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勇:希望新東方裝置藝術展能給更多年輕人以啟蒙

2020-12-17 大蘇網

第56屆、57屆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2013年、2014年兩屆倫敦國際獎金獎;2014年紐約克裡奧銀獎;亞洲廣告節金獎、第二屆國際青年創新大賽金獎……多次獲得國際大獎的著名藝術家解勇,11月1日至7日與新東方合作為我們獻上了又一公共藝術作品——「學習鑄造人生」新東方裝置藝術展。

(「學習鑄造人生」裝置藝術展得到了大眾的關注)

4.7米高的鏤空博士人像,給人以視覺震撼的同時,也帶公眾展開了一次藝術探索之旅,喚醒著每個人求知的靈魂與未竟的夢想。談及自己此次與新東方的合作,解勇自認還是交上了一份滿意的藝術答卷,他希望此次新東方裝置藝術展能給更多年輕人以啟蒙。

創意始於「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

記者:此次「學習鑄造人生」新東方裝置藝術展在誠品生活蘇州亮相受到了廣泛關注。該藝術展的主裝置是「博士」鏤空人像,人像通體由英文字母、數字與符號組成,這一主裝置的藝術創意是由何生發的?

解勇: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 (更好的你、更大的世界)是新東方的教育理念。今年是新東方25周年,他們希望藉助藝術形式將這一教育理念體現出來。可以說是新東方的這句話打動了我,讓我願意與他們合作這次的裝置藝術展。這句話讓我很受益,學習讓我們擁有更大的眼見,更多的見識。我也願意用藝術作品將此表達出來。當然要想真正領會「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這句話的深刻內涵,需要閱歷和經歷,也許年輕孩子今天看這件裝置作品只是因為好玩,因為畢竟有互動,但我相信他將來會懂這句話的真諦。

最初在我的構思中,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最沒有爭議的就是成為一個學者。為此我創作的雛形是做一個被人敬仰、有著聖人光芒的學者形象,一開始我就想創作的形象應該是虛的。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用3毫米厚的鋼材為主材料,主裝置由15000多個雷射雕刻的英文字母、數字與符號組成,形成鏤空造型。

當然這次與新東方的合作我們希望呈現的是公共藝術,所以在創作之初我需要考慮的是,公共藝術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其在公共空間的職能。它是面對大眾的,與觀眾需要有互動,需要對這個社會有價值,有著藝術家的擔當和責任,而不僅僅只是一件雕塑,一件陳設品。

(解勇在製作主裝置)

公共藝術要在精神層面有所引領

記者:藝術作品體現了藝術家的擔當和責任,在你的創作中,類似《千針萬痛》《暴力語言》《守護天使》我們都可以看到你對此的堅持。

解勇:這是我對藝術創作的一個態度。現在我們的藝術創作早已呈現多元格局。藝術家可以創作一些個人喜歡的作品,表達自己對藝術的思考、嘗試、探索,當然這樣的創作可能比較小眾,適合在美術館等場所展出。做公共藝術則不同,公共藝術需要陳列在公共空間內,它要面對大眾,要給社會在精神層面上有所引領。

從美術史來看,各個時代的經典作品都是濃縮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文思考、社會思潮等。類似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展現了二戰時期人民飽受戰爭的創傷,其內心的糾結和憤怒都被藝術家通過藝術的形式宣洩出來。所以說,好的藝術作品一定帶有那個時代的印跡,一定是最大限度去思考藝術家所處時代所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公共藝術。

當然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我是從積極、陽光、溫暖的角度提示大家,我更願意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進行創作,這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就是做教育的,更願意進行有效的傳播。

(解勇在製作主裝置)

記者:在你看來,進行公共藝術創作對於一個藝術家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解勇:公共藝術呈現在公共空間,需要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認可,這是公共藝術最大的魅力。而它的挑戰也來自於如何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可它。我對此的體會是將感動自己的東西通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就行。我在藝術創作中,一定是表現自己感同身受的東西。因為如果這個點能感動你自己,肯定也會感動他人。這次與新東方的合作,他們的教育理念是讓我感同身受的,我在創作時便著力將「學習能塑造我們的人生,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表現出來就行。類似我在博士人像前面設計了一會發光的書籍,因為書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基礎。

用藝術傳遞「大愛」「大美」

記者:以裝置藝術來表現教育主題的藝術展,是新東方首次嘗試「藝術+教育」的跨界創新,你怎麼看待這次新東方的跨界?

