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

2020-10-19 鏡入未來

我有一個朋友,脾氣比較暴躁,經常跟老公和孩子吵,她也覺得不應該這樣,吵完之後又後悔,但偏偏當時就是忍不住,每次回家都要吵一頓。

後來從網上了解到了一個EQ課程,專門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如何與人相處,課程價格不菲,裡面講的道理也非常透徹。

學完之後她非常興奮,暗暗告訴自己,回家後一定要認真運用課程中的方法,做好與老公的相處策略,同時也要做好與孩子的相處策略。

當她面帶微笑,溫柔地推開門的一剎那,見到家裡亂糟糟時,老公卻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孩子毫不在意的在地上擺弄著玩具,那一刻她瞬間崩潰了。


這時候什麼高級EQ課程,什麼應該面帶微笑溫柔體貼,全部從腦海裡消失了,立刻換成了一幅瘋狂的面孔。

「老娘天天辛辛苦苦地打掃衛生,為什麼你們一回來就搞成這樣,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勞動成果,能不能自覺地做點事情啊!」吧啦吧啦的開始大發雷霆。

這種現象在家庭裡面非常普遍,試想一下,一個成年人都無法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何況一個孩子呢?

面對外部收到信息,與自己內建人格不一致的情況,即使你學到方法再有效,你掌握了再正確的真理,對於你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會有什麼用處。

所以父母與孩子的交談中,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內建情緒人格,那麼即使你講再多的正確道理,也無法改變孩子的情緒行為。


就好比一座漂浮在海面的冰山,露出在海面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決定這座冰山露出來的,不是水面的那部分冰山,而是冰山水下面的一大塊。

孩子噴發出來的情緒,不是你看到的情緒那麼簡單,而是內在情緒人格在你看到的時間點,展露出來的一小部分而已,你如果用解決那一小部分的方法來管理孩子的情緒,最後只能是徒勞無功,很可能還會因為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他,反而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因此管理孩子的情緒關鍵點,是協助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情緒人格,只有孩子建立了正確的情緒人格,才能在遇到任何事情時,表現出正確的應對能力。

情緒是一種條件反射,只有情緒人格內化成為本能,才能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那些情緒管控能力好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道理教得好,而是他們正確的內建情緒人格已經建立,所以不管什麼事情下來,孩子本能的就能正確應對,甚至都不需要思考,活著輕輕鬆鬆。


可如果孩子內建情緒人格建立的不健康,或者說很負面,而且內心有很多的傷痕和殘缺,那即使你用正確科學道理裝滿孩子的腦袋,也不會有太多用處,只要孩子的情緒一上來,什麼科學道理,統統都會被本能拋在腦後。

這就是內建情緒人格的重要性,也是各位父母要不試圖通過講道理去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關鍵,父母應該把孩子的情緒管理,當作一場漫長的學習旅程,用時間去化解。

