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小學生,你們要在博物館裡「上課」啦!

2021-02-08 澎湃新聞
@甘肅中小學生,你們要在博物館裡「上課」啦!

2021-01-11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點擊圖片,一起「雲遊」甘肅!

博物館將成為中小學生「第二課堂」

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策劃或承接中小學現場教學每學期不少於1次……近日,甘肅省教育廳與甘肅省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35年,博物館(含紀念館)將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

博物館策劃展覽 要「聽」中小學生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有效利用博物館學習。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相關博物館應安排1名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導覽,沒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的應安排1名資深業務人員導覽。

全省各級博物館策劃展覽時,要主動徵求和注意吸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學生意見。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和中小學生結合教學需要和自身興趣,積極參與博物館臨時展覽和流動展覽策劃製作。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每年至少策劃製作1個面向中小學生的展覽。各級各類博物館流動展覽進校園次數每年不少於10次。加強與省外博物館特別是少年兒童類博物館館際交流,注重陳列展覽的「走出去」和「請進來」。

簡牘學等特色學科內容將被納入教材編寫範疇

圍繞甘肅特色文化 推動博物館素材進課堂

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結合教學計劃、學生認知規律與興趣特點和博物館實際,重點圍繞納入中小學教材內容的莫高窟、銅奔馬、簡牘等有甘肅特色的文物和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長徵文化、黃河文化、革命文化,將課堂搬進博物館,開展現場教學。民族地區博物館要將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活動課程和現場教學內容。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推動將博物館陳列展覽、文物藏品等素材以及史前文化、周秦文化、絲路文化、石窟文化等有甘肅特點的地域文化和敦煌學、簡牘學等特色學科內容,納入中小學校本課程、鄉土教材編寫範疇,實現文物博物館資源與學校課程和教材的有機銜接,更好體現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實際效果。

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充分調動包括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在內的「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本著就近、便利原則,指導和引導農村中小學生利用「鄉村記憶」博物館開展學習。推動國有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中小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加強館際交流,挖掘和釋放各級各類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潛力。

「教育+文物」 共同策劃推介「3+N」研學活動

《實施意見》還明確提出,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共同策劃推介以「參觀一次陳列展覽、參加一場專題講座(座談)、參與一項互動活動」為基礎,輔以其他體驗內容的「3+N」模式高品質博物館研學活動。各地文物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開發至少1條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面向省內外中小學校的博物館研學精品線路,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通過志願服務形式開展博物館研學,博物館志願者團隊裡的中小學生比例不低於五分之一。

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主動對接同級教育部門和地方中小學校,結合不同年齡和學段學生的特點,以博物館進校園為主線,有針對性地設計研發相關課程和教育教學項目,為中小學校課後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課程提供有力支持。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應建立完善相應的課程與教育教學項目資源庫;相關教案、課件及教育教學實施方案,應事先經同級教育部門審定。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在法定節假日、紀念日和傳統節令期間,加大組織引導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的力度;在中小學寒暑假期間特別是「五四」青年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日前後,策劃專題展覽、專場參觀及相關教育教學項目,或根據中小學教育教學需求提供定製服務。

