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標籤力量-集結 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目標研討會在深圳成功召開

2021-01-09 中國網生活

2020年11月8日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目標研討會暨生態環境部《我國電子產品低碳產品認證及其效果研究》課題研討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碳標籤國際論壇在中國深圳成功召開。

11月8日上午9點,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目標研討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碳標籤國際論壇正式拉開帷幕。十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國務院三峽辦主任郭樹言同志發來書面致辭,原國務院三峽辦黨組成員張寶欣,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湖北省原省委常委、紀委書記侯長安,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孫楨,生態環境部科技委委員、原政策法規司司長彭近新,國家低碳認證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於潔,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中國碳標籤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趙忠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李怒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經濟與管理分社社長惲薇,來自共青團中央、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廣州賽寶認證中心、南京大學、深圳標準化研究院以及TCL、廣東萬和新電氣、富士康等政府機構和科研單位及企業的專家學者百餘人出席會議,會議通過「低碳城」線上平臺同步直播,線上觀看人數超過2.1萬人。會議由國務院研究室中國政策專家庫成員、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李鵬主持會議。

聚焦碳中和共話其發展

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孫楨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有關內容。生態環境部科技委委員、原政策法規司、生態司司長、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彭近新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目標未來發展展望。國家低碳認證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於潔做了題為「低碳產品認證與碳標籤助力達峰與碳中和」的報告,講述了電工電子產品低碳技術研究與實踐。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主任楊檬做了題為「電器電子產品低碳認證機制研究及對溫室氣體排放達峰和碳中和作用」的報告,從政策背景、研究與探索、能力與實踐三方面闡述了電氣電子產品低碳認證機制的重要意義。課題組成員、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鄔彩霞對《我國電子產品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效果研究》課題進行了介紹,目前課題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下一步將繼續在產品低碳標準和所屬行業現行標準的融合併存等方面開展研究。《中國碳標籤發展報告(2020)》編委、山東財經大學教授王璟珉以「落實碳中和目標、碳標籤實踐與探索」為題,對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碳標籤發展報告(2020)》做了詳細介紹。發展報告表明,中國碳標籤認證工作已經在電子電器產品行業嘗試並取得一定成果,也將慢慢延伸到更多的行業,為未來進一步落實碳中和目標、發展和應用碳標籤指明了方向。

「電器電子碳中和2060行動計劃」啟動

上午11點20分,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宣布「電器電子碳中和2060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國務院研究室中國政策專家庫成員、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李鵬介紹了「電器電子碳中和2060行動計劃」背景,該計劃對於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電器電子碳中和2060行動計劃」夥伴代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李怒雲女士進行了發言,倡導大家共同參與行動計劃,為實現電器電子碳中和出謀劃策。在啟動儀式現場,原湖北省紀委書記侯長安與中國碳標籤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趙忠秀依次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方圓標誌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中碳綠林寶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青綠藍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山東亞華低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頒發了首批碳標籤授權評價機構證書。

產業實踐分享

下午13點30分,圍繞「電器電子產品低碳認證研究及推動落實碳中和目標的產業實踐」主題,湖州明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威博士與大家分享了石墨烯技術在低碳產品上的創新應用和探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付加鋒作了題為「多措並舉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促達峰與中和」的報告,廣州賽寶認證中心陳春豔對電器電子行業碳標籤與碳中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就電器電子產品碳標籤認證工作經驗進行了分享。

總結經驗&砥礪前行

生態環境部《我國電子產品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效果研究》研討會在下午15點召開,會議由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主持課題組成員、課題參編人員、調研單位、碳足跡評價標準編制單位、低碳智庫專家等出席會議。會上,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李鵬通報了生態環境部《我國電子產品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效果研究》課題工作計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50所分別介紹了分類電子產品工作組計劃,黃建忠理事長布置了《我國電子產品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效果研究》課題總體工作分工安排。《我國電子產品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效果研究》課題調研正式啟動。

中國碳標籤產業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擴大)會議、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碳標籤發展報告(2020)》編委會工作會議在下午16點30分召開,會議由中國碳標籤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趙忠秀主持。聯盟顧問、理事會成員、課題組成員、碳足跡評價標準編制單位、以及其他特邀列席代表出席會議。會上,大家共同圍繞中國碳標籤產業創新聯盟發展、未來工作重點進行了討論與交流,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碳標籤發展報告(2020)》編委會進行了工作總結,並就下一步工作計劃達成共識。

