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外交政策:若釣魚島開戰日本5天內將戰敗 美國最好不插手

2020-12-16 觀察者網

編者按: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7日發表文章《<外交政策>如何迷迷糊糊與中國開戰——並且輸了》(作者:丹·盧斯、凱斯·詹森),文章描述了該刊兩名記者與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軍事推演專家簡單推演中日為釣魚島開戰的過程。推演中,中國在5天內將美國和日本擊敗,奪得釣魚島,並將日本的重要經濟目標和海軍幾乎全部摧毀。國內媒體轉發該報導時似乎對內容有所誤解,事實上,這並非蘭德公司組織的嚴謹推演,推演的具體過程並無實際意義。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為了釣魚島開戰對於中日美三國來說都不是明智之舉,文章的作者和蘭德公司的專家都在文中表達了支持中美關於「危機管制」的共識。以下觀察者網翻譯全文,供讀者參考。

當分隔中日兩國的「一衣帶水」上太陽升起的時候,一幫「復仇」的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登上了他們稱為「魚釣島」的荒蕪小島的海岸。這是日本所謂「尖閣諸島」或按照中國人的叫法「釣魚島」的無人居住,也不適合人居住的群島中的主島。東京與北京之間長期就它的主權歸屬存在爭端。這些極端分子在島上插了一面日本國旗,並宣布這個群島是日本不可分割的領土;他們將自己的視頻上傳到了Youtube上,並威脅中國海軍,如果試圖佔領這個群島將遭到摧毀。

中國神聖領土釣魚群島主島


東京對這個突發事件的反應十分緩慢,但最終還是拒絕承認這些極端分子的花招。儘管如此,中國隨後譴責了這一事件並開始採取行動,他們派遣了武裝海警船和海軍艦艇進入釣魚島附近的淺海,中國海軍陸戰隊逮捕了14名極端分子並聲稱將把他們抓回中國受審。

第二天,日本海上自衛隊被派遣進入這一區域,在一個中隊日本F-15戰鬥機掩護下。中國海軍艦艇繼續圍繞群島巡航並表示將不會退出這一區域。兩支軍隊似乎迅速向衝突的方向滑落,東京通知華盛頓它希望援引兩國1951年籤署的共同防禦條約(請求美國幫助)。現在,白宮必須作出決定。

幸運的是,這一情況並未在白宮簡報室裡上演,而是在蘭德公司的辦公室裡,一個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智庫。《外交政策》邀請蘭德公司戰爭推演專家戴維·薩拉帕克做了這次推演,他在這方面是專家,有著一把修剪整齊的灰白色鬍子,眼睛裡閃著光,他已經用了三十年時間為華盛頓的軍方和外交部門服務,通過地圖和大量的數據表格來進行詳細的戰爭推演。這次推演比正式的推演要簡單得多,辦公室裡沒有政府官員,桌子上也沒有地圖。取而代之的,只是我們三個人坐在一張會議桌旁邊,有幾本五角大樓的大部頭(工具書),討論著一個想像的危機事件。

記住:我們不是戰爭販子。我們建立這個假想情況是為了尋找出口,我們在推演中總是選擇最不具進攻性的選擇,並試圖找到限制局勢擴大的辦法——當我們在遊戲不同階段扮演中國和美國的時候都是這樣。但是正如薩拉帕克警告我們的一樣,情況很快就超出控制範圍,我們發現自己迅速進入了一場噩夢般的大火,燃料就是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而這個假想情況卻並不是完全的幻想。本周內就出現了一個臨近邊緣的狀況,日本警告北京稱如果中國向釣魚島附近派遣軍艦,日本將派遣巡邏船隻驅趕他們。中國同樣回應以警告,稱日本的行為為挑釁,稱「日本要為以後發生的任何事情負責」。

上面說的事情是現實世界中發生的。在薩拉帕克設想的假想情況中,這些言語交鋒被實際開戰取代。這是接下來將發生的事:一場我們(美國)不想要的戰爭,一場我們不想打的戰爭——而且它以糟糕的方式結束。

