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的媽媽,未必就能夠養出好孩子,並且還可能會毀了孩子。
《小捨得》這部電視劇正處在熱播之中,其中的一個場景,就將強勢媽媽的弊端展現了出來。
在強勢媽媽的「培養」下,子悠終於扛不住崩潰了子悠在考試,但是子悠的精神壓力卻非常大,繼而導致子悠出現了幻覺,從而撕碎考卷衝出了考場。這樣的行為,在家長的眼中,應該是非常出格的。
當然,家長也會查找孩子如此做的原因,畢竟一個正常的孩子,是不會出現這種行為的。
田雨嵐作為子悠的媽媽,自然也是覺得孩子的做法非常過分,但是,卻絲毫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而只是覺得孩子做的不對,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去買紅酒,為的就是給老師送禮。
子悠得不到媽媽的寬慰,自然精神狀態仍舊處於不佳程度。而媽媽田雨嵐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在路上,還不斷地對孩子說:「媽媽為了你可是什麼都捨得的,你可得爭點氣……」
本來,子悠的精神就處於崩潰邊緣,再受到媽媽喋喋不休地嘮叨,子悠終於扛不住崩潰了,他怒吼起來,表示自己不要再去上學了。
作為媽媽的田雨嵐,並沒有去安慰孩子,而是表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哭吼著扇自己一巴掌,質問孩子:「我這個當媽的要做到什麼份上你才高興!」
田雨嵐很強勢,但就是田雨嵐的強勢,讓子悠變得心理素質極差,甚至處於被摧毀的邊緣。被強勢媽媽「培養」的孩子,其實很難得到健康的成長。
被強勢的媽媽養大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三個「缺點」很多人都覺得強勢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因為為孩子展現了自強的一面。
但其實,過於強勢的媽媽,可能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而且性格上也容易出現問題。
【缺點一】: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沒有自信
之前孩子學校活動的時候,遇到一個小朋友,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展示自己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卻默默地在一邊看著,絲毫沒有展現自己的意思。
而當老師邀請這位小朋友來展示自己的時候,這位小朋友卻表示,自己什麼也不會,做什麼都做不好。
話語之間,孩子表現出了強烈的自卑感。而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強勢的媽媽。
這位小朋友的媽媽我也見過,從媽媽和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情況就能夠看出,孩子對自己非常的沒有信心,做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也不想主動的去做某件事情,因為孩子擔心萬一自己做不好,那麼就會讓媽媽感到失望。
【缺點二】: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強勢媽媽培養下的孩子,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種人格的孩子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在做事情的時候,總喜歡做媽媽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一點,我從一個叫花花的孩子身上就看見過。花花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喜歡看書、喜歡畫畫,媽媽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好,因為自己也是一個喜歡看書和畫畫的人。
後來當我單獨和花花在一起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花花根本不喜歡畫畫,花花之所以要表現的喜歡畫畫,只是因為媽媽喜歡畫畫,花花想要討好媽媽,才違背了自己意願。
《小捨得》中顏子悠說過一句話:「我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
顏子悠的成績一直很好,但是他努力學習爭取有好成績,一切都是為了討好她的媽媽,這樣的孩子其實很悲哀。
【缺點三】:孩子容易喪失自律性
強勢的媽媽,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手法都是比較嚴格的,所以處於媽媽管教下的孩子,自然也是比較守規矩的,在強勢媽媽的管教下,孩子能夠專心的學習、專心的做事。
你以為這是媽媽教育有方嗎?其實並不是,當媽媽離開之後,孩子是很難一個人好好學習的。因為孩子本身學習的原因是受到媽媽的「壓迫」,當這個「壓迫」因素消失之後,孩子就會非常反感學習,從而拒絕學習,變得沒有自律性。
「重壓之下,必有反彈」,媽媽不可能一直看著孩子,而孩子必然會因為媽媽太多強勢而喪失自律。
強勢型媽媽並非一無是處,做好這幾個方面,孩子越長大越有出息媽媽的強勢,自然也不全是壞處,這種類型的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有積極的一面。
不過,強勢的媽媽要想得到積極正面的教育結果,那麼就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只要能夠做好,相信孩子會得到更好的培養。
▶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
包攬孩子的一切 ,是強勢媽媽的一個典型性特點。強勢的媽媽主觀性太強,從而導致媽媽會否定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是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幫助等。
這其實就是剝奪孩子成長機會的行為。所以,要想要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就需要將機會還給孩子。
學會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給予孩子鍛鍊自身的機會,孩子才會越長越優秀。
▶學會尊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說過,強勢媽媽的缺點就是太過主觀,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尊重。所以,強勢的媽媽最好學會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感受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並且承認孩子的正確看法,為孩子分析和講述孩子不成熟意見的弊端,從而修正孩子的認知,提高孩子的能力。
▶孩子做事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做事的過程
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做事的結果,比如一些強勢的媽媽會對孩子說:「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這種做法,一是沒有給予孩子一定的行事引導,二是沒有給予孩子努力的肯定,三是沒有讓孩子感受到重視等等。
其實,孩子做事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過程更甚之,因為做事的過程其實是一系列其他做事結果的累積,我們能夠從過程中看出孩子很多的特質,如果能夠抓住這些特質,那麼就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但可惜的是,很多強勢的媽媽根本無視了這其中的信息。
所以,要想更好的培養孩子,讓孩子更加優秀,那麼就請多關注一下孩子做事的過程吧。
(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