整理於 | 每日甘肅網

原標題:《@甘肅中小學生,你們要在博物館裡「上課」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甘肅中小學生,課本裡莫高窟、銅奔馬等內容要進博物館現場學啦
    新展打造要為學生「量身定做」《意見》提出,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有效利用博物館學習。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
  • 馬鞍山中小學生上課時間!
    馬鞍山中小學生上課時間!> 小朋友們這個暑假玩的爽嗎 小編要告訴你們哦
  • 中小學生研學,博物館裡如何學好知識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作為歷史文化資源的集納地,各類博物館也憑藉其獨到的資源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博物館研學讓不少學生在假期和周末不僅增添了出去走走的樂趣,同時也收穫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 中小學生需要怎樣的博物館教育?
    近日,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要求博物館堅持「展教並重」,策劃適合中小學生的專題展覽,鼓勵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
  • 博物館搭講堂 敦煌簡牘入課來
    新展打造要為學生「量身定做」《意見》提出,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鼓勵和支持中小學生有效利用博物館學習。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
  • 你們要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最新進展來了!
    你們要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最新進展來了!現在,華仔告訴你,你家門口的自然博物館——備受關注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有新的進展了~~近日,華仔了解到,成都自然博物館目前外幕牆已經完成80%左右,建築龍骨大部分已經完成。所有龍骨將於今年春節前完成,館體內飾將於明年4月完成,博物館預計明年6月對外開放。
  • 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最新消息: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自四月份開學以來,同學們堅持戴口罩,上課上學,天氣涼的時候還稍微好一些,可是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熱,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戴口罩上課和上學,不僅增加了經濟上的成本,更是增大了他們的體力消耗,但是在沒有收到相關部門的明確通知之前,對疫情防控也仍然保持著寧可多防多做也不可漏防漏困的原則,無論是老師還是中小學生
  • 國家二級博物館,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
    PART/01| 國家二級博物館|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淄川區共有2家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淄博市淄川區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被評為二級博物館,2家博物館(淄川博物館、淄博市淄川區寅瑄鄉愁博物館)被評為三級博物館!!
  • 坐在電視機前 上課啦!
    昨起我省開展以電視錄播為主的中小學線上教學 坐在電視機前 上課啦
  • 北京120萬中小學生今上課 七成學生沒收心
    大多數中小學生今返校 120萬中小學生28日上課      法制晚報騰訊教育調查得出結論 七成學生沒收心     各校採取多種措施幫孩子收心 中關村一小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光華路二小開主題班會進行教育     27
  •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我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實施意見》提出,「十四五」末,我省將初步建立符合甘肅省情的利用博物館資源(含紀念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機制,到2035年博物館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
  • 甘肅省教育廳和甘肅省文物局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
    《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一是在參觀接待方面,規定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30%、25%、20%,其他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學生人數不低於觀眾總人數的15%。各地每年至少組織轄區中小學校各年級學生集體參觀1次博物館。
  • 甘肅簡牘博物館成立「讀簡班」助力文物保護研究
    新華社蘭州5月18日電(記者馬莎)甘肅簡牘博物館工作人員高倩如今年有了一個新身份——「讀簡班」學員。和高倩如一樣擁有這個新身份的還有她的同事們。這個「讀簡班」成立於今年3月底,是甘肅簡牘博物館為了讓員工熟悉文物、做好文物保護研究工作專門搭建的學習平臺。
  • 疫情期間,他們如何給全國中小學生上課?
    同時,由於老師們當時已經回家過年,就只能在家裡直播講課,又要涉及上百個直播設備的調試,全部需要細緻耐心的統籌和溝通,並且不能出錯。因此,這次學而思網校幾乎調動了所有部門的員工。面對海量內容的生產輸出,他們依託自主研發的AI審核系統對內容進行篩選過濾,以確保平臺的綠色健康。
  •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甘肅簡牘博物館翻開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畫卷,簡牘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躍然於紙上,它帶著兩千多年前的印記鋪陳在我們面前,一幅幅歷史畫面宛若昨日重現。自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簡牘以來,甘肅百餘年間已有30多個批次8萬多枚歷代簡牘出土。甘肅簡牘既是我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也是古絲綢之路開拓興盛的實物佐證,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目前,甘肅簡牘除一部分流存臺灣之外,其餘絕大部分,包括4萬多枚簡牘以及相伴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集中保存在甘肅簡牘博物館。
  •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提速博物館「進」校園時間表,各地文物部門要將其納入博物館定級評估、運行評估、免費開放績效考評等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到2035年博物館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  1 「行走的博物館」助力校園文化  據了解,《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
  • 博物館與性教育的碰撞丨大英博物館裡的性教育項目
    或許你聽說過,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天文地理和歷史藝術,但是你知道博物館也可以擁有性教育項目嗎?,可是大英博物館這個赫赫有名的綜合性博物館竟也身先士卒地踏入性教育領域,為英國的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節免費又新穎的校外性教育課。
  •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實施意見》提出,「十四五」末,我省將初步建立符合甘肅省情的利用博物館資源(含紀念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機制,到2035年博物館成為全省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  《實施意見》分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長效機制三部分,結合甘肅實際提出了8項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對重點工作規定了量化指標。
  • 甘肅將修建窯洞博物館(圖)
    據有關媒體報導,為搶救窯居、保護生態,中國最大的窯洞博物館不日將在甘肅慶陽西峰開建。文中稱,該項工程投資890萬元、共修建2000孔現代窯洞,建成後將是中國最大的窯洞博物館。    毛騰旭是毛家寺小學的校長,今年快六十了,祖祖輩輩都住在窯洞裡,自己也習慣了「冬暖夏涼」的窯居生活。一家老小都住在同一個院子裡,把窯洞的土面用磚砌了一層,內牆用石灰粉刷了一遍,防潮。    毛騰傑的孩子們都在平原上蓋了磚瓦房,他和老伴還住在窯洞裡。還有兩戶是他們的同宗兄弟,毛騰雲和毛騰眷,他們沒有搬出窯洞,除了習慣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
  • 全新的上海歷史博物館亮相啦!今起試運行!
    都說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是從博物館開始的。 想要了解上海, 除了可以看上海博物館外, 現在又有一個新地方可以去啦! 歷經兩年修繕, 11月1日起,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驚豔亮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