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 秋季線上閱讀工作坊持續招募

2021-02-19 三明治寫作學院

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理想的閱讀狀態又包含了哪一些要素?在完成暑期線上閱讀工作坊之後,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如果把線上閱讀工作坊看作一場共讀活動,我們並不想讓自己的反思僅僅停留在閱讀的書目,課堂的形式等具體的方面。我們也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在大家心中,一次好的閱讀體驗,應該是怎麼樣的?問題提出之後,參與工作坊的老師們,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閱讀首先應當是愉悅的。

我們選到了自己想要看的書,不管它是來自於線上的書單,還是線下的空間裡,這本書都成功地抓走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它讓我們聽不見周圍的聲響,徹底投入進去,直到我們翻完最後一頁。這樣的閱讀就像是一次深海的潛水,結束之後,我們才終於把頭從水中抬起來,明朗的陽光照在身上。

這樣的閱讀狀態與「中心思想」無關,與「閱讀技巧」無關,與我們要從裡面學到什麼、懂得什麼都無關。它就是純粹的享受,是我們對於內容的原始渴求。好的作品,也會將自己的全部都無私地給予讀者,也能經受住我們的反覆推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無意地訓練了自己選書的品味,閱讀的視角和解讀的深度。

在本次暑期工作坊結束之後,我們也向參與本次工作坊的孩子和家長們發放了調查問卷,了解他們在工作坊中的收穫和想要提出的建議。我們收到了不少正面反饋,認可我們的選書,肯定我們為孩子們準備的內容。這讓我們感覺到每周一小時的互動時間非常寶貴,也非常值得。當然,我們也收到了很多真誠的建議和想法,包括對書目類型的多元需求,對閱讀與寫作的練習拓展,我們也會在之後的內容設計當中,盡心關照到每一位參與者的需要。

大家不知道的是,作為閱讀的引領者,老師們常常在上課之前、下課之後,討論課堂上孩子們對於內容新鮮的解讀和出其不意的觀點,這證明了在共讀當中,同樣存在「教學相長」。這或許也是閱讀工作坊更深層的意義——不僅僅是書帶給人的滋養,也是人與人的思想,在閱讀之中,相互滋養。暑期結束之後,老師們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反思,為閱讀工作坊,建構出更豐富的意涵。每一位老師,都用兩三個關鍵詞,表達了自己對於「理想閱讀狀態」的追求。

聯結——這個概念我們在課程中一直強調,它指的是閱讀能力的一部分,在這裡我挪用來說明我心目中的理想閱讀狀態。在讀書時,經常可以從書中的情節,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並且使用自己的體驗,去深入地理解書本。又能通過讀書,對生活有更深入和豐富的思考、理解。

 

忘我——這個應該不用多解釋。在讀書的時候,完全進入書中的世界,有時候覺得自己成了主人公,有時候覺得自己也在現場,心弦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撥動,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更多知識,那是非常獨特而令人著迷的體驗。

 

持續——一是在開卷時,能擁有——或能使用——大段的完整的時間,去進入書本。二是能在生活中保持閱讀的習慣,每天能閱讀,讀完一本書之後,馬上就尋找下一本書,始終保持閱讀的興致。

許佳老師回憶那些與孩子們觀點碰撞的瞬間:

在閱讀《湯姆的午夜花園》時,大家討論為什麼只有海蒂和約伯才能在花園裡看到湯姆。有一個同學提出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她說,整個花園裡湯姆所見到的是海蒂慢慢想要展示的,或者說願意展示的。我又覺得海蒂是和湯姆一樣孤獨的。後來海蒂幼年時候在墓地前哭泣的樣子被湯姆看到,海蒂的內心已經被湯姆打開了。也就是說,她認為花園其實是海蒂心中的花園,只展示她想給湯姆看的那部分。這個角度非常有意思。

閱讀《黑夜》,所有同學對猶太人在集中營遭到的非人待遇都感到極其震驚,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追問,為什麼納粹黨會做出這樣滅絕人性的事情?我們在課上沒有討論完,還在課後藉助教學平臺的聊天窗口繼續討論。同學們也互相推薦集中營題材的電影,比如《美麗人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單》等。

後來閱讀《野性的呼喚》,有的同學把《黑夜》作者記錄的猶太人受迫害的情形,跟巴克遭受棍棒和犬牙的經歷相比較,解釋了巴克性格轉變的內在原因。

關於線上閱讀工作坊這樣的形式,她說:

我們只是在線上講解、討論書本,並不是在線上讀書。書還是大家自己在線下讀的。我們堅持大家讀完了書,再來聽我們的課程、參與互動討論,這樣才能起到好的效果。這個閱讀課程,不是「代替孩子讀書」,不是讓孩子大概聽一聽,知道了書的內容、主題等,知道講解的老師是怎麼理解這本書的,就了結了。這不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既要讓孩子有獨屬於自己的閱讀體驗(讀書一定是自己讀自己的),又要讓孩子在讀完書之後,有很好的針對書本內容的解析和引導,還要給他一個很好的討論環境,讓他和大家分享觀點、獲得啟發。線上線下其實不是很重要,採用線上的形式,也是考慮為孩子節約路上的時間。儘管在線上,大家不能面對面聊天,但是兩個月下來,孩子們和我、孩子們互相之間,也有了默契,結課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捨,因為覺得能在一起這樣談書,真是太開心、太過癮了。這讓我確信,只要孩子能夠完成獨立閱讀的部分,能夠根據我們的提問去思考,線上的形式也會有很強的互動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沉浸——是指讀的過程不受外界環境和自身雜念的幹擾,能夠感到自己在故事裡,與主人公一同悲喜。

有迴響——是指閱讀後還記得這本書基本的故事情節,特別是記得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合上書,還會再想一想,或者樂意與別人分享自己讀到的內容。深知讀書是可以為己所用的。

慄子老師分享了令她印象深刻的一次討論:

討論《我是一隻狐狸狗》的時候,好幾個同學都面帶悲憤地表達自己有多不喜歡這個結局。更有孩子說,老師你知道嗎,我恨這個結尾,我讀到後面就在自己房間裡把書扔在地上。——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善良,也很喜歡這樣濃烈的情緒,這說明他們都在閱讀時達到了「沉浸」的境界。這也讓他們知道,哪怕是一本好書,也可以不被喜歡。我鼓勵大家發散思維,提出和詮釋自己的不同觀點。

還有被學生的觀點激發出全新感受的瞬間:

有一個孩子,特別認真,甚至要畫PPT交作業的那種。在《怪老頭兒》一課的作業中,他寫下了自己對「老頭國」的想法:

「等我60歲了,我也想去體驗體驗沒有老太太存在的世界!呵呵呵。老頭國的人能長生不老活1000歲都沒問題呢,但是生命那麼長有用嗎?老頭國的人都被打牌、麻將和電視劇迷住了。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情,在老頭國呆久了,是個正常人都會覺得厭煩!!!我覺得老頭國應該叫放縱老頭國才對!」

——生命那麼長有用嗎?這種厭倦感,我覺得連作者孫幼軍都沒有想到。

同一課中,孩子們用現代的眼光來「創造」《山海經》中寥寥幾筆提及的國家。有人說「長臂國」人的長手臂可以當停車場出入口的升降杆,這樣更省電。有人說「軟綿無骨國」的人出門如果忘記帶鑰匙,可以從門縫裡滑進去;有人卻說因為他們的身體太軟,爬樓梯時,要是碰到樓梯角都會疼得哇哇叫。

藝術家邱岸雄在創作《新山海經》之前,就有思考:怎樣的作品既能表達對現實世界的感受,又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敘事內核。連結宇宙洪荒與今日文明,孩子們無限的暢想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上課或批作業時,常常會有諸如此類被「戳中」的瞬間。

享受和渴望,這兩個詞是我認為比較理想的閱讀狀態了。對於孩子來說,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其實並不很容易,他們需要一路披荊斬棘,才有可能走到這一步。那這一路上,他們會遇到些什麼呢?

對於剛剛開始接觸閱讀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第一座困難小山由無數漢字組成,不同的漢字又組合成了不同的詞語,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這座困難小山給嚇到頭暈眼花的。第二座困難小山上充斥著咆哮的聲音,「今天不看完這30頁書不準睡覺!」「誰允許你看這本書的!不準看,老師說先看那本書!」閱讀的自由自此被禁錮在這座小山上了。第三座困難小山是座垃圾山,「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大街小巷上四處可見垃圾分類的口號,可有座垃圾山卻被大家忽略了,裡面堆滿了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情節獵奇畫面粗暴,真不知道該分到幹垃圾、溼垃圾還是有害垃圾裡去。跨過無數座困難小山,孩子們才有可能進入到享受閱讀的狀態,倘若幸運地帶有一顆渴望的心,指不定還能登上更高的山峰。

一朵老師也分享了她備課的過程:

首先,我一定也是非常喜歡這本書並且一讀再讀的,在閱讀課上與孩子們共讀的書目,本身都是我個人也非常偏愛的圖書了,每次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薦給他們,心裡還在碎碎叨叨的:這本書真的很好看,不看虧了呀!

