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的媽媽養大的孩子會怎樣?7歲孩子的表現讓人心疼想掉淚

2020-09-07 豌豆媽媽育兒

周末有空,看了一檔綜藝節目叫《親愛的小課桌》,本來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看的,沒想到一名7歲的男孩的表現,卻讓當了媽媽的我差點掉下眼淚。

大部分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表現在孩子的教育上,自然是對孩子課後學習的嚴厲,只是父母的性格和期望不同對孩子的要求自然不同,在父母的期望標準中,有一類孩子會過得特別辛苦,甚至會因為媽媽的過高要求而丟失自我。

媽媽過於強勢7歲孩子的表現讓人心疼

在《親愛的小課桌》中,7歲的徐敬凱一出場就與其他孩子看起來完全不同。當父母帶著徐敬凱來到老師面前的時候,徐敬凱一問三不知,作業是什麼?作業多嗎?你喜歡做作業嗎?統統用不知道來回答。

看到這裡還差異這孩子為什麼這麼的牴觸。

接下來的環節孩子表現的就更奇怪了。吃完晚飯,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大家每個人都可以表演一個才藝。

第一輪,孩子們自我介紹,輪到許敬凱說,孩子說我沒有名字;

第二輪,當老師葉一茜說,凱凱聽說你跳街舞很棒,孩子的回答是,不會、沒有;

第三輪,在孩子們輪番鼓勵、老師們花樣誇獎之後,徐敬凱依然拒絕表演,問他原因,說了句跳的不好看。

雖然這個孩子只有7歲,但是很明顯能夠感覺到孩子身上的自卑和逃避,他不是不想,是不敢。孩子眼神飄忽不定後的拒絕讓人看了心疼。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眼眶都要溼了。可能是因為自卑的人更懂自卑的人,而小時候的我就是這樣,因為害怕失敗總是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掩藏起來。久而久之,我自己都已經習慣於在人群中沉默,任何事情都不敢上臺表演,因為懼怕失敗。

很明顯7歲的徐敬凱自卑,害怕失敗,缺乏信心。原來答案都在孩子媽媽身上。

徐敬凱的媽媽說,她的理念是,小孩子是沒有童年的。她告訴孩子人生要麼是先苦後甜,要麼是先甜後苦,想要以後輕鬆童年要多吃苦。

抱著這樣的理念,徐敬凱一個寒假做了270張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卷,合計376張。

除此以外,媽媽定的規矩是偷懶加一張試卷;

錯三道題,加一張;

不夠仔細,加一張,直到做到仔細認真為止。

這位媽媽不但不覺得孩子辛苦,她說兒子覺得很有成就感。

這位媽媽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虎媽了,孩子一個寒假做了376張試卷,媽媽對現場嘉賓說的最多的就是:這真的不多。

但是對於徐敬凱來說,媽媽的強勢已經讓他的性格出現了扭曲。這種扭曲在節目中通過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會特別明顯。


被虎媽養大的孩子身上難逃三種缺點

我們說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問題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根源,媽媽過於強勢,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三種缺點。

自卑

在《親愛的小課桌》中,有一個小朋友的表現和徐敬凱完全是相反的,這個小朋友叫盛羽翼。

從幾個細節就能看到,這個小朋友非常的自信。

節目開始所有小朋友回答自己不喜歡寫作業的時候,盛羽翼的回答自己非常喜歡寫作業。

盛羽翼是第一位完成作業的同學。

才藝表演環節,盛羽翼鋼琴、街舞隨手拈來,最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孩子是自信滿滿的。他不會膽怯且樂於表現自己。

徐敬凱的表現完全相反。面對才藝表演,徐敬凱拒絕,理由是怕自己跳不好。

她的媽媽說,孩子只要感覺到自己做的不好,或者現場有人比自己做得好,就會拒絕去做。表面看來這是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但是這些過高要求背後其實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害怕自己做不好,被批評,讓媽媽失望。

再去深挖,再去深挖,這是孩子極度自卑的結果,因為沒有信心做好,所以害怕失敗,孩子的關注度在結果上,而不是過程上,越害怕失敗,越不敢表現自己。久而久之他會更加自卑、內向、面對一切挑戰,孩子會自主的選擇逃避。

