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多數中國人不想中日開戰 反日並非主流

2020-12-22 環球軍事

【環球軍事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2月3日報導,上周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公民認為聯合國而非戰場是解決中日海上爭端的合適場所。

日媒稱,這項調查的結論可以減少人們對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中國民眾會要求使用威脅甚至武力手段解決釣魚島爭端的擔心。該調查報告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珀斯美國-亞洲研究中心發布的。

報告稱,中國人「對為了這些島嶼採取軍事行動的前景很謹慎,至少在原則上接受和解的想法」。

調查結果是基於在北京和上海等5個中國城市的1400多次當面採訪。研究人員是2013年3月進行的調查,此前約6個月,因為日本政府從私人手中「購買」了幾個爭議島嶼,中國許多城市爆發了反日抗議活動。

爆發抗議之後的幾個月裡,中國民眾似乎希望開戰,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反日好戰言論激增。

不過這份報告呈現了不同的情況。

報告說,60%以上的中國人認為,兩個國家應該在聯合國解決爭端。

這份報告的作者、研究中國輿論的安德魯·查布說,存在「沉默的大多數,尤其是在網絡上」。

查布認為,中國網絡論壇、博客和新聞評論區充斥的民族主義聲音常常使普通中國人的溫和觀點不易被發覺。

報告說,外國媒體過於關注一些影響力並不那麼大的新聞媒體,可能加深了好戰情緒在興起的印象。

在2012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一份以喜歡渲染武力色彩著稱的半官方報紙幾乎呼籲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宣戰。

文章寫道,中國政府如果往後退,必為天下笑。如果再往前走,就是中國、日本軍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文章認為,「在這兩個選擇中,向前是中國政府的唯一選擇」。

這篇報告指出,90%的受訪者通過電視了解相關信息。調查發現,通過電視了解爭端的受訪者贊成政府對問題的處理方式的可能性最大。這一點似乎與常見的說法——即民眾的憤怒情緒限制了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選擇——相牴觸。但是如果抗議不是由日本對釣魚島政策引起的公憤驅動的,又該如何解釋呢?

報告總結說:「這些結果證實了這樣一種假設,即暴力不是中國人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失控的結果,更多的是失望情緒的發洩和機會主義行為。」

