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媒體加強日語欄目策劃 推動中日民間交流

2020-12-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日媒稱,在中國,用日語進行傳播的媒體顯示出獨特的影響力。它們都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以網絡新聞或雜誌的形式傳播著中國的最新消息。在中日外交關係冷淡的狀況下,這些媒體也開動腦筋,為促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做著策劃報導和節目。它們吸引了關心中國的日本人和學習日語的中國人的注意,推動著兩國草根階層的交流。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5日晚刊報導,「11月11日是中國的光棍節」、「近年它作為網購日得到民眾認可,今年也會好好地體驗一把」。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的日語短波談話節目中,中國主持人與日本主持人一唱一和。

在短波節目愛好者中,CRI的日語廣播節目以「北京廣播」而聞名,包括重播時間在內,每天播放6小時。「北京廣播」以新聞或談話形式傳播中國近況,也播出漢語講座。

CRI是用65種語言對外進行傳播的國家廣播電臺。日語廣播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為向前線的日本兵發出停戰呼籲而開播的。現在的日語頻道約有40名工作人員,規模僅次於英語和俄語頻道。

在與聽眾互動的節目中,貼近生活的話題比較流行。最近日語頻道也在主頁中上載了熱門歌曲排行榜等軟性的富有特色的內容。

在紙媒中,中國外文局發行的《人民中國》月刊佔據代表地位。該刊從1953年創刊至今不斷發展,現為彩色印刷,還開設了電子版。它是對中國政府的見解、中日專家的評論、中國社會和文化消息進行平衡報導的綜合性雜誌。

該刊也積極報導日中交流活動。外文局是2015年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的中方主辦者。《人民中國》也將在今年11月一期用20頁的篇幅對9月底在東京舉辦的第十二屆「北京-東京論壇」進行詳細報導。

如果說,CRI的日語廣播是對喜歡中國文化的日本初學者而言的入門節目,那《人民中國》就是內容紮實的實用手冊。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的電子版人民網也有日語欄目。它始於1998年,目前主要是每天刊發50至60條由中文新聞翻譯而成的日語新聞。日語欄目的運營方針是,通過用日語來報導中國讀者所關注的事件,來展現真正的中國。

