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日媒稱,在中國,用日語進行傳播的媒體顯示出獨特的影響力。它們都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以網絡新聞或雜誌的形式傳播著中國的最新消息。在中日外交關係冷淡的狀況下,這些媒體也開動腦筋,為促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做著策劃報導和節目。它們吸引了關心中國的日本人和學習日語的中國人的注意,推動著兩國草根階層的交流。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5日晚刊報導,「11月11日是中國的光棍節」、「近年它作為網購日得到民眾認可,今年也會好好地體驗一把」。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的日語短波談話節目中,中國主持人與日本主持人一唱一和。
在短波節目愛好者中,CRI的日語廣播節目以「北京廣播」而聞名,包括重播時間在內,每天播放6小時。「北京廣播」以新聞或談話形式傳播中國近況,也播出漢語講座。
CRI是用65種語言對外進行傳播的國家廣播電臺。日語廣播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為向前線的日本兵發出停戰呼籲而開播的。現在的日語頻道約有40名工作人員,規模僅次於英語和俄語頻道。
在與聽眾互動的節目中,貼近生活的話題比較流行。最近日語頻道也在主頁中上載了熱門歌曲排行榜等軟性的富有特色的內容。
在紙媒中,中國外文局發行的《人民中國》月刊佔據代表地位。該刊從1953年創刊至今不斷發展,現為彩色印刷,還開設了電子版。它是對中國政府的見解、中日專家的評論、中國社會和文化消息進行平衡報導的綜合性雜誌。
該刊也積極報導日中交流活動。外文局是2015年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的中方主辦者。《人民中國》也將在今年11月一期用20頁的篇幅對9月底在東京舉辦的第十二屆「北京-東京論壇」進行詳細報導。
如果說,CRI的日語廣播是對喜歡中國文化的日本初學者而言的入門節目,那《人民中國》就是內容紮實的實用手冊。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的電子版人民網也有日語欄目。它始於1998年,目前主要是每天刊發50至60條由中文新聞翻譯而成的日語新聞。日語欄目的運營方針是,通過用日語來報導中國讀者所關注的事件,來展現真正的中國。
CRI和人民網在日本可被收聽和看到,《人民中國》也可在日本銷售中國書籍的書店買到。這些媒體可以說是不懂中文的日本人了解中國的有益渠道。(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