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給宰相之子一首詩,其中10字成千古名句,鼓勵人們多讀書

2020-12-11 平兒聊歷史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人名言一直激勵著不少人,多下功夫讀書。這句話的作者,也確確實實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就是唐朝著名詩人,人稱"詩聖"的杜甫。這句詩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有點長,因此我用圖片的形式展示。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七載,即公元748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此時的他36歲左右,正值中壯年。

從本詩的題目《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可以看出,杜甫是寫給一個被他稱為"韋左丞丈"之人的。這個"韋左丞丈"名叫韋濟,官至尚書左丞,且由於韋濟對杜甫多有照拂,杜甫尊稱他為"丈人",因此,在這首詩的題目裡就稱韋濟為"韋左丞丈"了。

那麼,韋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出生於公元687年,比杜甫年長15歲左右,從二人的年齡差來看,韋濟對於杜甫應該是個類似兄長的角色。韋濟的祖父韋思謙,伯父韋承慶,父親韋嗣立均官至宰相。

《舊唐書》中對韋思謙的評價是:"善人君子,懷忠秉正。盡富文章,鹹推諫諍。豈愧明廷,無慚重柄。子子孫孫,演承餘慶。"可見韋濟不僅出身優越,而且家風優良,與當時欺上瞞下、嫉賢妒能的奸相李林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難怪他會對窮酸落魄的杜甫出手相助,也難怪杜甫會在這首詩裡對他傾吐心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應該是這首詩中最有名的句子,大家聽得很多,意思也很好理解,強調了閱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也就是現在很多寫作老師說的輸出的前提是多輸入。如今網絡上流行的寫作心法,杜甫在幾百年前就領悟並提出了,可能這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所以流傳的原因吧,用精煉而富有藝術的手法,寫出樸實而真切的道理。當然,在原詩中,杜甫並非是為了講道理而寫這句話的,而是概括了自己的寫詩經歷,他之所以在詩歌上有這麼高的成就,是因為讀了很多書。

其次有名的,應當是首句"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這句話是說,那些富家子弟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卻還是活得瀟灑恣意,不用忍飢挨餓,而像杜甫這樣的讀書人,則仕途坎坷,清貧困苦。杜甫當然不是羨慕那些紈絝子弟,他只是對命運的不公平感到內心委屈。

對杜甫的遭遇感同身受的,還有南宋著名愛國詞人陸遊,他在詞作《謝池春》中寫有"笑儒冠自來多誤"之句,這句話就是從杜甫的"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化用而來的。

可能正是因為跟杜甫一樣仕途坎坷,報國無門,陸遊才會在自己的詞作中化用杜甫的詩句吧。

杜甫的這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確實很長,正文足足有220字,暫且就不逐句講解了,只在整體結構上梳理一下。

①"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首句是總述性的句子。杜甫向韋濟說,自己"儒冠多誤身",具體是個怎麼"誤"法,則是在接下來的200字裡展開。

②"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幾句,是說的杜甫之前用功讀書,且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讀破了萬卷書,下筆有如神助,詩賦堪比著名文學家揚雄和曹植(詩句中"子建"是曹植的字),當時的知名文人李邕、王翰(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那位)都紛紛想要結交自己。因此,那時的杜甫很有自信,覺得自己一定要身居要職,像先賢堯舜一樣,做出貢獻。

③"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到了這一部分,杜甫就開始描寫自己的落魄了,抓住"此意竟蕭條"這一句,就可以大概掌握接下來文字的內容了。杜甫說自己為了取得功名,不得不奉承權貴,卻還是生活艱辛,四處碰壁,無法施展抱負,心情十分低落。

④"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白鷗沒浩蕩,萬裡誰能馴?"

最後,杜甫向韋濟告別,把自己比喻成一隻無拘無束的白鷗,撫平了前文抑鬱的情緒,重見坦蕩胸懷。

這樣一梳理,大家是不是覺得長詩好像變"短"了?像這樣比較長的詩,都可以先理清整體框架,然後再逐句欣賞,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寫不出好的文章,不妨先問問自己,讀的書夠多嗎?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猜你還想看:

長孫皇后:李淵的貼心兒媳,李世民的高情商髮妻

狄仁傑:我不是神探,這才是我的真實面目

看高陽公主實力演繹,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乾隆皇帝對她說:如果你是男孩兒,就沒嘉慶那小子什麼事兒了

李商隱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是什麼意思?

