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兒8個月,最近學習站立時,發現他的小腿有些彎,左腳總是內撇40°左右,掂著腳尖,而且有時拌著另外一隻腳。左腳也挺有力,坐和躺雙腿腳均正常,活動自如。因為孩子一生下來小腿就有些彎曲,不知是孩子的習慣還是一些疾病的早期徵兆?
答:在胎兒時期,由於胎兒越長越大,在子宮的活動空間相對會越來越小,因此正常胎位的胎兒在子宮內全身盤曲,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緊縮交叉於胸腹前。因為只有把自己的四肢蜷縮在一起呈橢圓形才能佔據的空間最小,所以胎兒以儘可能小的體積來適應子宮的狹小空間。由於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這種特殊姿勢,所以新生兒出生後大多數都是「O」型腿,直至整個的嬰兒階段,醫學上將這種下肢的彎曲稱為生理性彎曲,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學會走路的6個月內由於下肢承重全身的重量,所以在外觀看起來「O」型腿更為嚴重,在1歲半左右達到高峰。隨後因為受到生長發育、負重與姿勢改變等因素等的影響直到3~4歲又逐漸發展成「X」腿,過了4歲又開始矯正,到了6~7歲已接近正常,要到10歲左右才比較穩定,大約有95%的X腿可在外觀上恢復正常。四歲到七歲期間一直到青春期就保持正常的X腿現象,下肢大約有5到6度的角度。
由於在宮內胎位的關係,孩子的雙足或單足呈現馬蹄內翻足,在新生兒期就需要開始手法按摩。
方法是:用手掌固定足跟,另一隻手抓住足的前部,做外翻外展動作。每次保持20~30秒,每日進行200~300次,以嬰兒不感到疲勞或疼痛為宜,一般能恢復正常。
「內八字」和「外八字」不是正常生理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有的孩子出現「內八字」或「外八字」腳,主要是因為孩子過早的學習站立和走路,腳部的力量不夠,不足以支持全身的重量,因此造成孩子的「內八字」或「外八字」步態。
2)有的孩子因為過早穿硬底鞋或過大的鞋,由於孩子的踝關節力量弱,帶不起鞋,因此也會引起八字腳;
3)有的因為鞋小,孩子的腳趾不能舒展,為了支持全身的重量,也會引起八字腳。
如果你的孩子雙腳有力,躺著時雙腿和雙腳活動自如,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還沒有發育到學習站立和走路階段,長大了就好了。
本文來源:中關村在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