作為備課老師,我會要求自己靜下心來,慢一點,再慢一點,努力地去捕捉畫面中的各個小細節,只有自己對這些小細節都瞭然於心,才能有底氣備好一節課的。這和在書店裡買書不同,隨意翻兩頁,看幾眼故事內容,看幾眼故事畫面,一本書要是盯著看的時間久了,生怕店員覺得自己只看不買,而在備課的時候,是可以定定心心好好看的。

閱讀課上的《朱家故事》這本繪本我就來來回回翻了無數次,幾乎要把書頁翻爛了,就是為了去找一找書裡到底出現了多少個豬頭的形象,後來還帶著孩子們一起去尋找呢。

我的關鍵詞是「鬆弛」與「嚴肅」。閱讀需要鬆弛,和寫作一樣。鬆弛的步伐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路。自己想看的書到底是什麼樣的,進而從這本書找到更多其它的書,這個過程也應當保持一種有心無意的感覺,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狀態。我對「曬自己又看了多少書」這件事情感到十分疲憊和厭煩,我覺得關乎心靈的活動是不該如此的。除了用比較鬆弛的態度去尋找,在閱讀過程中,也應該保持合適的力度,避免過猶不及,慢一點,絕不是一件壞事。

找到合適自己的書,閱讀自己喜歡的書,這個過程是需要鬆弛的。但是在思考、交流、討論書籍的過程中,態度是需要嚴肅的。我遇到很多善於提出問題或觀點的閱讀者,但他們的態度並不認真,也不夠開放。既然是聊書,我就想要盡力去聊通它,「通」當然不是指透徹的理解,而是感受到自己又向前進了一步。我不喜歡和別人討論時,對方「算了算了」或者「說了你也不懂」這樣的回應。如果能嚴肅地對待書、對待裡面的描寫和人物,也嚴肅地對待和你相談的人與彼此的觀點,我想那種雙方的思想逐漸凝聚成精華的動勢,是會令人感動的。

對於這一次的工作坊,浩原老師這樣總結:

我覺得這次的課基本達到了「鬆弛」與「嚴肅」的狀態。我特別喜歡孩子們對待圖書的態度,有很分明的愛憎。他們很真,你便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對某一本書的偏愛。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也是十分「嚴肅」的,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會義正言辭地說:「我不同意他剛才說的。」在這樣一來一回的小小辯論中,我能感覺到讀得更深的小朋友,他的思想與表達更強大,而讀得淺一些的小朋友,就會被這樣的強大刺激到。我特別喜歡觀察他們被彼此刺激到的時候,產生猶疑的片刻,那說明他們的思想在鬆動,他們在懷疑自己,他們感受到了新的可能,在這樣的可能中,他們開始思考,並且長大。

在《閱讀:存在的風格》中,作者嘗試去探討閱讀與人的存在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作者寫道:「閱讀一定會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更加輕盈,更加熱情,或者更加自由。閱讀是可以被反覆使用的彈性思想,每個人都能從所觀、所現及其模式中抽取符合自己生命的主張和養份。」這無疑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對於未來的線上閱讀工作坊,我們會繼續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進一步細分閱讀課的內容。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地擴充閱讀課的「書庫」,給參與的孩子持續的閱讀陪伴。希望閱讀課可以領著孩子,讀到更多好書。我們的書庫也會參考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帶著他們把書讀細、讀透。同時,我們也考慮開發更輕量、時間上更不受限制的閱讀課產品。我們期待你的參與,和我們一起閱讀各種各樣的有意思的書,也和我們一起探索「閱讀」這件重要的事。

這一次,閱讀測評系統也已經開放咯~想要知道自己閱讀能力如何的朋友們,請瘋狂使用它吧!

