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2020-12-18 行動支付網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

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去年相繼來臺。

根據今年8月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國際3大Pay(Google Pay、Apple Pay、Samsung Pay)在2018上半年綁卡數達403萬張,累計交易金額達215.9億元,與去年相比有大幅度成長(如下表);但若與今年5月信用卡籤帳金額2,511億元比較,三大Pay在臺支付比例僅佔0.76%,仍有提升空間。

國際3大Pay綁卡數、交易金額成長飛速。

玉山銀行總經理黃男州預估,當行動支付消費金額佔整體達15%,臺灣行動支付市場才會出現快速成長的可能,這也讓臺灣看似急速發展的行動支付,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美國實體信用卡使用率增!PayPal CEO:20年後被行動支付取代

在臺灣,信用卡與現金仍是支付大宗,根據今年1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執行「行動支付大調查」發現,雖然行動支付比例(13.7%)較去年(4.8%)明顯提升,但現金(71.3%)與卡片(71.3%)仍是主要支付方式。

在美國,塑膠貨幣更受歡迎,根據美國聯儲局去(2017)年底發布的一項研究中顯示,美國實體卡片的使用率仍在持續增加,2015年到2016年間的刷卡量暴增了1,900億次,未來可能繼續增長;此外,全球支付解決方案供應商TSYS也在研究中表明,籤帳卡(debit card)與信用卡(credit card)仍是目前最受美國民眾歡迎的支付工具。

即使如此,線上支付巨頭PayPal執行長Dan Schulman仍預言,實體信用卡將在未來20年被行動支付取代,其中,感應式支付(NFC)與QR code掃描將成未來支付大宗。

北歐習慣電子支付盛行 挪威、瑞典、丹麥相繼成「無現金社會」

在地球的北端,實體信用卡也相當受歡迎。今年4月,挪威中央銀行副行長指出,該國實際上已進入「無現金社會」。據報,挪威的轉帳交易現在有90%都是透過非現金的電子支付完成,當地人連買杯咖啡都鮮少使用現金。

同在斯堪地那維亞的國家:瑞典,早在2015年時就被普遍認為已經進入無現金社會,當地的街頭藝人、乞丐甚至因為該國「現金太少」,需要使用刷卡機收取打賞與捐款,就連教會收取奉獻,也改用電子支付的方式收取。

此外,丹麥自去年起取消大部分商店的現金收銀機,只有醫院、藥房、郵局等仍須按法律規定接受現金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北歐五國都屬於歐盟國家,不過除了芬蘭使用歐元以外,其餘冰島、瑞典、挪威、丹麥都使用自己的貨幣;然而,由於北歐的塑膠貨幣相當盛行,信用卡是當地消費者們最習慣的付費方式,丹麥更已在2017年停止印鈔。

說到行動支付在北歐國家的發展,瑞典已有超過60%以上人口使用行動支付應用程式Swish;丹麥也有超過一半的人口使用行動支付App MobilePay,Apple Pay和Fitbit Pay亦在進入北歐各國廣受歡迎,當地的行動支付趨勢,正乘著北歐原本使用信用卡的支付習慣迅速崛起。

專家預估,行動支付領域還將在接下來五年內在北歐國家產生重大變化,隨著物聯網時代來臨,越來越多設備能直接連接上網,專家們估計,未來像是汽車、冰箱等物品,皆能擁有自己的支付功能,人們甚至能在冰箱上直接訂購蔬菜、水果並完成付費。

2025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長路得走

與電子支付相當盛行的北歐相比,臺灣與美國的情況較為類似,以現金與塑膠卡片為主流支付方式。

根據今年1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執行「行動支付大調查」發現,雖然臺灣行動支付比例(13.7%)較去年(4.8%)明顯提升,但現金與卡片仍是主要支付方式,離金管會宣示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到90%的目標,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臺灣行動支付的發展,相比美國或歐洲國家,更多的是與中國大陸比較,2017年,中國大陸擁有5億行動支付用戶,規模同比增長209%。

