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詩人談詩的典範,羅伯特·洛威爾有平易近人的洞見

2020-12-11 騰訊網

羅伯特·洛威爾是上世紀美國詩人中傑出的一位。六十多歲的一生,多半在精神疾病後的恢復期度過。按詩人沃爾科特的說法,助他恢復的不僅是藥物,更是詩歌創作的力量。他確實寫出了令人讚嘆的詩篇,在世界詩壇享有盛譽。另一位美國大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將其和亨利·詹姆斯一起列為美國文學的核心代言人。

洛威爾在國內名氣也非常大。從他被提及、引用的頻率我們就知道,他對國內詩人和讀者好奇指針的吸引力,始終沒有減弱。與之相反,他的作品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譯介。這種局面近兩年才有所改觀,這本洛威爾文集《臭鼬的時光》,是近年詩歌出版卓有成就的廣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洛威爾系列中的一冊。

《臭鼬的時光:羅伯特·洛威爾文集》,[美]羅伯特·洛威爾著,[美]羅伯特·吉魯克斯編,程佳譯,大雅文化·廣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詩人評論的獨特優勢

詩人寫散文、批評文章,算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詩人都以散文來陳述詩歌觀念,表達詩歌中無法盡情表達的認識和經驗,甚至用以捍衛自己的文學事業。但洛威爾很少寫散文,也許正如沃爾科特所說,散文寫作在美國類似一種表演,這為洛威爾所不喜,也許是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詩歌上,寫作衝動得到了滿足,也就不太願意做過多的解釋了。不管怎樣,能夠把他僅有的文章

(其中很多是未完成之作)

,收集、編輯出來,本身就有重要的意義。

這部散文集分三個部分,第一輯是關於同代詩人的隨筆,基本是受各種機緣觸發之作,諸如悼念詩人,新書出版等等。第二輯是關於奧維德、霍桑等經典作家和詩歌總體性的一些思考。第三輯以訪談、回憶為主,還有一些對具體詩的談論。

成之於某種機緣,自然也就有感而發,寫得性情、輕鬆,充滿真知灼見,真正體現出了大詩人的洞察力和揮灑自如。談到具體詩人的時候,有溫情的回憶,也有深刻的理解,該讚美的時候毫不吝嗇,該批評的時候也毫無顧忌。語言上詩人的那種機智和俏皮隨處可見,比如,在談到弗羅斯特時,「沒有著名的大師可以見面,沒有可以模仿的人物。詩歌是偉大的英國浪漫主義派和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以及他們在美國的那些著名官方分支。」而福特,則「不可救藥地帶有他所憎恨的19世紀的寫作風格,而且還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它某些最撩人的、過度詩意的傳統」,等等,讓人會心一笑,又為他背後的認識和理解所折服。

詩人談詩,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相較批評家從學術角度進行文化闡釋和解讀,詩人更願意從經驗、技藝和風格上,作出判斷。他的出發點,是寫作內部那些更微妙的東西。在希尼、布羅茨基、沃爾科特、扎加耶夫斯基那裡,我們看到了詩人談論詩歌的水準,真是有種內行人的犀利。當希尼談到畢肖普的時候,一下就抓住了她最迷人的東西——那種輕聲的語調,完美的修辭,藝術超越情感的堅硬質地。詩人談詩,不僅具有從外觀看的感受,還有從內觀看的洞察,他不僅告訴你所談論的詩人意味著什麼,還告訴你他何以如此。這是詩人和批評家最大的不同。內部的觀察,是詩人批評的主要根基,除了補全視角,還更為直接、懇切。

批評家所缺少的,正是詩人那裡最可貴的:經驗談,技術敏感。不寫詩的人談論詩歌,最大的遺憾並不是詩歌技術分析上的缺失,而是因此陷入過度闡釋,進而喪失了對詩歌的現實感。我們也看到了新批評派濫觴帶來的毛病,那就是在作品解讀時過度引申,忽視了詩人的性情,詩歌的生成機制、表達習慣、語言特點,也不敢從美學風格和總體思想境界去判斷,過度拘泥於細節。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批評家觀點的闡發,而不是詩人的本意。像文德勒一般水準的批評家,還是極少數。並且,即便如文德勒這樣堪稱偉大的批評家,在談論詩歌的時候,也是有經驗上的欠缺。當然,批評家也有他的優勢,那就是視野更廣闊,更願意將詩歌納入整體文明中去思考,這是題外話。