工作坊時間

 

10月9日-11月29日,共8周

 

互動課安排

 

階段一

每周日19:30-20:30

閱讀書目:

《我的爸爸叫焦尼》《野獸國》

《團圓》《煙囪之城》

《搗蛋鬼豆兒》《書包去遠足》

 

階段二

每周六19:30-20:30

閱讀書目:

《月夜仙蹤》《納尼亞傳奇1》

《寶葫蘆的秘密》《希臘三部曲1》

 

階段三

每周五19:30-20:30

閱讀書目:

《八十天環遊地球》《孔子的故事》

《城南舊事》《天藍色的彼岸》

如有意諮詢或報名三明治寫作學院

2020秋季線上閱讀工作坊

請添加亞芹老師二維碼

封面圖片來自:unsplash.com

歡迎在評論中留下你的「閱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活動招募】領「鮮」閱讀,「讀」樹一幟 未讀•文藝家閱讀先行...
    基於以上這種情況,為了讓讀者在閱讀中更有參與感,也為了給好故事以更好的發聲形式,未讀|文藝家特別策劃了這次「閱讀先行包」認領招募活動,首先讓眾多讀者中的200人,領「鮮」閱讀。所謂閱讀先行包,包括兩個部分:閱讀現行本和未讀文藝家的答謝禮品。其中閱讀現行本是此次活動的主角。
  • FutureLab工作坊|UOB藝術工作坊系列
    在這九天裡,來自世界頂級藝術院校和國內知名學府的專家導師將會舉辦20餘場工作坊與實驗課堂,可以與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藝術與設計愛好者互動交流。線上線下打破地理與時間的界限,讓參與者動手、體驗,無限制的展開頭腦風暴,展示來自各參展院校及其他藝術機構的導師們最新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理念。
  • 不能來線下?歡迎參加我們的春季線上寫作課 | 三明治寫作學院
    2021年春季,三明治寫作學院線上創意寫作工作坊開放招募了。針對不同年級段和需求的孩子,我們開設了6大不同學力程度、包含不同年級的工作坊,每個工作坊僅8個名額。想知道你的孩子適合哪個階段的工作坊?如果你是我們的老會員,請直接聯繫閱讀導師諮詢;如果你是我們的新朋友,請掃描二維碼(見海報上或文末),添加亞芹老師諮詢。「我覺得他有東西可寫的,但是一下筆就囉裡囉嗦,寫不到重點,應該怎麼辦?」這是我們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經常被提及的問題。結束秋季創意寫作工作坊後,安娜老師寫下了自己的思考。
  • 光圈客廳 | 陳榮輝線下工作坊,僅招4人
    仿佛工作坊一定要在一個高大上的空間,需要一個隆重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需要一種強烈的存在感來證明。導師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許諾,仿佛經過這幾天的訓練,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工作坊採用的商業空間造成了這樣的一種關係更像是一種師生關係,而不是朋友的關係。
  • 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首次嘗試線上線下混合模式
    2020年11月28日,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落下帷幕。來自創新管理、人力資本、財務金融、營銷品牌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及中高層管理精英,於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聚首,踐行香港大學「終身學習」理念,共同開啟從「認識自我」到「超越自我」的學習旅程。
  • 招募|如何更好地在自然中指導兒童——營隊引導員研修工作坊
    無論在孩子面前有多少種角色,他們都是「教育工作者」……然而很多引導員們都曾表達過這樣的困惑:孩子不聽我們的話該怎麼辦?應該怎樣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引導,才能真正「點燃」孩子的內心?...
  • 招募閱讀推廣人丨浪花奔湧,齊頭並進,你還在等什麼?
    夏意消退,秋風漸強,浪花朵朵閱讀推廣人計劃已經進行三個月之久。在這期間,我們收到全國各省市閱讀推廣人的報名,推廣人們利用自身優勢和擅長領域,在線上線下迅速展開活動,活動總數多達數百場。無論是社交媒體平臺還是線下繪本館、書店、以及學校,閱讀推廣人們都會將浪花朵朵的優質圖書分享給孩子和家長。
  • 放下手機靜心閱讀——「四季少兒閱讀」開啟全省秋季少兒閱讀之旅
    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為了培養兒童自由閱讀的興趣,引導家長注重親子陪伴,安徽省公共圖書館聯盟、安徽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安徽團省委少年部、安徽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聯合舉辦「四季少兒閱讀」2020年秋季閱讀活動,活動主題為「讀親切的書,做靜心的人」。
  • 更適合中國學生閱讀習慣的線上圖書館
    作為全球最大的測評教育科技公司和K-12線上英語分級閱讀的領導者,睿樂生旗下明星產品myON一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圖書館之一,自2019年在中國上線後便快速獲得國內學生和老師的廣泛青睞。通過myON線上圖書館伺服器的本土化落地,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大量用戶同時訪問經常會面臨的頁面卡頓等問題,為中國用戶帶來更加暢快高效的線上英語原版閱讀體驗,同時也便於更多英文原版書籍的引入國內,打造更加適合中國學生閱讀習慣的線上圖書館。為慶祝myON伺服器落地中國,睿樂生將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為期一個月的myON線上電子圖書館免費閱讀活動。
