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場作文中,由於時間緊迫,考試緊張,考前準備的新素材很可能會短暫性造忘,此時,必然還得選用人云亦云的舊素材。那麼,如何將自己爛熟於胸的日素材,變舊為新,道他人所未道,成為制勝的法寶?筆者以為,如下幾種不失為應付因緊張而遺忘新素材的好方法。
1.想像擴寫
「想像擴寫」,就是通過想像,把較短的文字材料加以擴充、拓展成習作的形式。通過想像擴寫,可以將舊的素材寫出新意,使其生動、形象、具體,同時又開闊了思路。而對舊素材進行想像擴寫,使其成為新材料,化腐朽為神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小材大做
小材大做,即從一個很小較陳舊的素材當中,提取出較深刻的思想本質,從而讓素材擺脫原有的運用局限。寫作選者對文題的理解準確地傳達了出來,讀來學法更深刻)選材時,也並非隨意撿來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個大道理。這裡還有一個深入開捆和精心加工的問題,即要從本質上把握住「小事」與整個時代、社會和生活的內在聯繫。這就要求在寫作中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3.故事新編
「故事新編」,貴在出「新」。從原著出發,是新編的前提,新編的故事讓人看來還是那個人物可能做到的,這就是合理的。而新的內容又須建立在舊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人物的面孔還是舊的,但你把他生活的環境改變了,於是他也相應地材有了新的生活,思想有了新的變化,但又並非無來由地突變。
當然,文章的技法不止這3種,還有很多其他技法,正所謂「文無定法」,關鍵是我們在讀書時,能夠觸類旁通,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