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做教師,進取創新學習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20 騰訊網

我自1973年走上講臺,到今天已經在教育的園地裡耕耘46年了。回首教育生涯路,我的體會是:做一名好教師,要有進取之心,要有創新之心,要有學習之心。要有不斷追求卓越的意識,要有不斷奮鬥的毅力。我稱之為:「三心二意」做教師!

//

教師要有進取之心

//

我是一名在農村長大的孩子,1977年秋冬,我借著恢復高考招生制度的東風考上了楊師南通分院(南通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小鎮的一所中學做教師。我時常想:如我這般農村出身的50後,沒有任何顯赫社會資源,即使在鄉村,也要做鄉村最優秀的教師。

博格斯是個身高只有1.60米的小個子球員,卻曾是美國NBA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小時候的博格斯立志要做NBA籃球隊員,那時,有許多人取笑他。在嘲笑面前,博格斯以更加刻苦的方式練球,並在練習中發現矮個子的優勢:行動迅速、靈活,像子彈一樣;運球重心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時容易得手。

即使像博格斯這樣有「先天不足」的職業球員,都能以後天的努力來揚長避短,何況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往往並沒有如此致命的先天缺陷呢。

正是憑著進取之心,我成為全國農村中學最優秀的語文教師(1985年),成為江蘇省最年輕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1995年),成為中國教育的文化使者(2006年),成為北京市高端教育人才(2010年)。

//

教師要有創新之心

//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它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但作為知識的傳播活動,它比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

因此,基於教材大綱卻不受限於教材大綱是每位老師都應當做足的功課,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創作自由,這個過程與教師的個性和經驗息息相關,與學生的個性和知識儲備密不可分,是這兩者的相輔相成。

創新的老師必然能夠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多層次地給予學生知識傳遞。正因為如此,教師的教學風格才會一直受到學生的追捧與好評。我是語文老師,怎麼教學生識字?學問可大了。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含義深刻,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漢字對於中國文化的意義,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因此,我教學生識字,總是想讓孩子讀出字裡的智慧。

就比如「仙」,什麼是「仙」?人在山中。為什麼人在山中就是仙?我教學生學語文,不僅教知識,教的是人生。我告訴學生:什麼是「資」?上面一個「次」,下面一個「貝」,古代人們用貝殼做錢,「次」字那個兩點水,其實是個「二」字,所以,「次」就是反覆借貸。什麼是「利」?左邊是「禾」,右邊是「刀」,用刀割禾稻,所以要想有利,必須去工作,去付出,不要想不勞而獲。這樣做教師,久而久之,學生一定會喜歡你的課堂!

//

教師要有學習之心

//

教師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拋棄。教師的教學,是一個一輩子不斷學習的事業。借用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話:一名語文教師在教育的舞臺上能走多遠,取決於他讀書的積累有多深厚,取決於他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否獨立思考。

尤其作為語文教師,要站在教育的制高點思考問題,要有主心骨,多一點哲學思考,多一點文化判斷力。不能只埋頭上課,要抬頭仰望星空,要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他的詩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他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他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他的神性。

語文老師應該是儒雅的,他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語文老師應該是睿智的,他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語文老師應該是悲憫的,他應該有遠大的職業境界。語文教師需要理智,更需要情懷、情致。

此外,教師的成長還要有不斷追求卓越的意識,要有不斷奮鬥的毅力!接觸過不少青年教師,他們總認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器。

這個想法很普遍,卻是個普遍的錯誤。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績,態度佔85%,知識和智力只佔15%。

那些自認為以往的學習沒打好底子的教師,最終什麼也沒做成,表面看來,似乎印證了自己的預言,其實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消極態度,把他們潛在的能量給封殺了。

我認為,一個教師要想做到傑出無比的程度,或許需要點天分,但是要成為一名骨幹教師,成為一定範圍、一定領域裡有成績和名望的人,則人人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與奮鬥達到。

