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齊:在體驗中學習,在行走中成長 |徵文獲獎專訪

2021-02-23 澎湃親子

【編者按】優秀的寫作水平離不開孩子們平時的閱讀和積累,離不開孩子們對於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家長老師的們正確引導。怎樣讓他們成為善思、能言、會寫的孩子?相信每位老師、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方法。本次親子學堂對第三屆「澎湃新聞寒假徵稿活動」獲獎小朋友和指導老師的系列專訪,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

從南方到北方參加廟會時的李思齊

「早就聽說了北京的廟會年味十足。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興致勃勃地來到地壇廟會,它可是北京最古老的廟會之一,這讓從小生長在南方的我大飽眼福,過足了癮。」
這是本次年味徵文獲獎作品《南方娃趕北方廟會》的開頭。和文字一樣,寫作者上海明強小學四年級10班的李思齊是一個有著明媚笑容、懂事可愛的小女孩。在閔行區知名小學——明強小學寬敞漂亮的大操場上,這個苗條修長的小姑娘踩著歡快的步調跑出來迎接記者。

李思齊是一個招人喜愛的孩子,她在班上成績不錯,是語文老師的貼心小助手,在寫作方面頗有特長。說起這次參加徵文,據思齊媽媽介紹,這裡面有一個小小的緣分:「她所在的班級很重視孩子的寫作訓練,寒假作業中的一環就是記錄過年的體驗,老師希望孩子去體會不一樣的過年氣氛。我們就帶著孩子趕了一趟北方的廟會,讓她感受一下和南方不同的氛圍,增加她的經歷。」就這樣,李思齊這篇誤打誤撞的寒假作業成了此次「年味」徵文比賽的獲獎作品。

李思齊作文寫得好,有什麼秘訣嗎?「寫這篇徵文獲獎的文章,我媽媽幫我一點小忙,大概佔15%。」記者被小姑娘的這個數據比給逗笑了,思齊媽媽解釋說,通常女兒寫作文確定好選題後,她會在結構上幫孩子把控一下,比如問問思齊:「你今天去的這個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最吸引你的是什麼?那你就把這些記錄下來。」
原來,思齊媽媽平時就熱愛寫作,也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在一家企業負責宣傳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她對寫作頗有心得,而這無疑也成了孩子身旁最直接最貼心的「小助手」。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你瞧,孩子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背後總是能夠看到整個家庭的特點。好的家庭會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父母和孩子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並彼此成就。

讀萬卷書,感受豐富情感

思齊很愛媽媽,也很喜歡和媽媽交流想法,在寫作方面,她特別願意聽聽媽媽的建議。「媽媽會教我積累好的句子,這些句子都可以運用到平時的作文中。媽媽還會跟我一起朗誦,因為朗誦能讓我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李思齊說起媽媽的幫助來頭頭是道。「她喜歡朗誦,我也很喜歡,經常陪她一起朗誦。我覺得朗誦對學習語文是很有幫助的,有感情的朗誦是對文章的二次創作,可以重新理解和演繹文章的精髓,對孩子理解文章和寫文章都很有幫助。」思齊媽媽解釋道。

每逢周末空餘時間,媽媽都會和她一起去家附近的書店逛逛。「上學期課外班排得少,我們一早就會等著書店開門,在書店的閱覽區泡上大半天。她喜歡書店的氛圍,喜歡那種安靜的看書環境,有時候還會把作業帶過去寫。」思齊媽媽補充道。

喜歡朗誦文學名著的李思齊最近喜歡讀的是《唐·吉訶德》,她還為此寫了讀後感。「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這個人很愚蠢,但是繼續讀下去,就覺得他是一個為夢想堅持不懈的人,我也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

李思齊主持學校升旗儀式。

爸爸媽媽帶李思齊去「看世界」。

行萬裡路,培養堅韌品格

在體驗中學習,在行走中成長。思齊媽媽堅持帶孩子「走出去」,看不同的風景,體會不一樣的生活,期間也發生了很多關於成長的小故事。「還記得上次去青海參加十公裡騎行嗎?」思齊媽媽問女兒。「當時我還不太會騎自行車,結果摔得很慘,撞到了柱子上。」「在湖邊坐了1公裡保障車,她看見其他隊員還在堅持,就倔強地要繼續參加騎行,跌倒了繼續爬起來,反反覆覆,竟然就在這十公裡的騎行中,成功學會了騎自行車。我們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堅持。」思齊媽媽說。

「上一次我們一起去長白山看天池,當時是陰雨天,看到天池的機率不高,很多返回的人都勸我們不要去了,我也想放棄,可是女兒就一直鼓勵我,堅持往上爬,最後真的看到了天池。孩子在歡呼中親身感受到不放棄就能看到美好風景的體驗。」

