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曲子戲《戈壁花開》奇臺上演 原型講述創業史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奇臺3月5日電 (史玉江)大型曲子戲《戈壁花開》4日晚在新疆聞名的「西戈壁村」所在地奇臺縣上演。記者通過對故事靈魂人物原型的採訪,為網民們講述50年前從甘肅流浪到奇臺的孤兒,懷著對土地非同一般的眷戀和義無反顧的信念,帶領村民在茫茫戈壁重建新村的故事。

  《戈壁花開》根據全國勞動模範、新疆奇臺縣西戈壁村支書馬國良帶領村民戈壁創業、改變自身命運的真實故事創編。

  該劇為國家藝術基金全額資助項目,從確定題材到完成最後排演跨越歷時4年,新疆昌吉州藝術劇院首次將回族花兒和新疆曲子融合,以藝術的形式鮮活演繹。

  演出結束後,經久不息的掌聲和觀眾的熱烈響應,觸動記者去追尋這段改寫歷史的「戈壁變新村」的幕後故事。

  5日,中新網記者來到距離縣城20餘公裡的碧流河鄉西戈壁村三村,映入眼帘的是64座規劃整齊的院落,蓋著紅色琉璃瓦的磚房連著刷有嫩黃色油漆的院牆,縱橫交錯的油路筆直平整,路兩旁2米寬的花帶圍繞著每一座院落。

該劇3月4日至8日將持續在奇臺縣各地演出5場次。 史玉江 攝

  要不是親眼所見,記者不敢相信,這裡30多年前曾是一片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

  70歲的老書記馬國良熱情相迎,談及往事,他告訴記者,自己原是甘肅一個的流浪兒,因父母雙亡,1966年流落到新疆奇臺縣碧流河鄉洞子溝三隊當農民。

  洞子溝三隊地處深山,地少人多,當地農民曆來靠天吃飯,生活無保障。「當時村民窮得連吃飯用的食鹽都買不起。隊裡打架、偷盜公物的事件層出不窮。鄉裡和村民都盼著有人能收拾這種亂局。」馬國良回憶。

  經過對全村的調查分析,馬國良認為,山下有一片戈壁,約5000畝荒地,因離水源太遠無法耕種。「只要引入水源,就能讓村民致富。」

  1986年12月,村民推選馬國良擔任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將5000畝戈壁全部種植,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

  馬國良告訴記者,這個大膽的想法曾遭很多人極力反對。「因為當時農村已經實行包產到戶,要搬遷就要重新分地,很多農民不響應。」

  但馬國良是條硬漢,認準的路就會走到底。他向村民拍著胸脯說:「相信我馬國良的就跟我走,我保證讓你們餓不著。不願意走的,我把現有的地都分給你們,讓你們增加收入。」

全國勞動模範、新疆奇臺縣西戈壁村黨支部書記馬國良在演出結束後回味劇情。 史玉江 攝

  當時就有269名村民在協議上簽名。這些村民跟隨馬國良拼了命苦幹:沒房子,就挖地窩子睡覺;沒有菜,人就到水渠邊或野地裡挖野菜;戈壁上半個月才來一次水,馬國良就帶領農民挖澇壩蓄水吃。

  1987開春後,馬國良多方奔走,籌集到足夠的種子,和村民將5000畝地全部種上。緊接著,他帶領全部勞力在山區距戈壁近30公裡沿線修引水乾渠。

  到了灌水期,馬國良把近百名勞力布置在整個乾渠每一個可能的跑水點和漏水點。「不管哪個點漏水,看管人只要一聲大喊,相鄰人員都會趕來搶修。」

  「在當年夏季的一次澆水中,乾渠的大壩衝一個大口子,十幾個村民趕過來跳下水去堵,漏洞仍不斷擴大。情急之下,我抱了一大捆草去堵,結果連人帶草被大水衝入洞中,其他人(見狀)嚇得四散逃開。」

  馬國良回憶這段讓他刻骨銘心的往事時,聲音有些顫抖。他說,自己從大洞的出口衝了出來後,趕緊用手抹去臉上的泥水,爬上岸又開始指揮搶險,直到堵住大洞。

  經過馬國良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河水被輸送到農田裡。當年秋季,5000多畝地獲得了豐收,洞子溝三隊收穫的糧食創造了歷史記錄。從此,該村農民對馬國良佩服得五體投地,馬國良和村民們的信心更足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建輸水渠道、規劃條田、修建道路、植樹造林,為村莊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洞子溝三隊的快速發展讓外村農民羨慕,慕名而來的農民越來越多。村裡的人均耕地也由原來的2畝增加到14.5畝,人均純收入過萬元,比在山區居住時增長了8倍。

  1989年,馬國良帶領村民創建的戈壁村莊已經發展到1300多口人,8個村民小組,3萬多畝耕地。鄉政府就勢成立了「西戈壁行政村」,村民們一致推選馬國良當村總支書記。

