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人」下潛14米作業 三峽庫區第一長鋼棧橋是這樣建起來的

2020-12-19 上遊新聞

7月3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高速集團獲悉,城開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澎溪河特大橋已進入了全面澆築階段,預計10月底主橋右幅合龍,12月主橋左副合龍,2021年春節前實現主體結構的貫通。

架設一座全長1119米的鋼棧橋

7月31日下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位於開州漢豐湖調節壩下遊的正在建設的澎溪河特大橋,看到大橋的橋墩等下部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橋面作業。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為了修橋專門架設的鋼棧橋。」四川路橋城開高速C2標總工程師羅華平表示, 由於澎溪河水域天塹、聯通南北、所建橋梁主跨長度大,為確保順利施工推進,於是在大橋左右幅中線架設了一座全長1119米的鋼棧橋,這也是長江三峽庫區第一長的施工鋼棧橋。

澎溪河特大橋全長1153.5米,是城開高速涉水最深的大橋。澎溪河道水位隨三峽大壩蓄水周期一併起落,在施工過程中庫區水位上漲至175米,橋區從陸地變成了水深30餘米、水域寬一千餘米的汪洋。水位已經淹過了鋼棧橋施工作業面,無法進行正常作業,如果等到水位退下再繼續施工,就不能及時完成鋼棧橋的施工,將影響澎溪河主橋近半年的工期。

「蛙人」潛入14米水下進行深水作業

為在既定工期內完成項目建設,技術團隊通過反覆論證研究,並查閱國內其他橋梁水下施工的相關資料,最後決定採取「釣魚法」打樁+「蛙人」水下安裝的方法。

「這一方法對精度要求極高,誤差必須控制在5毫米內。」羅華平說,當時6名潛水員、5名護工組成三個深水作業班組,在澎溪河展開了變幻莫測的深水作業表演。這是一項技術與危險並存的工作,首先對「蛙人」的體能有很高要求,一般是要28-38歲的成年壯碩的男子,並且取得相關技能證書,經過培訓,積累多次水下工作經驗的潛水員。

「蛙人」水下不僅很耗費體力,而且還時刻面對很多未知風險,最主要因素在於氧氣供應和電力操作,一旦停電,空壓機停止會導致供氣中斷。另外,水下工作也有一定的觸電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及「蛙人」的生命安全,施工作業並不像在陸地上輕鬆自如。此外,還存在水草等河底植物纏繞和送氣管脫落的潛在危險。

「每一次潛水作業準備過程中,工作人員都要事先檢查潛水服、送氣管、信號繩等裝備,是否完好無損。」羅華平說,數名「蛙人」需要全副武裝深入到14米的水下。在水上總指揮警戒及護工的協助下,「蛙人」通常每2小時為基準,輪換作業。依靠調節潛水服水壓,在水底來回穿梭,緊張作業。這些「蛙人」共完成530多組、重達200多噸的構件水下栓接、安裝,為確保鋼棧橋順利合龍、推動主橋樁基主墩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州大進至趙家段有望2021年底建成通車

據了解,作為城開高速項目控制性工程,澎溪河特大橋目前已完成橋墩等下部結構施工,主橋進入了全面澆築階段。10月底主橋右幅合龍,12月主橋左副合龍,2021年春節前實現主體結構的貫通。

