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採耳:埋沒民間千年能否催生一個新產業

2020-12-18 大河網

    □本報記者李鳳虎

    「財富的前四波分別是土地革命、工業革命、商業革命和信息網絡革命,而第五波革命是健康產業革命。」美國總統經濟顧問、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所著的《財富第五波》中預測,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健康產業的變革將對社會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放下未來趨勢不說,健康是人類的基本素質和標誌,是最重要的精神需求和民生需求。

    時代趨勢加上人類的基本需求,不少專家預計健康產業將成未來五到十年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各種健康產業應運而生,醫療、保健類新行業層出不窮。

    近日,在河南省會鄭州,一場以耳朵保健為主題的新產業革命悄然掀起。

    採耳要打響一場新的健康行業革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領域最火熱的詞彙之一,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

    求變尋新,唯新才能通久。目前,各行業領域掀起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熱潮,對於健康行業也同樣如此。

    作為從事健康養生行業近20年的專業人士,中國第一家專業採耳店——耳聰採耳董事長高元闡述了其對健康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健康行業供給側改革是挖掘供給方(即顧客)內心潛在的真正需求,根據真正需求來提供開發打動顧客的高品質產品。」

    「現階段國內消費的突出性矛盾就是局部供給過剩與需求不匹配之間的矛盾,健康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從提供給顧客真正需求的高品質產品出發,用改革的辦法及工匠精神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真正需要。」高元說,採耳作為健康行業其中一項,在抵禦快節奏生活、健康減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和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採耳將逐漸成為一個新興行業。

    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原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加強耳病防治和推進耳朵保健事業發展,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某幾個部門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參與和支持。」高元說,「我的願景是,把專業的採耳服務提供給更多人,堅持走專業化路線,推動採耳行業發展,引領行業變革,打響採耳行業的健康革命,把流傳千年的採耳技藝打造成中原名片。」

    中國一個埋沒千年的養生保健良方

    《黃帝內經》上記載:「耳者,腎之官也」「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耳朵作為聽覺器官,耳的聽覺功能與腎的精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精充足,髓海得養,則耳的聽覺功能正常。耳為腎之門,耳部穴位的按摩,可以刺激到身體多個臟器,尤其是對腎臟保健很有功效。此外,對耳鳴、眩暈等也有療效,可達到提神醒腦、寧眩聰耳的目的。

    採耳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技,在川渝地區尤為流行。採耳師傅利用各種採耳工具對耳洞內外進行刺激,使人在酥癢和緊張之後獲得享受與放鬆。採耳除了有清潔耳洞的功能外,更可以起到減壓、享樂和耳部保健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項目之一。

    在古代,採耳流行於上層社會,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採耳在技術延深和發展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時,採耳開始流入民間,並融入傳統理髮行業,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亦不被湮沒,得到了保存與發展。

    據史料記載,採耳工具掏耳勺最早發現於商朝武丁王宮墓,現今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的婦好墓中曾經出土兩枚玉制的挖耳勺,耳勺雕成魚形,口、眼、背、胸、尾,紋飾清晰,十分精美,考古學者命名為「魚形玉耳勺」。

    如今,採耳作為一門精湛技術,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已經發展為一種保健養生方式。它融合了傳統中醫學的特點,不僅具備了清汙除垢的基本功效,還能有效防治各種常見疾病,同時又可以在精神上提供康樂享受,因此備受現代人青睞。

    用匠心打造採耳核心競爭力

    關於「採耳」,我們或者都有這樣的記憶:童年時,斜倚在母親的腿上,讓一側耳朵朝上,對著中午的太陽,陽光灑滿全身,母親用一個耳勺,輕輕地清理你的耳道。清到最後,母親把一根頭髮對摺,搓成麻花的形狀,在耳道裡輕輕地撩撥,那種酥酥痒痒的奇妙感覺,讓內心深處感到無比愉悅。