羅伯特·洛威爾。

最深刻的理解是對生命本身的洞見

洛威爾的這部文集,體現出來的,就是這種詩人的洞見。他更懂得他的同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以及他們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對《佩特森》主題的分析給人印象深刻。當他把哈特·克蘭的《橋》和龐德的《詩章》拿來對比,直接點出《佩特森》能夠成立的優勢,以及另外兩書的不足,一下子就增進了我對這幾部詩集的理解。

「通過把佩特森這個地方擬人化,把他自己『佩特森化』,威廉士擁有了他能夠使用的一切材料。首先,這座城是他的:它的方方面面,它的過去,它的現在,它的自然特點,它的人口,還有它的活動,都可以為他所用,他能使其相互關聯,產生戲劇性的效果。而且,他也寫自己在這座城中的生活——每個細節都是一段經驗、一段記憶或者一個象徵。從整體上講,佩特森就是威廉士的生命,而威廉士就是使佩特森充滿生機的那個人。」

他這些散文,不僅是對具體作品的點評,還是對文學的理解。談到如此好模仿的威廉士風格,指出沒有他的節奏和天才,都寫得無聊。談弗羅斯特,刻畫了一個生動的形象。有點家常的點評,就像說村裡一個老頭,生動地說出了他創作的特點,而這些,都是我們從作品、其他評論中,不會輕易理解到的方面。講斯蒂文斯一些哲理詩,沒有從常見的象徵、哲學的角度來解釋,而是從氣質、技巧上直接給出意見:「初次讀到這些將術語玩弄得如此輕巧、如此微妙的詩歌時,你會感覺很開心;但是重讀它們的時候,就會常常覺得它們顯得有些混亂、單薄、重複。」批評起來毫不客氣,讚美起來,也毫不吝嗇。對自己也沒有太強的姿態感,他親自講《臭鼬的時光》一詩,極其坦率,比所有的解讀都更能讓人受益。

我相信,這些散文,不只是對詩歌寫作者,對所有的人都有所教益,因為他談論的是文學最基本的觀念。這些評判,會把背後的觀點和思想傳達出來。我們該如何理解一個詩人?一個我們新讀到的詩人?積累的多了,才會有這樣的判斷。文學和藝術都是如此,在對它們的理解中,永遠不能少了經驗談。

是的,雖然文章寫得零零碎碎,但洛威爾在談論這些具體詩歌、詩人的時候,更多體現出來的是一個詩人,一個內行,對於寫作這門藝術的理解。

或者說,是對詩歌的一種信任。

《生活研究》,[美]羅伯特·洛威爾著,胡桑譯,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相信它是個人的,關於才華和語言的藝術。詩歌有它的社會學,但它首先是一門關於語言的藝術。也有一些詩人,談論什麼詩都像只是在解釋自己的詩,顯得侷促狹隘。而洛威爾和所有大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尊重多種風格,從詩人本身的特點出發,沒太多預設的理論,也就沒有什麼偏見。對風格多樣性的尊重,是文學批評的基礎。從每個人的作品出發,納入總體性的判斷,才更接近它原本所是。了解那些技術意味著什麼,是詩人的洞見最大的優勢。

從這部文集,我們能夠了解一個詩人的另一面,他的觀點,願意和人分享,澄清的那部分。在他的詩中那些隱藏的東西,雖然清晰,但更側重精緻的修辭,以及神秘的暗示。更接近內心體驗,崇高時刻。而在散文中,他平易近人,把他的看法告訴你。他說得如此之好,以至於我們在他的看法中,讀出了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

詩歌提供一種感受世界、表達世界的方式,但有時它過於高深。而詩人的散文,在詩歌和我們之間又架了一座橋,讓我們理解詩歌,進而更好地理解文學、生活。它不是對詩歌的補充,而是關於文學和生命的洞見。

問答摘編

您認為學術生活有可能會鈍化作家教授的直覺敏感度嗎?

洛威爾:教書的危險在於,它太接近你正在做的事情——接近又不接近。你會因此成為教學行家,實踐起來卻十分生疏。但是,想要創作一首詩,想要使它變得無比重要,這種一時興起的念頭與教書是兩碼事。

您是不是認為這也保護了您,使您在細讀詩歌和小說時不受其所帶來的任何東西的影響?

洛威爾:我確信寫作不是一門手藝,也就是說,它不是你學到一些技能之後就可以為之的。它必須來自內心深處的衝動,來自內心深處的靈感。這是不能教的。教書很可能使你變得更謹慎、更自覺,讓你寫得更少。

您本人很少寫評論文章,對不對?

