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家園的「平安燈塔」
——記瀋陽市公安局大東分局二臺子派出所關興國警務室
福安,是瀋陽市大東區一個社區的名字,正如生活在這裡的3100戶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幸福平安。民有所盼,警有所應,大東區首個以社區民警姓名命名的關興國警務工作室就紮根在這裡。自從2003年部隊轉業後,關興國就一直在大東分局二臺子派出所從事社區警務工作,他所在的警務室也被福安社區群眾親切的譽為「平安燈塔」。
強化智慧警務,打造平安家園
群眾看平安,關鍵看發案。「關興國警務室」所在的福安社區緊鄰瀋陽二環,轄區內以政府回遷樓為主,還有一大片棚戶區,是有名的「三集中」地區,即:流動人口集中、矛盾糾紛集中、人防物防缺失集中,治安狀況一直比較複雜。為了扭轉被動局面,在關興國的帶領下,警務工作室除延續傳統工作模式外,重點依託公安科技信息化成果和社區綜治大數據平臺,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改革強警、科技興警有機融合在一起,創新打造福安社區智慧警務,提高了風險防控的預見性、精準性、高效性,也對預防打擊違法犯罪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前不久,社區裡的一個門禁刷卡器被人故意損壞。接到物業報警後,民警立即開展走訪,並將線索實時向二臺子派出所勤務指揮室匯報,通過網上網下合成研判,迅速鎖定了違法嫌疑人。隨即,民警在警民聯繫群裡發動「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共同尋找此人,15分鐘後,就有群眾辨認出違法人員並協助民警將其抓獲,及時為物業公司挽回了損失。在警務科技的支撐下,今年以來,福安社區治安警情持續下降,刑事警情一直保持著「零發生」。
踐行楓橋經驗,創造和諧環境
發案少還得秩序好,矛盾風險化解是社區警務工作最基礎的一環。以前帶過隊伍、矛盾調解經驗豐富的關興國又動起了腦筋,他要建設「一支隊伍」,幫扶「兩類人」。關興國是民警,也是社區副書記。他主動融入社區工作,加強與社區共建共享共治的紐帶聯繫,在警務工作室成立了矛盾調解小組,人大代表、社區書記、律師、黨員代表都被他邀請進來。轄區群眾遇到點大事小情,調解小組就出面擺事實、講道理、說法律、明利害,讓群眾一聽就心裡透亮。對於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員和肇事肇禍精神病人,調解小組則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努力把「和諧小區」理念根植在每一名群眾的心中。前不久,轄區麻將社的馬老闆與樓上居民王先生相互撕扯著來到警務工作室,倆人坐在關興國面前各說各的理,還叫嚷著不服就「練一練」。關興國連忙給兩人倒水,舒緩氛圍。經了解,原來是麻將社聲音太吵影響了王先生休息。王先生到麻將社理論,結果沒談攏。馬老闆衝動之下往下水管道裡打了發泡膠,讓樓上無法正常排水。弄清原委後,關興國當場就對馬老闆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對王先生進行了勸解。經過耐心工作,麻將社老闆承諾按照規定時間營業,並馬上修好樓上下水管。就這樣,一起矛盾糾紛被關興國成功地化解掉。
推進「一網通辦」, 方便辦事群眾
福安社區距離二臺子派出所路程較遠,居民群眾到派出所辦事十分不便。為此,關興國和他的警務工作室一直在思考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按照分局的部署,關興國把警務工作室變成推進「一網通辦」工作的主戰場,在警務工作室裡設立了「一網通辦」引導員,開設了「一網通辦」大講堂,每周組織社區幹部、群眾學習,圍繞「遼寧公安」APP下載、註冊、使用等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參與人員人人熟知軟體使用。此外,關興國警務工作室還組織發動「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利用每天巡邏的過程,大力宣傳「一網通辦」業務範圍和辦理流程,併入戶協助老年人進行網上註冊和使用,讓廣大居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所帶來的便利。
【來源:平安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