釣魚島事件——第二日

我們扮演了「藍軍」,美國,堅持我們的條約義務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只是日本的事,也不知是亞洲。俄羅斯、伊朗、北約、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以及其他所有人都看著美國在它最老、最親密的盟友之一發出呼救的時候如何反應。但全世界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世界上唯一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一堆毫無意義的石頭開戰。

日本F-15J戰鬥機

中國海軍1130近防炮正在開火

記著這一點,我們選擇使用美國海空軍力量保衛日本本土,但拒絕對中國軍隊採取任何攻擊行動。我們命令「華盛頓」號航母從日本橫須賀母港出發,並命令它到西太平洋上巡航。這可以保證它隨時可以參加作戰,如果必要——中國軍方耗時多年發展了一種號稱「航母殺手」的飛彈,可以摧毀大型艦艇,一旦遭到攻擊,呆在港口裡的航母和桶裡的鴨子差不多。同時,加利福尼亞的第三艦隊部隊全速前往北太平洋中部,準備應付任何情況。我們同時向中國發出信號,美國攻擊核潛艇已經被部署到了爭議島嶼附近,並準備支持我們的盟友。

隨後我們必須作出另一個重大決定:日本想要讓它的驅逐艦靠近釣魚島以掩護其特遣隊。東京要求我們填補日本本土的防禦空擋,派遣兩艘驅逐艦進入日本海。雖然知道事情一旦變壞,這兩艘艦極易受到攻擊,我們還是同意了日本的要求,結論是,保護日本本土免遭攻擊是我們的義務。

釣魚島事件——第三天

事情終於變壞了,用軍艦改裝的中國海警船撞沉了一艘群島附近的一艘日本漁船。日本海自做出了反應,向中國海警船發射水炮,並進行電子幹擾。同時戰鬥機低空飛掠中國艦艇。一艘中國護衛艦使用它的30毫米近防炮向日本飛機開火警告;日本自衛隊的反應則是向中國船隻開火。中國的戰鬥機和反艦飛彈發起了(日本人)預料之外的毀滅性攻擊。兩艘日本軍艦在幾分鐘內就被擊沉,死亡500人。

美國海軍學報繪製的中國東風-21D飛彈攻擊航母想像圖

東京和北京之間的所有外交溝通手段全部中斷,包括兩國軍方新設立的「熱線」機制,雙方的憤怒導致局勢急轉直下。由於數量上被完全壓倒,擔心損失更多艦艇的東京要求華盛頓提供更多幫助。東京的美國大使館被請願的日本人保衛;而憤怒的示威者則包圍了北京的美國大使館。電視新聞頻道眾口一詞要求美國像日本提供更多幫助;議員們在議會大樓中要求更多的血腥。

回到白宮,採取行動的壓力幾乎是壓倒性的。我們的戰爭推演主持人列出了一系列選項。我們可以不開火,什麼也不做,避免戰爭——但這將犧牲美國的信用,並眼看著日本海軍被摧毀。

我們可以向中國發起網絡攻擊以發出信號,但同時仍避免直接軍事攻擊。

第三種反應則是針鋒相對,在美國潛艇沒有受到威脅的前提下攻擊中國水面艦艇。

美國海軍「海狼」、「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性能獨步天下,即使在中國海軍反潛能力已有很大進步的情況下,仍對解放軍海軍有相當的威脅。然而,文章作者指出,潛艇是一種無法在攻擊之前進行威脅的海軍兵力。使用潛艇「發出信號」的唯一方式是直接攻擊,這將意味著兩個大國陷入激烈的直接對抗,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也是1969年古巴飛彈危機時蘇聯海軍所面對的困境

此外還有不顧衝突大規模擴大的反應,包括攻擊中國本土及其關鍵軍事設施,這將向北京發出不可忽略的信息,準備與歷史上最強大的對手全面開戰。就像楊基隊的前經理比爾·馬丁說過的:「我從不首先揮拳;但之後的揍到人的拳頭都是我的」

我們想要讓日本雖然小但有一定能力的海軍繼續戰鬥,在各方面的壓力下,我們選擇幫我們的盟友找回場面——此外還要迫使北京接受我們的解決方案——向兩艘中國飛彈驅逐艦發射魚雷,殺死了數百人。