    近日,在鄭州市經三路與紅專路東北角耳聰採耳旗艦店,準備打造全國第一家專業採耳連鎖企業,推動中國採耳行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耳聰採耳董事長高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真正的採耳,不是簡單地掏耳朵,更不是有個小勺、有把刷子就能夠實施的。專業的採耳工具有:竹耳扒、竹鵝毛棒、銅絲鵝毛棒、雞毛棒、夾子、震子、馬尾、刮耳刀、頭燈、手握式聚光燈、雙氧水、酒精、棉花棒、耳鏟、耳勾、銀針毛棒、工具箱等。此外,專業系統的知識與技術必不可少。

    耳聰採耳所用的工具,都做了匠心的改進。比如耳扒,傳統的耳扒是掏耳勺的形狀,一是入耳涼、硬,二是末端的勺狀太厚,碰觸耳壁會疼。耳聰採耳使用的耳扒,類似掏耳勺,但用的是竹子,末端不是勺狀,而是略有彎曲的扁鏟狀,非常輕薄。採耳師將這樣的耳扒伸進耳洞,挨著耳壁,將耳垢輕輕挑起,然後用鑷子慢慢夾出,如蜻蜓點水般,和耳壁的接觸,沒有任何疼痛感。這樣的耳扒,沒有流水線生產,全是自主研發,手工二次打磨而成。

    再如鵝毛棒,綑紮的是鵝翅大毛最根部的半釐米鵝絨,極其柔軟,帶給耳壁和耳膜的刺激更舒服。綑紮也不用竹籤,而用銀針,銀針纖細且有柔韌度,採耳師的手感更好,輕觸即止,如果用竹籤,觸感遲鈍,容易傷到耳壁。

    此外,其他諸如銀勺、小孔雀毛、大孔雀毛、青絲等工具,耳聰的研發團隊在10多年的實踐中,做了各種改進,把耳道內最輕微的觸感發揮到了極致。

    耳聰採耳共分14道程序,分別是耳部放鬆、清理耳洞、孔雀打耳、耳部消毒、銀勺刮耳、青絲打耳、鵝毛打耳、音叉震耳、音叉試聽、耳部消毒、耳部清理、耳部放鬆、耳部按摩、頭部放鬆。整個過程下來,用時70分鐘。

    這些流程當中,有幾道程序特別精細化:耳部消毒一共兩次,第一次是在清潔耳洞時,用孔雀毛由淺入深打耳之後,用棉籤蘸酒精擦拭消毒。第二次是在銀勺、青絲、鵝毛三次打耳和音叉震耳後,用棉籤蘸雙氧水擦拭消毒。

    打耳分兩種,共四次。第一次是孔雀打耳,用孔雀毛由淺入深,打掉貼在耳壁上的碎耳屎。後三次分別是用銀勺、髮絲和鵝絨,由淺入深,更側重於刺激耳壁和耳膜附近的敏感神經,產生陣陣的酥麻感,讓人身心舒暢。

    音叉震耳,是用音叉與銀針鵝毛共同完成的。先將銀針鵝毛放入耳洞深處,撩撥著耳壁敏感神經,接著採耳師敲響音叉,震動的音叉貼上銀針,引起銀針共振,帶動鵝絨在耳洞深處撩動,給人帶來產生音顫的快感。

    「我們公司堅持以人為本,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遵循現代醫學原理,成功研發、生產出先進的耳療工具系列,並且不斷研發改進新耳療工具系列,為消費者能有更好的耳部療養需求和效果提供了保障。」高元說。

    新常態下,機遇與挑戰並行。興亦有道,融於生命方能興達。

    「舒服、乾淨、健康,這是消費者的一致評價。」高元說,耳聰採耳在鄭州市健康產業領域異軍突起,該公司僅採耳項目一年收入近400萬元,這說明採耳行業是被市場認可的,未來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據調查,鄭州市經三路與紅專路耳聰採耳旗艦店,不僅是鄭州市第一家做採耳保健的專業店,也是全國第一家真正專業的採耳店。