關於如何化解,在後面的文章,我會慢慢與大家分享。

點讚+關注,感謝大家對「中國關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國義演上海站的支持。

編輯:思想大喇叭

鏡入未來聲明:本號發布的所有作品,均由全國義演上海站公益志願者作者發布,內容僅代表發布作者本人觀點,如有歧義,請與作者本人聯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到底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苦口婆心的講道理,換來的卻是孩子不斷的試圖挑戰我們的容忍底線。「地上的垃圾不要撿,很髒!」「電器不能摸,會漏電!危險!!」「吃飯的時候不要走來走去,不好消化!」「不要吐口水,不禮貌!」......以上的場景是不是太熟悉了,你不讓他做什麼,他卻偏要幹,一開始還可以耐心的講道理,但最終卻往往都會演變成大發脾氣,用暴力解決問題。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關鍵是怎麼讓孩子認可
    幾天前,有一個家長對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他7歲的兒子非常叛逆,不讓他做什麼,他偏去做,比如他們住的小區沒有電梯,每次下樓,他非要用手扶著樓梯欄杆,往下蹭著走。跟他說過很多次,欄杆不乾淨,他就是不聽,每次都弄的手非常髒。起初還耐著心給孩子講道理,但多次觸犯以後,最終忍不住,大發脾氣。
  • 為什麼說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是最無能的父母?原因很直接
    最開始,他們是跟小侄子講道理,給侄子說出門有感染病毒的風險,生病進醫院。小侄子還是乖乖聽話的,但後來這套說辭侄子聽膩了,講道理已經沒用了。我哥和我嫂子煩了,衝侄子發脾氣,結果變得更糟,小侄子哭鬧得更厲害。為什麼發脾氣和講道理,有的時候沒有用?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在孩子發脾氣的第一時間,大部分家長都企圖用「講道理」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 和孩子講道理為什麼沒有用?因為那是大腦決定的
    媽媽實在沒轍了,黑著臉一巴掌打在甜甜屁股上,再連拖帶拽地把孩子拽走了。甜甜媽回到家往媽媽群吐槽:我那麼耐心跟她講道理,孩子怎麼就不聽呢?非要我「暴力執法」,我也不想做個壞媽媽啊!結果眾多媽媽紛紛點頭:我們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和孩子講道理為什麼沒有用呢
  • 孩子犯錯時,比講道理、發脾氣都管用的4句話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但是相當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麼跟孩子去講大道理,要麼直接衝著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細心的家長朋友們肯定已經發現,這兩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用。
  • 孩子發脾氣,家長不要再講道理了,這樣幫助孩子會更好
    孩子發脾氣,家長真的別再講道理了,這樣幫助孩子會更好今天聽到有個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亂發脾氣,她說周末給孩子報了興趣班,但孩子一直賴在家裡不肯去學習,所以她就給孩子講了一堆道理但他還是不聽,作為媽媽的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聽話,所以就狠狠的罵了他一頓硬拖著他去了輔導班,但是沒想到下午回來,他的脾氣反而更大了,不吃飯,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不知道做什麼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不妨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吧~我發現,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群大人,喜歡圍著孩子們,給他們不停地講道理。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
  • 養育孩子「講道理和發脾氣」是下策
    經驗豐富的家長都知道: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如果想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出來比講道理更有用。「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然後家長就會把問題歸結於我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其實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某些事情上,講道理是沒用的,發現沒用,就應該立即停止。
  • 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孩子「講道理」
    ,發脾氣,刻意感動。我們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作出讓步,卻不管孩子心裡的委屈。,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來徵服。比如你希望孩子學會堅持的好品質,你每天給孩子灌輸:「你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樣是不好的,你得學會堅持」,說的孩子也會講了,但發現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 我見過最「沒本事」的父母,就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
    ……看各位媽媽們聊得火熱,我突然想起來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一篇文章,題目好像就是「發脾氣、講道理」是最沒有本事的父母,怎麼都翻不到了,乾脆就結合自己的想法寫一篇。講道理」沒有用我家筱上一年級的有段時間,我很焦慮,幼兒園乖巧聰明的娃娃,一年級後各種不上道,老母親看了著急,輕則講事實、擺道理,重則嗷嗷吼一頓,最後的底線是不動手。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講錯了方法,再好的道理也沒用
    老話說得好,孩子越小越好管教,在孩子還沒有養成各種生活習慣,思想還沒有任何條框的時候,接受外界的影響會越大,家長的教育也會最直接。有很多家長從小就跟孩子灌輸各種生活習慣、社會規則、日常知識、還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具體場景,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教育孩子一番,這種現象很普遍,很多家長正在通過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來教育孩子,好像給孩子講道理成了唯一的家庭教育方式。
  • 教育孩子,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的是這些行為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講道理,就像是對牛彈琴,他壓根就不會聽,甚至是你越講他越不聽。講道理確實是很多家長喜歡用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一直以來都是被正面推崇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很多人發現這種碑正面推崇的教育方式往往沒什麼效果。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教育好一個孩子呢?
  • 孩子發脾氣,講道理往往沒什麼作用,不妨看看孫儷的做法,很有用
    在家長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無論如何無理取鬧,父母從內心還是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講道理的好孩子,所以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哭得七零八落的孩子和一個無可奈何勸說的家長。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就上去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等孩子的情緒過了再和他講道理。
  • 孩子犯錯時,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是家長的4句話
    孩子犯錯時,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是家長的4句話導語寶寶生長過程中其實是很難避免錯誤出現的,因為孩子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對於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可是,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都會用訓斥的方法來教育,有的還會給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總對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的父母,無奈又無能,是時候學學高招了
    導讀: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所以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一言不合就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希望對孩子循循善誘,講講道理,猶如春風化雨般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可現實情況是,孩子不是機器,無法按照預設的程序走,總有太多挑戰父母底線的時刻,在講道理無效後,絕望的家長忍不住衝孩子發出怒吼。
  •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過了一個月,朋友打電話說:太牛掰了,兒子居然開始跟他推心置腹了,父子關係直線上升。生活當中,我們見過太多父母衝孩子發脾氣,講大道理,可是你發現沒,無論你的道理講的多麼好,也無論你發的脾氣有多大,孩子該是怎樣,還是怎樣。
  •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立規矩是上策,親子溝通
    有的父母愛發脾氣,有的父母善於講道理,有的父母早早為孩子立下規矩,有的父母則是親子溝通的高手。當孩子不聽話時,或無意犯錯誤時,脾氣火爆的父母就會吼孩子,或直接一巴掌拍到屁股上,然後大家各自安好。但是,父母經常發脾氣,要麼,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性格;要麼,孩子會有樣學樣,遇事首先也是用壞脾氣進行解決。
  •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
    每當做父母的在生活之中對孩子講起道理,他們聽完這些話總是滿口答應,但下一秒就又在打遊戲、熬夜、早上也不肯起床。 為什麼你講道理孩子不聽?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肯聽話呢? 有時候我們講的道理,並沒有站對立場。 先跟大家講個小故事吧。 有一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裡五顏六色稀奇古怪的小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
  • 我為什麼不建議跟孩子講道理?家長不妨花兩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這種不打不成才的思想似乎根植於傳統教育之中,但如今講究科學育兒,很多家長開啟了「唐僧」模式,就是不停地跟孩子嘮叨、講道理。但似乎並沒有打一頓來的管用,尤其是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那難道真要靠打嗎?那可是下策,我們聽聽李玫瑾教授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