「你們現在手上沾了中國人的血。你們的行動已經引發了中美戰爭,」薩拉帕克說。

釣魚島事件——第四天

北京的領導層震驚了。他們已經清楚的聲明過這場戰爭是中日之間的事情,要求美國不要插手。但現在情況變了。中國軍力比十年前強得多,中國社會卻不是。這不是1979年,中國軍隊在越戰中遭到了很大的損失,但仍能在不引起國內政治動蕩的情況下體面的結束戰爭。現在,數以千萬計的中國網民沸騰了起來,他們要求為沉沒戰艦上的軍人復仇。

日本人口、工業設施高度集中在東京-大阪一線的狹窄地帶,一旦遭到攻擊,沒有任何縱深可言

薩拉帕克邀請我們來扮演「紅軍」,中國。現在我們面前的選項有:

不管沉沒的戰艦——以及中國的民族主義風潮——迅速的停戰;擊沉美國海軍艦艇,例如日本海上易受攻擊的美國驅逐艦;或者迅速反應,例如向衝繩的美國空軍基地發射飛彈。

幾年前由於釣魚島爭端引起的中國反日遊行


日本街頭反華遊行


在美國,最愛發出戰爭呼聲的則是一些至今仍抱著冷戰思維的參議員

我們選擇了別的。在民族主義輿論的驅使下,我們選擇了一個更容易限制的方式,對美國造成直接的損失而不是緩慢的讓他們失血。在繼續對日本軍隊進行進攻的同時。同時對美國動用中國的非對稱實力,尤其是通過網絡和金融戰手段。我們動用了已經植入美國電網中的木馬,癱瘓了洛杉磯和舊金山的電力。我們操作了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的自動交易系統,抹掉了幾百億美元的虛擬財富,金融市場迅速出現了嚴重恐慌。我們還暗示將要拋售美國政府債券,這可能導致美元崩潰。

釣魚島事件——第五天

同時,中國軍隊繼續猛烈襲擊釣魚島附近的日本水面艦隊。在不到24小時內,日本海軍的五分之一已經沉沒,數百人死亡。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志,中國對日本經濟目標發起打擊,摧毀了日本脆弱的電網,並炸毀了一個關鍵性的航空燃料精煉廠。

面對本國的大規模破壞和其海軍的毀滅,日本再次請求幫助。東京提出了三個要求:

它要求美國已經駐紮在日本幾十年的航母編隊加入戰鬥,幫助掩護日本艦艇;它要求美軍攻擊中國艦艇;它要求摧毀中國大陸的反艦飛彈陣地。

美國海軍目前生存力最強,又能對中國本土進行大規模攻擊的主要手段是攜帶大量「戰斧」飛彈的「俄亥俄」級潛艇

對華盛頓來說,現在檯面上只有最糟糕的選擇。「這些條約義務似乎顯得很重要,幾天前」,凱斯說。

我們的直覺反應是在完全捲入漩渦之前阻止它擴大。最佳選擇是告訴日本人我們沒有準備好攻擊中國本土,或用幫助日本發起進攻。派遣航空母艦——它可能被中國擊沉——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向東京提出派出美國潛艇和飛機進入戰區掩護日本海軍撤退。這樣,美國可以避免與中國的全面戰爭,同時在日本自衛隊或其經濟被徹底摧毀前停止戰爭。

這個決定是「有可操作性和理智的」,薩拉帕克說,但中國成為了戰術上的勝利者。北京同時與美國和日本開戰並且獲勝,中國現在已經獲得了釣魚島。不過長遠來看,中國贏得的是一次苦澀的勝利: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國防經費將會倍增,中國與它們的軍事和經濟關係都將轉為敵對。

在任何情況下,「沒人能真正從中得利。」薩拉帕克說。

如果我們接受了日本的請求,會發生什麼?這是我們推演的結果:

美國向日本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派遣搶險救援隊以增強日本本土的防禦,並派遣一艘航母在安全距離上向釣魚島海域派遣飛機。同時,向中國少數幾個靠近海岸的飛彈陣地進行了精確打擊,向中國領導層發出明確的信號。

