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天又尿床了。
昨天早上我們一起換洗的床單,曬了被褥,結果,今天又尿了,她有點沮喪,怯怯的說:「媽媽,又溼了,怎麼辦?」我說:「沒關係,想一想昨天晚上睡前我們是不是沒上衛生間啊?」她情緒明顯好轉想了想說,可能是晚上我吃的是粥,然後又喝了牛奶~,尿比較多吧~,今天晚上媽媽要提醒我睡覺前上衛生間哦,我怕困了的時候忘記。」說著開心的手舞足蹈了起來。
3、4歲的孩子尿床,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誰家的孩子沒尿過床呢?我們小時候也尿過!
尿床這件小事,或許就是一個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但也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背負一生,關鍵在於父母不同的應對態度。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是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分享的:
一個5歲的小女孩,因為尿床被父母訓斥責備,媽媽一邊曬被她尿溼的被褥,一邊呵斥「這麼大孩子了還尿床,曬到外面讓別人看到,真是丟人。」
父母的話讓她倍感羞恥和壓力,晚上睡覺前,總是擔心自己再次尿床,然而越緊張越「犯錯」,居然真的又尿床,爸爸生氣地說:「事不過三,如果再有第三次,就對你不客氣。」,誰知第三天她又尿床了,父母不但訓斥她,還懲罰她不讓吃飯不讓喝水。
從那以後,她就像被詛咒了一樣,不斷地尿床。這件事成為一個噩夢一直糾纏著她,影響他上學、戀愛,甚至崩潰到割腕自殺。直至她用絕食來逼父母向自己道歉,心理積壓多年的情緒得到宣洩後,她尿床的毛病奇蹟般的好了,但是已年近40歲,重度抑鬱。
從5歲起,她的天空就變成了灰色。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深,我能體會孩子尿床時內心的沮喪和不安,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們該有多麼無助和恐慌!
有一部美國電影《孤獨的長跑者》,裡面的一位小男孩,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往家跑,為的是收回被媽媽掛在窗外尿溼的床單,避免被同學看到。尿床產生的羞恥感和自卑感充斥著他稚嫩的內心,成為壓在他心中的巨石。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1、影響孩子的性格。
床單好洗,孩子心靈的創傷很難修復。
父母的責備、厭煩,懲罰甚至打罵,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孩子情緒過於緊張和害怕,形成心理負擔,反而會加重尿床現象,形成惡性循環,這些恐怖難堪的感受在孩子心理留下烙印,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失去自信,慢慢變得自卑、膽小、怯懦。
2、影響學習的成績和興趣
孩子總擔心會尿床,受到父母的責備,睡覺時情緒緊張,睡眠質量差,白天疲倦提不起精神,影響學習效果。在孩子啟蒙教育階段,孩子的好勝心很強,喜歡和小朋友比較,如果看到周圍小朋友比自己更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心的壓力會使他們逃避,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有牴觸心理,討厭學習。
3、影響孩子社交和工作發展
孩子缺乏自信,為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不敢嘗試挑戰性的工作,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甚至不敢與人溝通交流,會錯失很多鍛鍊成長的機會。雖然父母可能會希望孩子日後工作穩定、輕鬆壓力小,覺得這樣很不錯啊,但這是孩子所甘心的嗎,也許他從小有某方面的潛能,只不過被壓制埋沒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34;
1、孩子的生理原因
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報導:大約有500萬美國兒童尿床,5歲兒童尿床比例約為20%,7歲兒童約為10%。
7歲以下的孩子,腎臟發育不成熟,膀胱對排尿控制,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都不完善。所以孩子對尿液充滿膀胱的感覺不敏感,睡眠中很難因此醒來,於是出現了尿床現象。
2、心理原因和外在因素
比如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關注,尤其是有了二胎的家庭,大寶覺得自己受到冷落;因為尿床這件事受到指責和嘲笑,心理壓力過大;最近換了新環境,因為不熟悉感到焦慮,孩子這些種種的心理情緒可能會在睡眠中通過排尿來疏解。
外在因素是指,在睡前過於興奮,白天玩的太疲勞,睡前喝水,吃利尿的水果,都會導致孩子尿床。
3、遺尿症
根據2006年國際兒童尿控協會定義夜間遺尿症,對5歲以上兒童,無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在睡眠中出現不自主遺尿現象,一周至少兩次,持續至少三個月以上。
這是一種信號,可能預示著孩子身體發育的問題,比如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膀胱容量小,夜間控制能力發育遲緩,大腦皮質發育不完善,腎臟疾病等,父母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1、平常心對待
不要責怪孩子或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因為孩子正在小心翼翼的觀察父母的態度,他們已經有了羞恥感和內疚感,所以請保護他脆弱的小心靈。即使心中有煩躁和不滿的情緒,也請忍一忍吧,如果你不把尿床作為一個大問題,孩子也不會。
可以輕鬆耐心的和孩子解釋,這不是犯錯誤,小時候這是正常的,別的孩子也尿床,也許是因為睡覺前忘記上廁所了?和孩子討論該如何做可以避免尿床。
2、不透露孩子隱私,禁止家庭成員嘲笑
不要在人前說起孩子尿床的小秘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許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糗事很有意思,對孩子來說,自己的小隱私被公開,心理會非常自卑和難受。
告訴家庭成員和兄弟姐妹,不要嘲笑和討論這件事。兄弟姐妹的嘲笑也許只是開玩笑,說過就忘記了,卻在孩子心裡埋下一粒失敗的種子,他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喪失自信。
3、經常正面鼓勵孩子
理解、尊重、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充滿自信,積極面對尿床這件事,孩子會主動有意識的想辦法控制,比如睡覺前不喝太多水,睡前去小便,這時父母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不僅維護了孩子的自尊,還給了孩子改變的力量。不久你就會發現,孩子尿床的現象正在慢慢消失。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進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
4、關注孩子內心世界
孩子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當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時,要注意疏導孩子的情緒,比如搬新家了、換新學校、換了新老師,家裡有了弟弟妹妹等,要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變化 ,幫助他調整情緒,避免孩子一直處在緊張焦慮中。
5、採取應對措施
喝水在睡前一小時進行,睡覺前帶孩子去衛生間,規律睡眠,睡前不做劇烈活動,以免過度興奮。床單下鋪個隔尿墊,即使尿床也不會弄溼褥子。如果孩子半夜尿床,動靜別太大,換個被褥,用溫溼紙巾幫孩子擦一擦,儘快換上乾淨衣褲,避免著涼和影響睡眠。
孩子都是敏感和脆弱的,尿床這件小事,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卻是大事,我們的愛與尊重才能使小事化了,並且調動和激發孩子的自覺性、積極性,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