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南田農場舉行建場60周年暨神州第一泉開發20周年慶祝活動。(南海網記者鄧松攝)
南海網三亞8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鄧松)「看到農場發展的這麼好,我們是由衷地感到高興。」8月8日,三亞南田農場舉行建場60周年暨神州第一泉開發20周年慶祝活動,參加活動的百餘名知青如是感慨道。
南田農場創建於1952年,原來是以橡膠為主業的農場,曾經對海南以及全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企業年產800多噸幹膠,要養活3萬多人,連年虧損,欠下各種債務2000多萬元,從海南農墾五大產膠農場淪為五大特困農場之首。
1992年南田新的領導班子組建後,對農場進行全面的體制機制改革。「砍膠樹,種芒果」、「開發溫泉資源」、組建神泉集團,將產業結構單一負債纍纍的特困農場,改革發展成為,以溫泉開發為龍頭,橡膠、芒果、旅遊、高科技農業和房地產等多元化經營的集團公司。
經過改革發展後,2012年,南田農場國內生產總值5.54億元,比1992年增長26.7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3萬元,比1992年增長22.7倍;社會總產值完成12.81億元,比1992年增長31倍;職工勞均收入4.98萬元,連續10年位居海南農墾系統之首。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說,「南田已經成為海南農墾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一個新亮點」。
今年65歲的廣州知青蔡漢聰在1968年被分配到南田農場,1979年調回廣州。8月8日,蔡漢聰拿著相機在南田農場四處拍攝。蔡漢聰說,近年來,他通過網絡、電視關注著南田農場的發展。時隔30多年,又一次回到奉獻青春的地方,看到農場職工過上好日子,他倍感欣慰。「那時候,連瓦房都看不到幾間,全都是茅草屋,現在芒果地裡全是小洋房。」
據農場老職工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南田農場一度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為謀生,兩千多名職工舉家外遷。
而如今,南田農場職工年收入十多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職工自建的5000多棟「芒果樓」,自購的400多輛私家車就是南田人幸福生活的見證。
在南田農場慶祝建場六十周年暨神州第一泉開發二十周年大會上,海南省農墾總局副局長、神泉集團董事長彭隆榮表示,到「十二五」時期末,南田農場要培養出「三批百萬富翁」,即職工的百萬富翁、幹部的百萬富翁、職工子弟的百萬富翁。要讓廣大職工共享南田農場的發展成果。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