  • 招募 | 『閱讀推廣師』認證上線啦,30天從業餘到專業
    如果追其初心,答案可能僅僅只是愛孩子、愛閱讀、愛繪本那麼簡單。簡單的9個字要落實到實際中,就變成了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曲折長路.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周圍的人,讓其受益,是每個天性善良的人都會做的事情;如果這種受益的持續效果能延長到被受益者的一生那這件善良的事就升級成了特別幸福的事。
  • 招募 | 想成為專業的STEAM課程開發者,請參加STEAM在線工作坊(線上)
    課程以線上教學的形式開展,課程結束時需要完成一個STEAM課程的開發並通過說課形式匯報。完成培訓的老師最終獲得培訓證書。共計16課時,周期是從7月6號-7月25號,上課時間為晚7:00-9:00,隔天授課,方便老師消化吸收。期間既有直播授課時間,也有培訓老師獨立課程設計時間,老師可以諮詢授課老師關於課程設計開發的問題。
  • 大湧舉辦家長閱讀工作坊
    大湧舉辦家長閱讀工作坊 大湧發布 大湧發布微信號 dachongfabu 功能介紹 發布權威信息,傾聽民眾聲音,傳遞行業資訊。為協助家長學習高質量陪伴教育孩子的三大法則,近日,由大湧鎮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大湧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承辦,大湧鎮閱讀會協辦的「小康生活書相伴」家長閱讀工作坊在大湧圖書館開展。
  • 親子劇場工作坊招募!勇氣創新協同...讓孩子在這遇見更好的自己
    劇院一直以來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只有演出,是藝術的、感性的,甚至是難懂的、疏遠的。可能你要給「劇院」一個機會,你將會看到劇院的形式多種多樣,已經突破了表演場地的局限。舞臺變身餐廳(2019秀色可餐Delishows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演出季發布會)
  • 【教育教學】愛繪本 愛閱讀——濟源一幼語言教育工作坊
    12月16日,語言工作坊成員齊聚教研室,共同討論確定了工作坊的時間、目標、形式、內容及考核機制。明確了語言工作坊先從幼兒繪本教育入手,提高老師會講、會演、會評的語言教育技能。  翟慧芳老師鼓勵教師必須樹立廣泛閱讀、深入思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學習意識。鼓勵老師捧起書、拿起筆把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問題逐步形成文字化、學術化的課題研究。
  • P.E.T.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招募|上海|2021年3月平日班
    從寶貝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從此變成了爸爸和媽媽。我們的孩子沒有配備說明書,我們自己也沒有經過上崗培訓。
  • 百城禁毒親子閱讀活動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為切實做好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在校學生禁毒意識和拒毒防毒能力,值秋季開學之際,由中國禁毒基金會等單位舉辦的禁毒故事讀本和趣味教具捐贈暨首屆百城禁毒親子閱讀活動啟動儀式,日前在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舉行。啟動儀式上,中國禁毒基金會將受贈的一批禁毒故事讀本《西遊記後傳之降妖除毒》和「奔跑吧,悟空!」
  • 線上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此,線上閱讀還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資源整合,促進線上閱讀更系統。我們都有一些顧慮:師生「隔空」閱讀、學生接觸電子設備會不會「渾水摸魚」,以網絡評論代替文本閱讀?會不會「盲人摸象」,以看影視劇替代文本閱讀?這就需要教師有線上閱讀的「融合思維」,通過平臺融合、媒體融合和學科融合,做閱讀資源的引導者。
  • 我們要開一期「LOVE STORY」的英文寫作工作坊了 |三明治
    從大學開始,我便再沒上過語文課。從社交媒體、網際網路,我們被大量文本所淹沒,卻似乎沒有任何收穫。閱讀變成一件被動的事情,一目十行變成一種習慣,沒有人教我貼近文字本身,去感受它的氣息,欣賞它的美麗。寫作也是被動的,或者說,從小時候的命題作文開始,它便被視為一種任務。
  • 魔奇英語線上閱讀應用課程——魔力讀欲改變在線少兒閱讀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在線教育企業用戶井噴,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股價連環飆升,疫情,讓線下教育幾乎全體入局線上教育,不論是市場趨勢也好,還是疫情所迫也罷,我們可以看到在線教育的繁榮,在這些
  • 李崇建親授:從閱讀到對話一日工作坊
    『探索自己與他人的內在,往往是我們最教育最欠缺的,但藉由閱讀,孩子學會理解自己與人,孩子不但更接納自己,也願意對生命投入更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