。在「黑便士」郵票面世九個月後, 1841年「紅便士」郵票出現了。改色的原因是因為黑色郵票上蓋銷黑色郵戳不易看清,有人將蓋有黑色戳的郵票揭下來重複使用,於是就用同一版模將郵票印成棕紅色。目前,「紅便士」郵票是世界最早發現的有齒孔的郵票。
  • 馬克思 | 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頭腦和人的心靈的自我活動是不以個人為轉移地作用於個人的,也就是說,是作為某種異己的活動、神靈的或魔鬼的活動作用於個人的。同樣地,勞動者的活動也不是他的自我活動。勞動者的活動屬於別人,它是勞動者自身的喪失。
  • 郵票上的《國家寶藏》——故宮博物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8090集郵,ID:jiyou809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為第三季的「開門」博物館,依舊是自然是我們熟悉的——故宮博物院。故宮舊稱「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建築精粹的集大成者;是六百年風雲滄桑的見證者;是璀璨輝煌的中華文明的代表者。
  •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至上神」,唯有「至上神」的造像,才可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神像」。舜帝神像的出現意義重大,它應該是歷史上最早的神像,在紅山文化時期,也曾出現過所謂「太陽神」,但它們都是獸首人身的造型,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神像,就是80年代初在牛河梁遺址所發現的泥塑女神像,雖然也屬於人形神靈,那應該是原始先民把人也看做是「靈物」之一,對女神像的祭祀,主要表達紅山先民對女性、對生育的崇拜,仍然屬於「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範疇;而虞舜大帝的神像,則所指明確,是被社會公眾普遍尊崇的祖神形象
  • 道教咒語中的神靈形象及其文學意義
    七政八靈,太上皓兇。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三辰,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綠齒,四目老公。天丁力士,威南御兇。天騶激勵,威北銜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闢屍千裡,祛卻不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狀。
  • 郵市「龍抬頭」 好日子有多久?
    郵市「龍抬頭」 好日子有多久?   龍顏威風凜凜,龍爪遒勁剛毅,這枚有點「兇」的龍票如此火爆,讓在郵市裡跌打滾爬
  • 郵票歷史上的別稱竟然有這麼多種!你最喜歡的是?
    龍頭 這是早期民間對郵票的別稱,多指中國郵票,當時(清代)郵票大多以龍為圖案。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龍郵票外,還有小龍、蟠龍等郵票也使用得十分廣泛。
  • 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
    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 ●經審理查明:被告人龍某是大麻吸食人員,案發前為某學院大四學生,因疫情原因在2020年尚未返校。2020年4月初,他通過「TG」APP(國外的聊天應用程式)搜索到了銷售大麻的群,在群裡認識了網名「Jason」的毒品賣家。4月3日,他以人民幣3700元的價格從「Jason」處購買了毒品「郵票」50張,付款方式是購買比特幣後支付到對方指定帳戶。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帝王世紀》古代典籍中出現的上古神靈曾經一度充當著龍這一圖騰的前身,在龍的形象被完全構建出來以後,它漸漸取代了那些遠古的神靈,成為了統一和綜合的圖騰並且一直沿用數千年。聞一多先生曾經指出:龍,是以蛇為主體加上獸類的角,馬毛,鬣尾,鹿腳,狗爪,魚鱗而形成的,它是華夏氏族部落徵戰時期的融合產物。龍的圖騰文化伴隨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而且從未中斷過,這樣的歷史文化精粹在世界範圍中已屬罕見。圖騰崇拜也可以大致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蒙昧時期和文明時期。簡言之,蒙昧時期是指遠古的文化不太明朗的階段,而文明時期是說有明確歷史記載的朝代。
  • 電視劇《媽祖》曝光海妖造型被指太雷人(圖)
    章魚精  新浪娛樂訊 近日,隨著拍攝順利進行,大型神話電視劇《媽祖》也不斷曝光眾多海妖的造型,網友看過稱「雷人」、「原生態」。  海妖被指造型雷人  《媽祖》集結了劉濤、劉佳、劉德凱、嚴寬、林心如、黃嘉樂等明星,為媽祖林默娘一方的陣容,可敵對陣營裡的龍子海妖也不容小覷。
  • 《宋太祖下榻龍窩樓1060年紀念》郵資明信片在淮安首發
    此次活動作為「宋太祖下榻龍窩樓1060年紀念郵資明信片」首發式的延續活動,共推出系列明信片2000套。只要發送龍窩樓相關微博,參加「#發微博,大贈送#」活動。就可獲得「宋太祖下榻龍窩樓1060年紀念」郵資明信片!
  • 屬相年輪之屬龍的人2012年運程
    屬龍本命年事業、財運、健康、婚姻感情預測  財運運勢:屬龍的人今年財運不佳,投資理財須謹慎,用錢節制,有時須向無時想,尤其注意勿亂籤信用卡,賭博投機宜少沾為妙。流年煞星多,恐入不敷出,可在年初的時候,花一筆錢財購買貴重物品以應破財之厄。因為財運弱,亦不可隨意借貸款與人,否則恐難以收回借款。
  • 「異化」與「勞動異化」
    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或政治權利的原理》和《論政治經濟學》中都在財產「讓渡」的意義上使用過這個詞。當然,盧梭在使用這一詞彙的時候主要強調的是它的否定意義,因為當盧梭看到社會不平等現象時,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社會關切感——出於對財產過分集中於王公貴族手中的不滿,他主張公民在財產上的平等。
  • 普通郵票與E-mail(作者:倪平)
    與寄信收信密切相關的郵票,以前恐怕沒有人不熟悉它,那時,當人們給家中寄封家書問候雙親,安慰老人;或給心愛的妻子、情人發封信函溝通感情;或是給兄弟朋友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和勵志言語,都要到郵局寄封普通平信,貼上郵票將信函寄出去,期待對方能早日看到你親筆寫的文字。那年代,信函是人們與外界聯繫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