解勇:新東方還是很有高度的,他們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藝術能在精神層面上達到人與人的溝通。應該說藝術的傳遞令人難以忘卻,且讓人終身受益。

不得不說的是我們正處在國家提倡藝術教育的新時代。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大愛」「大美」其實就體現了藝術對社會的責任、影響。藝術創作中要有對這個社會在精神上的一個引領,我想任何一個藝術家在創作中都希望呈現大愛、大美的作品,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一個平臺和機會將如此大的作品在一個公共空間裡呈現,能跟這麼多的人交流。很感謝新東方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我覺得新東方這次的跨界藝術展會給更多的年輕人一個啟蒙。

(解勇為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介紹裝置設計創意)

記者:此次與新東方的合作,在品牌和藝術性上你的創作是如何達到平衡的?

解勇:公益性是最基本的前提,我們合作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是一件公益的事。儘管品牌也有自己的訴求,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對社會是有啟發、有推動的。我們都相信學習能給自我帶來美好的未來。我相信觀眾在看了這件作品後也會有所思考。也許這種啟發並非都在當時完成,但他們在和藝術裝置留影后,回去翻看照片時一定會領悟到學習能鑄造更好的自己。類似家長會給孩子說,翻開一本書,你的未來也許就是一個學者。

相關焦點

  • 教育+藝術新跨界 新東方裝置藝術展引熱議
    11月1日至7日,新東方聯合著名藝術家解勇,在誠品生活打造了一場主題為「學習鑄造人生」的裝置藝術展,用全新的裝置藝術詮釋了「學習」的意義。主裝置的周圍設置了26個英文字母裝置,由高1.6米的鋼製骨架焊接而成,內部運用暖色光源,外部採用油畫布包裹。除字母X代表「未知的你」,每個字母都有一個以此字母為首的英文單詞,單詞下面是體現其含義的真實學習者的故事。25個故事串聯,呈現的是新東方過去25年教育歷程的縮影。
  • 《學習鑄造人生》公益裝置藝術作品展亮相天津
    鍾欣 攝   中新網天津3月3日電 (記者 張道正)繼在蘇州、貴陽分別打造了文藝網紅打卡聖地後,為期10天的新東方《學習鑄造人生》公益裝置藝術作品展亮相津城,從3月1日至10日,如果市民與遊客遊覽經過南開大悅城北區1層,就將共同見證一場藝術與學習間大膽而有意義的融合表達。
  • 新東方×李寧設計限量定製T恤預售 校服也可以這麼潮!
    兩個品牌旨在通過此次合作鼓勵當下的年輕人展現自我、超越自我,擔當責任、勇敢追夢。作為國內教育行業領軍企業,新東方希望做一名點火者,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培養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開啟更寬廣的視野。作為源自中國的專業體育用品品牌,李寧以「用運動燃燒激情」為使命,品牌與生俱來的運動基因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精神一直鼓勵人們以體育激發突破的渴望和力量,這與「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的新東方精神不謀而合。千禧一代、Z世代的年輕人,是自我意識覺醒的一代,他們渴望與眾不同,拒絕生硬說教,喜歡平等、接地氣的語言和溝通方式。
  • 廣州欲學澳門發掘展能藝術家
    「有一個展能藝術家,就可以發展起一個工作小組,英偉負責畫畫,其他的學員分擔摺疊、包裝、運送等工作。」周惠儀稱,歐美發達國家,殘疾人憑藝術才能維生是普遍現象,展能藝術家和普通的藝術家一樣,獲得同樣的尊重;而在亞洲,殘障人士的藝術才能逐漸得到重視,但展能藝術家,還是非常少,「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不過分。」  那麼,憑著《英偉·筆凡》,梁英偉能養活自己嗎?
  • 東莞展能愛心團隊400萬元援建杏花鄉馬崗小學
