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不少大一新生就要進入大學校園,他們就要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在這段旅程中,他們將遠離父母,獨自在他鄉生活。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學生往往會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生活費應該給多少?我應該向父母要求每月有多高的生活費?
孩子讀大學到底應該給多少生活費?相信這是很多大一新生家長共同面臨的問題,如果給少了擔心孩子會受苦,如果給多了,家庭經濟實力又不允許。這種兩難的困境,有時候就會橫亙在家長的腦海中。
大一新生:每個月給我600塊錢的生活費,這也忒少了吧!600塊錢一個月能幹什麼?就算整天什麼事兒沒有,就只用來吃飯的話,也肯定是不夠的啊,何況我們現在的大學校園處處都要有花銷,我得如何憑藉600塊錢生存啊?生活真是太難了!
大二學長:生活費沒有給600塊錢?和這都什麼年代了,500塊錢肯定是不夠的,即使是男生,不用買化妝品之類的,600塊錢也很難生活下去。
大二學姐:看到這位家長的做法,我就想起了當年媽媽剛開始給我生活費的時候,每個月就打算給800塊錢,真的是每個月都捉襟見肘,一次參加同學聚會,一下子就花掉了160塊錢,直接讓我的生存成了大問題。後來經過跟媽媽的「搏鬥」,我的生活費才有了提高。
對於大學生的生活費,並沒有既定的標準,只要適合家庭、適合學生自身就可以。
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如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開支範圍比較廣,比如:夥食費、娛樂、網費、生活用品等,而且每一類生活費用都不是小數。
第一檔:0-800元
在這個生活費標準層級上的大學生,可以說家庭還是比較困難的,基本上屬於「家境困難」的學生。
對於這部分學生,基本上將自己的時間用在了學習和打工上,因為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參加班級裡的聚餐活動,或者舍友們的社交活動等,基本上都是獨自活動,生活比較單調。
對於家境不好的同學,能擁有這樣的生活費標準也算不錯了,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家庭條件如果沒有到這種地步,反而給孩子這樣級別的生活費,那就不太好了!
第二檔:800-1200元
在這個級別的生活費標準上,我們認為也就算是普通的農村家庭。雖然在這個水平上不能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但是勉強維持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
說實話,這個級別的大學生,想要經常改善生活的話,這種可能性是幾乎沒有的,頂多自己一兩次,改善一下還是可以的。
不過,最近有位同學講到,媽媽催他談戀愛,想想媽媽的催促和自己乾癟的胯兜,也只能笑笑算了!
第三檔:1200-1500元
如果大學生的生活費處在1200-1500元之間,在國內大多數城市都可以算得上不錯的了,也就是說在多數城市讀大學,都可以實現溫飽甚至能達到「準小康」。
不過,這樣的生活費標準,如果在北上廣這類大城市的話,可能難度會相對比較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一般情況下,在這個檔次上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到食堂選購,也可以跟同學外出聚個餐。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買點小零食,日子過得不算富足,但也還不錯,勉強能算是「中等水平」吧!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這個生活費檔次上的同學,也只能是在吃吃喝喝上有點改善,想要有其他方面的需求,可能就要降低自身的飲食檔次,通過壓榨飲食消費,來提升其他方面的精神消費需求。
第四檔:1500-2500元
生活費在這個檔次上的大學生,他們的生活可能就會相對寬鬆,生活內容也是豐富多彩。而且這個標準檔次上的大學生,可能還會面臨著消費觀的問題,雖然擁有這樣的生活費,但是他們的消費觀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
如果擁有這個檔次的學生,他沒有什麼「應酬」,生活基本上很單調,也就是吃點飯,買點小東西而已的話,那他可能還會省下不少錢。
當然,如果這個檔次的學生,他非常喜歡交朋友,參加一些社交場合的話,他的生活費倒也能應付得起。
而且在這個檔次上的大學生,我們認為是完全可以談戀愛的,而且談戀愛的成本都能計算在內。
第五檔:2500-4000元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高了,生活成本增加了不少的,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讀大學的生活費若在200-4000元之間的話,也著實不少。
如果擁有這個檔次的生活費,你們自己是不是也覺得有點奢侈呢?
