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轉發了六六推薦的一篇有關投資家李錄的專訪,專訪的內容是資本投資與現代化,跟中醫完全不搭界。尤其我素來都不關心經濟,轉發這類的文章不是頭次,頂多也就二次。六六這兩天跟我談她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感慨人生從事的行業貌似不同,比如李錄做投資,六六寫作,我搞中醫,但要做好來,做明白來,做長久來,需要的元素其實沒有差別。
在中國的文化圈裡,所有賺錢的買賣都叫生意,不管是資本投資還是地攤上的小買小賣,一律不例外。我想生意一個根本的意義,就是要做活來而不能做死了。生意要做活,而且不只活一天,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做好來,做明白來,做長久來」,有兩個重要的元素必須具備,一個是要有本錢,一個是要有本事!這兩個本雖然有通常的意思,但也有更靠根子上的說法。
近年有一部不同於現代經濟學的著作問世,名叫《中國經典經濟學》,也叫「本土經濟學」,該書作者鍾永聖博士跟我談過,這本書的立論依據,就是《大學》提出的「德本財末」。德這個本,可以說是更根本層面的本錢、更根本層面的本事,不僅僅是做生意需要這個本,一切的事想要做好來,都離不開這個本。
德在一般的意義上與道相通相近,有一次我專程去南通看望朱老(已故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老跟我談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道與術的問題,說是「道無術不顯,術無道不遠」。道與術、德與財可以合起來看,在關係上都是本與末的關係。佛家有一句名言,叫作「但得本,何愁末」,這等於說「但得根深,何愁葉茂」一樣。像是根與枝葉的本末關係在自然裡已是習以為常,已然熟視無睹,更少去追究它的深意了。其實,社會各行各業的本末一如自然,只是一旦到了社會裡,便鮮有人去認識這個本末。不撇開誘人的現象去認清深層的本末,便只能捨本逐末,便只能本末倒置了。各行各業中,之所以德業常青的都不多,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李錄先生把誠實看得如此重要,成功背後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見人告人,這其實就是他的厚德,是他最大的本事,也是最大的本錢!搞投資的朋友,乃至其他行業的朋友,若能識得這點,便是真正地看出了門道。
題圖來自免版權圖片網站pixabay
文章版權所有,媒體轉載前請聯繫t516652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