  30多年來,馬國良連續當選該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

  如今,高齡的馬國良經該地政府特批,仍在西戈壁行政村任書記。他對中新網記者說:「《戈壁花開》演繹的故事情節基本屬實,勾起了我辛酸的記憶,我放不下這個村,願繼續為村民效力。」(完)

相關焦點

  • 曲子戲《戈壁花開》新疆首演
    央廣網昌吉回族自治州2月24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昌吉臺記者張鵬)新疆曲子戲《戈壁花開》本周起在天池腳下的阜康市拉開全疆首演序幕。曲子戲《戈壁花開》是國家藝術基金全額資助項目。  曲子戲《戈壁花開》是根據全國勞動模範、新疆奇臺縣西戈壁村支書馬國良帶領鄉親戈壁創業、改變自身命運的真實故事創作編寫而成。
  • 烏魯木齊市第三屆新春廟會戲曲大舞臺新疆曲子戲贏得滿堂彩
    馮學武曲子戲清唱票友清唱汪曉惠曲子戲清唱汪曉惠曲子戲清唱李和蔭曲子戲清唱《虎口緣》當天,烏魯木齊市文化館新疆曲子戲劇團王豔玲、李蘭芬主演的《虎口緣》、王豔玲、李和蔭、王苓、俞天秀主演的《小姑賢》、黎慶生、安培雷、王風琴、李和蔭主演的《遊湖》新疆曲子戲先後上演。汪曉惠、李和蔭、馮學武及票友上臺進行了清唱,烏魯木齊市文化館新疆曲子戲劇團團長汪曉惠還為小學生們教授了新疆曲子戲手勢及步伐,讓小學生們大開眼界。
  • 新疆曲子在創新融合中代代相傳
    中新社烏魯木齊7月20日電 題:新疆曲子在創新融合中代代相傳  作者 程勇 馬慧  新疆第五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19日在呼圖壁縣開幕,吸引了陝西、甘肅、新疆三省區十餘縣市的曲子戲專家學者、傳承人和曲子劇社前來參加演出。  「絲綢之路小曲子從內地傳到新疆,在呼圖壁生根發芽,逐漸發展成為新疆曲子。
  • 甘肅華亭曲子戲助陣新疆首屆鄉村藝術節
    甘肅華亭曲子戲助陣新疆首屆鄉村藝術節 (1/5)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8月10日晚,來自甘肅華亭曲子劇團的演員身著簡樸的農村服飾為新疆呼圖壁民眾奉上一場精彩演出
  • 烏魯木齊市文化館新疆曲子戲團石河子大學精彩「亮嗓」好評如潮
    「新疆曲子戲」演出。而烏魯木齊市文化館新疆曲子戲團沒有讓石河子大學「新疆曲子」第二期培訓班的學員和音樂與舞蹈系的全體師生失望,來自烏魯木齊市文化館新疆曲子戲團曲子戲演員的精彩演出掌聲喝彩聲不絕於耳,此次演出讓在座的師生們大開眼界。蒞臨演出現場的嘉賓有石河子大學音樂與舞蹈系主任杜瑤,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李欽曾等。本場演出由來自自治區文化藝術研究會藝術團的賈貝貝主持。
  • 奇臺、吉木薩爾汙水處理廠(20180903-0907)
    聯繫電話:0994-2352652  傳 真:0994-2357370  通訊地址:新疆昌吉市健康西路505號昌吉州環境保護局用地類型為戈壁荒地。廠區西側約lkm為省 道S239,南側為進廠道路及農田,東側與北側均為荒地。
  • 吉木薩爾縣首創新疆曲子戲曲小品公演獲大獎
    中廣網烏魯木齊12月8日消息 (通訊員殷春) 日前,吉木薩爾縣縣創作的新疆曲子戲曲小品《洪災過後》在吉州舉辦的首屆新疆曲子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和創作獎,《洪災過後》也成為新疆首部新疆曲子戲曲小品載入新疆文化歷史。
  • 傳唱百年,從農家小院走向大舞臺——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戲,是流行於烏魯木齊、昌吉、米泉、阜康、焉耆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戲曲劇種。新疆曲子戲形成於烏魯木齊及北疆地區。1959年,在新疆曲子戲流行最廣的昌吉回自治州正式成立了新疆曲子劇團。從1960年到現在,已先後挖掘出50多個傳統劇目,47個唱腔曲調和10餘個曲牌。
  • 乘風破浪的小麥 推動新疆奇臺「麥」向高質量發展
    天山網訊(記者劉一鳴報導)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一望無垠的麥田裡,成熟的麥子低垂著頭,數十臺聯合收割機在麥海裡穿梭著。時下,新疆天山以北地區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奇臺縣104.5萬畝小麥開鐮收割。
  • 乘風破浪的小麥推動新疆奇臺「麥」向高質量發展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一望無垠的麥田裡,成熟的麥子低垂著頭,數十臺聯合收割機在麥海裡穿梭著。時下,新疆天山以北地區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奇臺縣104.5萬畝小麥開鐮收割。 「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再加上逐年推廣智慧農業和科學管理,如今奇臺全縣小麥平均年產量可達40萬噸。」