    東莞展能LP51愛心團隊愛心匯演去年,東莞展能LP51愛心團隊在幾十所學校中,選中馬崗小學作為援建對象。  東莞展能慈善基金會尹偉峰介紹,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搭建一座橋梁,將社會上更多的愛匯聚起來,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這種愛和正能量的傳遞。  看著這近五萬個愛心者的名字,60歲的建蘇村村民秦衛國很激動:「村裡從未有過一座像樣的學校,終於在孫輩這裡看到村裡的希望。這些愛心者的名字,我們祖祖輩輩都要好好記住。」
  • 當廢品遇到創意 裝置藝術在溫州逐漸興起
    裝置藝術始於上世紀60年代,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裡,將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演繹出新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裝置藝術一直以來在歐洲比較活躍,近年來,國內也逐漸流行,這股風潮也刮到了溫州。由溫籍85後海歸夫婦陳季和張慶琰經營的溫州之尚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在這股裝置藝術風潮中異軍突起,令人關注。
  • 新東方與TEDxHaidian合作舉辦EDU跨學年演講,多維視角詮釋教育
    我們不奢望當前的會能對性別問題迅速做出補救,但至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不再被「教育」男性/女性應該變成怎樣,而是被教導: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同時,社會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實現「社會化撫養」。或許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希望大家也能夠思考自己的方案,不要被傳統所束縛。中國當代藝術策展之母陸蓉之的演講主題為「按下重啟人生的button」。 「70歲的寶藏萌奶奶」陸蓉之,即使從小生活在被人推著成長的環境之下,她的人生總是在準備重啟、準備迎向任何一種不一樣的未來。
  • 新東方攜TEDxHaidian舉辦EDU跨學年演講,多維視角詮釋和影響教育
    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全方位的關注,新東方也在積極探索家庭教育、素質教育、國際教育、鄉村教育、網際網路教育等不同教育領域,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和教育的進步創造豐富的土壤。 而TED作為以思考激發創新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打造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演講平臺,簡短有力的18 分鐘演講形式甚至改變了主題演講的藝術。
  • 新東方與TEDxHaidian合作舉辦EDU跨學年演講,多維視角詮釋和影響教育
    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全方位的關注,新東方也在積極探索家庭教育、素質教育、國際教育、鄉村教育、網際網路教育等不同教育領域,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和教育的進步創造豐富的土壤。而TED作為以思考激發創新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打造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演講平臺,簡短有力的18 分鐘演講形式甚至改變了主題演講的藝術。
  •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回顧展登陸高雄市立美術館
    這位日本藝術明星的巡迴回顧展「A Dream I Dreamd」已於昨天在高雄開幕。展覽包括了超過100件繪畫、雕塑、裝置、影片。她的「無限鏡像屋」無疑是最令人期待的作品。而她的大型斑點裝置也專門為臺灣創作了新版。「圓點迷戀2015」使用了超大的白色斑點填滿整間屋子,將觀眾包裹在草生彌間獨特的視野中。
