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20-12-2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業內指出,依靠現有路徑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很大挑戰,需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動轉型進程。這一過程中將湧現出新產業、新增長點,撬動萬億元市場。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同樣表示,「碳中和」願景不會輕而易舉實現,能源產業加速向低碳轉型,要付出艱苦努力。

任務艱巨

「應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明確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目標的能源發展方向。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史玉波表示,雖然我國初步告別了粗放的生產方式和敞口的消費方式,但離能源高質量發展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化石能源佔比仍然較大,實現煤電達峰仍需一段時間;其次,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標高於發達國家;再次,電力系統靈活性亟待提升,需求側調節能力受制於體制機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再生能源消納;最後,在能源關鍵技術裝備方面尚未完全獨立自主,燃氣輪機、DCS(分散控制系統)等一批「卡脖子」裝備仍依賴於進口,風電、光伏行業零部件尚未全面國產化。

史玉波指出,要正確認識能源轉型的挑戰,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統籌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利用方式,力促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裝機持續增長,著力減少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同時,要留有足夠的政策調整空間和調整期,實現綠色低碳平穩轉型。

提效降耗

「鼓勵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構建新形態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時間表。

「分行業來看,電力行業碳排放量最多,佔比達41%;其次是建築和工業,佔比31%;交通行業佔比28%。降碳的首要措施是提能效、降能耗,把上述領域的總能源消耗降下來,特別是要抑制不合理需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強調,數位化技術、儲能技術和調峰技術可以把非化石能源變成穩定輸出的優質電源,將在實現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比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基於技術的進步,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對能源轉型前景持樂觀態度。「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到和傳統能源相競爭的區間,而且還在不斷降低。」在他看來,如果政策給力,「碳中和」目標可以提前10年實現。

史玉波認為,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驅動和市場的引導。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需堅持能源消費總量剛性約束,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長效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交易。他進一步表示,要鼓勵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壁壘,持續推動綠色低碳能源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比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築」、「低碳能源+旅遊」、「低碳能源+智能製造」等產業共同體,構建新形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

拉動投資

「『碳中和』目標對能源行業是挑戰,更是機遇」

控總量、低能耗,能源轉型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在杜祥琬看來,「碳中和」目標對我國能源事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能源行業的投資方向更加明確,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在會上發布了由中國投資協會和落基山研究所共同編制的《零碳中國·綠色投資》藍皮書,提出到2050年,再生資源利用、能效提升、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位化七大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並為我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80%的份額。此外,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還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僅零碳電力、再生資源利用、氫能等新興行業將帶來超過3000萬個崗位。

與此同時,未來30年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被直接或間接地撬動,包括光伏、風電裝機、跨區輸電通道、千萬量級的5G基站建設、加氫站和充電樁的加速布局。

藍皮書指出,在「碳中和」目標下,我國能源供給和消費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2050年我國絕大部分裝機來自零碳電力能源,其中光伏和風電將佔到總裝機量的70%,是2016年的22倍;電化學儲能將由2016年的189兆瓦增長到510吉瓦,年均增長率達26%;氫能將佔到我國終端能源需求的12%,年產氫量將從目前的2500萬噸/年增加到2050年的8100萬噸/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60年「碳中和」路徑   「碳中和」的基本公式為:商業活動導致的碳排放=碳匯總量+碳信用總量。我們需要考慮的技術不僅僅是節能減排技術,同時還要考慮負碳排放技術。根據麥肯錫推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可以對各類減排的技術與手段的先後順序進行相應的排序。
  • 碳中和目標帶給我們什麼?
    那麼,碳中和是什麼?以碳中和為目標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釋放的二氧化碳(準確的說是溫室氣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第三次是不久前宣布的2060目標,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本次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
  • 中國碳中和目標下儲能關鍵支撐作用
    國家領導人短期內在多個重大場合就碳減排進行表態,彰顯了中國在應對氣候問題上的雄心壯志和堅定決心。這一目標承諾對於全球氣候治理的推進是一個巨大鼓舞,但對於我國的經濟體系、能源發展而言,則是一個巨大挑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讓能源革命有了清晰明確的發展路線圖,也給能源轉型設定了總體時間表,能源結構轉型需加速向前推進。
  • 王志軒: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電力轉型戰略思考
    顯然,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與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是遞進關係,從發展的一般規律看,碳達峰的時間越提前、峰值越低,對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就越有利,所以應促進峰值目標儘快達到和儘可能降低峰值。但是,這種「促進」也是有限度和需要符合中國客觀實際的。碳中和像是讓中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跑一場40年的「馬拉松」。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碳中和 風來了
    原標題:中金首席訪談:碳中和,風來了   從國家提出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之後,無論是市場還是行業,「碳中和」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對於我們國家的能源經濟意味著什麼變化
  • 一文詳細了解「碳中和」
    根據麥肯錫推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可以對各類減排的技術與手段的先後順序進行相應的排序。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減排途徑,這個順序應是綜合考慮各類減排措施的成本效益與實施難易度來決定的。可以將「碳中和」路徑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階段I(2020年-2030年)。主要目標為碳排放達峰。階段II(2030年-2045年)。主要目標為快速降低碳排放。
  • 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寧成立
    日前,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
  • 「中國煤電發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龍 第20期(2)| 碳中和目標的科學...
    雖然十三五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工業領域的碳排放仍佔全國的70%左右,因此,未來工業領域的碳排放對儘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十分關鍵。中國工業如果想要儘快達峰,然後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優化能源結構是關鍵。中國的工業去煤化的過程,會比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更為艱難。近年來中國工業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如在新能源、儲能技術方面,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方面,隨著中國工業積極參與全球的科技浪潮,5G、新基建、數位化、綠色低碳的轉型發展,都會給中國工業的碳達峰以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注入新的動力。」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摘要國家首次提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將實現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革命,不僅會重塑中國能源結構,也會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帶來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的應用在電力,交通的普及。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未來能源系統依靠誰?
    來自全球多家智庫的專家,就我國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系統設計與路徑選擇、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的新變化展開深入研討。今年9月,我國對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
    原標題: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約28%。中國計劃在未來40年採取有力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最大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 碳標籤力量-集結 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目標研討會在深圳成功召開
    聚焦碳中和共話其發展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孫楨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電器電子行業落實碳中和有關內容。生態環境部科技委委員、原政策法規司、生態司司長、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彭近新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目標未來發展展望。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人民網熱評熱泵應用,熱立方鼎力助推「碳中和」
    日前,人民網發表了《熱泵技術助力2060「碳中和」》的文章,明確指出熱泵之於促進碳中和、碳中和之於清潔能源應用的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江億教授認為,建築用能的電氣化,比如用電動熱泵來替代燃氣鍋爐製取熱水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
  •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在此背景下,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金融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什麼?「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1、碳中和目標下銀行金融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面臨調整首先,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支持的行業結構面臨調整。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深化,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
  • 報告: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轉型將提升中國綠色經濟領域競爭力
    報告: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轉型將提升中國綠色經濟領域競爭力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12-13 18:17 來源
  •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現在成了熱詞。什麼是碳中和?為什麼要實現碳中和?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圖/新華社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幾近無處不在。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於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何為「碳達峰」「碳中和」?
  • 啥是碳中和?全球首家研究院在南京揭牌
    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