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崩潰,從孩子生一場病開始。其實,是孩子,總會生病,感冒、發燒、肚子疼,只要及時就醫,用藥得當,病就會慢慢好起來。
可是,一場病過後,帶給孩子的卻是不同的人生方向,有些孩子越來越勇敢,而有些孩子卻越來越懦弱。
孩子的變化,完全取決於父母對待疾病的態度,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生一場病,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父母。
知乎上,有網友說,從小到大,每次生病,因為怕被父母罵,寧願自己扛著也不告訴父母。
孩子生病,父母指責孩子,或許是想讓孩子記住教訓,可是,父母一時情緒的發洩和指責,不但讓孩子陷入焦慮和不安的情緒中,不利於病情的恢復,還會讓孩子變得悲觀和懦弱。
身體的病痛是一時的,心理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
父母的指責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要遠遠大於病痛。
孩子早教課程上有一段視頻。寶寶發燒生病,哭鬧不止,媽媽並沒有慌亂焦慮,而是抱起寶寶,溫柔的唱歌,寶寶聽著歌聲,情緒漸漸平復,於是就停止了哭鬧,不一會兒就安靜的睡下了。
大人生病的時候都會煩悶,更別提孩子。身體的不適讓孩子焦慮和不安,他想要從媽媽這裡獲取安全感。如果連父母都不能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那麼孩子,就更沒有勇氣來面對遭遇和傷害。
網上有個視頻,小女孩兒生病住院,爸爸媽媽不斷給她安慰和鼓勵。
小女孩兒鼻子插著氧氣,躺在病床上,哇哇大哭,眼神驚恐,身體哆嗦。她以為自己要死掉了。
爸爸撫摸著孩子的頭髮,溫柔的說:「你只是睡著了,然後又醒來。
小女孩指著旁邊的媽媽:「媽媽,你哭了嗎?」
媽媽溫柔的說:「不,媽媽現在很高興。」
爸爸親吻著孩子說:「你在這兒,而且比以前更漂亮了。」
小女孩兒情緒稍稍平復,對著媽媽說:「媽媽,謝謝你帶我來這裡。除了我媽媽還有誰。」
小女孩兒突發了嚴重的疾病,經過幾天的痛苦治療,小女孩兒恢復的非常快,奇蹟般的痊癒了。
孩子生病時,如果父母比孩子還焦慮,父母的情緒就會嚴重影響到孩子,孩子對未知的一切會極度恐慌,他甚至以為自己會死掉。
就像這個生病的小女孩兒,如果她面對的是哭泣的媽媽和比自己還緊張的父親,那麼,女孩兒的情緒也會更加糟糕。
生病了都會害怕,何況是孩子,這個時候,父母的鼓勵和安慰,就是孩子病情的一劑良藥,讓孩子不再恐慌和無助,變的堅強和勇敢。
《拜託了媽媽》裡有一期說過,孩子突發情況生病,媽媽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如果媽媽驚慌失措,那麼家裡的恐慌就會升級。
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針對孩子面對疫情的心理安撫給出了建議:孩子情緒受疫情影響大,父母的情緒對孩子非常重要。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心態,多陪伴孩子,多多互動,教孩子學習健康科學知識,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安撫孩子的情緒。
面對疾病,父母的情緒,是家裡的定海神針,也是孩子的定心丸。
在武昌方艙醫院裡,有一名唯一的兒童患者—冬雪,她心態樂觀,勇敢堅強。在住院期間,冬雪不但要看書學習,還和醫生進行良好的互動。
醫院為冬雪送來了大量兒童讀物,還書信鼓勵她,戰勝病魔,重返校園。
冬雪的樂觀,感染著醫院的每一個人,大家相信,她不久就會恢復出院,重返校園。
針對新冠肺炎的防護,北京衛視做了一期《新冠肺炎防治特輯》,一位在前線治病的醫生專家指出:所有的病人裡,如果你是心態特別積極向上,性格開朗的人,你就會好的很快;相反,得了病後,壓力特別大,思想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對他的病情恢復,也沒有利。
2月18日,曲靖市一位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小姑娘,手捧著笑話,歡快活波,完全不像是剛生了一場大病的人。
護士長胡娟誇讚她,活潑可愛,勇敢堅強,非常配合醫生的治療。
心理學專家王俊華曾經說過,身體是情緒的承載者,平和而穩定的情緒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好的心態,不但有利於身心的健康,更增強了戰勝疾病的鬥志。
面對疾病,配合治療很重要,好的心態更重要。
在疫情期間,很多家庭有著相似的經歷,從恐慌焦慮,到正確對待,從抱怨悲觀,到樂觀感恩。
一次疾病,我們留給了孩子什麼。
雙黃連公布對新冠肺炎有抑制作用的那晚,全國電商脫銷,就連寵物用的雙黃連也脫險,第二日早晨,藥店排隊購買雙黃連,有些人一次買了幾十盒。
我的同事,當天也買了20盒。
事後我問她:「如果真的確診了,你自己敢喝嗎?」
在疾病面前,壓力過大,過度恐慌,不但不利於健康更會讓你做出更多錯誤的判斷。
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變得緊張焦慮,不但有損孩子身心健康,嚴重的更需要心理疏導。
正如她說的,因為她焦慮不安,整日被疫情困擾,孩子也受了影響。孩子待在家裡本就不自由還沒有小朋友陪伴,再加上她的恐慌,孩子更是煩躁,亂摔東西。
父母焦慮,孩子更加不安。一次疾病,需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共同努力和成長。
媽媽被確診新冠肺炎,小男孩送去零花錢感恩醫護人員。
媽媽被確診新冠肺炎正在住院,爸爸陪親戚在武昌求診,孩子白天獨自在家,孩子電話告訴爸爸想要為醫院做點事情,在爸爸的鼓勵和建議下,勇敢的孩子將零花錢捐給了醫院,來感謝醫護們。
面對疾病,爸爸沒有慌亂,而是繼續幫助親戚求診,孩子也表現獨立勇敢,懂得感恩。孩子,是家庭的縮影,有這樣勇敢的孩子,相信媽媽也會很快恢復。
面對疾病,父母勇敢,孩子勇敢。一次疾病,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和家長,而是一個家庭能否共進退。
悟空問答裡有個高贊的回答:抗擊新冠肺炎期間,最想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對個人---敬畏生命、自我約束、鍛鍊身體,對社會---感恩、為他人著想。
家長能否放下自身的焦慮,投入到當下的生活會比較考驗每個人的心態。
有句話說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人生無常,磨難總會有。面對疾病,我們要做的是冷靜理智、勇敢樂觀。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不僅要有取得成功的勇氣,更要有面對困境時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