長話短說,更深的加入戰爭並沒有讓問題變得更簡單,對三國來說都是如此。

美國飛彈雨點般落到中國本土上;日本貨船在公海上爆炸;中國閃閃發光的全新戰艦被威力強大的潛艇擊中沉入海底。反過來,中國軍隊炸平了衝繩的嘉手納基地,並用航母殺手飛彈打中了華盛頓號航母,將其嚴重擊傷,被迫退出戰區。三方的傷亡數字都如同火箭般上升,很快就都有數千人死亡。

日本電影中戰略轟炸機飛臨日本本土上空的場景

薩拉帕克說:「接下來你們大概能預見下一步,」

美國軍隊可以繼續攻擊,攻擊中國關鍵海軍基地,瞄準中國唯一的航母,或者甚至對南中國海發起封鎖試圖扼殺中國經濟。但,這一切,都幫不了日本海軍防禦他們小小的本土。中國可以對日本本土發起毫無限制的全面攻擊。

對於薩拉帕克萊說,多年來推演類似的假想設定讓他明白了大國衝突的嚴重危險性,這不是美軍已經習慣的近幾十年來的單方面優勢條件下的戰爭。

「這就像是雪崩,你知道它終將結束,但你不知道怎樣,或者為什麼,或代價到底有多大,」他說,拍著桌子。讓美國參加一場中日因為釣魚島爭端而發生的衝突對於美國來說不可能有任何吸引力。

「被捲入這樣的衝突本身就是頭等的戰略失敗,」薩拉帕克說。

我們的收穫:

從結果來看,在結束了我們快速而骯髒的介入東海衝突之後,我們得到幾個結論:

首先,結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2000年前雅典人被他們的希臘同盟捲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時候就是這樣。

第二,在美日共同防禦條約上過於投入是很難的。它的船舶、飛機、以及小小的本土都很容易遭到攻擊,即使任何進攻者都遭到慘重的損失。特別是,飛彈防禦,極為困難——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考慮到中國巨大和致命的飛彈武庫。

第三,中國軍力發展已在所有方面改變了遊戲規則。十年前,日本自己就可以在釣魚島擊敗中國,現在,中國擁有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大量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一支有效的空軍、以及越來越複雜的無人機。

第四,美國超級航母的負擔有一些沉重。它們在遠距離攻擊面前空前的脆弱,尤其是面對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的時候。要讓航母能夠在衝突擴大時安全的投入作戰,要麼採取行動(襲擊中國飛彈陣地),要麼降低航母的行動效率(在較遠的距離上放飛飛機)。相對而言,美國的潛艇有效得多——但是可能在戰略層面導致更多麻煩。命令潛艇發起攻擊是要冒險的,可能是過於冒險;正如我們看到的,潛艇要在自身未受威脅情況下發起攻擊,這可能引起對方加倍的憤怒而導致我們與中國進入一場全面戰爭。

最後,在我們假想狀況中,三個國家的民族主義都有著巨大的能量,並且可能會致命。它們可能引發衝突,並為採取更多後續行動提供輿論燃料,在危機擴大時,每個國家都很難應對。

這就是為何薩拉帕克建議,最好的辦法是在釣魚島這樣的危機中採取危機管控,反正那個島不論如何也是無法住人的,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大家都對它視而不見。

