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7日發表文章《<外交政策>如何迷迷糊糊與中國開戰——並且輸了》(作者:丹·盧斯、凱斯·詹森),文章描述了該刊兩名記者與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軍事推演專家簡單推演中日為釣魚島開戰的過程。推演中,中國在5天內將美國和日本擊敗,奪得釣魚島,並將日本的重要經濟目標和海軍幾乎全部摧毀。國內媒體轉發該報導時似乎對內容有所誤解,事實上,這並非蘭德公司組織的嚴謹推演,推演的具體過程並無實際意義。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為了釣魚島開戰對於中日美三國來說都不是明智之舉,文章的作者和蘭德公司的專家都在文中表達了支持中美關於「危機管制」的共識。以下觀察者網翻譯全文,供讀者參考。
當分隔中日兩國的「一衣帶水」上太陽升起的時候,一幫「復仇」的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登上了他們稱為「魚釣島」的荒蕪小島的海岸。這是日本所謂「尖閣諸島」或按照中國人的叫法「釣魚島」的無人居住,也不適合人居住的群島中的主島。東京與北京之間長期就它的主權歸屬存在爭端。這些極端分子在島上插了一面日本國旗,並宣布這個群島是日本不可分割的領土;他們將自己的視頻上傳到了Youtube上,並威脅中國海軍,如果試圖佔領這個群島將遭到摧毀。
中國神聖領土釣魚群島主島
東京對這個突發事件的反應十分緩慢,但最終還是拒絕承認這些極端分子的花招。儘管如此,中國隨後譴責了這一事件並開始採取行動,他們派遣了武裝海警船和海軍艦艇進入釣魚島附近的淺海,中國海軍陸戰隊逮捕了14名極端分子並聲稱將把他們抓回中國受審。
第二天,日本海上自衛隊被派遣進入這一區域,在一個中隊日本F-15戰鬥機掩護下。中國海軍艦艇繼續圍繞群島巡航並表示將不會退出這一區域。兩支軍隊似乎迅速向衝突的方向滑落,東京通知華盛頓它希望援引兩國1951年籤署的共同防禦條約(請求美國幫助)。現在,白宮必須作出決定。
幸運的是,這一情況並未在白宮簡報室裡上演,而是在蘭德公司的辦公室裡,一個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智庫。《外交政策》邀請蘭德公司戰爭推演專家戴維·薩拉帕克做了這次推演,他在這方面是專家,有著一把修剪整齊的灰白色鬍子,眼睛裡閃著光,他已經用了三十年時間為華盛頓的軍方和外交部門服務,通過地圖和大量的數據表格來進行詳細的戰爭推演。這次推演比正式的推演要簡單得多,辦公室裡沒有政府官員,桌子上也沒有地圖。取而代之的,只是我們三個人坐在一張會議桌旁邊,有幾本五角大樓的大部頭(工具書),討論著一個想像的危機事件。
記住:我們不是戰爭販子。我們建立這個假想情況是為了尋找出口,我們在推演中總是選擇最不具進攻性的選擇,並試圖找到限制局勢擴大的辦法——當我們在遊戲不同階段扮演中國和美國的時候都是這樣。但是正如薩拉帕克警告我們的一樣,情況很快就超出控制範圍,我們發現自己迅速進入了一場噩夢般的大火,燃料就是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而這個假想情況卻並不是完全的幻想。本周內就出現了一個臨近邊緣的狀況,日本警告北京稱如果中國向釣魚島附近派遣軍艦,日本將派遣巡邏船隻驅趕他們。中國同樣回應以警告,稱日本的行為為挑釁,稱「日本要為以後發生的任何事情負責」。
上面說的事情是現實世界中發生的。在薩拉帕克設想的假想情況中,這些言語交鋒被實際開戰取代。這是接下來將發生的事:一場我們(美國)不想要的戰爭,一場我們不想打的戰爭——而且它以糟糕的方式結束。
