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從小學到高中,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奧賽班層出不窮,許多家長每年光培訓班這一項的花費就高達數萬元!
所以現在要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孩子考上了985、211或者公辦大學還好,要是一些三本學院,每年光學費就得2-3萬,更不用提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動輒10萬一年的學費了。
而且這還不包括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哪個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因此會竭盡所能給予孩子充足的生活費,可每個月應該給孩子多少錢才夠呢?畢竟給多了怕孩子亂花,給少了又怕孩子在外面遭罪。
胡侃教育身邊就有這樣一對母子:孩子2019年高考考出了616分的好成績,最終被985湖南大學錄取,這本該是一件值得全家人慶祝的大喜事,可今年上半年的時候,他們母子卻因為生活費的問題起了激烈爭執,原因是孩子嫌棄母親給的生活費(每個月800元)太少了!
他覺得自己是在省會上學,各種消費都非常高,隨便請同學下一頓館子怎麼著都得3、400元,如果再想去逛個街看個電影買個衣服啥的更是遠遠不夠,自己是整個宿舍生活費最低的,其他室友每個月都是1500-2000元,憑什麼自己比他們少那麼多?
然而母親(他們兩口子每個月的收入加一起大概是7-8000元,還要還房貸,贍養老人)卻不這樣想,她覺得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出去逛街吃飯?而且孩子要考慮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不要做什麼事情都同其他同學去攀比,800元已經是儘自己所能了,因此母親覺得給得並不少。
對此,胡侃教育想說:作為考上985高校的學生,如果自己真的缺錢花,其實可以去做家教,一個暑假掙一萬元真的不會很難,完全沒有必要為難父母!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自己不懂得節約,即使母親給你1500一個月,你還是會覺得沒錢花,胡侃君大一的時候就憑藉自己的努力,掙了6500元錢,最後暑假末尾去北京上海狠狠玩了一周。
如今更有人在網上把大學生的生活費分成了各種級別,然後讓學生們自己去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哪一個消費級別的人。下面,請跟隨胡侃教育看看2020中國大學生生活費排行:分為4個檔次,這一級的孩子最自卑!
第1個級別就是一個月600-1000元的人,這種消費水平的學生們常常自嘲為:貧困人群。去掉每個月的夥食費,再去掉每個月的電費、通訊費、網絡費、生活費,兜裡常常會一毛錢都不剩,一個月下來連水果都捨不得買,更不要說請室友吃飯這種「奢侈」的事情了,買衣服看電影更是想都不敢想,這樣的生活還不是貧困人群?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會非常自卑。
第2個級別就是一個月1500元左右的人,這種消費水平的學生們覺得自己剛剛溫飽,但是也要考慮到是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如果是北上廣深這樣的超級城市的話,恐怕也同樣是在「貧困線」掙扎,如果是那些比較普通的城市還可以放心地生活。
但是這些錢也只能滿足每個月吃的費用和簡單生活的費用,例如夥食費、水果費、零食費和外賣費等等,如果是想要出去旅遊或者是買一些大牌衣服的話,那麼這些錢就完全不夠花了,所以才稱得上剛剛溫飽。
第3個級別就是一個月2000-3000元的人,如果學生們一個月的生活費能達到這個檔次的話,基本上就可以達到奔小康的水平了。按高水平的消費一個月夥食費1000元,再加上500塊錢的各種零散費用,剩下1000塊錢足夠一周出去玩一次的水平了,因此這個級別的學生每個月會生活得很滋潤。
第4個級別就是一個月3000-5000元的人,這些學生簡直就是銜著金湯勺出生的富二代了,他們可以隨意地逛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可以瀟灑地去談戀愛交朋友,簡直不用每個月為零花錢而發愁。
其實究竟應該給孩子多少零花錢,應該按照每個家庭的實際水平去計劃,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而不是隨意地去同別人攀比一個月花錢的多少。但是家長在考慮每個月給孩子多少錢的時候,也應該先去了解一下當地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地去給,畢竟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是不一樣的。
你或者孩子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錢呢?歡迎評論!
更多精彩教育觀點,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