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採訪:你知道你的批評,在孩子眼中是怎樣的嗎?

2020-12-15 興智家庭教育官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孩子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比如:看到孩子沒有好好做作業,挑食,晚睡……

因為出發點不一樣,所以總是會在一些地方相互碰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沒有去關注孩子的想法,我們這樣批評他,在他心裡我們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在疫情前廣東中山拍攝的街頭進行了一次採訪:

爸媽有沒有批評過你?

有。(並且模仿爸媽批評的樣子)

爸媽會表揚你嗎?

表揚也是有的,主要還是表現在幫助了別人和成績有所上升。

給媽媽打分打多少呢?扣分點什麼什麼呢?

95、80……

有的時候會對自己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父母也有的時候會做錯事情。

最想要對爸爸媽媽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爸爸媽媽我愛你!爸爸媽媽,我對你們又愛又恨。爸爸媽媽感謝你們這麼多年對我的教導與陪伴。……

儘管有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有些自己都覺得過分的事情,但在孩子的內心,他們從來都沒有怪過我們,愛著我們。

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批評孩子的尺度和方式,每一次的批評和誇獎孩子都是記在心裡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孩子更是。

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四點:

不分場合的批評孩子

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在小時候是天不怕地不怕,很多時候會做出讓家長意料之外的事情。

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了。

記得小時候家庭大聚會,有人提議讓孩子們表演節目來活躍氣氛,我也準備好了唱一首歌。滿懷期待的剛唱兩句,就被爸爸打斷「你唱的什麼東西啊,走開走開。」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唱過歌,同時很自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說話。

雖然很多時候,父母大多數的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不分場合的批評真的不會傷害孩子嗎?

《少年說》之前有一期的主題是:孩子的面子重要,還是大人的面子重要?

裡面有個小女孩控訴自己的母親:

「別人家的家長,就算脾氣再大,也會關起門來教育孩子。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氣說上來就上來,完全不顧及旁邊有沒有其他人。」

然而面對女兒的指控,這位母親依然理直氣壯地反駁:

「你不分場合地犯錯,媽媽能不糾正你嗎?即使在外面,難道孩子的面子比媽媽的還重要?」

這種將自己面子凌駕於孩子之上的行為,真的是為了孩子好?

最後損傷的只會是孩子的自尊。

孩子犯錯時可以批評,但要注意下場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顧及自己面子的同時,也請給孩子留一點餘地!

批評上升為語言暴力

大部分時候我們很難區分批評和語言暴力的界限,有的時候使用了冷暴力而不自知。

本來想說「這個怎麼還可以做錯」,升級為「你是豬嗎,我就沒有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這個問題說了幾百遍都還不會」。

或者「拖地沒有拖乾淨,要認真喲」,升級為「要你什麼用,拖個地都拖不乾淨,還不如養一條狗」。

殊不知這些以教育的名義說出來的語言暴力,都會在孩子身上刻上一道道傷痕。

很多電視劇的反派,都是因為得不到家長的肯定,一味的冷嘲熱諷,才讓他們走上了「復仇」之路。

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語言都是有殺傷力的,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語言暴力輕則傷害孩子的自尊,重則影響其一生。

對孩子冷暴力

之前有一次去逛超市,聽到一個小孩哭的很傷心,就走過去看情況。

到的時候發現孩子周圍並沒有他的家長在,旁邊人問小孩怎麼了,也說不清楚,不離開原地,也不停止哭泣。

後面超市的工作人員找到孩子父親,父親表示在逛超市的時候把旁邊的物品弄掉了,讓孩子道歉沒有道歉,就讓他在這裡冷靜的反思自己的行為。

雖然這位爸爸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但是這樣的方法的太極端。可以自己先代替孩子道歉之後,帶回家再好好教育。

這樣把孩子一個人放在超市,他不會知道孩子內心經歷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樣的世界崩塌,會覺得爸爸不要自己了……

這樣的冷暴力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種下一顆傷害、不安全的種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當中,他不知道什麼時候,爸爸會不會再次離開自己。從而過得小心翼翼。

我們平時教育和批評孩子是希望孩子對事情有個認知,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能夠避免和改正。

如果冷暴力處理,孩子只會對事情有恐懼感,把孩子越推越遠,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對孩子翻舊帳

冷暴力會讓孩子崩潰,那翻舊帳就是孩子的噩夢。

你摔碎了一個碗,媽媽對你說「小心點,下次不要再犯了」。

等到下次你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熱水瓶,這個時候媽媽不但會教育你,還會說:

「要你有什麼用,上次打碎一個碗,這次摔碎一個熱水瓶,下次還要摔碎什麼?家裡的椅子也被你弄壞了幾個,還有什麼東西你不能弄壞的,真是一個破壞大王。」

這種翻舊帳的行為,無異於一次一次的揭開孩子的傷疤,讓孩子如鯁在喉,每次犯錯都戰戰兢兢。

我有個表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小的時候偷了爺爺五元去買零食,但不幸的是,錢剛剛拿到手就被爺爺發現了。