釣魚島事件——第二日
我們扮演了「藍軍」,美國,堅持我們的條約義務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只是日本的事,也不知是亞洲。俄羅斯、伊朗、北約、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以及其他所有人都看著美國在它最老、最親密的盟友之一發出呼救的時候如何反應。但全世界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世界上唯一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一堆毫無意義的石頭開戰。
日本F-15J戰鬥機
中國海軍1130近防炮正在開火
記著這一點,我們選擇使用美國海空軍力量保衛日本本土,但拒絕對中國軍隊採取任何攻擊行動。我們命令「華盛頓」號航母從日本橫須賀母港出發,並命令它到西太平洋上巡航。這可以保證它隨時可以參加作戰,如果必要——中國軍方耗時多年發展了一種號稱「航母殺手」的飛彈,可以摧毀大型艦艇,一旦遭到攻擊,呆在港口裡的航母和桶裡的鴨子差不多。同時,加利福尼亞的第三艦隊部隊全速前往北太平洋中部,準備應付任何情況。我們同時向中國發出信號,美國攻擊核潛艇已經被部署到了爭議島嶼附近,並準備支持我們的盟友。
隨後我們必須作出另一個重大決定:日本想要讓它的驅逐艦靠近釣魚島以掩護其特遣隊。東京要求我們填補日本本土的防禦空擋,派遣兩艘驅逐艦進入日本海。雖然知道事情一旦變壞,這兩艘艦極易受到攻擊,我們還是同意了日本的要求,結論是,保護日本本土免遭攻擊是我們的義務。
釣魚島事件——第三天
事情終於變壞了,用軍艦改裝的中國海警船撞沉了一艘群島附近的一艘日本漁船。日本海自做出了反應,向中國海警船發射水炮,並進行電子幹擾。同時戰鬥機低空飛掠中國艦艇。一艘中國護衛艦使用它的30毫米近防炮向日本飛機開火警告;日本自衛隊的反應則是向中國船隻開火。中國的戰鬥機和反艦飛彈發起了(日本人)預料之外的毀滅性攻擊。兩艘日本軍艦在幾分鐘內就被擊沉,死亡500人。
美國海軍學報繪製的中國東風-21D飛彈攻擊航母想像圖
東京和北京之間的所有外交溝通手段全部中斷,包括兩國軍方新設立的「熱線」機制,雙方的憤怒導致局勢急轉直下。由於數量上被完全壓倒,擔心損失更多艦艇的東京要求華盛頓提供更多幫助。東京的美國大使館被請願的日本人保衛;而憤怒的示威者則包圍了北京的美國大使館。電視新聞頻道眾口一詞要求美國像日本提供更多幫助;議員們在議會大樓中要求更多的血腥。
回到白宮,採取行動的壓力幾乎是壓倒性的。我們的戰爭推演主持人列出了一系列選項。我們可以不開火,什麼也不做,避免戰爭——但這將犧牲美國的信用,並眼看著日本海軍被摧毀。
我們可以向中國發起網絡攻擊以發出信號,但同時仍避免直接軍事攻擊。
第三種反應則是針鋒相對,在美國潛艇沒有受到威脅的前提下攻擊中國水面艦艇。
美國海軍「海狼」、「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性能獨步天下,即使在中國海軍反潛能力已有很大進步的情況下,仍對解放軍海軍有相當的威脅。然而,文章作者指出,潛艇是一種無法在攻擊之前進行威脅的海軍兵力。使用潛艇「發出信號」的唯一方式是直接攻擊,這將意味著兩個大國陷入激烈的直接對抗,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也是1969年古巴飛彈危機時蘇聯海軍所面對的困境
此外還有不顧衝突大規模擴大的反應,包括攻擊中國本土及其關鍵軍事設施,這將向北京發出不可忽略的信息,準備與歷史上最強大的對手全面開戰。就像楊基隊的前經理比爾·馬丁說過的:「我從不首先揮拳;但之後的揍到人的拳頭都是我的」