洛威爾:是的,我寫過幾篇綜合性的評論。一年寫一到兩篇吧。

——摘自《與弗雷德裡克·賽德爾進行的訪談》

作者 | 王志軍

編輯 | 宮照華 羅東

校對 | 翟永軍

相關焦點

  • 「修辭立其誠」與「詩言志」滬上詩人、學者張定浩來樂清談詩
    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實,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進德修業就是德行和事業的兩個方面,作為君子,就要在這兩方面共同成長。在德行上要做到忠信,這個容易理解。那麼在事業方面用修辭立其誠解釋,寬泛的理解應該就是安居樂業。也就是說人到中年,他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標準是安居樂業。
  • 學詩如學禪:一首談詩的詩,韓駒《贈趙伯魚》淺讀
    韓駒的《贈趙伯魚》是一首談詩的詩,詩中「學詩如學禪」的看法,很是形象生動。2020年全國新高考語文2卷(海南卷)將其出為詩歌鑑賞題,因網上少有解讀與賞析,故淺讀如下。作為江西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韓駒與江西詩派的「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在詩歌主張上有相似之處,如講究韻律,錘字鍊句,追求來歷典故等等。當然,他的這首《贈趙伯魚》也集中體現了他的詩歌主張。
  • 另一種文論:詩人談詩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同前輩布萊克有相似處,如對於想像力的絕對重視,認為「由想像力捕捉到的美的也就是真的」,因此後來詩中有名句說: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他又說詩人無自我,無個性,也最無詩意: 我要說詩才沒有個本身──它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它沒有特性。⋯⋯使講道德的哲學家吃驚的卻只使變色龍似的詩人狂喜。玩索事物的黑暗面和玩索事物的光明面同樣無害,因為二者都止於冥想。
  • 古代詩人找工作如何自薦?朱慶餘的這首詩,便是其中典範
    其實早在古代,就有一種類似於現代自薦信的形式,叫做「行卷」。所謂「行卷」,就是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投諸名流、顯宦或呈獻給皇帝,以爭取到一官半職。這種形式,也稱「投獻」或「幹謁」。對於古代詩人而言,幹謁詩就是他們為找工作,而推銷自己的一種詩歌。這類詩歌往往寫得十分含蓄,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以求引薦,獲得入朝為官的機會。
  • 喬麗·格雷厄姆:詩人中的故事家
    採寫丨張進喬麗·格雷厄姆生於1950年,是「二戰」後美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複雜、難懂的詩人。其複雜的要點之一,在於詩中的意象無比繁富,讀來像進入一個比現實世界更為色彩斑斕、龐雜多變的異樣世界。此外,其詩歌的另一個一望即知的特點是智性寫作。作為曾在巴黎神學院學習哲學的詩人,這一寫作特點的顯著並不稀奇。
  • 「平易近人」有演變
    現在形容人態度和藹可親,使人願意接受時,人們經常用「平易近人」一詞。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平易近人」這則成語原指政令平和易行,百姓歸附。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魯周公世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曾為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立下了大功。周公被封在曲阜為魯公,但他沒有到那裡去,而仍舊留在都城輔佐王室。
  • 諷刺詩歌的典範之作,和杭州西湖有關,卻是詩人的唯一宋詩
    《詩經》當中本身就有很多表達諷刺意義的詩篇,最著名的莫過於《碩鼠》。這樣的文學傳統,在詩歌史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今天的這首古詩就是諷刺古詩的典範之作,而且其和杭州西湖有關,也是這個詩人所留下來的唯一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詩人典範‖木隸南
    因為畢竟在一般情況下,詩歌是所有文體中,體裁最為簡短的,詩人要用最精煉的語言,在極其有限的篇幅內,完整地表達一首詩歌的內涵。首先就要學會如何運用語言的美呈現詩歌的藝術。 詩歌語言的美體現於美在語言的內涵、美在色彩、美在形式三個方面。木隸南的詩歌,我認為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始終包裹在他詩歌的想像中,他總是能夠巧妙地運用語言,把他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容納到他的詩歌作品中。
  • 作為詩人的阿巴斯
    實際上,阿巴斯也是為詩人,似乎只寫短詩。這表現出阿巴斯對待詩歌寫作的克制,甚至是謙遜。在詩人西川眼中,導演阿巴斯寫詩這件事,是順理成章的。我想在阿巴斯詩歌與日本俳句之間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日本俳句是詩人在悟性的參與下,從時間中的自然與生活裡截取詩意,而阿巴斯通過他頓悟般的捕捉,賦予生活以詩意或反詩意。也許「詩意」不是一個準確的詞,應該叫「滋味」。在伊朗詩歌的歷史上出現過一些大師級的人物。魯達基、菲爾多西、內扎米、歐瑪·海亞姆、薩迪、哈菲茲的著作中國都有翻譯。
  • 平易近人,現實兼具諷喻,白居易的這些詩堪稱經典