討好型人格

媽媽過於強勢,孩子可能會過早的成為討好型人格,這在徐敬凱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一個寒假徐敬凱做了270張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卷,合計376張,他的媽媽說孩子特別有成就感並對自己說:媽媽等到放了暑假你再給我買。

在媽媽的心裡,孩子十分喜歡做作業的,早上起來洗完臉、刷完牙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

媽媽說,孩子的願望是要把新華書店所有的輔導教材買下來做完,他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徐敬凱的媽媽並不覺得作業帶給孩子的是痛苦,相反她覺得帶給孩子的是成就感。但是在教育專家看來,7歲的徐敬凱已經出現了「討好型人格」。

孩子知道媽媽喜歡什麼,並且把媽媽的喜好偽裝成自己的喜好。孩子做這麼多試卷,可能是因為媽媽喜歡,而不是真正的自己喜歡,因為孩子在節目中的表現其實已經非常明顯。

缺乏自律性

很多媽媽認為家長管的越嚴,孩子的自律性就會越好,但是事實證明,家長越嚴格,孩子自律性可能越差。

徐敬凱做作業的時候作業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拖沓的,他會不停的去問老師這個題怎麼做,但是孩子媽媽說,這些題孩子在家只需要30分鐘。

離開了媽媽,孩子身上所謂的自律性瞬間就消失了。

因為媽媽給孩子的壓力越大,布置的作業越多,越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厭惡之情,一旦離開媽媽,沒有人監督,孩子就會回歸到原始狀態。

虎媽教育究竟有沒有用?

虎媽能不能做?並不是不能做,最有名的虎媽就是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的蔡美兒。「虎媽」蔡美兒把兩個女兒都送進了哈佛。她以對女兒嚴厲而著稱,因為學業曾 「辱罵」女兒,讓孩子練琴練到凌晨。

即便如此嚴厲,蔡美爾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依然給家長列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點, 家長一定要自我質疑。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養育孩子這條路上,家長應該經常性的心存質疑。如果孩子哭泣,並且不開心,家長一定要停下來。因為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的。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的承受方式不同,虎媽能不能當,需要看我們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作為媽媽我們要學會隨時停下來,調整自己的養育方式。


第二點, 學會聆聽孩子

虎媽說,無論你的育兒風格是嚴厲的還是溫柔的,都應該學會去聆聽孩子。可能很多人難以置信,這麼嚴厲的虎媽竟然還會去傾聽孩子。

虎媽蔡美兒雖然嚴厲,但是依然會尊重孩子的選擇,逼著女兒拉小提琴,但是在知道女兒不喜歡小提琴後果斷讓孩子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網球課。

當記者問虎媽:如果孩子得了A-是不是會被罵?

虎媽回答,我才不關心孩子是不是得了「A-」,我只關心孩子是否真實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最關鍵的是,我要讓孩子看到我對她的信任,培養她的自信。我覺得人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達到卓越,不要自己認為自己有短板,而是要不放棄地努力。

說到底,虎媽的「虎」在於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以及孩子能力的挖掘,和徐敬凱的媽媽相反,虎媽更在乎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成績只是孩子自信的努力之後的結果呈現。而不是盲目的唯成績論。