相關焦點

  • 唐健:真在釣魚島開戰,日本能贏嗎?
    在前幾天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1月27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外交政策>如何迷迷糊糊與中國開戰——並且輸了》(作者:丹·盧斯、凱斯·詹森),文章描述了該刊兩名記者與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軍事推演專家簡單推演中日為釣魚島開戰的過程。推演中,中國在5天內將美國和日本擊敗,奪得釣魚島,並將日本的重要經濟目標和海軍幾乎全部摧毀。
  • 專家:日本正準備在釣魚島與中國開戰
    正在評論:釣魚島12海裡內衝突機率大增?  主持人:  說到這個問題,日本剛才你也提到了,日本跟美國也在緊鑼密鼓搞一系列的訓練,包括奪島演習等等這樣一些東西,但是美國似乎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在模凌兩可,有的時候展現出很超脫,有時候又很隱諱地說要支持日本,美國會如果一旦進入這樣的狀態,開戰或者一個武力升級的狀態,美國會採取一個什麼動作?
  • 中日釣魚島爭端繞不開的美國因素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根據先前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規定,釣魚島等周圍島嶼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本應一併歸還給中國。但是,戰後美國並未遵循這一規定,將該地區長時間被美軍佔領並作為靶場使用,先是在1951年9月8日通過《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將釣魚島置於美國託管之下,緊接著在1971年6月17日通過所謂的「歸還衝繩協定」,將釣魚島私相授受,將釣魚島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控制。
  • 中國收復釣魚島是否幫助日本?美再次說出實話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月12日報導,被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指定國務卿人選的蒂勒森,11日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提名承認聽證會上表明,基於《美日安保條約》美國對釣魚島具有「防衛義務」,「會根據雙方共識採取應對」。
  • 馮瑋:日本戰敗後在對美外交上的「移花接木」與「暗度陳倉」
    由於美國對戰後日本的佔領和管理,採取了「利用而非支持日本政府」的方針,因此日本政府設立了「終戰中央聯絡事務局」(簡稱「終聯」),作為佔領當局和日本政府的聯絡機構。當天黃昏,「終聯」委員長鈴木九萬在與麥克阿瑟的副參謀長理察·馬歇爾(Richard J. Marshall)交談時獲悉,盟軍總司令部將於第二天公表三個文告。
  • 周總理如何對日本主動擱置釣魚島問題,日媒披露驚人隱情
    周總理:這次不想談釣魚島問題。現在談這個問題沒有好處。因為發現了石油,這就成了問題。如果沒有發現石油,臺灣和美國都不會把它當回事。田中就任日本首相是在1972年7月7日。在那之後不到3個月時間裡就訪問了尚未建交的中國,參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談判。在談判的第3天,田中提到了40年後成為中日之間最大懸案的尖閣諸島問題。
  • 美釣魚島秘密報告:中日局勢很可能失控
    日本國有化釣魚島,將中日關係中原來頻繁發生於民間層面的衝突,上升為國家和政府層面。有專家表示,中國遭遇了自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兩國間最嚴峻的「領土威脅」。      動態  日媒:中國海監船連續3天進釣魚島水域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政府船隻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釣魚島近海,11月4日,日本各大媒體引述海上保安廳的公告稱,中國海監船連續第3天進入釣魚島12海裡水域,「入侵日本領海」。
  • 蔡英文還在指望美國?美退役軍官警告:臺海若開戰,美國將被胖揍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8月17日報導,美國陸軍退役中校丹尼爾·戴維斯發表文章稱,臺海一旦開戰,美國將被中國"胖揍一頓"。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就一直對著美國搖尾乞憐,無論是美國什麼要求,蔡英文當局都照單全收,而這又為臺灣帶來了什麼呢?
  • 安倍訪美「釣魚島」計劃鎩羽而歸,中美日關係將更趨微妙
    對於安倍能在安保領域內取得預期成果的原因,徐靜波認為,在川普看來,日本如果能夠在亞太安全保障體系內多出錢多出力,在武器裝備上多購買美國武器,實行日美兩國武器的統一化,美國在亞太安全保障方面的壓力也會減輕,川普樂見其成。
  • 觀天下: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建立 美媒稱中拉在美眼皮子下約會
    近日,金磚國家、中國針對釣魚島、俄羅斯針對前副總理遇刺、美國針對去年弗格森案均有新動作。美國與歐盟召開視頻會議後,再次一起向俄羅斯就烏克蘭局勢施壓,同時,北約舉行了應對「非北約成員國開戰」演習。 韓日方面,隨著房長官菅義偉再次陷入醜聞,安倍三屆內閣已先後有16名閣僚在政治資金上出問題。