    莫道不消魂,細捻輕撩,採耳亦健康。如果你想減輕一下工作壓力,體會一下採耳帶來的身心愉悅,不妨到耳聰採耳旗艦店進行嘗試體驗。

相關焦點

  • 揚州民間採耳技藝正在申遺 掏耳朵也能開店採耳師月入上萬
    揚州非遺保護專家介紹,揚州民間採耳技藝正在申請非遺項目。揚州採耳技藝正在申遺新開多家採耳店,採耳師月入上萬「最近揚州新開了幾家採耳店,感覺還不錯。」近日,有市民反映,興城西路、新城河路、邗溝路、揚子江北路等地接連開了多家採耳專門店,揚城也出現了一批專業採耳師。
  • 民間採耳
    民間採耳 2021-01-13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耳道」專注採耳 創新工具做精緻採耳
    廣東耳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領先的耳部健康的領航者和創新品牌,旗下「耳道」精緻採耳是一個面向年輕群體的高端採耳品牌,以匠人匠心的品質將中國傳承的採耳手藝文化真正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倡導「小閒小趣小舒服」的品質生活方式。
  • 催生民間經濟發展新動力
    2014年,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省全力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有力促進私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改革舉措落地生根,改革紅利強勁釋放,激發了民間資本的創業活力,催生了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新動力。  從資金集聚來看,民間資本累計投資躍過萬億元臺階,佔各類企業註冊資本比重達57%;2014年度新登記民間資本投資同比翻番超過3000億元,佔各類新登記企業資本比重接近八成。全省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接近400萬,超越個體從業人員成為我省第一大就業群體,2014年度還有13萬人在創業的同時,不斷增加僱工人員,創造了61萬新的就業崗位。
  • 為什麼要採耳,採耳的幾大好處
    關於採耳,我們在以前很多人都以為掏耳朵,其實不然,採耳是一項比較專業的技術活,今天小編把關於採耳問得最多的幾個問題整理出來,為大家答疑解惑。一問採耳:為什麼要採耳?三問採耳: 採耳會不會把耳朵採壞?答:採耳時你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採耳技師,因為專業技師對耳道知識了解的很多,採耳過程手法也不一樣,手法很輕,很穩,心中也有一定把握。四問採耳: 採耳能達到什麼功效?
  • 盲採耳要不得,可掏可夾的可視採耳棒,bebird Note3體驗
    2021-01-03 23:05:39 來源: 颼颼 舉報   民間
  • 喜歡「採耳」的人,都需要默默承擔這一個風險,勸你慎重考慮
    民間有三大快活之說:「捏腳,洗澡,和採耳。」採耳,原本是「掏耳朵」的另一個說法,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但是跟我們平時自己掏耳朵不同的是,採耳的過程中,需要用到近十幾種專業工具,而且是由專人來提供服務。採耳起源於古代民間,是採耳師傅利用各種採耳工具,對耳洞內外進行刺激,把耳朵深處的耳屎(也叫「耵聹」)掏出來,讓人在酥麻和緊張之後,獲得享受和放鬆的一種手藝。你做過採耳嗎?很多人都還不知道近年來的採耳在成都開始流行,並快速風靡各地。
  • 玩轉燕京之地:葛小雷團隊從傳統行業到朝陽產業,搭上採耳的高速列車
    於是在遇到楊波採耳品牌的那一瞬間,他們選擇,打破邊界,重塑新局。 2018年12月,重慶市渝北區,一塊閃著金黃光芒的店面招牌吸引住了葛小雷、張露的目光。 這是他們來重慶的第三天。
  • 採耳到底對身體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現在在大街上或者是綜藝節目當中經常會聽到採耳兩個字,之前還在新聞裡出現,說是一女子去雲南旅遊,體驗採耳的時候竟然從耳朵裡邊掏出了一個吊墜,經過女子回憶,原來這吊墜是女子小的時候不小心進去耳朵裡的,因為一直在耳朵深處所以一直沒能發現,一直到採耳的時候才被發現了。
  • 採耳培訓有正規機構嗎?
    採耳培訓有正規機構嗎?我們想著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能為我們提供好的生活水平,在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情況,很多人看到了採耳的發展潛力,紛紛前來學習採耳,成為採耳師,或者是開採耳店。
