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不能天天跟小朋友玩。5歲的女兒現在正是交往的年齡。
她極度渴望與人交往。
前幾天小傢伙出去溜狗時跟同樣出去遛狗的一位認識的姐姐熟悉了。她就把姐姐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每天跟著她出去遛狗,一去就是好長時間。
有天上午更是拿著為姐姐準備的零食,牽著小狗去找姐姐玩,一直到中午才回來,下午三點多睡了一會兒就爬起來,又拿了些跟早上不一樣的零食,牽著小狗去找姐姐。
中午的太陽特別毒,小路上一個人都沒有,我目送著她獨自一人往前走,心裡湧起感動。
我是擔心她的,每次她獨自出去找小朋友玩,我都要跟在後面看一會兒,她從未回過頭。她是勇敢而堅定的小姑娘。我也從未說過她不行的話。
我也知道這場友誼只是她一廂情願,可我什麼也說不出來。看著她充滿希望和力量的笑臉,看著她在一次次交往中得到了自己的快樂和成就,看到傷心後又重新開始新的徵程。我只有祝福和支持。
因為那是她自己的歷程。
值得欣喜的時,沒幾天她就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小朋友,每天一早吃完飯,就騎著自己的小車獨自去找小朋友玩。每次我都會交代一聲注意安全,然後默默地在她背後望著女兒去向朋友家。
就像紀伯倫關於孩子的詩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我們就是那弓
我的兩個孩子都很獨立,特別是在處理朋友關係上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大更是擁有自己穩定而關係良好的幾位好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1.從小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
孩子在交友中難免會被拒絕,或者跟朋友吵架。當孩子回來說時,我們不用馬上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有錯,會立馬反應找出對方怎麼不好。這樣反而會激化孩子們之間的矛盾。
也不用教孩子如何去做。
唯一做的是,傾聽,並感受孩子的傷心,失落,憤怒這些情緒。
有時孩子說完就完了,接著去找小朋友玩。
有時可能會問該怎麼辦,我們可以說:對啊,有什麼好辦法呢?
然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自己列出一些辦法。如果不幹涉的話。你會發現孩子的情商甚至高出我們大人。
所以要接納,傾聽孩子
2.要有規則意識
孩子要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比如6歲以下孩子有時會很興奮的送禮物給朋友,可轉天又想要回來。這是就要告訴孩子關於送出去不能拿回來的規則。但我也會告訴孩子說,你可以試著跟小朋友商量,如果他同意還給你是可以的。
規則讓孩子保護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3.要培養孩子受挫意識
不能孩子一受欺負和排擠就想去找人算帳,那樣只會讓朋友們遠離你的孩子,更會瞧不起他。
我兒子幼兒園上的晚,第一次給他送幼兒園時,其他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團體了,他一個人在圈外轉悠,也沒人理他。老師輕輕走到他身邊問:需要老師幫助嗎?他搖了搖頭,過了一會兒,等老師再看過去時,他已經融入了進去,並在整整兩年當中是最受大家喜歡的小朋友。
怎麼培養孩子受挫意識?
就是在孩子受挫的時候,不替他出主意。
更多陪伴和傾聽,會讓孩子面對困境時,更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
當然如果遇到超出孩子能力範圍內的困境,我們父母是一定要出面幫助解決的,這也是給到孩子的支持。而不是什麼都甩給孩子自己。
只有我們適當放手,做那彎曲的箭,孩子才能從我們身邊飛向遠方。
而我們這把弓也因著孩子的飛翔證明了我們所擁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