相關焦點

  • 強勢的媽媽,往往養出懦弱的孩子
    看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一個問題,好像大多強勢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都偏懦弱的。不僅電視劇中,而且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的確,強勢的媽媽都習慣了以自己的風格做事,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別人。就像有的媽媽喜歡對孩子說:「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拿過很多獎了」、「你怎麼就做不到呢?」對孩子的期待固然沒錯,但是一味地打擊孩子,給孩子無力感,最終會讓他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很差,從而自卑、懦弱。
  • 強勢媽媽和非強勢媽媽,分別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些區別很真實
    但不幹涉可不是不作為,父母不會幹涉孩子正常的成長,但是卻會引導孩子成長,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讓孩子學習好的品質,有好的性格養出好的習慣,那如果在這個階段裡有一個強勢的媽媽和非強勢的媽媽,也許養出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強勢媽媽養出什麼樣子的孩子?甜甜媽特別強勢,強勢到什麼樣?
  • 強勢的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看蘇明成他們兄妹就知道了
    蘇家的老二蘇明成成績不好,但是嘴甜,在老二結婚的時候,媽媽趙美蘭又賣了一套房子。但蘇明成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啃老,是媽媽自願給自己錢的,他非常的怡然自得。蘇家的老三蘇明玉,因為身為女兒,得不到媽媽的關愛,最後自己努力奮鬥,成為了大集團的老總。然而她卻從大二開始在和父母大吵一架之後,就和父母斷絕了關係,再也沒有回過家。
  • 為了給孩子斷奶,媽媽狠心離開7天,再見面孩子的行為讓人心疼
    為了給孩子斷奶,媽媽狠心離開7天,再見面孩子的表情讓人心疼芳芳是一位全職媽媽,有了孩子以後一直母乳餵養,可能是餵養方式不太準確,孩子對母乳特別依賴,即使不餓也要時不時的吃幾口,出門在外還好說,孩子一般不會太鬧騰,但是在家裡的時候,孩子每天都特別黏媽媽,恨不得貼在芳芳身上不下來。
  • 若想讓孩子變強,請在孩子面前多"示弱",強勢的家長多養弱兒
    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強大,然而大部分家長卻只會百般呵護,千種溺愛,萬事代勞,捨不得孩子吃苦,於是培養出的孩子大部分能力都不強。想讓孩子變強嗎?請跟我一起做個弱勢家長吧!"你看前面那個跟你一般大的小朋友要爸爸抱,你都可以自己走,好厲害啊!"這樣的話讓孩子信心爆棚。四歲時去香格裡拉普達措公園八九公裡的徒步也不喊累。在我的刻意訓練下孩子的體力與運動的平衡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比一般小朋友都強得多。九歲帶孩子爬華山,從山腳徒步上山,到山頂東南西北中五峰全部爬完,遇到垂直鐵索道我會說"這麼危險我怕上不去吔!你行不行啊?我還是從旁邊的的斜道走算了!
  • 過於強勢的父母養出了讓自己滿意的孩子,卻成為了孩子最討厭的人
    這也讓很多網友表示,在齊明月媽媽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因為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表現的非常強勢,甚至在其他家庭成員面前,也是非常強勢的。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表示,通常較為強勢的媽媽會有一些共性,所以她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因此各位媽媽可以進行對照,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已經出現了較為強勢的表現?
  • 孩子幾歲養寵物獲益大?至少先滿足這三點心智表現
    那麼養寵物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不會達到爸媽們期望的意義。孩子的心智是否「夠」養寵物?至少先滿足下面三點1、孩子見到寵物,不會一陣亂抓亂打爸媽們可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抱起6,7個月大的寶寶,寶寶可能突然就狠狠地抓住大人的頭髮或脖子上的項鍊不放手。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寶寶的抓握反射。一般來說,寶寶們10個月內是抓握反射期,寶寶一碰觸到身邊的東西就會抓住不放。
  • 這4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內心多半自卑敏感,對男孩的打擊尤為大
    今日話題:孩子內心壓抑自卑和母親的表現有很大關係。作為父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陽光向上,成績優異,討人喜歡,永遠是最出色的那個。就是持續處於這種高壓高打擊的狀態下,孩子慢慢地變了,變得不愛說話,不願意笑,不願意和人一起相處,而且就連成績也一落千丈,直到老師找王女士溝通才知道原因。原來孩子一直阻止老師去跟王女士溝通,理由是媽媽知道後一定會對自己又打又罵,他很害怕,讓老師覺得心疼不已。
  • 怎樣讓孩子遠離「媽寶男」標籤?媽媽做好這4點,孩子長大更優秀