我們想要讓日本雖然小但有一定能力的海軍繼續戰鬥,在各方面的壓力下,我們選擇幫我們的盟友找回場面——此外還要迫使北京接受我們的解決方案——向兩艘中國飛彈驅逐艦發射魚雷,殺死了數百人。
「你們現在手上沾了中國人的血。你們的行動已經引發了中美戰爭,」薩拉帕克說。
釣魚島事件——第四天
北京的領導層震驚了。他們已經清楚的聲明過這場戰爭是中日之間的事情,要求美國不要插手。但現在情況變了。中國軍力比十年前強得多,中國社會卻不是。這不是1979年,中國軍隊在越戰中遭到了很大的損失,但仍能在不引起國內政治動蕩的情況下體面的結束戰爭。現在,數以千萬計的中國網民沸騰了起來,他們要求為沉沒戰艦上的軍人復仇。
日本人口、工業設施高度集中在東京-大阪一線的狹窄地帶,一旦遭到攻擊,沒有任何縱深可言
薩拉帕克邀請我們來扮演「紅軍」,中國。現在我們面前的選項有:
不管沉沒的戰艦——以及中國的民族主義風潮——迅速的停戰;擊沉美國海軍艦艇,例如日本海上易受攻擊的美國驅逐艦;或者迅速反應,例如向衝繩的美國空軍基地發射飛彈。
幾年前由於釣魚島爭端引起的中國反日遊行
日本街頭反華遊行
在美國,最愛發出戰爭呼聲的則是一些至今仍抱著冷戰思維的參議員
我們選擇了別的。在民族主義輿論的驅使下,我們選擇了一個更容易限制的方式,對美國造成直接的損失而不是緩慢的讓他們失血。在繼續對日本軍隊進行進攻的同時。同時對美國動用中國的非對稱實力,尤其是通過網絡和金融戰手段。我們動用了已經植入美國電網中的木馬,癱瘓了洛杉磯和舊金山的電力。我們操作了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的自動交易系統,抹掉了幾百億美元的虛擬財富,金融市場迅速出現了嚴重恐慌。我們還暗示將要拋售美國政府債券,這可能導致美元崩潰。
釣魚島事件——第五天
同時,中國軍隊繼續猛烈襲擊釣魚島附近的日本水面艦隊。在不到24小時內,日本海軍的五分之一已經沉沒,數百人死亡。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志,中國對日本經濟目標發起打擊,摧毀了日本脆弱的電網,並炸毀了一個關鍵性的航空燃料精煉廠。
面對本國的大規模破壞和其海軍的毀滅,日本再次請求幫助。東京提出了三個要求:
它要求美國已經駐紮在日本幾十年的航母編隊加入戰鬥,幫助掩護日本艦艇;它要求美軍攻擊中國艦艇;它要求摧毀中國大陸的反艦飛彈陣地。
美國海軍目前生存力最強,又能對中國本土進行大規模攻擊的主要手段是攜帶大量「戰斧」飛彈的「俄亥俄」級潛艇
對華盛頓來說,現在檯面上只有最糟糕的選擇。「這些條約義務似乎顯得很重要,幾天前」,凱斯說。
我們的直覺反應是在完全捲入漩渦之前阻止它擴大。最佳選擇是告訴日本人我們沒有準備好攻擊中國本土,或用幫助日本發起進攻。派遣航空母艦——它可能被中國擊沉——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向東京提出派出美國潛艇和飛機進入戰區掩護日本海軍撤退。這樣,美國可以避免與中國的全面戰爭,同時在日本自衛隊或其經濟被徹底摧毀前停止戰爭。
這個決定是「有可操作性和理智的」,薩拉帕克說,但中國成為了戰術上的勝利者。北京同時與美國和日本開戰並且獲勝,中國現在已經獲得了釣魚島。不過長遠來看,中國贏得的是一次苦澀的勝利: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國防經費將會倍增,中國與它們的軍事和經濟關係都將轉為敵對。
在任何情況下,「沒人能真正從中得利。」薩拉帕克說。
如果我們接受了日本的請求,會發生什麼?這是我們推演的結果:
美國向日本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派遣搶險救援隊以增強日本本土的防禦,並派遣一艘航母在安全距離上向釣魚島海域派遣飛機。同時,向中國少數幾個靠近海岸的飛彈陣地進行了精確打擊,向中國領導層發出明確的信號。
長話短說,更深的加入戰爭並沒有讓問題變得更簡單,對三國來說都是如此。
美國飛彈雨點般落到中國本土上;日本貨船在公海上爆炸;中國閃閃發光的全新戰艦被威力強大的潛艇擊中沉入海底。反過來,中國軍隊炸平了衝繩的嘉手納基地,並用航母殺手飛彈打中了華盛頓號航母,將其嚴重擊傷,被迫退出戰區。三方的傷亡數字都如同火箭般上升,很快就都有數千人死亡。
日本電影中戰略轟炸機飛臨日本本土上空的場景
薩拉帕克說:「接下來你們大概能預見下一步,」
美國軍隊可以繼續攻擊,攻擊中國關鍵海軍基地,瞄準中國唯一的航母,或者甚至對南中國海發起封鎖試圖扼殺中國經濟。但,這一切,都幫不了日本海軍防禦他們小小的本土。中國可以對日本本土發起毫無限制的全面攻擊。
對於薩拉帕克萊說,多年來推演類似的假想設定讓他明白了大國衝突的嚴重危險性,這不是美軍已經習慣的近幾十年來的單方面優勢條件下的戰爭。
「這就像是雪崩,你知道它終將結束,但你不知道怎樣,或者為什麼,或代價到底有多大,」他說,拍著桌子。讓美國參加一場中日因為釣魚島爭端而發生的衝突對於美國來說不可能有任何吸引力。
「被捲入這樣的衝突本身就是頭等的戰略失敗,」薩拉帕克說。
我們的收穫:
從結果來看,在結束了我們快速而骯髒的介入東海衝突之後,我們得到幾個結論:
首先,結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2000年前雅典人被他們的希臘同盟捲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時候就是這樣。
第二,在美日共同防禦條約上過於投入是很難的。它的船舶、飛機、以及小小的本土都很容易遭到攻擊,即使任何進攻者都遭到慘重的損失。特別是,飛彈防禦,極為困難——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考慮到中國巨大和致命的飛彈武庫。
第三,中國軍力發展已在所有方面改變了遊戲規則。十年前,日本自己就可以在釣魚島擊敗中國,現在,中國擁有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大量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一支有效的空軍、以及越來越複雜的無人機。
第四,美國超級航母的負擔有一些沉重。它們在遠距離攻擊面前空前的脆弱,尤其是面對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的時候。要讓航母能夠在衝突擴大時安全的投入作戰,要麼採取行動(襲擊中國飛彈陣地),要麼降低航母的行動效率(在較遠的距離上放飛飛機)。相對而言,美國的潛艇有效得多——但是可能在戰略層面導致更多麻煩。命令潛艇發起攻擊是要冒險的,可能是過於冒險;正如我們看到的,潛艇要在自身未受威脅情況下發起攻擊,這可能引起對方加倍的憤怒而導致我們與中國進入一場全面戰爭。
最後,在我們假想狀況中,三個國家的民族主義都有著巨大的能量,並且可能會致命。它們可能引發衝突,並為採取更多後續行動提供輿論燃料,在危機擴大時,每個國家都很難應對。
這就是為何薩拉帕克建議,最好的辦法是在釣魚島這樣的危機中採取危機管控,反正那個島不論如何也是無法住人的,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大家都對它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