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小學生,課本裡莫高窟、銅奔馬等內容要進博物館現場學啦

2021-01-17 蘭州日報

13日記者獲悉,甘肅省教育廳與甘肅省文物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35年期間博物館(含紀念館)將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

新展打造要為學生「量身定做」

《意見》提出,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有效利用博物館學習。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

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相關博物館應安排1名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導覽,沒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的應安排1名資深業務人員導覽。

小學生博物館看展品

《意見》中還明確,全省各級博物館策劃展覽時要主動徵求和注意吸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學生意見。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和中小學生結合教學需要和自身興趣,積極參與博物館臨時展覽和流動展覽策劃製作。

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加強與省外博物館特別是少年兒童類博物館館際交流,注重陳列展覽的「走出去」和「請進來」。

加強館際交流挖掘博物館教學潛力

《意見》中強調,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結合教學計劃、學生認知規律與興趣特點和博物館實際,重點圍繞納入中小學教材內容的莫高窟、銅奔馬、簡牘等有甘肅特色的文物和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長徵文化、黃河文化、革命文化,將課堂搬進博物館,開展現場教學。民族地區博物館要將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活動課程和現場教學內容。

參觀現場

《意見》中特別提到,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推動將博物館陳列展覽、文物藏品等素材以及史前文化、周秦文化、絲路文化、石窟文化等有甘肅特點的地域文化和敦煌學、簡牘學等特色學科內容,納入中小學校本課程、鄉土教材編寫範疇,實現文物博物館資源與學校課程和教材的有機銜接,更好體現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實際效果。

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充分調動包括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在內的「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本著就近、便利原則,指導和引導農村中小學生利用「鄉村記憶」博物館開展學習。推動國有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中小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加強館際交流,挖掘和釋放各級各類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潛力。

攜手推出「3+N」模式高品質研學

《實施意見》還明確提出,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共同策劃推介以「參觀一次陳列展覽、參加一場專題講座(座談)、參與一項互動活動」為基礎,輔以其他體驗內容的「3+N」模式高品質博物館研學活動。此外,各地文物部門還要會同教育部門開發至少1條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面向省內外中小學校的博物館研學精品線路,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同時,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通過志願服務形式開展博物館研學,博物館志願者團隊裡的中小學生比例不低於五分之一。

《意見》中要求,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主動對接同級教育部門和地方中小學校,結合不同年齡和學段學生的特點,以博物館進校園為主線,有針對性地設計研發相關課程和教育教學項目,為中小學校課後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課程提供有力支持。

同時,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應建立完善相應的課程與教育教學項目資源庫;相關教案、課件及教育教學實施方案,應事先經同級教育部門審定。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在法定節假日、紀念日和傳統節令期間,加大組織引導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的力度。在中小學寒暑假期間特別是「五四」青年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日前後,策劃專題展覽、專場參觀及相關教育教學項目,或根據中小學教育教學需求提供定製服務。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相關焦點

