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價值並不僅限於食用,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也會扮演重要角色,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比如有一種食物,整個歐洲都曾賴其生存,北美洲因它而發展,戰爭也因它而起,這種重要的食物就是鱈魚。
鱈魚(cod)是一種深海魚,廣義上的種類達 50 多種,但純正的鱈魚只有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格陵蘭鱈魚三種,其中以大西洋鱈魚最為常見。鱈魚通體呈雪白色,肉質結實鮮嫩,味道清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蛋白質,常被用以提取魚肝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cod」一詞詞源不詳,在中世紀的英國詞典中,有「包裹種子的外皮」的意思,據學者推測,這可能與雌鱈魚肚內包含著數百萬粒魚卵有關。在約 1.2 億年前,鱈魚就已形成今日的形態,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直到 9 世紀,才為人類所食用,距今已有 1200 年左右的食用歷史。
當時,維京人將捕撈到的新鮮鱈魚懸掛在寒風中,使其脫水風乾後製成魚乾保存。待到食用時,將魚乾折起來啃食。風乾後的鱈魚既不失營養,又便於長期保存,對於有航海習慣的維京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食物。他們還在挪威和冰島建立了乾燥鱈魚的加工廠,將鱈魚外銷至北歐地區。
「黃金時代」的成就和沒落
到了10 世紀,西班牙的巴斯克人發現了法羅群島附近豐富的鱈魚群,他們素來有鹽漬魚類的習慣,便在風乾鱈魚前,預先用鹽醃製。這樣處理過的鱈魚乾保存時間更長,味道也更好。
這就使得巴斯克人可以比維京人到達更遠的地方,並將鱈魚買賣進一步擴大為國際貿易。從中世紀到近代前,歐洲 60% 的食用魚都是鱈魚。中世紀的歐洲大多信奉天主教,教規規定在齋戒日不得吃肉。由於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處於齋戒期,再加上肉類價格高昂,這就給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的鱈魚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在當時,北大西洋的貿易幾乎都圍繞鱈魚展開,壟斷了鱈魚市場的巴斯克人因此獲利巨大。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各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探險。15 世紀末,英格蘭王室派遣探險家約翰卡伯特去開闢尋找香料的新航線, 出海 35 天后, 卡伯特雖然沒有找到香料,但是到達了一片被充滿鱈魚資源的海域環繞的新土地, 並將其命名為「紐芬蘭島」。有著豐富鱈魚資源的紐芬蘭島,隨後吸引了歐洲各國紛紛前來捕撈。
至此,巴斯克人對歐洲鱈魚市場的長期壟斷畫上了句號,歐洲的鱈魚經濟變得越發繁榮。新大陸的發現直接導致了北美殖民地奴隸貿易的繁榮,便宜又富有營養的鱈魚,對於奴隸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主食。因此,殖民地種植園成為歐洲鱈魚的主要銷路。
19 世紀中期的美國廢奴運動導致種植園經濟解體,鱈魚銷量隨之下跌,北美洲鱈魚漁業遭受重創。再加上隨後冷藏技術的發明和不斷發展,鱈魚可長期保存的優勢也不復存在。至此,鱈魚貿易的黃金時代終結。
是誰導致了鱈魚瀕臨滅絕?
鱈魚多產而易存活,因此人類一度認為鱈魚是捕之不盡、食之不竭的。大仲馬曾在《大仲馬美食詞典》一書中寫道:如果所有鱈魚卵都能順利孵化長大,那人們就可以踩在鱈魚背上橫越大洋了。
無獨有偶,19 世紀 80 年代,一場在倫敦舉辦的漁業展上,信奉達爾文主義的英國博物學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發表演說,宣稱鱈魚及幾乎所有的漁業資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受到這種說法的影響,加上漁船捕撈技術的發展,漁民們加大了對於鱈魚的捕撈力度。
到了20 世紀,鱈魚在歐洲的市場不斷擴大,各國開始瘋狂捕撈日益減少的鱈魚。當時,冰島海域是主要的鱈魚產地。為了保護國民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冰島不斷擴大領海與禁漁界線,此舉觸犯了有著巨大鱈魚需求的英國的利益,直接引發了兩國在大西洋海域上長達20 年的「鱈魚戰爭」。
鱈魚卵的存活率極低,只有少數能被孵化。經過人類長期以來的過度捕撈,如今鱈魚已瀕臨滅絕。目前已有多個歐洲國家將鱈魚列為保護對象,禁止捕撈。
香煎鱈魚配馬鈴薯泥
45 分鐘 | 4 人份
食材
鱈魚片 / 4 片
馬鈴薯 / 6 個
無鹽黃油 / 5 湯匙
牛奶 / 1/4 杯
鹽 / 1 茶匙
黑胡椒粉 / 1/2 茶匙
做法
①將馬鈴薯洗淨,煮 30 分鐘至熟透,撈出後去皮。
②將去皮馬鈴薯放入碗中,壓成泥狀,加入 2 湯匙無鹽黃油、牛奶、半茶匙鹽、1/4 茶匙黑胡椒粉,攪拌均勻。
③開中火,平底鍋中倒入 3 湯匙無鹽黃油,放入鱈魚片並撒上剩餘的鹽和黑胡椒粉,每面煎 3 分鐘。
④將馬鈴薯泥和香煎鱈魚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