CRI和人民網在日本可被收聽和看到,《人民中國》也可在日本銷售中國書籍的書店買到。這些媒體可以說是不懂中文的日本人了解中國的有益渠道。(編譯/劉潔秋)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主席的覆信強有力地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
    多次在「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中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31日在「熊貓杯」徵文大賽頒獎儀式上談到這封特殊的回信時,掩飾不住激動。 習近平主席的覆信強有力地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 孔鉉佑強調,當前中日關係保持改善向好勢頭,兩國首腦就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共識,確認要進一步拉緊人文紐帶,加強兩國青少年交流,促進兩國民眾相知相親。他期待獲獎者訪華團用自己的行動促進中日民心相通,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正能量。
  •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2014-12-24 15:28:44今年的冬至日恰逢農曆十一月初一。日本新華僑報24日文章表示,在這一天,中國北方的人們要吃餃子,南方的人們要吃湯圓。而在日本,人們吃南瓜、泡柚子澡。在中日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在這一天,「冬至」二字讓兩國相連相通。  文章摘編如下:  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芒種、霜降,還是春分、雨水,二十四節氣的48個字在中文和日語中是完全相同的。
  • 震不斷的中日民間交流紐帶|日本|大賽|學習日語_網易新聞
    4月17日、19日、21日,「2011笹川杯日本知識大賽」東北、華東、西南三個地區的決賽分別在吉林大學、東華大學和貴州大學舉行。到訪中國並觀賽的日本財團理事長尾形武壽說:「日本災後重建工作雖然繁重,但我們促進日中民間友好交流的努力不會因此停滯。」這次大賽的成功舉辦,使來自日本的友人不僅收穫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更收穫了中國人民給予日本人民災後重建的信心與鼓勵。
  •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慶成立60周年 回顧中日交流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黒井千次,副會長兼理事長池邊晉一郎,副會長篠田正浩、慄原小巻,以及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等百餘名中日各界人士出席。駐日使館公使郭燕、友好交流處參贊汪婉、政治處參贊張社平等出席本次活動。
  • 毛澤東日語翻譯出書稱中日應友好合作
    據日本華文媒體消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劉德有的新著《我的日語人生》(日語書名:我が人生の日本語)由日本僑報社出版,4月起在日本發行。在這部新書中,作者回憶了從1955年至1964年,先後擔任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郭沫若等領導人日語翻譯的經歷,稱中日應該回到建交時兩國確定的原點,以增進國民間的相互理解和信賴為課題。
  • 為中日民間友好培育花種
    月壇中學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以日語為第一外語的中學,也是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開展對日民間外交工作的重要合作夥伴和實踐基地多年來,雙方積極合作,共同組織中日青少年互訪、演講比賽、民宿交流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中日民間外交貢獻著青春力量,培育著友好的花種。今年年初,疫情之下北京市中小學延期開學,學生居家學習。4月,日本疫情形勢嚴峻,月壇中學畢業生發起捐贈物資活動,第一時間贈送日本友好學校6000隻醫用口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日本網上流行「偽中國語」 或開創中日民間交流新局面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最近,一種名為「偽中國語」的交流方式在日本流行,完全不懂中文的日本網友用日語中的漢字聊天。這甚至也紅到中國,因為中國網友也能猜出大概意思。臺灣「中央社」19日說,這無意間開創了中日民間交流的新局面。正常情況下,一段日語對話中應當包括漢字(日語當中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等文字符號。
  • 中華網攜手吉大、CRI日語部成功舉辦中日文化交流沙龍
    北京2016年6月22日電 /美通社/ -- 6月13日,由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中華網、CRl日語部共同主辦的主題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現場他將加藤嘉一和淺井悠佑作為例子,稱這兩位熟悉中國文化的日本友人就是跨文化成功的例子。傅羽弘說,跨文化交際重要的手段就是會使用語言,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幾年活動在中國的日本人,他們都是要通過語言這道關。所以傅教授建議學生學習的時候要加強語言教育,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 日茶道展演進浙江師範大學:學日語文化 強民間交流
    原標題:日茶道展演進浙江師範大學:學日語文化 強民間交流 左手託杯,右手輕轉,兩圈過後,茶杯花紋面背臉向外,空白面則朝嘴而抿,先嗅茶香、觀茶沫,再細品三口半的抹茶滋味,輕拭杯沿茶漬,又將茶杯逆時針旋轉兩圈,將茶杯按花紋面遞還茶師…… 近日,日本裡千家流茶道終生師範、正教授山岸芳子一行五人來到浙江師範大學
  • 我的夢想——為中日民間友好交流而努力
    目前,大阪齒科大學2021年醫療保健學部口腔工學科特別招生已經圓滿結束,衷心感謝中日各友好院校的積極推薦和同學們的踴躍報名。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但理論知識有所積累,日語能力也得以提升。除了理論課,實操課也十分重要,積極利用課餘時間練習操作能力,希望自己能成為學校裡優秀的一員,也希望自己學到的東西有朝一日能夠學有所用。我是工學科最早的中國留學生,在自己完成學業的同時,在方一如教授的言傳身教下、在國際交流部下田事務長以及學校教員的幫助下,課餘時間還積極展開了本校中國留學生的留學支援工作。
  • 日華媒:中國「厭日」與學日語人數緣何同創新高
    日華媒:中國「厭日」與學日語人數緣何同創新高   中新網7月2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23日刊發文章《中國「厭日」與學日語人數緣何同創新高》,文章指出,中國高比例的「厭日」群體不能不讓人擔憂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而學日語的中國人保持一定幅度增長以及增長原因,又足以成為劃破黑暗的一抹光亮。
  • 「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東京舉行 兩國青年暢談中日友好
    人民網東京3月4日電(許永新)3日下午,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位於東京的日本教育會館舉行。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代表理事黑田文男、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顧問、前日本參議院副議長輿石東在研討會致辭,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進行了演講。
  • 第二屆「中日媒體交流論壇」在日本福岡舉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第二屆「中日媒體交流論壇」4月22日在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舉行。九州、衝繩等縣的地方報社記者與12家中國媒體的記者就環保、振興旅遊業也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據日本共同社4月23日報導,「中日媒體交流論壇」由西日本新聞社等報社、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九州觀光推進機構和北九州市政府共同主辦,首屆論壇於2014年舉行。中日雙方約50人出席了本屆論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呂鳳鼎在會議伊始表示,近幾年來中日之間一直面臨困難局面,各方面的交流受到很大影響;相信雙方的媒體將鞏固友好基礎,兩國關係會持續改善。
  • 推動中日教育合作走向深入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日中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五屆中日教育交流會11月26日—28日在日本西部兵庫縣淡路島舉行。來自中日兩國116所知名院校的近400位校長和師生齊聚一堂,就深化兩國教育領域合作展開對話研討。
  • 專訪中國日本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永華: 繼承優良傳統,加強各領域...
    今年6月,中國前駐日大使程永華正式就任中國日本友好協會(以下簡稱中日友協)常務副會長。在長達9年的駐日大使任期中,特別是在兩國關係一度陷入困難時期,程永華為推動中日關係重回正軌做出了許多貢獻。如今履職新崗位,程永華將從中日民間交流的維度為中日關係的發展繼續努力。
  • 教育交流會推動中日教育合作走向深入
    原標題:推動中日教育合作走向深入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日中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五屆中日教育交流會11月26日—28日在日本西部兵庫縣淡路島舉行。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李春生說,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多渠道深化交流與合作,勇於突破思維定式,創新合作交流模式,激發中日民間交流活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和廣覆蓋的教育交流格局。 在開幕式上,中國卓越大學聯盟和日本國立六大學聯盟籤署《淡路島宣言》,就深化、加強中日高等教育開放合作達成共識。
  •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澎湃新聞 2015-02-02 10:31 來源:澎湃新聞
  • 2007中日青年交流座談會(實錄)
    關於中日交流,楊大使和南村先生對交流的意義以及溫總理訪日的情況包括南村先生提到的中日復交的前後以及中日關係的情況,這方面的內容不詳細介紹了。我個人感覺這次狡賴非常有意義,因為這次交流還是民間的交流形式,尤其是以青年為主。
  • 中日民間交流的橋梁--走訪東京「星期日漢語角」
    新華網東京11月7日電(記者藍建中)7日14時,東京池袋站附近的西池袋公園,「日本僑報社·星期日漢語角」橫幅下,幾十名日本的漢語愛好者和中國志願者聚集在一起。這已是第163次「星期日漢語角」活動。活動在大家用漢語和日語進行自我介紹中開始。
  • 第一屆成都中日交流之窗日語演講大賽在成都舉行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0日電(廖雪芝)由四川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中日會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成都中日交流之窗日語演講大賽決賽6月10日舉行。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5所高校的學生參加了本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