相關焦點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感嘆間,千古名作《蜀相》就此而生。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唐朝時期共產生了兩千多位有名望的詩人,近五萬多首詩歌佳作更是讓其冠絕古今,一直被世人傳頌。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歸根結底,杜甫詩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工整鍊字鍊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詩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絕句》中的千古絕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被譽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驚嘆不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七律,寫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詩名《旅夜書懷》。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筆者第一次讀這首詩時,還真不敢相信這是杜甫寫的,是真沒想到感覺挺文弱的杜甫會寫出「擒賊先擒王」這樣的句子。全詩40個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讀懂整首詩後,讓人不由地對杜甫肅然起敬。詩的前4句,寫的都是沙場上該如何制敵。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五言律詩,頷聯是千古名句
    引言今天小樓要精讀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這首詩是杜甫寫懷親詩中的經典名篇。思親懷友,是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題材,題材常見,寫的人就多,要寫好這類詩,就要不落俗套,力避平庸。杜甫這首《月夜憶舍弟》,手法匠心獨運,語言出神入化,故能成為這類詩歌中的千古名篇。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自幼家道中落,憑藉自己苦讀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於書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傳千古!正是認識到刻苦讀書的道理,顏真卿才會作此《勸學》詩以勸勉子弟後人勤學苦讀!一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有「杜樊川」之稱。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詩,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中秋節最早來源於人們對月亮的祭拜,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禮儀。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才有了舉家望月賞月之舉,但並未形成習俗。直至唐代才形成了八月十五賞月團圓的習俗,中秋隨之成為一種節日。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水調歌頭》中,他把酒問青天,終於想出了最強勸慰語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浣溪沙》中,他遊清泉寺,寫出了最濃雞湯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定風波》中,他風雨中獨行,道出了最霸氣鼓勵語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加一篇安慰世人之作,這是他最仗義的一首詩,為了鼓勵即將要參加科考的落魄友人,他可謂煞費苦心。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白的標籤是浪漫,杜甫的標籤是沉鬱,白居易的標籤是通熟易懂,王維的標籤是空靈,李賀的標籤是奇絕,而到了李商隱身上,卻被掛上了一個「情聖」之名。李商隱的情詩是唐詩一絕,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用一首首絕美情詩,像世人證明了個道理:感情經歷不豐富的直男,也是懂情的。
  • 歷史上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詩,意境悠遠,其中10個字千古流傳!
    尤其是那些豪言萬丈的千古名句,我們如今讀起來,都感覺到熱血沸騰,細細品讀之餘又回味無窮,而那些憂國憂民,盼望祖國統一的詩人,比如嶽飛的《滿江紅》、陸遊的《書憤》、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無一不是讓人心情澎湃。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因其中一個字而名傳千古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至今還廣為傳頌。尤其是詩中的「綠」字,歷來為人稱讚,它將本是無形的春風,轉化為一個鮮明的形象,極為傳神。相傳王安石曾就這一個字,就改過不下十次,從「到」、「過」、「入」等,最後才到「綠」字,可見古人寫詩所花的工夫,真是到達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但確實是這個「綠」字最符合詩的情境,某種程度上來說,王安石的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因為這一個「綠」字而名傳千古。全詩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讀後讓人倍感孤獨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大唐詩壇最重要的一次相遇,當年李白、杜甫和高適曾一同在孟諸打獵。當時兩人都寫過關於打獵的詩,李白寫的是「鷹豪魯草白,狐兔多鮮肥」。而杜甫則寫下「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李白感嘆野味鮮美,杜甫則悲天憫人;李白的眼睛望著天,杜甫的眼睛凝視著地。雖然有人不喜歡杜甫這樣的性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任何時代都需要杜甫這樣的人,只有他才能讓我們清醒地看待社會。
  • 47歲的杜甫與老友久別重逢,寫下一首感人的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正因為如此,杜甫在無意間與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時,驚喜無以復加,並寫出一首動情的千古名篇《贈衛八處士》。公元759年的春天,47歲的杜甫因為為求情,肅宗不喜,將其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考課等事。杜甫心中非常失落的去華州赴任。
  • 杜甫一首著名的記遊詩,氣勢宏偉,寓意深遠
    杜甫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陽,後遷居鞏縣。西晉名將杜預十三世孫,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少好學,詩名早著。開元二十三年應試不第,次年北遊齊趙,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天寶三年與李白相遇於洛陽,同遊梁宋,結下深厚友誼。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我國古典詩詞的意象極其豐富,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以月傳達思鄉、念親之情;「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以芳草喻離恨或相思;「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是以鷓鴣鳥寄託處境之艱難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
  • 非著名詩人仿寫了一首《蜀葵》詩,竟成千古名句
    早在中唐時期,就有宰相詩人柳渾寫過一首《牡丹》詩: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較多。柳渾這首牡丹,是諷刺當時奢侈無度的社會風氣。人們為了欣賞牡丹,不惜花重金來購買。而陳標這首詩,既是模仿,也是續詩,解答了牡丹貴而蜀葵賤的原因。「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這兩句詩是千古名句,很好地說明了蜀葵的處境,也喻示了人間的道理:再好的東西,太多了人們也會覺得嫌棄。正如鸕鷀與仙鶴,雖然是一類鳥,但人們喜愛不常見的仙鶴,而對尋常的鸕鷀卻不太關注。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