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內植北鬥定位、5G通訊、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無人農機,正走入浙江的田間地頭,讓浙江農業更加智慧。
本次農博會上,首次開闢「智能無人農機演示專區」,只見一臺綠色無人植保農機正模擬作業,它展開一對細長金屬臂,均勻噴灑農藥,按既定路線自主前進。
「公司進入浙江市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明顯感到,這裡對無人農機的需求迫切。」無人植保機生產製造企業負責人羅小慶透露,這次公司展出的另一款無人插秧機開售不足一年,已經在浙江賣出200多套改裝套件、10多套新機。
受疫情影響,今年線下市場呈現疲態,線上市場卻一片火熱。
在畲族風情館,一位畲族姑娘正在直播。「這個是男生版的,用我們畲語講是『附上最』;這個是女生版的,畲語講是『布泥最』。」景寧網紅「小龍女」手上拿著的是當地最新的文創產品小藍牙音箱,音箱外形是畲族姑娘和小夥的形象。直播間裡,她不僅介紹景寧的生態農產品,還給大家普及畲鄉文化。
直播帶貨無疑成為眼下最流行、最前衛的農產品流通形式。本屆農博會,展館中隨處可見「農播客+補光燈+一桌一椅一腳架」的「直播標配組合」。
與此同時,網上農博平臺、各省級單位展區、各市展區也同步組織了超100場的現場直播帶貨、直播走館活動。
在這裡,直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點燃鄉村經濟新動能。
在當前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度更高,更願意去購買有品牌感知的農產品。
在本屆農博會上,我省各地的區域公用品牌有了專門的展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地裡冒的、樹上長的都有了!平陽山水生態的結晶,都在『平陽五個鮮』!」平陽縣農業農村局特產站副站長王大局介紹,平陽自2017年起打造了覆蓋農林牧副漁五大產業領域的區域公用品牌「平陽五個鮮」,聯動當地30餘家農產品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經濟。
「嘉田四季」「三衢味」「湖州兩山」「臺九鮮」「武陽春雨」等浙江一大批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作為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省,浙江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推動我省農業生產方式更加綠色生態。
「喝牛奶、吃雞蛋長大的玉環文旦柚,你肯定沒吃過,快來嘗一嘗!」農博會現場,記者遇見了正搭臺吆喝的浙江國禾實業負責人王雷鳴。這個展臺上的柚子甘甜清冽,細問才知道,好滋味背後的奧秘來自於綠色生態的種植方式。
「我們特別注重果園土壤的修復,專門研製了用益生菌、雞蛋、牛奶、微量元素等發酵成的肥料,配合回收落果、壞果、剪下的枝葉、各種渣汁組成一套循環農業體系,種出來的文旦柚更營養、更美味、更健康。」王雷鳴表示。
為了打開更多消費市場的細分領域,農博會現場還展出了一些新奇特產品。在象徵著「五穀豐登」的展臺上,一種從未見過的作物吸引了記者目光。
原來這個叫「龍爪粟」是一種一年生草本穀類作物,籽粒可以作為粗糧。據了解,龍爪粟在我省慶元安南鄉上餘村已經衍生出一條產業鏈,農戶們利用龍爪粟製造糖漿、麥芽糖、酒精以及做特色菜原料和藥材,應用範圍廣泛。
抹茶玄米玉露、柑橘石斛紅茶、蜜桃烏龍、黑糖姜棗茶……在浙茶集團展臺,子公司「九宇有機」推出的「搭茶」系列充滿青春活力。一袋袋獨立包裝的茶基包、蜂蜜、果乾等有序排列。具體怎么喝,消費者可以自由搭配,只需熱水衝泡,方便且趣味十足。「單單花草茶的味道,我們就已經開發出170多種,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嘗試各式喝茶新姿勢。」九宇有機展覽負責人張雨晨說。
此次農博會展臺裡,年輕的面孔、新型的農業主體越來越多。
今年,農創客站在了「C位」。「我們這個魚丸,產自溫州平陽,是用鮸魚製作的,特別鮮美。」在新農都中心展館的中心位置,來自平陽的農創客來興敏正在直播帶貨,嘗試新零售的腳步,來興敏從未落下。
年輕人帶給鄉村的,不僅是生機和活力,還有城市的新玩法、銷售的新理念。
此次參加農博會,馬寬帶來一套精美的茶具,現場衝泡自家出品的徑山茶。
作為一名「茶二代」,馬寬從國外留學回來後,就在杭州從事生物製藥和環保方面的工作。「徑山村為發展鄉村旅遊,成立了旅遊公司,我便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家鄉建設者。」馬寬不僅沿襲了父親對茶葉品質的挑剔,更將重心放在了茶文化的挖掘和復原上。
同樣「子承父業」的還有浙江金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瑜,1988年出生的她是個「橘二代」。「柑橘是柯城的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種橘子和別人不同。」方瑜說,她把目光瞄準了深加工。在方瑜的展臺前,蜂蜜紅西柚茶、蜂蜜香橙茶、蜂蜜柚子茶三款產品是主打產品。
「嘗鮮感」,這是方瑜對當下年輕消費者需求的定位。為此,她專門開發了「柯小柑」品牌,也就是柑橘整果茶。這個看上去咖啡色、形狀不規則,甚至有點醜醜的柑橘,泡水喝類似陳皮的味道,瞄準的正是當下獵奇又注重養生的年輕人需求。
近年來,浙江大力實施「兩進兩回」,加速了青年向鄉村回流。越來越多原先並不熟悉農業領域年輕人,也開始轉行投身農業,他們說:在浙江做農業,有奔頭!
年輕人做農業更有另闢蹊徑者,劉超便是其中一位。農博會期間,這個畢業於計算機系的工科女生,帶來的智能種菜機吸引了不少「馬大嫂」駐足。劉超說,第一次來參加農博會,本來心裡很忐忑,自己的產品還是個小眾市場,沒想到種出來的生菜廣受歡迎,展臺前後共補了4次貨。
浙江農業的面貌越來越新,離不開創新主體的培育。全省已累計培育農創客超6700名。「80後」「90後」的比重超過八成,本科以上學歷超過四成。
(文章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