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研究顯示2100年全球6.3億人可能居住在洪...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9日發表一項氣候學報告,通過最新結合神經網絡的模型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認為,海平面上升和海岸洪水對全球海岸線的威脅,是此前估計的3倍。
-
海平面上升將會對3億人構成威脅!中國孟加拉印度受影響最大
根據周二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新的模型顯示,目前有3億人居住的沿海地區,到2050年將會受到氣候變化加劇帶來的洪災影響,每年至少會有一次洪水泛濫。該研究中強調,在日益強大的旋風和海平面上升的推動下,破壞性風暴潮將對亞洲造成最嚴重的打擊。
-
美國海岸面對氣候變化很「脆弱」
新華社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質勘探局等機構1月28日聯合發布報告稱,在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風暴、洪水等現象面前,美國所有海岸都很「脆弱」。 這份名為《海岸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認為,墨西哥灣、大西洋中部、阿拉斯加北部、夏威夷等沿岸人口稠密、地勢較低的地區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 報告認為,美國沿海地區還將面臨海產品質量下降、疾病形態變化以及與熱浪相關的死亡率上升等公共衛生威脅。
-
學術頭條:母親抑鬱使後代抑鬱機率增加70%,2100年海岸洪水威脅20%...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中國氣候變暖趨勢加劇 本世紀末可能升高4.2度
中新社北京九月八日電 (記者 阮煜琳)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八日在北京提出,未來中國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最新預測結果顯示,到二0二0年中國平均氣溫可能比上世紀後二十年升高零點五至零點七攝氏度,到本世紀末可能升高二點二至四點二攝氏度。
-
為什麼隨著氣候變暖,極端降雨越來越多?
當颶風全部結束時,「佛羅倫斯」的降雨量已經創紀錄,包括在北卡羅來納州伊莉莎白鎮的近一米的降雨量,造成了災難性的洪水。除了數十人死亡,風暴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即使是現在,幾個月後,該地區還在努力恢復中。「佛羅倫斯」如何讓蓬勃發展的地區轉瞬就岌岌可危的故事,很快就變得更加熟悉。氣候科學家預計,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極端風暴將導致更多降雨。
-
研究稱,未來因為氣候變化,雅魯藏布江下遊發生洪水的可能性增大
該研究報告稱,未來雅魯藏布江的洪水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一項關於南亞廣袤的 Bramaptra河7個世紀水流的最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們低估了氣候變暖可能導致災難性洪水的可能性。這個發現來自對樹木年輪的研究,這個年輪所展示的降雨形態可以回溯到儀器和歷史記錄出現前的幾個世紀。
-
世紀末北極熊將滅絕?還有蚊子、登革熱肆虐……拯救地球,我們還有...
△研究人員通過跟蹤1979年至2016年的北極熊部分種群的數量變化,將直接影響北極熊生存的食物攝入情況與因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冰融化對北極熊捕食、繁殖的影響相互關聯,最終得出了關於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本世紀末 北極熊即將滅絕
-
美媒:氣候變暖讓美國東海岸海景房降價?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美媒稱,一些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洪水正在損害美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價格。但也有氣候學家注意到了這些研究報告中存在的缺陷。房地產專家則說,他們根本沒有看到對濱海住宅的需求有任何下降。
-
47張圖預警世紀末的日本,北海道再無雪景,東京天空樹被水淹沒…
日本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 JAPAN)近日在官網上開設了日本「未來47景」,以世紀末為主題,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設計了47幅警示圖。 受洪水影響,東京都內的荒川、多摩川等河流泛濫,23區將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水覆蓋,天空樹怕是要變成水樹了。
-
基於機器學習模型的全球河網的設計洪水估算
本研究比較了三種類型的回歸模型,並選擇驗證期間預測精度最高的模型作為最佳回歸模型。(1)冪型函數(PF),是一種簡單的非線性回歸模型,已在全球範圍內成功應用於RFFA研究(Smith et al.,2015)。(2)支持向量機(SVM),在解決水文領域複雜的非線性問題方面顯示出一定優勢。(3)隨機森林(RF),RF回歸是集成機器學習模型的代表性類型。
-
全球40億人缺水!被忽視的水資源是氣候變化方案的重要部分
3月22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驅動因素,就需要人類改變使用地球有限的水資源的方式。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人口中,約有22億安全飲用水不足,42億衛生設施欠缺。根據預測,氣候變化影響將使這兩個數字迅速攀升,到2050年,在缺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口將達到35億至44億,其中城市人口超過10億。
-
美東海岸極寒天氣肆虐 澳大利亞卻遭熱浪襲擊突破47...