截至7月初,城開高速隧道累計掘進約14792米,橋梁架設、懸澆約11873米,貫通隧道4座、架通橋9座。城開高速有望2022年全線通車,其中開州大進至趙家段有望2021年底提前建成通車。屆時,從城口到開州,駕車將由現在的4個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重慶也將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三峽庫區中山杉的生命沉浮
    美人遠嫁三峽,並非嫁接,而是引種,在新的氣候條件下呵護培育。如此的緣分,當然與三峽工程有關。      模仿一行酈道元《水經注》裡的句式「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自三峽七百裡裡,大壩牽山,兩岸消落,苦無良策……所謂「消落」,是指庫區蓄水後形成的兩岸消落帶,多在175米和155米之間。
  • 神秘的「蛙人部隊」有多厲害?下潛多深,用什麼裝備?
    二戰時,美軍的蛙人在諾曼第、關島、衝繩島等一系列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衝繩登陸時,1 000多名蛙人炸毀了3000多個障礙物,掃清了數千米寬的航道裡的水雷。一、潛水潛水分輕潛和重潛,輕潛在40米以內,重潛在60米以內。飽和潛水深度大,可達到400米甚至更多。
  • 破解三峽庫區生態難題「滄海桑田」項目通過驗收
    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水庫的水位在145-175米之間變化,庫區形成30米高落差的消落帶。消落帶冬水夏陸,每年4—9月便迎來一個新的生長季,由農民無序耕種,或雜草茂密生長。漲水後,植物殘體成為庫區水體汙染之源。  「水庫消落帶的治理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在庫區調研時,錢正英曾多次強調,凡是水庫,只要有調節庫容,就會有消落帶。
  • 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
    原標題: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中國減貧故事)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題: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作者 羅永皓 應鳳林調飼料、餵雞仔、理果樹……家住長江邊上的「退捕上岸」漁民陳波推開家門,房前屋後桂圓樹、紅橘樹、枇杷樹環繞,養雞房裡小雞仔正在啄食
  • 心系庫區 情牽三峽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自此,全國16個省(直轄市)、7個大城市與三峽重慶庫區結下濃厚情誼。   27年來,在各省市的傾情援助下,重慶庫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對口支援累計引入重慶庫區資金達1815.76億元,合作項目1768個。   三峽工程,百萬移民!
  • 三峽庫區消落帶的人地之爭
    因為不具備庫區移民資格,沒有享受到更優惠的政策,這幾年,王必珍心裡一直有氣。別看巴掌大的一塊地,王必珍趁著江水水位低的月份,日出而作,種些番茄、豇豆、玉米,一年也能有七八千元收成。至於消落帶,王必珍根本沒精力關心。  似乎沒有理由不讓一個60歲的農婦自食其力,為生計忙活——但王必珍並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在三峽庫區,175米庫岸線以下的土地都是國有土地。
  • 「水凼凼」變生態湖 ——重慶市開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調研記
    三峽工程建成後,隨著水位的漲跌,三峽庫區形成了面積近400平方公裡的消落帶。由於成庫面積大、水位落差大、季節性氣候反差大,三峽庫區的消落帶治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開州區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處在長江一級支流澎溪河的回水末端。
  • 重慶:三峽庫區進入高水位運行 航標重新布設
    央視網消息:隨著三峽庫區175米試驗性蓄水完成,三峽庫區進入了高水位運行。這段時間,長江航道部門也及時加強了監管巡查,完成轄區600多公裡航道上的1392座航標調整移設,全力保障三峽庫區高水位運行期的長江航道安全。
  • 三峽庫區森林植被恢復趨勢向好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陳長麗)11月6日,2018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漢舉行,來自全國56個植物園、14個科研院所及8個國際國內學術組織和國家相關部委等110多家單位的380餘名代表參加。
  • 「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味什麼?張博庭釋疑
    「受近日強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目前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6月21日,央視財經的一則報導引發網絡關注。由於近期長江流域多條支流多站發生超警及以上洪水,於是有網友對三峽「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表示擔憂:這是不是意味著水庫不安全了?
  • 三峽庫區最大浮船塢正式投用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第1眼記者今天從重慶長航東風公司獲悉,4000噸"紫金山"浮船塢已經正式投入營運,填補了長江三峽庫區沒有大型修船裝備的空白在位於萬州區的江萬船廠修船碼頭,第1眼記者看到,4000噸「紫金山」浮船塢巍然挺立,船長130米,型寬32.7米,型深11.6米,承載能力4000多噸,是目前三峽地區最大的修船核心裝備
  • 三峽庫區在建最大跨徑橋梁主塔封頂 工期比原計劃提前半個月
    (中交一公局集團萬州環線高速項目部供圖)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永芹)4月2日17時,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畢,三峽庫區在建跨徑最大的千米級特大橋——萬州新田長江大橋主塔順利封頂,比原計劃提前半個月。新田長江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恩廣高速萬州環線項目新田至高峰段的一個重點控制性工程,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投資建設。大橋全長1770米,主跨長1020米,實現一跨過江。
  • 洞庭「蛙人」:在水下10米打響家園保衛戰
    新華社長沙7月15日電 題:洞庭「蛙人」:在水下10米打響家園保衛戰  新華社記者周楠15日,洞庭湖依然高洪壓境。在高洪水位下被浸泡半個多月的老舊涵閘容易出問題,徐慶九和他的「蛙人」團隊正對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20多個老舊涵閘進行第二輪潛水查險。9時許,在華容縣東山鎮磚橋大閘,徐慶九6次下潛,對這座修建於1954年的老涵閘裡裡外外檢查一遍後,來不及擦乾身上的水,又匆匆趕往下一站。徐慶九準備進入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藕池河一處有險情的涵閘進行潛水排險作業(7月13日攝)。
  • 三峽庫區1392座新航標移設完成
    隨著三峽庫區175米試驗性蓄水完成,三峽庫區進入高水位運行。這段時間,長江航道部門也及時加強監管巡查,完成轄區600多公裡航道上的1392座航標調整移設,全力保障三峽庫區高水位運行期的長江航道安全。在長江涪陵段水域,江面最寬處已經達到了250米左右。長江航道工作人員對位於江心的航標船進行收錨,往江邊移位,進一步拓寬航道。同時,為了防止出現流標,工作人員還對航標進行尾錨加固。
  • 破解世界性難題 三峽庫區最大消落帶變溼地公園
    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在庫區形成了348.9平方公裡、我國最大的水庫消落帶。因為區域面積大,治理這個消落帶一直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而重慶開州區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創新治理模式和管護機制,探索出了消落帶生態治理的有效方法,破解了這一難題,讓消落帶變溼地公園,成為了「新三峽」的一道景觀。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萬米深淵「做作業」,填補空白!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本航次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6年淹不死的水下森林 三峽庫區水樺破解消落帶治理難題
    【解說】隨著冬季的來臨,三峽水庫已連續10年完成海拔175米試驗性蓄水。在重慶市萬州區溪口鄉長江沿岸,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數百畝水樺嶄露頭角,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吸引了南歸的候鳥們停留駐腳甚至築巢常駐。   【解說】營造鳥類生境,釋放生態紅利,也是「預料之內」的驚喜。
  • 三峽庫區再現水中森林 已連續11年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
    三峽庫區再現水中森林 已連續11年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  Winnie Lee • 2020-12-13 09:28:35 來源:前瞻網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當然,人們還有更多的擔心,目前三峽水庫的水位已經達到160米左右,防汛關鍵期「七下八上」(7月下旬及8月上旬)還有集中降水,長江上遊還可能迎來多輪降雨,到時三峽的庫容能承受得住嗎?總臺央廣記者18日專訪了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中心主任助理鮑正風:對於三峽水庫來說,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動態調度能否應對上遊的水情變化?
  • 長江上已有葛洲壩,為何還要建三峽水電站?發的電都送到哪裡了?
    眾所周知,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水電站,而且在其下遊38公裡處是我國在長江上建的第一座水電站,兩座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2511.5萬千瓦。兩座大壩構成了梯級電站,因為這兩座電站都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因此宜昌市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電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