    現在很多女性的擇偶條件找都想遠離媽寶男,如果一個男人事事都要顧及媽媽的感受,總是要詢問媽媽的意見,經過媽媽同意才能去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在婚姻中,總是向著自己的媽媽,不顧及妻子的感受,想必這是每一個妻子都難以接受的事情,再或者說,如果一個男人沒有主見,更缺少了一些果敢和堅強,這樣也很難給妻子安全感,所以這樣的男人在社會上也是不受到歡迎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著重培養孩子的性格
  • 孩子七歲了還在和媽媽同床睡覺,可孩子這三種表現,被媽媽忽視了
    七歲了還在和媽媽同床睡覺,半夜找不著就會哭靜靜的女兒7歲了,晚上會和媽媽一起睡覺,夫妻想要晚上親熱一下都會時間有限,靜靜也有些犯愁,在孩子剛上幼兒園那會,靜靜就想過讓孩子一個人睡,可孩子又哭又鬧的,不一起睡就不睡覺,讓靜靜暫時放棄了和孩子分房睡的打算。
  • 愛養冷血動物的孩子,有怎樣的內在世界?
    所以,她時常感受到被忽視,是個在父母的嫌棄中,在父母的情緒化中長大的孩子。所以,有了自己的家庭,開始複製父母的情緒化方式,控制和折騰老公孩子,生怕老公、孩子不要她,外在表現的強勢,總在證明自己。當媽媽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出因為害怕家人不要她才一步步錯上加錯,泣不成聲地和孩子道歉時,孩子也不禁淚流滿面,他上前緊緊地抱住了媽媽。
  • 強勢的母親,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回答「家裡有個強勢的母親是怎樣的感覺?」這時候我才發現,這孩子之所以內向、孤僻,跟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導讀: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真讓人心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真讓人心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不能真正地愛自己的孩子。
  • 6歲男童考入曼哈頓音樂學院:把孩子當植物養,媽媽到底做了什麼
    原來,讓閨蜜爆炸的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女兒半個暑假,各種的興趣班,就花了她大半年的積蓄。媽媽心力交瘁,孩子也怨聲載道。與閨蜜不同的是,杭州小男孩胡文景的媽媽,沒給孩子報過課外班,孩子反而一舉考上了美國紐約的曼哈頓音樂學院。
  • 為啥孩子7歲8歲萬人嫌?背後三個原因,心疼孩子
    恩恩今年8歲了,小時候是個很乖的孩子,可現在呢?性情大變,每天不是闖禍就是惹人煩,哎,怎麼說都不聽。所以他媽媽非常頭痛,專門去諮詢了心理專家。結果心理專家告訴他媽媽,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調皮搗蛋是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特點,不必過於擔心。
  • 媽媽過於強勢,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三個「缺點」,子悠就是個例子
    當然,家長也會查找孩子如此做的原因,畢竟一個正常的孩子,是不會出現這種行為的。田雨嵐作為子悠的媽媽,自然也是覺得孩子的做法非常過分,但是,卻絲毫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而只是覺得孩子做的不對,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去買紅酒,為的就是給老師送禮。
  • 6歲男童考入曼哈頓音樂學院:把孩子當植物養,這個媽媽做了什麼
    前兩天,閨蜜向我吐槽:「孩子一放假,我的小宇宙就爆炸。」原來,讓閨蜜爆炸的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女兒半個暑假,各種的興趣班,就花了她大半年的積蓄。媽媽心力交瘁,孩子也怨聲載道。6歲男孩胡文景,從小就是「不一樣」的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聽話,上興趣班的時候哭鬧,媽媽無奈之下,「放棄」了孩子,任由他肆意生長。
  • 富爸爸禁止孩子說「我買不起」,被「哭窮」養大的孩子會怎樣呢?
    媽媽聲音也高了起來:「我這不是為這個家,也為她好嗎?吃個糖而已,有必要吃25元一個的嗎?現在不知道節約,大了花錢大手大腳的。女孩兒低下頭,不再說話,默默地擦了擦眼角的眼淚,放下棒棒糖,跟上媽媽的步伐,時不時回頭望望。看著這個孩子懂事的樣子,心裡莫名有些觸動。
  • 孩子學步階段,媽媽想養狗,奶奶:孩子都不管,還想養狗?
    對於天天自己養孩子的其他媽媽來說,別說情懷了,只要有人幫忙帶孩子就感恩生活了。一個人養娃太累,誰敢奢求過度清閒?別以為孩子學步階段就清閒了,你自個兒倒是養幾天孩子試試啊!」接著,孩子奶奶撂下狠話:「你怎麼想我不管,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只幫忙養孩子,其他額外增加的工作量自己處理!要是覺得孩子大了,用不著我了,明天我就回鄉下去!」平日裡孩子奶奶吃苦耐勞,讓劉芳這當媽媽的著實省心不少。
  • 李玫瑾:想養出貴氣的孩子,務必做到這一點!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家庭聚會,第一次見到她家兒子,是那種一眼就讓人喜歡的孩子,從內到外散發著陽光和活力。7歲的小男孩,個子高高的,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清晰,主動提出帶著小妹妹玩。大人在客廳聊天,兩個孩子在一旁玩拼圖,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拼得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