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那麼喜歡聽故事的娃,長大後為什麼就不愛讀書了呢?

2020-08-27 尖叫童年2019

朋友瑤瑤媽曾經常在朋友圈分享她被女兒纏著念繪本的照片——

《米小圈》之類的大路貨自不必說,《牛津樹》這樣的分級英語讀物小瑤瑤能聽的津津有味,就連《兵器大全》這類男孩子喜歡的書,瑤瑤也能甘之如飴。

畫風突變是發生在最近半年,瑤瑤上了一年級,照片裡的書從光鮮亮麗的繪本換成了學校統一指定的語文課後讀物,讀書的主角從媽媽換成了瑤瑤,讀書的地方則從過去家裡隨便什麼地方變成了現在清一色的學習桌旁。

直到最近我和瑤瑤媽私聊:

「養女孩就是省心,看看你家瑤瑤,自己跟那讀書的小模樣那麼端莊,再看看我家那貨,讀了幾頁西遊記,就假裝孫悟空,成天要我陪他表演大鬧天宮!」

我滿腔的羨慕,換來的卻是瑤瑤媽掏心窩子的傾訴:

她那哪是端莊,明明是不想看書,可學校要求打卡,不得已,只好在鏡頭面前偽裝。說到這,我真是搞不明白了,小時候那麼喜歡聽我給她講繪本故事,怎麼現在上小學了,會拼音了,不用求人了,卻不願意自己去讀呢?

可不是麼?當媽久了,我們總能在娃身上發現一些普遍的「倒退」現象:

穿紙尿褲的時候搶著拖地,能照顧自己了卻懶得不願洗襪子;

上幼兒園時有問不完的十萬個為什麼,進入學齡後卻沉默了;

不識字的時候成天粘著大人念書,可以自主閱讀的年齡卻看不進去書;

……

年齡越大好奇心越少,難道是我們普娃終究無法擺脫宿命?

不!英國著名心理學家伊恩.萊斯利把好奇心分為兩類:獵奇性好奇心和認知性好奇。

孩子小時候對什麼書都感興趣,是一種獵奇性好奇心,是很多大型哺乳動物的原始本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好奇心不會消失,但會轉移,轉移至更新鮮更刺激的事物,很多成年人終日沉溺在娛樂八卦中無法自拔,就是它在作祟。

獵奇性好奇心雖然能幫助人類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但要想進一步獲得「邏輯、思辨」等智慧型知識,更需要一種認知性好奇心。賈伯斯那句「保持飢餓,保持愚蠢」裡強調的好奇心就是後者。

當然,獵奇性好奇心是可以升華為認知性好奇心的。孩子長大後沒能愛上讀書的根本原因,是家長的一些錯誤的行為,阻礙了這一進程。

具體是哪些行為呢?家長應該如何規避呢?

我們就以瑤瑤為例來說一說吧。

她媽媽犯的最大錯誤是:不恰當地換書。把孩子曾經純粹喜歡的繪本,換成以發展語文能力為目的課後讀物。

過於強調要通過閱讀認識更多的字、學習更多的寫作技巧,孩子自然無法對閱讀內容本身有多麼豐富的體驗。

但,不曾了解,何談愛上。

這種情形就像,你父母為了早點抱孫子,逼迫你跟並不了解的相親對象早點結婚,恐怕除了膈應,你很難對其產生別的感覺吧。

看到這裡,家長可能會說,誰都知道功利心是發展閱讀興趣最大的死敵,但孩子現在面臨的形勢就是這樣:

得閱讀者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當父母的總不能由著已經進入學齡的孩子停留在低幼的繪本故事上吧?

怎麼辦?

我們還是拿給兒女張羅婚姻打比方,抱孫子只是一個階段目標,小兩口長久幸福才是咱的終極追求,所以一定要號準兒女的喜好,一定不能操之過急,當然有必要人為製造一些浪漫的邂逅。

比如孩子正在沉迷動畫片《彼得兔》,你可以不動聲色給他準備本《兔子坡》;參觀完海洋館,可以捎帶買本介紹海洋生物的百科全書。

容我們還處在純真年代的孩子,和那些說人話的書談場自由戀愛吧,以便他們未來能腳踏實地和假大空的讀物過日子。

瑤瑤媽犯的第二個錯誤,孩子從被動聽大人念到自己主動讀的轉變,過於急切、突然。

這裡請家長們不要高估人性。人都是有惰性的,支著耳朵聽就能獲得的東西誰願意自己費口舌去讀呢?人也都是有畏難情緒的,有人在一旁行雲流水的念誰願意自己在那結結巴巴的讀呢?