作者:肖遠騎(原人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教授,現華夏幸福教育總顧問、總督學)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相關焦點

  • 當教師越來越難做時,「三心二意」或成教師的必備條件
    一般而言,面對「生命」的職業,都是很重要的職業,也是很難做的職業。教師這一職業,之所以越來越難做,歸根結底也在於此。教師的工作對象不是產品,而是有思想、活生生的「人」。一個個「人」背後又是千家萬戶,更是社會萬象。
  • 做個三心二意的教師,如何?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善於解剖自己的性格,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把外部壓力內化為自覺的自我意識,轉變個人不良的性格特點。因為不管在什麼時候,學生都希望從我們身上優秀的品性。儘管有時期望也許是很高,但是並不是不合理;當我們把這些作為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時,就會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 一個都不能少
    在祿豐縣職業高級中學,一些孩子曾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成為了「問題學生」,自卑、厭學、逃課等問題層出不窮……學校黨支部的黨員教師喊出「一個都不能少」的口號,用無私的奉獻溫暖著每一名孩子的心,呵護孩子們健康成才,使他們成為「最靚的仔
  • 讓學生在線學習「一個都不能少」
    3月7日,根據課堂教學追蹤,還有9名偏遠地區學生無法實現線上教學,學校通過實施「一人一策」為學生提供專門學習方案,使「在線一個都不能少」。學校所設專業70%以上為信息技術類專業。這所擁有兩個「國家級」高職教育教學資源庫,以創新科技與信息技術為特色的「雙高」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怎樣保證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門課不掉隊,交出了一份「資訊時代上信息學院」的讓黨和國家滿意、讓人民滿意的優秀答卷。搭平臺,細摸排,做保障在線授課的順利開展,需要充足的優質教學資源準備,更需要穩定的網絡課程平臺與直播工具做支撐。
  • 「一個都不能少」的烏拉圭學習型社區
    它的轉變是一個在希望支撐下的勵志故事。正因為如此,不管你在Casavalle的街上詢問誰,你都能得到同一個回答:那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中學,那就是獨一無二的「Jubilar」。他們的展現出的自信快樂讓人非常受感染。
  • 線上學習,一個都不能少
    線上學習,一個都不能少——查婆店小學 聞蓮萍查婆店小學一年級(1)班有一對特殊的姐弟,因為身體的原因,去年九歲的姐姐與弟弟一起來到我的班級。媽媽患有精神疾病、爸爸常年在外,姐弟倆跟著年邁且不識字的爺爺。線上開學伊始,校領導就特別強調要關注到每一位留守兒童和家庭困難兒童。
  • 2021中考心理:謹記三心二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心理:2021中考心理:謹記三心二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學生:學會耐壓抗挫,鼓足信心   在初三階段,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三多一少」,即課程多,作業多,考試多,休息時間少。
  • 學習書法要有「三心二意」的態度
    三心二意就是比喻做事情意志不堅定,容易搖擺不定。但是在書法學習中要有「三心二意」的精神,當然這個三心二意是加了引號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而今天要說的「三心二意」是三個「心」和兩個「意」,這才是學習書法的基本要求。
  • 愛上一個人,那就別三心二意了
    當碰到了一個你愛的人之後,千萬不要三心二意,這樣不僅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且還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後果:傷害他人感情有的人在碰到了一個對的人之後,就以為這一輩子都應該會是他一開始的時候會對這個人非常的熱情,而且也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
  • 三心二意、沒長性未必是壞事,失敗的根源在於每個目標都不能達成
    在做事態度上面,一心一意與三心二意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心一意往往是一個褒義詞,三心二意往往是一個貶義詞。從社會職場的角度,三心二意未必差於一心一意,關鍵在於每個小目標要實現。同樣是三心二意的人,同樣是「沒長性」的人,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成敗的原因也在目標問題。三心二意、沒長性未必是壞事,壞是壞在每個目標都不能達成。
  • 做一個「三心二意」的好老師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新學期又來了,學生也回到了學校,校園又恢復了生機,一切教學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新學期,我要繼續當一位&34;的好老師!工作中三心二意!what?怎麼當好老師?呵呵,我的三心是指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我的二意是指有敬意和進意。