美國東海岸陷入「封凍」,澳大利亞卻成了一個大烤爐——氣溫高達華氏攝氏度117度,是80年以來最熱天氣。2018年初,這是南北半球兩端迎來的首波極端天氣。美東海岸遭遇極寒天氣 氣溫驟降近億人受凍美國東北部本周氣溫驟降。
-
英氣象局預測氣候變化 本世紀末或不能打雪仗和滑雪
據英國天空電視臺報導,英國氣象局分析顯示,到本世紀末,在英國大部分地區,打雪仗和滑雪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據報導,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到21世紀40年代,英格蘭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不會達到或低於冰點。若氣候變化趨勢持續,到2080年,只有海拔非常高的高地和蘇格蘭北部的部分地區,才會出現冰點溫度。
-
氣候變化已重塑美國: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暴增、動物遷移
上周五發布的報告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表明要否認氣候變化,不僅需要否認科學家對未來的預測,還需要否認幾十年來對美國已經發生的變化的真實觀察。報告發現,氣候變化已經塑造了今天的美國,以下是其中幾個重要的方面:氣溫上升溫度記錄通常表明,自19世紀末以來,整個地球已經升溫了大約1攝氏度,或大約1.8華氏度。
-
受海平面上升影響 世界多地未來或將失去部分土地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西媒稱,類似紐約一樣的大都市、被大西洋衝刷的加拿大島嶼以及如同荷蘭和塞內加爾等擁有防洪傳統的國家,紛紛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這一現象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最顯著影響之一。北極冰川因氣候變暖而融化,與此同時,地球上許多地區出現了不受控制的城市化。一些城市和地區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以免被洪水吞噬。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15日報導,2012年伴隨颶風「桑迪」而來的洪水暴露出了摩天大樓之都紐約最脆弱的環節。當年3月,紐約當局提出了一項城市規劃,以保護曼哈頓下城地區免受洪水侵害。
-
沿海溼地可減少海岸洪水
洪水退去後,工程師評估了損失。現在,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以及對1953年另一場致命洪水的評估表明,鹽沼能在暴風雨中保護堤壩,而且如果堤壩垮塌,鹽沼還可以減輕洪水。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海洋科學家Michael Beck致力於研究海岸恢復能力,他認為這些結果對位於沿海低地的社區「非常有意義」。
-
一九九七年全球主要氣候事件綜述
1.1997年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氣候最暖的一年 199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961年~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偏高0.42℃,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暖的一年。這次事件在全球許多地區引起了大範圍的氣候異常,特別是熱帶地區,或者暴風雨、雪成災,洪水泛濫;或者高溫少雨,旱魔橫行。 3.歐、美前冬和春季遭異常暴風雪襲擊 1996年歲末年初,強大的極地寒流橫掃歐洲,冷空氣前鋒直達地中海沿岸。
-
海岸侵蝕,釋放環境惡化信號,澳大利亞海邊豪宅面臨滅頂之災
多年來,他們一直警告氣候變化加速了海岸侵蝕,並遊說修建海堤——尤其是在2016年破壞性風暴之後。 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委員會「承認惡劣天氣給居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在接下來的幾周裡,如果居民們想採取「海岸工程師設計的行動」來保護他們的家園,委員會將不會採取任何管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