  • 聖耳波楊新式療愈採耳:建立在兩項諾貝爾醫學獎上的全新健康服務
    掏耳朵,在中國有著1700年的歷史,盛行於巴蜀,到了明代成為宮廷貴胄們的專屬享樂項目。2003年,一個叫楊波的年輕人將傳統掏耳朵手藝從耳道清潔、簡單止癢的功能發展成為一個集身心靈療愈於一體的健康項目,並根據煤礦開採的思路將這個項目命名成"採耳"。
  • 發起與變革 龍光頭療採耳給創業者帶來財富與商機
    2020年,是採耳行業發展的元年。以往,採耳僅僅是依附於足療、推拿等養生業的附加服務,現如今,採耳作為大健康行業的重要分支,正式脫離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服務項目。不論是消費者的光顧與好評,還是資本的追捧與加持,都在推動著「採耳」從大健康領域獨立出來,氣象一新。
  • 每個喜歡採耳的人,都在默默承擔著這些風險
    他們就是採耳人。作為一項起源於川蜀地區的民間技藝,近年來採耳逐漸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甚至吸引了外國友人的關注。 近日,在成都一集市上,一個俄羅斯小夥兒體驗過後就深深迷上了這項技藝,還想拜師學藝。
  • 來體驗一次正宗的採耳
    採耳歷史已久,從唐朝開始,便是上層社會流行的一種休閒方式,在盛唐有地位的達官貴富,每月都會按時採耳,在當時這不僅是禮儀文明,更是一種富貴的象徵。據記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大愛好便是採耳,每月數次,一生不曾中斷。
  • 結伴「採耳」,朋友耳朵裡竟然發黴了
    原創 騰訊醫典 騰訊醫典四川成都民間流傳幾句俗話:「人生三大樂,結婚搓麻掏耳朵」「人生最快活,採耳洗澡修個jio」其中的採耳特別受歡迎,有人描述為銷魂但我要用我和朋友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
  • 採耳切忌太頻繁,符合這三種情況,才能去採耳
    最近,小編跟一朋友聊天得知,他在自家樓下的一家採耳店花了50元進行採耳,結果三天之後,發現耳朵不適,後去醫院檢查發現,採耳的時候採用的工具不專業,而且用力不當,導致損傷了外耳道,出現了耳鳴、疼痛、聽力下降等問題。
  • 千年古都牡丹「四季常開」,一朵花「綻放」一個產業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1500多年的牡丹文化,成就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佳話。洛陽牡丹的盛開與綻放,鑄造了一個光彩奪目的文化品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自1983年以來,洛陽已連續舉辦37屆牡丹文化節,演繹著「一朵花」與「一座城」的故事。
  • 民間技藝為何越來越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來,採耳這項民間技藝突然變得流行起來,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有關採耳的視頻。天眼妹之前一直以為採耳不過就是在街邊支個攤位,看上去略顯滄桑的採耳師拿著各種採耳工具專心致志地為自己的顧客服務。殊不知現在的採耳已經發展成...
  • 採耳很舒服,我沒聾之前經常去
    眾所周知人類三大爽事——搓澡、捏腳、掏耳朵,而掏耳朵是不可否認的NO.1他們就是採耳人。作為一項起源於川蜀地區的民間技藝,近年來採耳逐漸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採耳服務有什麼風險?從業人員既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也沒有專業設備。即便是看上去很高大上的養生館,其從業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採耳工具也不是耳科專業設備,僅憑肉眼和感覺來採耳,一招不慎就可能誤傷,後果不堪設想。
  • 非遺項目發揚光大 湘西女孩讓更多人體驗採耳「小舒服」
    發源於王侯貴族的採耳,流傳到了民間。朱菊正在給客人掏耳朵。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   採耳,俗稱「小舒服」,發源於王侯貴族。古時候,技術高超的掏耳師傅常年服侍那些王公大臣。掏耳朵,成為了王侯貴族人生的一大享受。民間的採耳,則興起於剃頭匠。他們有一套專門的掏耳工具和操作手法。   湘西女孩朱菊的爺爺就是這樣一個剃頭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