爺爺教訓她一頓之後,並把這件事情告訴她媽媽。她承諾下次不會再犯,本想著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但後來,只要家裡少了東西,她媽媽都會用異樣的眼神看向她。每次表妹有什麼事情沒有做好,就會把偷錢的事情拿出來說。

表妹後面在家人面前都是極其敏感,說話都是極其自卑的狀態。

同時覺得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有的時候做事情反而會破罐子破摔,與家長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馳。

對孩子的每一次翻舊帳,就是對孩子的一次負面暗示。

「小樹不修不成才」,家長對於孩子的批評和指導肯定是不可少的。

但批評歸批評,該注意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不然因小失大,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你說的不管是誇獎還是批評他們都會記在心裡。你走的每一步都會算數。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可以很好的修剪、灌溉自己的小樹苗,讓他將來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相關焦點

  • 大人的世界很複雜,但是你知道孩子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嗎?
    但是你知道孩子們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嗎?之前有看到網友曝出了小學生的一個作業問題:說說你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孩子們的回答多種多樣,但是仔細看,卻能看出一些引人深思的東西。其實作為家長,跟孩子講太多的效果還不如自己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從實際中感知道理
  • 怎樣建設性的批評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長?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抱怨:你知道什麼叫「惡向膽邊生」那?就是你教育批評孩子的時候的樣子了。那麼如何通過家長的批評教育,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更好的成長。就顯得一個非常重要了。假如你發現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每天的課餘時間都在打遊戲,你的第一反應會怎麼做呢?也許就是嚴肅地批評他:你怎麼又在打遊戲,不用學習了嗎?遊戲玩得再好,有用嗎?能考高分嗎?
  • 街頭採訪:八一建軍節和你有關嗎?
            鏡頭百態市民街頭採訪:你覺得八一建軍節和你有關嗎?「今天我們公司組織黨員學習參觀,平時也偶爾周末才有時間帶孩子前來,正好趁著這次活動,來學習和紀念一下革命精神。了解當年的故事。」南昌某公司參觀職員說到。
  • 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
    導讀: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批評教育的五大雷區:你批評孩子的方式真的對嗎?
    他們只是對自己的批評極度變態,自我價值感低到幾乎沒有,認知出現偏差,認為自己活著完全沒有意義。你曾經某一刻有過這種想法嗎?或許吧。那麼該怎麼辦?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學會調整心態,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價值感。3、為什麼會有這樣惡毒的自我批評呢?
  • 親子討論 你會批評孩子嗎?爸爸媽媽不可小覷的批評教育……
    小太陽人說昨天我們的親子問答版塊展開了關於「你會怎樣批評孩子?
  • 批評孩子時,你是模糊表達,或清晰表達?兩者大不同,你知道嗎?
    上述A的說法屬於模糊表達,就是父母說出這句話後,孩子很容易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而B則是清晰表達,孩子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以及往後應該怎麼做。這種「你最近老是這麼調皮」式模糊表達,一來由於定性定頻不精準而很容易遭到孩子反駁,二來孩子也很容易因此糾結於父母說錯了說誇張了,而不是關注在自己做錯的事情上,跑偏重點,無利於成長。 「非得這樣嗎?」式模糊意圖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有時候孩子很執拗,你讓他往東他就偏往西。
  • 孩子眼中有淚,你讀懂了嗎?
    當孩子眼中有淚的時候,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孩子在這時候需要父母的看見、關注、理解和支持!只是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過於注重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反而忽視、輕視甚至反擊了孩子的眼淚,讓孩子更難受、更受傷。場景一:考試發揮失常。
  • 《寧靜採訪:孩子沒錯,錯的是父母》你認同嗎?
    最近看到一個關於寧靜的採訪,大概內容是控訴現在社會上的某些節目,兒子和兒媳婦聯合整婆婆的,婆婆到節目上控訴孩子們,寧靜的觀點我還是很認可的。寧靜:你的孩子並沒有錯,他有什麼錯!他從嬰兒時就是這個樣子嗎?就這麼橫嗎?我認為是你把孩子教成這個樣子的,你現在讓社會知道他是個壞人,你這樣太壞了!
  • 請告訴孩子:被老師批評,是一件好事