參加青海湖騎行。

獨自參加泰國遊學,感受叢林飛躍。

參與上海機場職業體驗。

用故事代替訓導,傳遞父母人生感悟

除了鼓勵孩子把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思齊媽媽不喜歡一味地說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開始把自己的感悟變成了一個一個小故事講給女兒聽。「有時去公園的路上,十幾分鐘的時間,我會給她講哲學小故事,跟她一起聊聊生與死、幸福與痛苦、公平與不公平等話題。這個過程,我會把家人以及她熟悉的人身上發生的事情編進去。她覺得很有趣,就會問我們,哎,那個時候你們是怎麼考慮的,遇到問題是怎麼處理的?孩子很有興趣知道爸爸媽媽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我也借著故事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了孩子,讓她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鼓勵孩子記錄所見所聞、重視和孩子交流想法和感悟,這大概就是李思齊小朋友所說的,在寫作上,媽媽幫助我的一點小忙吧。

相關焦點

  • 【學習強國】安徽理工大學在省社科學術會議徵文活動中獲獎
    學習強國 2020年12月08日    近日,安徽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年會、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年會相繼召開,安徽理工大學2名教師在年會徵文活動中獲獎。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宏興老師撰寫的學術論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實踐邏輯初探》榮獲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年會徵文一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鄒旻老師撰寫的學術論文《試論今本〈淮南子〉中同時存在「屬書」和「書論」兩種文本——兼論〈鴻烈>為〈淮南內〉「書論」之名》榮獲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徵文二等獎,學校多名教師應邀參會並在年會活動中交流研究心得。
  • 徵文獲獎專訪| 郭一諾:寫作靠積累,功夫在課外
    本次親子學堂對第三屆「澎湃新聞寒假徵稿活動」獲獎小朋友和指導老師的系列專訪,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郭一諾郭一諾與指導老師梁華的合影「『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移。小作者詳細地記錄下了自己和爸爸一起回老家的艱辛。」這是評委對本次徵文獲獎作品《回家過年之路》的點評。
  • 徵文獲獎專訪| 唐藝寧:故事激發想像力,朗誦培養節奏感
    徵文獲獎專訪| 唐藝寧:故事激發想像力,朗誦培養節奏感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19-05-04 10:27 來源:
  • 我校學生在葫蘆島市讀書徵文活動中獲獎
    我校積極參加區教育局開展的2017年龍港區中小學讀書徵文比賽活動。在此次活動中,三年四班齊一凝同學的作品《我和書的故事》與五年六班林心蕾同學的作品《讀書,真好!》,經龍港區教育局推薦,雙雙榮獲2017年葫蘆島市中小學讀書徵文活動一等獎。
  • 徵文獲獎專訪| 宗偉航:媽媽說「書非借不能讀」
    徵文獲獎專訪| 宗偉航:媽媽說「書非借不能讀」 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19-04-29 10:19 來源:澎湃新聞
  • 「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主題徵文大賽獲獎名單出爐啦
    今年5月以來,在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全省青少年徵文大賽中,來自全省13個設區市的12萬餘中小學紛紛化身「美麗家鄉代言人」,童眼看小康,童心築夢想,書寫出屬於他們的小康追夢心路。
  • 在行走中領悟,在寫作中成長「我是小作家」寫作成長營第三期圓滿收官
    經過整整4天的行走式「訓練」,22位營員收穫滿滿。小營員稱「學會了觀察事物、發現驚喜的新角度和新方法,找到了寫作的鑰匙」,並掌握了寫作應擁有的想像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三大秘籍。成長營首次走出蘭州經過兩期的積累,寫作成長營的訓練模式已得到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認可,走出蘭州的時機成熟了。
  •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訪「熊貓杯」徵文比賽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新華網  作者:  2019-06-30   新華社東京6月30日電  專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我為日中友好多作貢獻
  • 新生代表李思齊演講稿
    我是初一級的李思齊,能作為一名新生代表在此發言,我感到無比榮幸。       金秋九月,新入學的一年級同學們告別了幼兒園的生活,蹦蹦跳跳地迎接小學的懷抱;初一級的同學則剛結束小學求學之旅,滿懷希望地踏進中學校園。作為汕大附屬學校的學子,我們倍感自豪。
  • 喜訊|常寧市檢察院論文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徵文活動中獲獎