所以,我們最好從一開始就要親子「共讀」,從一進入識字敏感期就可以潛移默化教孩子認字。

最開始他可能只會模仿繪本裡小貓「喵喵」叫,不要緊,這個時期你只要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喵喵」叫,是聽大人讀帶不來的樂趣就好了。

慢慢他就會學習你,時不時來一句:「妖怪,吃俺老孫一棒」,這時候你可以引入角色扮演帶節奏,鼓勵他怪腔怪調地朗讀書中人物對話。

最後,條件成熟,你可以來個欲擒故縱:故事講到最激動人心的地方,媽媽「忽然」有事,要離開一會,改天再給寶貝講吧,正在興頭上的孩子多半會捧起書,自個讀下去。

對!還是好奇心,尤其在孩子處在有一定識字量的親子共讀後期,家長可以故意製造一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場景。

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家喬治.羅溫斯坦曾提出過好奇心的「信息缺口理論」:

好奇心取決於人的「信息缺口」,對一件事了解的太少、或者對一件事情了解的太透徹,人都不會有太強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最高點出現在人對事物的了解「一知半解」的時候。

當孩子知道故事所有的鋪陳,就差一個結局的時候;當孩子知道了一種科學現象是什麼,卻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你可以故意製造飢餓,讓他借著慣性的力量自主閱讀下去。

瑤瑤媽犯的第三個錯誤:一定要在學習桌前正襟危坐,一定要日日堅持打卡。

美其名曰,幫孩子建立讀書的儀式感。

問題是,你所謂的儀式感,如果得不到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同,就變成了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有多讓人痛恨?想想你每天在單位如何疲於應付各種形式主義的總結、計劃吧。可養娃不是幹工作,要虛名有什麼用?

所以,放下肉眼可見的面子吧!孩子某天課內作業太多可以不讀課外書的,身體累了可以坐倚在沙發上讀的,沒有感想也可以不寫讀後感的。

怎樣幫孩子建立真正的讀書儀式感?

試著讓他讀的書同真實生活產生連接吧。

當他感到書真的「有用」,讀書這件事才會真的同看電視刷抖音不一樣起來,他才會像《小王子》裡那隻狐狸每天期待小王子一樣,每天發自內心的期待屬於自己的讀書時光。

項目式主題閱讀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當然這個主題最好緊扣孩子現實的疑惑。

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小豬佩奇》裡喬治弟弟模仿恐龍的叫聲,勾起了我家娃的諸多疑問:

恐龍真的會叫嗎?

如果會,那它們的叫聲有什麼作用?

我一時回答不上來,索性買了本幾本恐龍的科普讀物來一起學習。事實證明,帶著問題的閱讀,孩子很上癮;他等不到我,常常自己私下拖進度條。

後來,當我們參觀了隔壁城市的恐龍博物館,看過恐龍主題電影後,他頓悟了一件事:「媽媽,恐龍雖然滅絕了,可恐龍吃的一些東西還沒滅絕,比如你養的鐵樹。」

時至今日,每當知悉一個新的古老物種,每當想畫一個新的恐龍形象,他都會再翻看這幾本書。這種習慣,還真像他致敬恐龍的一種儀式。

看到了麼?哪裡有天生不愛讀書的孩子,不過是被急功近利的家長的打攪到了;哪裡有天生愛讀書的孩子,不過是被深謀遠慮的家長引誘到了。

不論怎樣,願我們自己首先保有對知識的好奇心,願意捧起書,孩子才有機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愛上閱讀。