    孩子,當你再讀一些書,再閱一些人,再經歷一些事,你就會明白,一位眼中有光、靈魂有愛的老師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孩子,不要埋怨老師批評你,那是一種幸福!有時做了不守規矩的事情,違反紀律被老師批評是難免的。老師批評你,一定是因為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老師不管你,那你也不會知道自己錯了,更不會得到進步。孩子,不怕老師批評你,就怕老師不管你!
  • 家長要知道批評不會讓孩子學習更努力
    比較之後,孩子發奮學習了嗎?沒有! 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你拿自己孩子與人家比,孩子真實的感受是:他優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媽媽愛他不愛我。這就是讓孩子自卑、恐懼的原因。家長不明白這個原理,不斷地拿孩子跟人家比,然後孩子並沒有被激勵起來,我們卻認為孩子錯了。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激勵起來,你應該堅定說:在媽媽眼中,你就是最好的!
  • 最近比較流行的一些街頭採訪問話,是你的話你怎麼回答呢?
    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拍視頻,不管是搞笑的,還是美女舞蹈的,勵志的,日常生活的,每天不管是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上傳視頻,最近流行了一些街頭採訪的視頻,有的為了這些街頭採訪的女孩去他們當地去找她,有的因為說了一句話直接引起公憤,接下來咱們就來盤點一下都是有那些熱聊話題吧
  • 街頭採訪路人搞笑神回複合集,你幸福嗎?路人:對不起我姓曾!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年末,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內容,也算是自己的一些嘗試,希望各位朋友們能給小編一點動力,多多點讚,多多互動,小編在這裡感謝你了!街頭採訪路人神回複合集,你幸福嗎?路人:對不起我姓曾!
  • 揭露廣州街頭少兒欄目採訪孩子內幕!暑假尤其要當心!
    各位家長暑假帶孩子出門的時候 在廣州街頭有沒有遇到過 電視臺請求採訪孩子的經歷? 近期有街坊在論壇上就 揭露了這種街頭採訪的內幕 趕緊來了解下~ 打著電視臺採訪孩子的旗號 實則為了銷售課程!
  • 怎樣批評孩子為好?
    你怎麼整天呆在房間裡?……快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你把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嗎?……站直了,別駝背!……你為什麼不洗衣服?……別彎腰垂頭!……你為什麼一天都在玩手機?如果父母一天都在呵斥孩子,只會起反效果。更為糟糕的是,這種批評方式已經成為習慣,久而久之,父母都渾然不知了。古語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你眼中的愛情系列採訪-楊凱翔
    如無特殊說明 k代表採訪者。 x代表楊某翔k:歡迎楊隊長接受採訪,和大家打個招呼吧。x:(拍了怕我肩膀)你知道我高中長啥樣嘛?k:(這是又要膨脹了?)一定很帥吧?x:老子180斤…k:…180?楊隊,學法是辛苦,但是狂瘦40斤…x:沒,暑假減的。遊泳,跑步,重點是少吃。(一邊說一邊咬了一口小麵包。)k:那楊隊的大學?x:大學?大學還是有故事的。
  • 你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你,你眼中的別人和別人眼中的自己
    而身為農夫的他,只要純然的欣賞著這顆種子成長的美好過程,和長大後美麗的姿態就已滿足"不知道看到此文的你是什麼狀態,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我是一課什麼種子。我是一棵蘋果樹,還是桃子樹?每當有別人反饋說:你xxxx真厲害,你xxx做的真好。很多時候我都會頓一下,心裡想:TA說的是我嗎?我怎麼沒有看到自己的這個樣子。
  • 怎樣與寶寶交往?家庭教育你知道越多就會做的就越好
    怎樣與寶寶交往?家庭教育你知道越多就會做的就越好做為幼兒教育教師,御貓教師很多年來一直持續跟父母們注重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父母做為最親密接觸孩子的人,小孩子的言談舉止全是向父母堅定理想信念的,不管幼稚園、院校裡的教師每日怎樣文化教育孩子,可是都無法替代和類比父母的家庭教育。並且家中針對孩子的人格健全塑造是至關重要的,和父母的交往技巧便是孩子將來怎樣與社會發展、與別人相處的真實寫照。因此 父母們都必須深思熟慮,究竟怎樣危害孩子,怎樣和孩子交往呢?
  • 美國街頭採訪白人妹子:你會和中國男人交往嗎?如果他很有錢呢?
    說真的,跨種族的戀愛很多,在美國街頭可以看到黑人白人的組合,也可以看到拉丁裔和白人的情侶,甚至可以看到很多亞洲女人搭配白人男子。但有一種組合很難見到,那就是中國男人和白人妹子,發現的機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是為什麼?
  • 你的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中國家長會盡力提供所有的條件讓孩子成長,以為這就是表達愛,卻缺少言語與肢體的情感傳遞。這種毫不親密的親子相處模式,雖然是爸爸媽媽愛的默認模式,但其實不一定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心裡的愛。不得不說主持人是深諳兒童心理和善於觀察細節的高手,他在「睡前採訪」環節中,問陽陽:「寶貝,你愛爸爸嗎?」陽陽不假思索地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