碳跡延伸,追求低碳發展需要創新的引領與產業的實踐;同頻共振,落實碳中和目標需要多方的合作與努力。碰撞智慧與思想,匯聚價值與力量。

我們不僅要提供一種創新發展的模式,實現經濟、科技層面的質量齊升,也要尋找一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體現出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價值追求,從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轉型。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目標研討會暨生態環境部《我國電子產品低碳產品認證及其效果研究》課題研討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碳標籤國際論壇圓滿落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加強金融環境信息披露等 推動達成碳中和目標
    來源:中證網原標題:專家建議加強金融環境信息披露等 推動達成碳中和目標  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多位業內人士12月10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的中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研討會」上表示,將致力於推動達成碳中和目標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重點任務後,金融行業也開始了相關工作部署。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業內指出,依靠現有路徑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很大挑戰,需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動轉型進程。這一過程中將湧現出新產業、新增長點,撬動萬億元市場。「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新華社記者 朱 崢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而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綠色金融如何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專家表示,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充分發揮其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同時,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保證綠色項目、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目錄中的項目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 中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研討會成功舉辦 專家熱議綠色金融支持「30...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的中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研討會12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在本次研討會的圓桌論壇上,多位專家圍繞「綠色金融支持『30·60目標』的中國實踐」進行了交流。
  • 「碳中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約束」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 通訊員 蔡雨涵 孫震)1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舉辦了「碳中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約束」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旨在圍繞「碳中和」目標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的可能影響、應對措施及其達成路徑的問題展開討論。
  • 國家能源集團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
    尚品牌   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智庫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四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共同研究國家能源集團引領能源煤炭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
  • 碳達峰、碳中和怎麼做?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會議專題部署
    碳達峰、碳中和怎麼做?碳達峰、碳中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對「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同時明確提出2035年「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五年目標。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就有「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 碳標籤新力量-中國國際低碳學院揭牌成立
    全國人大法律和憲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教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良;原湖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侯長安;原國務院三峽辦黨組成員張寶欣;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研究員;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原國務院三峽辦移民局副局長陳建波;國務院研究室中國政策專家庫成員、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李鵬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帶給我們什麼?
    那麼,碳中和是什麼?以碳中和為目標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釋放的二氧化碳(準確的說是溫室氣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第三次是不久前宣布的2060目標,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本次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
  • 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跑?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啟動,除了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外,還將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
  • 邁向「碳中和」 APP(中國)前瞻布局 顯露成效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世界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未來能源系統依靠誰?
    12月14日,第九屆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多家智庫的專家,就我國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系統設計與路徑選擇、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的新變化展開深入研討。在12月12日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我國再次明確了近期的量化目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王志軒: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電力轉型戰略思考
    這種以碳減少為特徵的過程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一脈相承的,也可以說是一體多面的表述,新的有關碳達峰及碳中和的承諾,進一步明確了中國低碳的進程和程度,是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化和落實。  ——中國的碳中和承諾是自我加壓的自覺行動。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碳中和」意味著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產生與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實際生產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即使電力行業實現了全額可再生能源,但是其他行業很難做到生產過程的零排放(包括可再生能源製造過程),還有其他例如水泥生產導致的碳排放等。「碳中和」的概念就是可以通過擁有等量碳匯或者國外的碳減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淨碳排放接近零。
  • 歐盟「碳中和大陸」背景下的冶金技術革命
    圍繞碳中和 歐盟動作頻  近段時間以來,歐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鋼鐵行業正醞釀新一輪的突破性技術革命。而這背後的邏輯是歐盟成為第一個「碳中和大陸」的願景。  2019年12月1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洲綠色新政》,力爭到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碳中和大陸」。緊接著,歐盟委員會於2020年3月5日發布了《氣候法草案》,以落實《歐洲綠色新政》。  目前,歐盟委員會已經開始設計碳邊境稅,計劃於2021年~2022年左右實施,將對歐盟進口的碳密集型商品徵收碳邊境稅。
  • 周小川談實現「碳中和」排放目標:碳市場本身也是金融市場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為了如期實現中國碳中和的排放目標,周小川表示,首先應當明確實現碳排放的依靠機制,即是計劃體制還是激勵機制。他進一步指出,依照過去經驗,「光依靠過去傳統的任務分解方式恐怕是不夠用的,缺乏激勵機制往往造成任務得不到落實」,要更大力度的發展和利用碳市場。事實上,關於二氧化碳減排的激勵機制,國際上也有不同的主張,主要是在於究竟採用碳稅,還是更多的依靠碳排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