  • 新東方幼兒啟蒙教育產品終於來了!Kids+重構幼兒教育生態
    昨天,新東方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展現了幼兒教育戰略布局最新版圖,旗下幼兒啟蒙教育品牌——新東方Kids+全面亮相。研發兒童英語啟蒙在線互動課程新東方Kids+將「兒童發展核心能力」全面融入課程體系,為每個不同天賦、不同個性的孩子提供可「定製」的培養計劃。
  • 新東方推幼兒啟蒙教育品牌KIDS+,AI互動課BOBO英語亮相
    此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攜手旗下東方坐標學院眾多學員企業聯合參展,其中,KIDS+首次亮相,KIDS+圍繞幼兒核心素養,建立了涵蓋英語、語文、思維、科學、藝術等多維度、多品類的兒童啟蒙課程學習平臺,這代表著新東方開始發力低幼賽道。  新東方方面介紹,KIDS+是新東方全新推出的幼兒啟蒙教育品牌,專注於為0-8歲兒童的能力提升與成長,為家庭和孩子提供課程、產品及服務。
  • 藏在博物館的學習時光 新東方在線教你如何讓孩子感受文化藝術
    新東方在線老師指出,真正的藝術薰陶,植根於內心的修養。藝術教育不僅僅是盲目跟風,更在於環境的薰陶,孩子在薰陶的過程中逐漸滋養精神、積累文化、啟發興趣和增長知識,才能對他們的將來產生更深遠的影響。為此,新東方在線老師為家長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文化藝術。
  • nova6線下藝術裝置燃爆潮人圈
    作為一直與年輕人玩在一起,懂得年輕人需求的潮流手機品牌,華為nova系列將於今日起陸續在北京、成都、杭州、重慶等全國十座城市空降nova6 自拍互動插畫藝術裝置,裝置剛剛落地第一天,便迅速吸引了年輕人的眼球,在預示著全新華為nova6 系列5G手機即將到來的同時,也成為年輕潮流圈層的關注焦點與潮流打卡地。
  • 新東方Kids+力推BOBO英語 入局在線英語啟蒙「準紅海」
    2019 年 8 月,好未來推出啟蒙AI課「小猴英語」;今年 3 月,字節跳動推出「瓜瓜龍英語」; 4 月,作業幫推出「鴨鴨英語」; 5 月,騰訊旗下「ABCmouse」宣布品牌升級為「開心鼠英語」…..如今,新東方也加入了在線啟蒙英語市場的競逐——旗下幼兒啟蒙教育品牌新東方Kids+亮相後,推出的首個拳頭產品
  • 新東方Kids+為何入局在線英語啟蒙教育「準紅海」?
    ,騰訊旗下「ABCmouse」宣布品牌升級為「開心鼠英語」…..如今,新東方也加入了在線啟蒙英語市場的競逐——旗下幼兒啟蒙教育品牌新東方Kids+亮相後,推出的首個拳頭產品AI互動課程BOBO英語已經進入上線倒計時。
  • 新東方Kids+入局在線啟蒙賽道 「後來者」BOBO英語如何「破局」?
    在線啟蒙英語賽道競爭日趨激烈,紅海中如何突圍?新東方Kids+攜拳頭產品AI互動課程BOBO英語給出了「硬核」答案——一套適合中國寶寶的原創啟蒙課程;一部承載教育意義的經典動畫;一支全球優選的製作團隊;一個為孩子核心素養賦能的教育平臺。承載著新東方27年教育積澱的「四個一」能否讓新東方BOBO英語成功突圍,獲得市場的認可,並快速構建起自己的行業護城河?
  • 優秀學員:新東方,我的英語啟蒙學校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優秀學員:新東方,我的英語啟蒙學校 2012-08-13 09:33 來源:合肥新東方
  • 新東方推啟蒙教育品牌KIDS+,旗下首個AI互動課產品BOBO英語亮相
    此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攜手旗下東方坐標學院眾多學員企業聯合參展,其中,KIDS+首次亮相,KIDS+圍繞幼兒核心素養,建立了涵蓋英語、語文、思維、科學、藝術等多維度、多品類的兒童啟蒙課程學習平臺,這代表著新東方開始發力低幼賽道。
  • 「光」新媒體裝置藝術節 將藝術的精神價值帶入社會文化
    將「光」作為主題,象徵著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對未來藝術的精神價值能量能夠延伸進入公共的期望和努力。展覽匯聚了眾多來自國內外新媒體和裝置藝術家帶來的「光」的能量,作品從視覺的、體驗的未來感出發進而介入公共空間。在公共空間中裝置和新媒體藝術作品的開放度和形式能更好的融入公眾,帶入社會文化並推動消抹藝術與生活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