    紅網時刻衡陽9月4日訊(通訊員 廖小英 林鶯 記者 宋美君)9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與檢察日報社聯合開展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徵文活動」獲獎名單揭曉,常寧市人民檢察院鄭國寶撰寫的《認罪認罰量刑協商運行機制的反思與修正——以認罪認罰具結書為切入鏡像》榮獲二等獎,這也是此次活動中湖南檢察機關唯一獲獎的理論文章。
  • 讓幼兒在快樂體驗中幸福成長
    同時提供可操作、可變化的開放性材料,給孩子提供積極探索的空間和欲望,體驗活動的快樂。園所堅持每天戶外活動不少於2小時,並充分利用設備與場地,確保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鍛鍊成長。  求實創新 彰顯辦園特色  每一個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都不一樣,要認可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體驗,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和體驗。
  • 原平市部分學校及師生在「最美戰『疫'主題徵文」比賽活動中獲獎
    近日,在由忻州市教育局與小學生拼音報社聯合舉辦的「最美戰『疫&39;主題徵文」比賽。各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廣泛參與,教師線上認真輔導,最終,青年街示範小學、永康小學、第八小學、閆莊小學4所學校在本次比賽中喜獲佳績,共獲得一等獎1名,二等獎9名,優秀獎32名,為原平市爭得了榮譽。
  • 專訪:百聞不如一見——日本僑報社「第三屆難忘的旅華故事」徵文...
    新華社東京11月18日電 專訪:百聞不如一見——日本僑報社「第三屆難忘的旅華故事」徵文獲獎者池松俊哉眼中的中國製造新華社記者郭丹「中國工廠的高標準、高效率讓我吃驚。中國人的友善、好客讓我感動。」近日,在日本僑報社主辦的「第三屆難忘的旅華故事」徵文比賽中榮獲中國大使獎的日本青年池松俊哉這樣講述他的中國之旅感受。今年32歲的池松俊哉,在日本著名的羅森便利連鎖公司總部從事原料採購、調配及商品開發工作。2019年7月,因工作原因,池松被派往中國相關食品供應企業進行考察,開始了他首次中國之旅,這也為他參加「第三屆難忘的旅華故事」徵文活動創造了條件。
  • 從《天天成長記》出發,「自然·成長」公益徵文即將啟動
    大自然是兒童成長的樂園,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環節。大自然除了能帶給孩子們真實、美好的體驗和鍛鍊,它蘊含的豐富知識也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此,深圳天天成長影視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市關愛辦共同發起了以「自然·成長」為主題的公益徵文活動,從成長中的自然這一視角出發,呼籲大家保護自然、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給孩子童年留出一片可以自由釋放天性的樂園。
  • 在行走中學習——記青海師大附中高一年級學生「走進柴達木」行走...
    初二初三年級赴海北「尋找『兩彈一星』精神,沙柳河畔青春詩會」行走課程;小學部赴青海師範大學「我的童年,我的大學夢」行走課程;初一年級赴民和「揮手童年,在行走中成長」行走課程;還有寒暑假期間進行的「遇見重慶」以及赴俄羅斯和北美的研學等課程。「走進柴達木」行走課程,以學習實用知識為目的,在行走中學、在學習中見未來。
  • 安徽「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主題徵文獲獎名單
    安徽「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主題徵文獲獎名單 2016-06-02 17:14:09   來源:安青網
  • 【獲獎徵文選登】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初中英語適性課程構建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與分層教學要求,遵循及時性、客觀性、激勵性原則,建設以學生為本的學本課堂。在教學中,我們將班級市委一個具有共同學習目標、共同成長願景、具有學習策略的團隊組織,教師只是其中一員,是積極、主動、善於合作、虛心學習、充滿導學智慧的「大同學」。
  • 崀山培英學校小學部「在疫情中成長」德育教育系列活動獲獎名單公布
    在延期開學的這段時間裡,崀山培英學校小學部停課不停教,開展了「在疫情中成長」德育教育系列活動,包括「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徵文、清明祭英烈線上演講比賽、數學口算競賽等活動,讓每一位孩子在假期中健康成長,同時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選手和作品,在此通報表揚,希望全體同學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接班人。
  • 《我和我的祖國》徵文獲獎名單出爐
    □文/圖 信息時報記者 徐珊珊  實習生 林曉欣    2019年,是品讀行收穫頗豐的一年,這不僅體現在詩詞大會、徵文比賽的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生們的作品上。在這一年中,品讀行學子在《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比賽中各顯神通,留下了眾多優秀的作品。
  • 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獲獎名單
    原標題: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獲獎名單  編者的話: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活動3月22日啟動,截至6月20日,共收到園長教科研論文1480篇、教師保教微創新案例700篇、教育隨筆1790篇、圖片故事4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