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同學來說作文的難度在於題材的類型,而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低年級的學生更怕的是沒有素材引用。書本閱讀積累的素材或許還不夠支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論證,所以低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去尋找身邊的素材呢?
跟著智慧筆小編的步伐,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一、家務中體驗素材
周末,家長都會在家裡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一般到這個時候,家長可能只想自家孩子不搗亂就可以了,其實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中來,讓孩子感受勞動的樂趣和體驗到你的辛苦,雙贏的事情,我們可以提倡多做。
這些小小的家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從小養成孩子的美好品質,也可以讓孩子在勞動中體會父母的艱辛,最為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從勞動中找到寫作的素材,如《我給媽媽當幫廚》、《我是小小修理工》,這些都是講孩子家務勞動的小周記。
二、親子遊戲出素材
親子遊戲可以讓孩子與你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親密,而且做遊戲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其實在這種親子遊戲中,孩子的感受是最明顯有不同的變化的,和自己玩的時候不一樣呀、和同學朋友玩的時候不一樣,所以這種不一的感受就在往後能在作文素材中出現,因為孩子內心感受了不一樣的情感。
而且在和孩子做動手類的手工遊戲,不僅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作為孩子寫作的有力素材,如《我和媽媽學摺紙》、《美麗的葉貼畫》。
三、課外體驗中尋找。
很多家長會選擇周末帶孩子出去遊玩或者是體驗生活,而這個時候素材就是最明顯儲存在腦海中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在遊玩的過程中,在一個特別的點上停留得久一點,這樣孩子就會在這段時間中感受一段特別的遊玩點,到往後寫遊記活動作文的時候,孩子就馬上會想到這些素材了。
課外體驗還包括孩子的興趣班經歷,興趣班中會發生很多有趣事和小夥伴們的互動。孩子們學的這些知識不僅可以培養興趣愛好,還可以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自然,課外班中就會發生一些事情,比如《炸彈和飛彈的決戰》,就講了兩個調皮的小朋友「炸彈」和「飛彈」在一次圍棋課上的「決戰」;再如《美麗的小天鵝》,就是講了一個跳舞的小姑娘在第一節芭蕾課上的經歷。如此種種的課外生活,都可以作為孩子們寫作的素材。
所以,生活中處處是素材,而習作就是生活的再現。我們家長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去細心地觀察生活,並且將生活中的素材學會靈活的運用,那麼孩子還會害怕沒有素材習作嗎?讓我們一起提起智慧筆,暢寫新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