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看到了別人發的一篇文章。
我點進去之後看到有這麼一段文字。
說得很具體,有時間,有刊名,有論文標題,再加上「權威」、「全球各地一百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乍一看還挺像那麼回事的。
換了別人可能就被唬住了。
但是對於這種自媒體地攤文,我的態度向來是多查證、不輕信。所以我決定去扒一下這篇論文。
論文的原始出處
第一步,提取關鍵語句百度一下,發現其實這個說法早在2018年就出現在網上了。
不少雷同文章表明,這是2018年5月的事(呵呵,互抄都不認真點)
順藤摸瓜,我找到了這篇文章。發表於2018年5月28日,標題是「Sweeping gene survey reveals new facets of evolution」,翻譯過來就是「全面的基因調查揭示了進化的新方面」。嗯,時間,標題,都對上號了。
但這並不是一篇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只是一個發在論壇上的帖子而已,充其量算是個媒體報導。
不過,帖子的內容是基於一項研究,下面是帖子的內容截圖,懂英語的可以看原文,不懂英語也不要緊,翻譯軟體給您伺候著。
繼續順藤摸瓜,我查到了這項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就是洛克菲勒大學的這位老哥,還挺帥的。
然後找到他的發表的論文的清單。
清單裡的第一篇就是,和另一位作者Thaler合作,2018年發表在《Human Evolution》上。作者,時間,刊名都對上號了。這篇論文的題目是「Why should mitochondria define species?」,翻譯過來是「線粒體是如何定義物種的?」
原始出處算是找到了。
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
我下載到了這篇論文。
粗略讀了一下,這篇論文主要是在說線粒體基因在分類學上的意義,大體意思是:用線粒體基因序列來鑑別物種很準確,跟現在公認的鑑定結果高度一致;同一物種的線粒體基因序差別不大,現代人類的線粒體都來自10~20萬年前的一個分支;現生其他大多數物種的線粒體多樣性也挺低,和人類差不多低,所以推測這些動物的「線粒體祖母」的出現時間和人類相近,也是10~20萬年前。
推翻進化論?實際上是曲解和訛傳
這篇論文並沒有什麼顛覆性的東西,從頭到尾也沒提「推翻進化論」,作者傾向於用瓶頸效應來解釋這一現象,仍然是在生物進化的基礎上作出的討論。
況且這個研究只關注了線粒體上的基因片段,並不足以體現完整的演化過程,也沒有討論用母系遺傳的線粒體來推斷物種歷史是否合適。
但是被媒體一轉述,這篇論文就大變樣了。原文的意思是「現生其他大多數物種的線粒體都來自10~20萬年前的一個分支」,換句話說就是咱們在10~20萬年前是一家子;但在媒體轉述中就成了「地球的生物都是在10~20萬年前突然出現的」這意思差得遠了。
那篇英文的帖子雖然曲解了論文的原意,但還保持著相對嚴謹的態度,只是表達了困惑,並且引用了專家的合理推測。
而國內的這些譁眾取寵的自媒體作者就厲害了,連論文的發表時間和題目都搞不清楚,拿著三手模糊信息(沒錯,就是三手信息,連二手貨都算不上),就敢大言不慚地以此為依據來推翻進化論。
所以說所謂的「新的基因科學研究推翻了進化論」完全就是曲解和訛傳產生的鬧劇。
權威期刊?一百多名科學家的團隊?也是子虛烏有
這篇文章發表的期刊《Human Evolution》,只是個小期刊,並不是什麼權威。有個名字差不多的《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這才是正牌。
如下圖,檢索「Human Evolution」,只能查到「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而這篇論文的作者就只有Stoeckle M.Y.和Thaler D.S.這兩個人,也不知道所謂的一百多人的團隊是哪來的說法。不過這篇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倒是不少,一共有162篇,難道是把參考文獻當成一個團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