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薄霧籠罩著太行山區,在河南省鶴壁市大河澗村古廟裡,為碧霞元君過生日的活動正在舉行,村民蘇科正帶著幾位村民在做廟會上吃的大鍋燴菜。
相傳今年農曆5月25日是神仙碧霞元君老奶奶3016歲誕辰,河南北部的人們都要給她過生日,最著名的是濬縣大伾山有近十萬人參加的「暖壽」 活動。這也算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及廟會文化裡的一項大活動吧。
這個活動在大河澗村延續20多年了,也算是村裡的一項固定活動。每年這一天,村裡的善人就捐錢捐物,買些食物。圖中是大家捐的200斤西瓜、飲料、啤酒等等。
廟管就用這些費用買了做燴菜的食材:大肉40斤,土豆20斤,蒜薹10斤,冬瓜25斤,豆腐30斤。皮渣40斤,海帶5斤,青椒8斤,大白菜60斤,素丸子30斤,腐竹5斤,黃豆芽20斤,粉條7斤。醬油、生抽、香油,十三香等等若干。
花糕都是善家的供品。凡是參加這個活動的人,都免費吃燴菜,發放飲料,吃西瓜。
廟會的大鍋菜相比較農家有事兒吃的大鍋菜不那麼「豐盛」,因為這是「善家飯」大致有幾樣就行了,捐得多了多吃,捐的少了就少吃,反正是八九不離十吧。
往年廟會要唱戲,要熱鬧,十裡八村的人都來看戲。各種做買賣的小攤小販都會在街上、路上擺攤。唱戲聲、小販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那真是熱鬧極了。
今年因為疫情,就不唱戲了,人也少了,村裡的小娛樂隊走上一個本地秧歌,唱上幾段豫劇、大平調就差不多了,村裡就這幾個老人愛熱鬧,湊在一起樂呵樂呵。
老古語說「一碗飯好做,百口人難調」。要想做一鍋人人誇的大鍋燴菜,可得有一定的技術。今天的燴菜是70歲的蘇科和72歲的董用喜負責,他倆可是村裡數得著「大廚師」,一般村裡有事兒,都是請他倆主廚。
老哥倆一唱一和的配合很默契,啥菜先下,啥菜後下,啥時間一直翻鍋,啥時間不能翻鍋,這都是很有技術的,否則,粉條沉底糊鍋了。現在兩人上年紀了,忙了很了就找村裡有力氣的人幫廚,也算是把大鍋菜的技術傳下去吧。
在老師傅的指揮下,菜品一層層的下去,味道一絲絲的出來,整個山村都籠罩在「大鍋菜」的香味裡,都籠罩在濃濃的鄉土鄉情裡。攝影記錄|楊學材(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