文丨尖叫童年原創作者 鳶尾花花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時候泡在繪本裡的孩子長大後不卻會閱讀了呢?原因很現實
    我是浩源媽媽今天看網友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小時候「泡」在繪本裡的孩子,長大後卻不會閱讀了呢?」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閱讀太功利性。這是我的親身體驗,其實仔細想想,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閱讀啟蒙的時候應該都無意間犯了這個「錯誤」。
  • 長大後,我還愛看小時候的動畫
    最早的80後已經年屆不惑,最早的90後已經到了而立之年。長大成人多年,為什麼我們還愛看小時候的動畫?看出了和小時候不一樣的東西1982年出生的李帆小時候愛看《天書奇譚》,這部片子曾被不少同齡人視為「童年陰影」。
  • 為什麼孩子喜歡聽故事卻不願意自己看書?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就經常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孩子也非常喜歡,特別睡覺前,一定要纏著爸爸媽媽聽幾個故事才肯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只喜歡聽故事,要他自己看書就不樂意了!
  • 小時候顏值高,長大就「變醜」的娃,一般有這3大「壞習慣」
    而如果孩子小時候很醜,也會有人安慰道:「別擔心,孩子小時候越漂亮,長大越醜,你家孩子醜,長大會越來越漂亮的。」所以父母也會用這句話來安慰一下自己。,長大就越醜呢,這是怎麼回事兒?」同時也讓很多人都感到疑惑,明明都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小時候和長大後的差異那麼大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出在這裡。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小時候優秀的孩子,長大後卻一般
    知乎有一個熱帖:為什麼很多「神童」長大後反而不那麼優秀?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這也導致了有些孩子小時候很出色,長大後反而不那麼優秀了。01有多少孩子,小時候「被優秀」了很多時候,「優秀」是父母或者其他成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閨蜜的女兒甜甜一年級時就在培訓機構學習了英語,而學校是三年級才開始有英語課程的。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
  • 為什麼小時候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長大後卻越來越陌生?
    原來當初小娜生二胎的初衷就是將來讓兩個娃作伴,可生下二寶後,才發現倆娃年齡的差距,讓兩個孩子之間有很深的代溝。大寶已經十二歲了,二寶才剛出生,大寶根本不願意搭理二娃。再加上自己親弟弟對自己的態度,讓小娜更加後悔生下了二寶。小娜父母在世的時候,倆人關係挺好的,平時也經常走動 ,可前幾年父母相繼去世,小娜和弟弟來往卻慢慢變少了。
  • 小時候喜歡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變成會什麼樣呢?結局有兩種
    有不少孩子都喜歡咬指甲,這個習慣到了大了以後如果還不改正,會很影響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倘若一個人總是咬指甲,身邊有人甚至會覺得這個人很邋遢,所以很可能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那麼小時候喜歡咬指甲的孩子長大了,以後都變成什麼樣了呢?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文/老K今天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很有趣: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這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招人厭煩,希望你家娃不是
    導讀:這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招人厭煩,希望你家娃不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招人厭煩,希望你家娃不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讀書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
    很多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是不喜歡讀書的,不愛學習。那是因為他們還小,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還會給他們上繪本課,讓小孩子愛上書籍,在他們幼兒時期還不認識字,就由他們的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所以讀書,真的很重要,不要小看了圖書的作用。&34;&34;這些話都是沒錯的。那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1.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這個故事,值得老師家長講給孩子聽
    很多不喜歡讀書的孩子,總覺得讀書沒用,是給父母讀的,不如自己天天玩遊戲!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沒法讓孩子自覺學習!今天這個故事,值得老師家長講給孩子聽!這位老師合上課本,走到學生中間,說: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告訴我們,讀書有什麼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更喜歡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原因有三
    朋友小張跟朋友們抱怨:我家閨女從小由姥姥看管多一些,但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奶奶家玩,一到周末就嚷嚷著要去。但是長大之後,女兒就不願意去奶奶那了,反而更喜歡回姥姥家。據了解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小時候喜歡回奶奶家,長大後更喜歡去姥姥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原因有三。
  • 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難帶,長大後卻很聰明, 你家娃是哪一種?
    的確,懷孕後,很多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乖巧懂事,但是現實與希望總是事與願違,孩子小時候就像是一個小惡魔,每天折磨著媽媽們。其實媽媽們沒必要太過於悲觀,要知道小時候越是難帶的孩子,長大後就越聰明,尤其是下面這3種寶寶,如果你家孩子也在其中,就偷著樂吧。
  • 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了卻越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越乖的小孩,長大了卻越痛苦,為什麼呢?1:服從不是獨立大人小時候會喜歡好孩子,因此為了取悅大人,有些孩子會故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迎合大人的意見和指示,如果這樣下去,他們將失去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們的性格往往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形成了。
  • 從小就讀故事給孩子聽,長大後閱讀興趣還是不強,怎麼辦呢?
    1、大部分家長在跟我諮詢語文學習的時候,經常會說到的幾個現象:我孩子平時就是不喜歡閱讀,平時都不讀書,老師有什麼辦法,可以在課堂上給孩子布置閱讀的書籍,現在孩子就喜歡聽老師的話。另外一個現象:老師,我孩子平時看很多漫畫書,還有一些玄幻小說,就是不喜歡讀經典作品,該怎麼辦呢?
  • 孩子小時候讀繪本故事,上小學不喜歡閱讀了?做好過渡閱讀很重要
    「每天要求閱讀打卡為什麼?還是有家長應付!拍一張孩子的照片發上了,說閱讀了多少分鐘,不需要糊弄老師,到底有沒有認真閱讀,大家自己心裡最清楚。」「讓孩子從一年級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一年級的閱讀量是五萬字,這是保底數字,先想想自己孩子有沒有達標,如果遠遠不夠,請有時間就讓孩子讀書,沒有讀書習慣,家長要陪讀,直到養成習慣!」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非常大,父母別不以為然
    而這兩類孩子相比較起來,父母則更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這類孩子更好管教。曾有育兒專家說過: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非常大,要知道,性格決定著孩子的命運,所以父母別不以為然。愛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小王有兩個孩子
  • 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課文,發現裡面全是人生!
    說得天涯提示勿相任何感情諮詢已有多人上;當不可否「認這是正能量的一句闡」有很多積蓄了「真愛就是讓狼啃剩一把骨也要多:出去社「共故事不^等你沒錢了她還》會你認為她離開你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錢嗎?如果你認為有錢能買》來的感情那就是交易??。????」頂一至少你現:在有錢了生活能夠富足了這就夠校園的愛」情故事純純:蓋還會遇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