  • 拜登: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網友: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1月12日 13時03分   據了解,美國大選結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對象。2020年11月7日,美媒測算拜登率先獲得270張選舉票。
  • 拒登釣魚島「掛門牌」蔡英文遭同黨議員打臉
    自民黨籍議員砥板芳行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中國海警船最近在釣魚島周邊非常活躍,中日關係緊張。在這個時間點針對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做出宣示具有重大意義。有日媒指出,儘管部分議員擔心北京反對,但執政的自民黨在議會過半,而且紛紛表示「不能對中國壓力屈服」,如果全案在22日順利過關,預計今年10月1日就會正式生效。
  • 美媒:日本在石恆島部署飛彈對抗中國 當地居民憂戰時被從地圖上抹去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美媒稱,日本自衛隊開始在一處種滿甘蔗的寂靜山谷中為部署反艦和防空飛彈連做準備。據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網站12月20日報導,石垣島是日本群島西南盡頭諸多亞熱帶島嶼之一,日本防務官員正在這裡部署軍隊、新武器和一處雷達設施,用於設防。
  • 10月1日,日本悍然變更釣魚島名稱
    今年6月就有消息稱,日本 石垣市 欲將釣魚島改名為「登野城尖閣」,而據10月1日的《參考消息》報導說,在中國的國慶節這天,將 釣魚島 更名的提案正式實施。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日方擅自將中國的島嶼改名,只會讓釣魚島問題「複雜化」「危機化」,給目前相對緩和的中日關係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 日本「購買」釣魚島5年後,被中國艦船拖垮疲於奔命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強烈反對,強行「購買」釣魚島,進行了所謂「國有化」。此舉相當於引爆一顆炸彈,讓不僅讓中日關係急轉直下,也成為俄日、韓日島嶼爭端陷入僵局的導火索。但是,這個世界不是「嘴炮」的世界,而是行動者的世界。5年後,日本人驚奇地發現,在中國維持穩中增長的巡航力量面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導權正「逐漸喪失」。
  • 中國十將軍談釣魚島:要對日本做好軍事準備
    彭光謙(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少將)近期日本社會有四種感覺極度高漲,即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戰爭的慘敗在日本右翼勢力內心留下的恥辱感;被美國長期佔領和控制的壓抑感;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焦慮感;對中國快速崛起引發的失落感。為此,日本為了找到一個發洩口,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挑釁行為,我們不能聽之任之。
  • 美媒涉島問題反華挺日 日本軟硬兼施妄圖稱霸
    美媒涉釣魚島言論反華挺日     背景閱讀:     美國《華爾街日報》1日發表社論,呼籲美國政府支持日本「反抗中國的欺凌」。文章稱,中國頻繁派遣軍艦和飛機進入釣魚島周邊適得其反,不僅強化了美國與日本的同盟關係,同時也使得日本和美國一道強化了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 日媒稱多數中國人不想中日開戰 反日並非主流
    【環球軍事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2月3日報導,上周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公民認為聯合國而非戰場是解決中日海上爭端的合適場所。日媒稱,這項調查的結論可以減少人們對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中國民眾會要求使用威脅甚至武力手段解決釣魚島爭端的擔心。該調查報告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珀斯美國-亞洲研究中心發布的。
  • 英媒:日媒體人稱日本人對衝繩島比釣魚島更在意
    在日本,人們不明白中國人為何會如此憤怒。日本人幾乎都認為,這一輪中日關係的緊張情緒,是因中國人而起,起因就是2010年中國漁船船長前往釣魚島事件。而在中國,所有人都認為事情的起因是日本對釣魚島的國有化。在中國的外交圈,官員們也有自己的說法。對於中國漁民前往釣魚島,日本的傳統做法是,先拘捕,然後立即釋放。
  • 日本集結重兵演練奪島 假想中方「入侵」釣魚島
    [導讀]日本防衛省聲明直言,演練守衛島嶼的目的是防止中國入侵釣魚島。《韓國時報》稱「假如中日步入戰爭,日本能贏」,日本官員表示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的解放軍士兵大多是「小皇帝」。日本《外交學者》題為「日本未來的海軍陸戰隊舉行大規模登陸演習」的報導稱,日本《讀賣新聞》得到的日本防衛省聲明直言,演練守衛島嶼的目的是防止中國入侵釣魚島。文章還說,每年11月日本都會進行類似的大規模登陸演習,2011年的參演規模達3.5萬人。去年11月日美曾進行聯合軍演,但因擔心過分激怒中國而取消了登島作戰內容。但今年是日本自衛隊獨立演習,東京毫不意外地增加了登島作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