  • 氛圍、堅持、理解、效率,一個都不能少
    很多同學對學習英語都有吃力感,自己課文也背了,單詞也記了,語法也總結了,習題更是沒少做,但是分數就是上不去,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天,咱們一起聊來哦中學英語怎麼學。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我們生在中國,從要與漢語普通話為伴,因此,我們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美國小孩生在美國,那麼英語也當然很流利了。
  • 【醉美官小•敦品勵學好教師】第12篇 「三心二意」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我們都很佩服她。」官林小學的老師們這樣評價她。【靜心研教學,擅長「英」「語」】李老師說,做一名教師一直是她兒時的夢想,最後夢想成真了。為此,她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從教二十年,李老師教了十年英語,做過教研組長,又教了十年語文,現在是語文教研組長。作為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她背後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 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我認為作為教師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教齡多長都要學習,向書本學習,向老教師學習,向優秀教師學習……教學之餘看看書,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學修養,更新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關心一下教育界的事情等舉一個例子,你看到一位教師把批閱生字詞的任務交給學生完成,你可能會認為這個教師比較的懶惰,其實未必是這樣的,他也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批閱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因為所有的生字,老師都是認識的,但是學生不一定都認識,學生在一次次的批閱過程中,不斷加深自己對生字詞的印象,慢慢的就把這些生字詞記得更加牢固了,這個細節同樣體現了教育的智慧。
  • 《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關於責任與守信的故事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張藝謀改編小說《天上有個太陽》的作品。該電影主要講述了村裡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裡有事不得不請假回家,不得不從村裡找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由於年齡太小,學生們都認為她沒有能力。原本28多個學生只剩下26個。
  • 我是一個三心二意的人
    小部分主動選擇的事情,都沒有堅持下來,比如學習鋼琴,學習心理諮詢等等2009年到2012年之間主動選擇學習九型人格和語言解碼,認識到自己是那種性格的人,但始終還是停留在認知層面,沒有落實到生活中去。後來也沒堅持學下去。
  • 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隨班就讀的勸返復學學生差異性很大,需要建立個性化教育機制,但由於個性化教育、關愛幫扶和心理健康疏導等工作需要反覆做、長期做、用心做、耐心做,學校的管理成本、教師工作量都相應增加。此外,義務教育階段還有一些學習困難學生,因教學吸引力不夠、綜合活動開設不足等多種原因,產生新增輟學情況。復學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難、行為習慣管理難、個性化教育難成為我省「保學難」最突出的問題。
  • 《漫畫非人哉》:楊戩做事三心二意?嘯天無奈:哥,你不能這樣!
    今天鍋鍋為大家講述《非人哉》裡面的故事,在講述之前鍋鍋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做事情能不能三心二意呢?鍋鍋認為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可是呢有些人偏偏就喜歡這樣做。那麼這人是誰啊,不要著急,鍋鍋為大家一一解答。楊戩拿著一份食物遞給九月,他告訴九月這是為她專門準備的,可是九月聽到楊戩這話一點兒都不高興。
  •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晚上,校長給我們文禮班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緊張的開學工作剛剛結束,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王文斌聽說七年級八班學生張甲潤因身體殘疾不能到校上學孩子媽媽告訴大家,孩子五歲時因生病致殘,小學一到四年級在北關逸夫小學跟班就讀,五年級開始就不方便到校學習了。看著孩子家中境況,王文斌一行很是同情感嘆。王文斌坐在孩子床邊,親切詢問孩子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和有什麼要求,並當場商定為張甲潤同學上門送教的工作方案,決定由學校選派七年級教師中幾位責任心強、思想業務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擔任送教上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