在這個生活費檔次上的大學生,可能會有更多的生活選擇,可能會有更加豐富的生活。
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可以談個戀愛,隨時出去旅旅遊,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不過,在這個檔次上的學生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做到理性消費,絕對不能形成鋪張浪費的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就有可能為自己造成大的隱患。
第六檔:4000元及以上
如果真的能進入這個標準層級,只能說明你們家真的很富有了,而且家境也相當殷實。
有人將享有這個檔次生活費的大學生,比喻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大學生,這種比喻方式雖然不太合適,但是我們認為非常符合實際。
要知道,很多上班族的月薪也不過如此,他們還要承擔著養家的任務,而普通的大學生就能擁有這樣的生活費,你想幹什麼還不行啊?真的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舒適了!
01 個人家庭經濟基礎實力
經濟學界如此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必須要根據家庭經濟基礎實力來決定,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完全可以給孩子多點生活費;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很差,還強撐著給孩子高標準的生活費,這就是完全自討苦吃。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這也就出現了不同大學生,能夠享有不同層次的生活費。如果家庭貧困的話,給孩子每月800元生活費,可能沒人會議論你,但是如果你每月給孩子2000元生活費的話,肯定就會有人批評你。
02 所讀大學城市物價水平
不同城市的消費成本是不同的。對於孩子所讀大學的城市物價水平如何,建議家長要實地了解一下,大致清楚在這座城市讀大學,沒有所需要的生活成本是多少,再根據實際做出決定。
任何家長給孩子的生活費高低,都要根據所讀大學城市的物價水平來定,以北京和青島為例,北京的物價水平肯定要高於青島,就要考慮給出不同的生活費標準。
03 大學生的個人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對於孩子合理利用生活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擁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可能他們會將自己有限的生活費,做出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樹立了錯誤的消費觀念,很有可能就會陷入花錢的「死循環」。
作為家長不僅要給孩子生活費,還要做好孩子消費觀念的引導,讓他們儘量樹立了正確的消費觀,無論是談戀愛,還是在具體的大學生活中,都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
04 努力引導孩子自力更生
孩子進入大學校園之後,就相當於進入了一個「小社會」,就要提前讓他們適應社會現實。
進入大學之後,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引導他們樹立自力更生的理念,讓他們懂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日後需要自己來完成未來的醫生,要慢慢放棄對父母的依賴。
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在不耽誤大學課程的情況下,通過勤工儉學實現自力更生,這樣也可以幫助他們自己改善生活水平。
面對孩子的生活費,我們認為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則會產生非常壞的影響。
如果給孩子過多或者過少的生活費,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給孩子過少生活費的話,可能他們就不會經常與同學、老師有社交活動,這樣就會慢慢失去朋友,就會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心理;還有可能因為自己的生活費太少,開始選擇校園貸,一旦陷入校園貸或者傳銷,到時候後悔也晚了。
當然,給孩子的生活費太高了也不好,會讓他們認為錢來的太容易了,對於生活費不珍惜,也就感受不到社會的不易、賺錢的不易。同時還會讓他們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除非你們家不缺錢,可以任由孩子隨意揮霍,這樣的話,誰也管不著,但是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自己。
結 束 語
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認為孩子能進入大學是他們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一家人最高興的事情。但是我們面對成功的喜悅也要理性、客觀,不要太過於情緒化。
尤其是給予孩子生活費的問題上,一定要綜合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給予孩子過少,也不能給予過多,還是要根據我們給出的原則,進行綜合考慮,給孩子制定一個適當的生活費標準。
在大學期間,給予孩子生活費的標準,也有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建立正確的消費觀,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促使他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對於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問題,你們如何看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東愛雨小公」,專注教育領域問題化解,解讀高考志願填報,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學習生活、考研、考公等各方面的精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