    從始終可以看到,白居易實在無愧於唐代三大詩人的稱號。01.白居易詩歌的特點。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他自己將五十一歲以前寫的一千三百多首詩編為四類:一諷諭、二閒適、三感傷、四雜律。四類中,價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視的是第一類諷諭詩。這些諷諭詩,是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負一致的,同時也是他的現實主義詩論的實踐。
  • 譯者|穆旦:作為詩人的翻譯家
    1937年末到1948年這十餘年間,是「穆旦」作為一個新銳詩人嶄露頭角,充分展現其創作潛質和能量、並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狀態的時期。聞一多在西南聯大期間編選的《現代詩鈔》,就曾破例選入穆旦詩11首,數量之多,僅次於徐志摩。 在經歷了長期的不公正待遇和排斥後,作為詩人的穆旦重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
  • 三萬年前的星空:國際文壇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谷川俊太郎執筆70...
    國際文壇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谷川俊太郎執筆70周年全新詩集他是日本國寶級文學大師,是日本最負盛名的當代詩人
  • 洞見ART丨範迪安:藝術如何洞見新時代
    範迪安:藝術如何洞見新時代?「我們每天都在遭遇各種新的事物的轟炸,我們今天已經無法逃離一個巨大的資訊時代。」我是範迪安,前來參加《洞見ART》這個節目,我首先是感到為難的,因為"洞見"何嘗容易,我們說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中,要使自己有一雙能夠洞見事物乃至洞見人生的慧眼是多麼的不易,我想我們可能能做到的只是管見而已。
  • 同是火象星座,為什麼射手座更平易近人容易相處一些?
    雖說「平易近人」這個成語源自一個「平易近民」的典故,但大致上的意思也是雷同,都是減少過分對他人的要求,但真正能做到平易近人的人卻不多,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在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中設定了規矩,有的人嚴於律己款與他人,有的卻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當然也有一部分i是那種對他人對自己都不會過分要求
  • 洞見:重新定義人生!
    這首歌唱出多少人的心聲,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雙慧眼,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樣,辨真偽,洞見人生。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只是一個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需要一雙慧眼,洞察這個世界的背後邏輯,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看待、審視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我們生而平凡,但不甘於平凡,我們也有自己思維,不想人云亦云,通過洞見,重新定義我們的人生。
  • 瀋陽有一群寫詩的孩子……
    原標題:瀋陽有一群寫詩的孩子……   在瀋陽,有這樣一群幸福的孩子,在他們的生活裡,不僅有繁重的作業,還有詩和遠方。
  • 愛在詩情中燃燒 江蘇籍詩人婁德平俳句選集《流霞醉》發布
    中國江蘇網11月21日訊(通訊員 周長富 記者 羅鵬 費念渠)今天下午,江蘇籍詩人婁德平俳句作品選集《流霞醉》新書發布會在南京鳳凰雲書坊舉行,來自南京、北京、上海的專家、讀者等濟濟一堂談詩論文,為初冬的文學之都奉獻了一場溫馨
  • 專訪|田原:女性塑造了作為詩人的谷川俊太郎的另一面
    在以譯者身份與谷川俊太郎相交二十餘年的田原看來,谷川俊太郎既是女權主義的支持者和理解者,也是女權主義的捍衛者,還曾一度希望女性主導社會,更對自己與女性的態度有過反省和批判——在詩集《不諳世故》中,谷川俊太郎曾寫道:「拋棄女人時我是詩人嗎?」田原認為,女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更是谷川寫作的原動力之一,「女性塑造了作為詩人谷川俊太郎的另一面,愛情成為他詩歌寫作的靈感之源,但不是唯一。」
  • 蘇軾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7位詩人名言,堪稱枕邊哄妻典範
    其實蘇軾寫給王弗的不止這首詞,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連用7位詩人名言,將妻子誇上天,被認為是蘇軾最肉麻的一首詞,堪稱枕邊哄妻典範。第一句引用的是唐代詩人吳融《即席十韻》中的詩句,突出了王弗的雪膚花貌;第二句出自晚唐詩人鄭谷的《席上貽歌者》,是為了襯託王弗歌聲之優美;第三句是李商隱的《燕臺春》,
  • 一課譯詞:平易近人
    Photo by Buenosia Carol from Pexels「平易近人」,漢語成語,意思是對人和藹可親,使人容易接近。比喻態度溫和,沒有架子。可以翻譯為「easy to get along with,amiable,approach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