  • @甘肅中小學生,你們要在博物館裡「上課」啦!
    @甘肅中小學生,你們要在博物館裡「上課」啦!簡牘學等特色學科內容將被納入教材編寫範疇圍繞甘肅特色文化 推動博物館素材進課堂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結合教學計劃、學生認知規律與興趣特點和博物館實際,重點圍繞納入中小學教材內容的莫高窟
  • 新歷史課本中的甘肅
    新課本展現出許多新的歷史特點。而關於課本中的甘肅形象,新課本雖用不多的筆墨,卻十分巧妙地展現了發生在甘肅這四十三萬多平方公裡大地上的兵家徵戰、商旅往來、文人吟詠,歌舞觥籌的歷史……細心閱讀,每一粒塵沙都會有歷史的迴響,能夠感受到甘肅這片熱土對於中國歷史的貢獻所在。 在新課本的第一課,就專門介紹了仰韶文化。
  •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提速博物館「進」校園時間表,各地文物部門要將其納入博物館定級評估、運行評估、免費開放績效考評等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到2035年博物館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  1 「行走的博物館」助力校園文化  據了解,《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
  • 博物館搭講堂 敦煌簡牘入課來
    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加強與省外博物館特別是少年兒童類博物館館際交流,注重陳列展覽的「走出去」和「請進來」。加強館際交流挖掘博物館教學潛力《意見》中強調,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結合教學計劃、學生認知規律與興趣特點和博物館實際,重點圍繞納入中小學教材內容的莫高窟、銅奔馬、簡牘等有甘肅特色的文物和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長徵文化、黃河文化、革命文化,將課堂搬進博物館,開展現場教學。
  •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我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實施意見》規定,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各地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
  • 甘肅省教育廳和甘肅省文物局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
    《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一是在參觀接待方面,規定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各地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
  • 中小學生研學,博物館裡如何學好知識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作為歷史文化資源的集納地,各類博物館也憑藉其獨到的資源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博物館研學讓不少學生在假期和周末不僅增添了出去走走的樂趣,同時也收穫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實施意見》規定,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各地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
  • 臺灣大學生甘肅尋根:對大陸印象不再只停留於課本
    中新網蘭州7月6日電 (劉玉桃 李亞龍)通過剪紙、書法、舞蹈、科技成果等交流與學習,來自臺灣的80多名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稱「對大陸的印象不再只停留於課本之上」。  6日,第八屆臺灣大學生研習營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開營。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來自臺灣的大學生82人,以及甘肅大學生志願者、甘肅中華職業教育社等40人。
  • 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80%的遊客都聽過,是我國的旅遊標誌
    到蘭州,一定要來甘肅省博物館看看鎮館之寶:銅質奔馬,作為我國的旅遊標誌,很早就聽說過,也在很多地方見過,早就想去看看,聽說它的正面還有點「滑稽」,難怪照片上的它的造型全是側面。該博物館是甘肅省內規模較大的博物館,還是國家級博物館,是全國首批綜合性博物館之一,收藏文物35萬件。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敦煌莫高窟簡介
    一、敦煌莫高窟概況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1月甘肅旅遊推薦:十大西北景點排名,少不了甘肅這幾處
    1月甘肅旅遊推薦:「東方羅浮宮」莫高窟莫高窟,有著「東方羅浮宮」之稱,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 敦煌莫高窟,你所不了解的一段悲慘歷史內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俗稱為「千佛洞」。它的歷史可追述至前秦時期,歷經一千多年的興建,兩千年的歷史傳承。使得莫高窟成為世界上所存在的規模最為宏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 敦煌舞蹈藝術進民族學校、進民辦幼兒園研學體驗活動在莫高窟開展
    8月8日,敦煌舞蹈藝術進民族學校、進民辦幼兒園研學體驗活動在敦煌莫高窟開展。來自玉門市小金灣民族學校三、四年級的44名優秀師生和酒泉富康凱旋苑幼兒園、小白楊舞蹈學校的17名教師來到敦煌,在莫高窟開展了一場豐富多彩的藝術研學教育活動。
  • 最實惠遊甘肅的季節來啦!秘籍已備好 注意查收
    冬春遊甘肅,參觀遊覽不受季節和氣候限制,全省共有300多家A級旅遊景區推出免門票、半價或打折優惠政策,400多家星級酒店和旅遊企業推出大幅度打折促銷優惠措施,策劃推出200多項內容鮮活精彩、形式有聲有色的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和冬春旅遊「雙重尊享·特產有禮」鉅惠活動,構成冬春季「引客入甘」的疊加優惠政策。
  • 精選19個適合親子參觀的博物館展覽,覆蓋城市不止北上廣!(含攻略)
    本文授權轉載於:耳朵裡的博物館(ID:erduolidebowuguan)關注耳朵裡的博物館,和百萬家庭深度看展覽。【溫馨提示】國博「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12月22日即將結束,超級推薦中小學生打卡的展覽!(南4展廳)「華光璀璨——甘肅彩陶藝術展」將於12月25日在國博亮相,約展出200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目前看重磅文物不少。展覽為期一年,非常值得期待。
  •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2020-06-30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旅遊攻略,這些景點風景絕佳,去過這10個才算真正到過甘肅!
    甘肅省博物館 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就必須得去當地的歷史博物館,甘肅旅遊重點推薦甘肅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則是甘肅省最大的博物館,可以全面了解甘肅各地和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武威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國寶木緣塔、國家一級文物西夏木板畫及西夏泥活字版經文等。喜歡歷史的朋友這兩個博文館一定得去打卡。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內,桑科草原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場,水草豐茂,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園風光。
  • 郭沫若給東漢銅奔馬命名為「馬踏飛燕」,專家:錯,踏的是烏鴉
    郭沫若給東漢銅奔馬命名為「馬踏飛燕」,專家:馬踏的應該是烏鴉。甘肅省博物館有一鎮館之寶,那就是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漢墓的東漢銅奔馬。奔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足踏一鳥,因而又被人形象地稱之為「馬踏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