  • 新疆7月下旬將舉辦第六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
    新疆第六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央廣網呼圖壁7月17日消息(記者張雷 昌吉臺記者朱麗君 呼圖壁臺記者徐承秀 馬建勳)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新疆第六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由新疆文化廳、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新疆呼圖壁縣人民政府、新疆藝術研究所(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 高2米直徑2.2米的巨型銅火鍋端午節亮相新疆奇臺(圖)
    高2米直徑2.2米的巨型銅火鍋端午節亮相新疆奇臺(圖) 2016-06-10 23:01: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6月9日,新疆奇臺縣第三屆
  • 新疆哪裡的拌麵最地道?我覺得新疆的拌麵整體都挺地道的
    我覺得新疆的拌麵整體都挺地道的,尤其少數民族的,維吾爾族,回族等做的拌麵好吃。新疆拌麵,我們又叫拉條子,吃起來筋道,耐餓,說說名氣比較大的。奇臺拌麵奇臺縣,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東三縣之一,奇臺的三涼,過油肉拌麵,也很出名,奇臺離烏魯木齊200多公裡,這裡有美麗的江布拉克景區,恐龍溝
  • 《戈壁新娘傳奇》戈壁新娘與人間的不解之緣
    我國文人對茫茫戈壁的嚮往自古有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道不盡塞外戈壁風光的奇特壯麗,那裡充斥炙熱的陽光、裸露的土地和無處躲避的風沙,戈壁風光的孤寂開闊向來引得人們心馳神往。《戈壁新娘傳奇》以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為主人公,用一種純粹乾淨的視角將書中故事娓娓道來,描述新疆地區的山川風貌以及風土人情。作者用別具一格的敘事手法,在平凡的故事中注入了奇幻的童話色彩,全文用詞幹淨簡潔,字裡行間透出引人入勝的親和力。
  • 福州電商援疆 奇臺麵粉成為新「網紅」
    新疆奇臺麵粉就做到了!今年是福建對口援疆工作20周年。11月20日,「福建援疆工作20年」記者採訪團走進奇臺,就看到了這神奇的一幕。一塊溼麵餅,在廚師的手中揉捏幾下,對著嘴一吹,就吹起來一個大大的「氣球」,用手一摸,還滑滑嫩嫩的,十分Q彈。福州市第七批援疆幹部、新疆奇臺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思斌介紹說,這就是奇臺麵粉的魅力。
  • 新疆奇臺縣:電商助力拓寬蜂農蜂蜜銷路
    這是7月22日,新疆奇臺縣東灣鎮根葛爾村雲新養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學忠通過APP「雲」平臺發貨、收款與客戶的對話。 正忙著和妻子貼快遞單準備發貨的梁學忠說:「這個季節本是蜂農蜂蜜銷售旺季,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銷售的節奏,客源減少。
  • 六師奇臺農場:鋪就幸福小康路
    為擴大銷路,農場還引進了新疆科賽德薯業公司,引導職工群眾訂單種植,增收致富。 「如今,我們連隊的土豆種植面積達到4000多畝,小小土豆真正成了致富的『金蛋蛋』。」該場二十二連「兩委」成員馬偉忠說。
  • 品昌吉 | 奇臺美食寶典
    春夏秋冬古城奇臺的空氣中始終彌散著一種食物富有誘惑的氣息「才下舌尖,又上心頭」是眾多遊客對奇臺美食的讚譽在新疆美食這個大家庭裡,奇臺縣美食,無疑是一個特別活色生香的小家庭。奇臺過油肉春夏秋冬,奇臺的空氣中始終彌散著一種食物富有誘惑的氣息。美食街上的燈籠陣和大幅霓虹招牌紅光閃爍,遍布視野的大小飯館,食客泱泱。椒麻雞、香辣蟹、各種辣味燒烤永無退場的意思,總是一排排食客在候場。羊雜碎過油肉顯然是奇臺美食的代表之一。這道菜是幾代廚師潛心研究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它來源於山西,被歷史上的「駱駝客」沿古絲綢之路帶入奇臺。
  • 新疆奇臺:手抓肉、湯粉、黃面涼皮……「風情美味」促進經濟發展!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飲食文化豐富多彩,手抓肉、湯粉、拉條子等系列美食深受四方食客歡迎。其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黃面涼皮了,把黃面和涼皮拌在一起,再配以特殊調料,其獨特的風味讓人回味。
  • 新疆旅遊攻略(46)-新疆旅遊景區景點關鍵字-新疆古道(徒步古道)
    本文收集可與絲綢之路、新疆古城遺址、新疆烽燧遺址相結合古道,有些古道已經是現在高速,國道,有些是牧民轉場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