擁有三大支付龍頭的中國大陸,除在國內站穩腳步,更已走向國際,臺灣行動支付的發展速度,似乎看不見對方的車尾燈。然而,臺灣與中國大陸的支付發展環境也有相當大的不同,讓我們在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深入探討。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閔 喆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
  • 2025年都普及不了?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 2025年臺灣行動支付率達90%?網友:大陸都刷臉支付了
    臺灣包袱鋪,行動支付都說酷!我是出門只帶手機不帶現金的大侃子~要說現在啊,我國最讓世界各地友人們羨慕的就是行動支付的生活方式了,買啥都只需掏出手機「嗶」一下就搞定了。嗯,大概臺當局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以及「行動支付」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了,所以也定下了個「小目標」:2025年,除了有「非核家園」還有「行動支付時代」喲~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11月24日在出席「經濟部」召開的「行動支付(以下將換成大陸習慣的「行動支付」)購物節暨行動支付聯盟成立大會啟動儀式」時表示,臺灣有「智慧」潛能,盼在當局、民間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支付環境這5點臺灣、大陸大不同1.超商、ATM覆蓋率臺灣超商密度全球第二,僅次南韓,2017年底已達1萬622家;而在超商店員的十八般武藝裡,就包含了各種繳費,例如:水電、瓦斯、信用卡、電話費等,臺灣民眾皆可在距離不遠的超商完成,加上密度全球第一的ATM,讓臺灣人無論日常繳費、領鈔都不成問題。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一):LINE Pay、街口支付兩虎相爭,PChome...
    幾年前,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情況還是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如今行動支付已經漸漸融入部分臺灣民眾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人不帶著現金,也能以手機當作錢包暢行無阻。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況行動支付是指以移動裝置進行付款,又分為移動帳單、行動網路支付、QR碼支付、非接觸型NFC支付等,目前在臺灣主要行動支付業者如下表。
  • 臺灣行動支付 LINE Pay蟬聯龍頭
    芯科技(文/士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行動支付大調查」顯示,臺灣網友在2018年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由LINE Pay蟬聯冠軍寶座。去年行動支付前5名依序為LINE Pay(22.3%)、Apple Pay(19.9%)、街口支付(19.7%)、Google Pay(9.1%)與臺灣Pay/臺灣行動支付(4.7%)。
  • 臺灣Pay轉帳免費延長一年 鼓勵更多人使用行動支付
    金管會力推行動支付,請財金公司研議「移動小額支付」手續費優惠措施,透過「臺灣Pay QR Code」的轉帳,免手續費措施將延一年到明年底,後年起制度化對小額免手續費,藉以鼓勵更多人使用行動支付。小額的認定標準預計年底前敲定,目前考慮的金額有500元以下、1,000元以下或2,000元以下等門檻。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行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行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八仙過海奮勇爭先根據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統計,其中,臺灣行動支付專營共有6家,包含國際連、智付寶、歐付寶、橘子支、臺灣Pay以及街口支付,由銀行兼營的電子支付則有25家。
  • 行動支付的全球局與中國局
    支付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場商業模式變遷的歷史。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不斷發展,行動支付成為繼現金、支票、信用卡、網上銀行等方式之後的最便捷、發展速度最快的支付方式。目前行動支付一般分為兩種:線上遠程支付和線下近場支付。我國的行動支付發展迅速,行動支付普及率和市場規模均居世界首位,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我國行動支付正在走出國門,成為全球行動支付的中國名片。
  • 臺灣人在節目中:大陸的行動支付非常發達,並且普及率十分之高
    臺灣人在節目中:大陸的行動支付非常發達,並且普及率十分之高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經濟的全球化,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到如今,中國早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經濟上來了,娛樂產業自然也是發展非常迅速,在國內,娛樂產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誕生了非常多的明星、演員、歌手。當年國內流行的都是一些韓流之類的,現在卻是世界看中國。
  • 大陸行動支付便捷,是因為大陸基礎設施不如臺灣
    今日臺網友表示:大陸太落後了才用手機支付,基礎設施太差。那麼從行動支付上看,到底是大陸先進了,還是臺灣先進了呢?臺灣擁有大量的便利店 信用卡普及率高,臺灣現在銀行卡普及率已經超過30%,意味著平均一戶人家就有一張信用卡,臺灣的各大超商都支持信用卡支付,刷卡、列印憑條、籤字等一整套流程下來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而資策會MIC也在2018年1月發布了《臺灣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指出臺灣使用過行動支付的人,在過去2年內從19%提升到39.7%。   然而,如同上面所說,「行動支付」是一種相當廣義的概念,若要深入了解臺灣行動支付的生態,我們還是得先搞懂與行動支付有關的三種「營業項目」,也就是傳說中的「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以及「第三方支付」,這樣才能把近期的市場大亂戰講清楚。
  • 雅虎將基於超級商城APP將在臺灣推行行動支付
    雅虎臺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昨(10)日表示,今年度電子商務事業將以移動商務、行動支付、O2O虛實整合及跨境交易並進。其中行動支付將於下半年正式上線。  根據雅虎奇摩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今年度使用移動裝置購物的人數,在去年第二季超過PC裝置,訪客流量年成長近24%。而今年春節期間的移動購物業績佔比更首度過半。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
  • 行動支付入臺記
    2015年5月,是臺灣跨境行動支付的轉折點。臺灣金管會統一接受了電子支付的管理,並出臺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此後,電子支付機構必須獲得金管會核准,即可合法合規做類似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跨境支付……等業務。
  •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行動支付時代的來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生態體系,移動業者、零售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等都想搶食這塊蛋糕,但是以一向頗以科技業為豪的臺灣,卻在支援行動支付服務方面慢了許多。  據媒體報導,大陸遊客習慣使用手機支付消費,「跨境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消費模式開通後,一年約含600億元新臺幣的商機。
  • 臺灣行動支付 追趕潮流 蹣跚起步
    面對如此誘人的前景,近期,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宣布,將採取整合行動支付終端設備,在公共部門和醫療機構推廣行動支付等具體措施,提升臺灣支付的電子化水平,引起業界關注。  圈裡熱鬧圈外冷  與大陸行動支付(臺灣稱「行動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臺灣行動支付落後早已是全島共識。
  • 行動支付平臺「洗牌」,你會選擇使用嗎?
    隨著行動支付的不斷普及,目前人們常有的兩大主流支付平臺分別是支付寶和微信。 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行動支付普及率高達70%以上,用戶規模突破10億以上,而微信和支付寶幾乎佔據90%的市場份額。
  • 東京商業圖鑑| 金融科技總覽・行動支付和轉帳
    計劃2025年實現非現金支付比例達2倍以上的成長。目前在非現金支付方式中信用卡佔絕對的主流,但以二維碼支付為代表的行動支付方式也在近年不斷增長。行動支付市場目前競爭激烈,其中軟銀集團與旗下雅虎日本控股的PayPay的市場佔有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