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高速集團獲悉,城開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澎溪河特大橋已進入了全面澆築階段,預計10月底主橋右幅合龍,12月主橋左副合龍,2021年春節前實現主體結構的貫通。
架設一座全長1119米的鋼棧橋
7月31日下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位於開州漢豐湖調節壩下遊的正在建設的澎溪河特大橋,看到大橋的橋墩等下部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橋面作業。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為了修橋專門架設的鋼棧橋。」四川路橋城開高速C2標總工程師羅華平表示, 由於澎溪河水域天塹、聯通南北、所建橋梁主跨長度大,為確保順利施工推進,於是在大橋左右幅中線架設了一座全長1119米的鋼棧橋,這也是長江三峽庫區第一長的施工鋼棧橋。
澎溪河特大橋全長1153.5米,是城開高速涉水最深的大橋。澎溪河道水位隨三峽大壩蓄水周期一併起落,在施工過程中庫區水位上漲至175米,橋區從陸地變成了水深30餘米、水域寬一千餘米的汪洋。水位已經淹過了鋼棧橋施工作業面,無法進行正常作業,如果等到水位退下再繼續施工,就不能及時完成鋼棧橋的施工,將影響澎溪河主橋近半年的工期。
「蛙人」潛入14米水下進行深水作業
為在既定工期內完成項目建設,技術團隊通過反覆論證研究,並查閱國內其他橋梁水下施工的相關資料,最後決定採取「釣魚法」打樁+「蛙人」水下安裝的方法。
「這一方法對精度要求極高,誤差必須控制在5毫米內。」羅華平說,當時6名潛水員、5名護工組成三個深水作業班組,在澎溪河展開了變幻莫測的深水作業表演。這是一項技術與危險並存的工作,首先對「蛙人」的體能有很高要求,一般是要28-38歲的成年壯碩的男子,並且取得相關技能證書,經過培訓,積累多次水下工作經驗的潛水員。
「蛙人」水下不僅很耗費體力,而且還時刻面對很多未知風險,最主要因素在於氧氣供應和電力操作,一旦停電,空壓機停止會導致供氣中斷。另外,水下工作也有一定的觸電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及「蛙人」的生命安全,施工作業並不像在陸地上輕鬆自如。此外,還存在水草等河底植物纏繞和送氣管脫落的潛在危險。
「每一次潛水作業準備過程中,工作人員都要事先檢查潛水服、送氣管、信號繩等裝備,是否完好無損。」羅華平說,數名「蛙人」需要全副武裝深入到14米的水下。在水上總指揮警戒及護工的協助下,「蛙人」通常每2小時為基準,輪換作業。依靠調節潛水服水壓,在水底來回穿梭,緊張作業。這些「蛙人」共完成530多組、重達200多噸的構件水下栓接、安裝,為確保鋼棧橋順利合龍、推動主橋樁基主墩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州大進至趙家段有望2021年底建成通車
據了解,作為城開高速項目控制性工程,澎溪河特大橋目前已完成橋墩等下部結構施工,主橋進入了全面澆築階段。10月底主橋右幅合龍,12月主橋左副合龍,2021年春節前實現主體結構的貫通。
截至7月初,城開高速隧道累計掘進約14792米,橋梁架設、懸澆約11873米,貫通隧道4座、架通橋9座。城開高速有望2022年全線通車,其中開州大進至趙家段有望2021年底提前建成通車。屆時,從城口到開州,駕車將由現在的4個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重慶也將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