相關焦點

  • 調查稱多數中國人不想中日開戰 溫和聲音被忽略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 日媒稱,上周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公民認為聯合國而非戰場是解決中日海上爭端的合適場所。據共同社12月3日報導,這項調查的結論可以減少人們對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中國民眾會要求使用威脅甚至武力手段解決釣魚島爭端的擔心。
  • 日媒稱吐噶喇海峽成中日新熱點:中方或派潛艇通行
    資料圖:中國海警編隊巡航釣魚島海域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日媒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21日發現3艘中國海警船在「尖閣諸島」(即我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附近日本領海外側的毗連區內航行  據共同社6月21日報導稱,這已是中國公務船連續7天出現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中國公務船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毗連區航行已成常態。加之中國海軍情報收集艦也在附近公海反覆航行,緊張局勢正在升級。
  • 日媒:為什麼中日家長都「熱衷」於打罵孩子?
    日媒稱,中國家庭中打罵孩子現象十分普遍,同樣在日本,專門支援兒童的國際組織調查結果顯示,有56.8%的人容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實行體罰,在養育孩子的父母中約有71%的人打過孩子。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8月3日報導稱,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一般都普遍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打罵是必要的。
  • 日媒鼓吹兩岸「無條件對話」的算計,日臺同流合汙對抗大陸
    文章稱,中國利用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吸引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去年,它成功地讓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改變了對中國的外交承認。今天,只有19個國家和梵蒂岡保持著與臺灣的關係。文章還稱,中國也在使用軟策略。
  • 日媒:中國媒體加強日語欄目策劃 推動中日民間交流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日媒稱,在中國,用日語進行傳播的媒體顯示出獨特的影響力。它們都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以網絡新聞或雜誌的形式傳播著中國的最新消息。在中日外交關係冷淡的狀況下,這些媒體也開動腦筋,為促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做著策劃報導和節目。
  •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2014-12-24 15:28: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2月24日電
  • 日媒稱中國人開始網絡"爆買":特意去日本搶貨太傻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 日媒稱,「特意跑到日本去買東西太傻了」,遼寧大連的銀行職員小宋(33歲)剛剛在網上買了日本的化妝品和洗滌劑。小宋喜歡海淘,曾去過3次日本。包括佳能的單眼相機、松下電飯鍋等,他在日本的購物總額超過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
  • 日媒:在日外國人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居首位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法務省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在日外國人數量達到223.2萬人,比2014年底增加1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原因是持留學和技能實習籤證的外國人均增加了15%。截至今年1月1日,非法滯留的外國人為6.3萬人,連續兩年增加。
  • 日媒稱日外相盛讚王毅日語水平:指導翻譯深感佩服
    日媒稱,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月30日晚在匯集日本駐亞洲各國大使等的招待會上致辭,稱在與精通日語的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舉行中日外長會談時,看到王毅屢次對自己的翻譯低聲耳語加以指導而深感佩服。  報導稱,河野對於自身英語能力也很有自信,在與外國要人會談時有時也會不經翻譯人員進行直接溝通,他打趣稱「我也想試著指導一次(英文翻譯)」,引起一陣笑聲。
  • 日媒揭加藤嘉一偽造履歷 稱其未曾考上東京大學
    加藤嘉一  原標題:加藤嘉一被日媒揭露偽造履歷  今天發行的日本雜誌 《周刊文春》刊登了一篇名為《揭露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偽造履歷》的文章。 《周刊文春》文中,首先對加藤的「東京大學合格了,但是自己主動放棄」的發言進行了調查。
  • 日媒:中日約定釣魚島發生緊急情況時用英語聯絡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日媒稱,為早日啟動旨在避免中日兩國圍繞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發生偶發性衝突的「海上聯絡機制」,兩國政府6月19日在北京的中國國防部舉行了防務部門科長級(司局長級)磋商。據共同社6月19日報導,雙方確認了為避免艦艇及飛機發生不測事態,在緊急情況下用英語互相聯絡等要點的框架。今後將加緊推進啟動工作。報導稱,雙方就在海上、航空自衛隊各幕僚長和中國海空軍各司令間開設熱線一事達成一致。關於是否將雙方領空、領海納入對象範圍內的磋商還將繼續。下次磋商最早可能於下個月在東京舉行。這是第5次舉行磋商。
  • 日媒稱中日首腦在萬隆會議會場握手並致問候
    正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出席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首腦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正午在合影留念時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並互致問候。在拍照留念時,中方領導人與安倍分居印尼總統佐科兩側。【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時事通信社4月22日報導稱,正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出席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首腦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正午在合影留念時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並互致問候。報導稱,在拍照留念時,中方領導人與安倍分居印尼總統佐科兩側。
  • 日上將:解放軍人多裝備差 中日海空軍差十年
    資料圖: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亞洲周刊》9月1日一期(提前出版)報導,原題:《獨家專訪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上將:中日海空軍力比拼差距十年》。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相當於空軍司令。
  • 日媒稱日本畢業生求職目光投向中企:中國的快速增長頗具吸引力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日媒稱,正在為找工作奔忙的日本畢業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企業。「或許能夠接觸到更好的工作」「中國的快速增長頗具吸引力」,學生們一邊刻苦學習中文,一邊夢想著參與到中日兩國的商業活動中。
  • 日媒稱中國或探討解禁福島食品 看中國學者怎麼說
    日媒稱中國或探討解禁福島食品 看中國學者怎麼說 2018-01-02參與互動    日媒稱中國或探討解禁福島食品
  • 日媒:中國人因對國內產品不信任 網購日本商品激增
    (原標題:日媒:中國人因對國內產品不信任 網購日本商品激增)
  • 日媒:中國人舌尖讓水產業成為挪威經濟發展支柱
    日媒:中國人舌尖讓水產業成為挪威經濟發展支柱 2017-05-10參與互動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 日媒稱
  • 日本年號或現中日「雙出處」?日媒:日本保守派期待高漲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日媒稱,距離日本政府公布新年號的4月1日還剩不到一周時間,正式委託多名專家斟酌考慮候選名稱等選定工作迎來最終階段。日本年號出自中國古籍一直是慣例,日本政府迄今為止收到的候選名稱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籍的方案。
  • 日報講述中國赴日留學生故事:從向日本學習到中日互相學習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日媒稱,8月5日下午,在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園裡聚集了許多中國人和日本人。這是每周日例行的中日交流沙龍「星期日漢語角」,中國人和日本人聚在一起自由對話。自2007年以來已經舉行過550多期,這次也有近50人參加。
  • 日媒瘋狂暗示:中國人搶優衣庫都搶到日本來了…
    報導還稱,開售前夕已經出現了不少日本轉運至中國的物流訂單,並且幾乎與開售時間同時,中日兩國的線上二手交易平臺也以10倍原價的售價上架了多款該系列產品。 這些瘋狂的消費者對聯名款的執念,讓不少日本網友大呼「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