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講道理為什麼沒有用?因為那是大腦決定的

2020-09-09 金寶貝泉州

周末,媽媽帶著甜甜去室內遊樂場玩耍。

從遊樂場出來,甜甜忽然不肯回家了。

原來,她看上了一旁貨架上的洋娃娃,指著娃娃就說:「媽媽,我要這個。」

媽媽蹲下身子柔聲勸解:「一模一樣的娃娃你已經有啦!好寶寶不能貪心,這個就不要啦好不好?」

孩子一聽拒絕,立馬憋出眼淚:「我就想要這個嘛……」

媽媽臉色不太好看了,但還是企圖講道理:「我們不能天天出來買東西,回家還有好多別的玩具呢,寶寶乖,我們回家玩。」

孩子小臉通紅,抱著娃娃就是不撒手。

媽媽看看周圍,強忍怒火,想把娃娃拿回貨架,可如此一來,孩子大聲哭起來了,還一個勁地往地上蹲。

媽媽實在沒轍了,黑著臉一巴掌打在甜甜屁股上,再連拖帶拽地把孩子拽走了。

甜甜媽回到家往媽媽群吐槽:我那麼耐心跟她講道理,孩子怎麼就不聽呢?非要我「暴力執法」,我也不想做個壞媽媽啊!

結果眾多媽媽紛紛點頭:我們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和孩子講道理為什麼沒有用呢?

在我們和孩子講道理時,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

1. 聽不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寫到,人的大腦分上下兩層。

上層是理智層,幫助我們控制行為、情緒,理智思考,制定計劃,做出決策等;

下層是情緒層,主要掌控一些本能行為(如呼吸、眨眼)以及情緒釋放等。

而孩子的發育規律則是:先下層,再上層。

圖源:《全腦教養法》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一出生就會哭鬧、發脾氣,表達情緒,可要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卻要到好幾歲之後。

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他們控制情緒,保持理智。

同樣的,孩子也沒有足夠的心智去理解我們所說的「道理」。

因此,寶寶年齡越小,講道理就會顯得越無用。

2. 孩子的情緒被忽視了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他們的認知,也僅僅局限於他們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有這麼一個視頻:

一位外國爸爸試圖讓女兒保持安靜,可無論怎麼說,孩子都只喊一句:「你讓我不要吵,是不是不愛我了?」

和孩子們講道理,不會讓他們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只會深深地不解:為什么爸爸媽媽制止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

3. 說教,掐滅了孩子的參與

誠如教育家杜威所說,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設性的過程。

也就是說,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雙方參與,共同前行的美好旅程。

而和孩子講道理,則是將孩子主動參與的部分掐滅了,讓孩子變成一個受體,一個聽道理的傀儡。

儘管我們跟孩子說的道理,全是為他們好,全是人人皆知的箴言,可對孩子們而言,卻並非如此。

其實,給孩子講道理並不是錯,而是這種溝通方式的收效不夠,而顯得不那麼明智。

那到底該如何溝通,他們才會聽呢?

不妨試試如下幾步:

1. 解決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情緒耐受窗」理論:只有當我們情緒在承受範圍之內,才能維持理性思考。

教育孩子,也得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說。

誠如作家阿黛爾·法伯所說,幫助孩子,就要面對他們的感受。

面對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們的感受,給他們解決情緒的時間,待情緒解決之後,再處理問題。

2. 轉移注意力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想要什麼只是一時興起。只要將他們抱離「案發地」或是用其他玩具哄哄就好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嘗試用些孩子感興趣的方式來中止。

在一檔綜藝中,戚薇夫婦帶著女兒小Lucky開車外出,可剛上車,Lucky就不願坐安全座椅,爸爸說得耐心盡失,問題也沒解決。

最後,還是戚薇拿出口紅,才說服了Lucky。

面對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無論是講道理、威脅、還是質問都沒用,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

3. 用具體感知代替說教

但對於稍大些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到了4、5歲,記憶力變強了,轉移注意力大法可能就沒那麼湊效了。

那麼,我們就需要換一種解決方式——給他們的行為設置障礙。

須知,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所設置的障礙必須讓他們理解,最好的就是有過、或是能感受到的體驗。

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我們可以問他,記不記上次吃冰激凌肚子痛;

孩子想淋雨,可以讓他回憶一下他感冒打針的經歷;

孩子不想刷牙,就給孩子看拔牙紀錄片;

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感受生活,做一些其他的事,讓他自己重新感受、重新選擇。

這樣,用具體的感知代替說教,孩子們能懂得這麼做的後果,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

雅克·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的確,冷冰冰的道理,說得再生動,也只是說給我們自己聽。

陪伴孩子成長,育他成才,也從來不是簡單地將我們的經驗強塞給他們。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用他們能懂的方式引導,才是教育最好的樣子。

身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惟有痛他們所痛、憂他們所憂,用他們的眼,來看這個世界。

而後,與他們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講道理?這可能和他的大腦有關
    家長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跟孩子講道理,不知道說了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這是為什麼?這可能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0-6歲的孩子,因為大腦發育和認知有限7-12歲的孩子,情緒腦高速發展,情緒更加多樣化,但大腦抑制情緒衝動的功能還沒開始發展,很難控制住情緒。你跟他講道理,很可能變成對抗,導致溝通不下去。12歲以上的孩子,前額葉皮質開始發育,開始擁有決策,管理情緒、共情、規劃目標等更深層次的大腦能力。
  •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
    我有一個朋友,脾氣比較暴躁,經常跟老公和孩子吵,她也覺得不應該這樣,吵完之後又後悔,但偏偏當時就是忍不住,每次回家都要吵一頓。後來從網上了解到了一個EQ課程,專門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如何與人相處,課程價格不菲,裡面講的道理也非常透徹。學完之後她非常興奮,暗暗告訴自己,回家後一定要認真運用課程中的方法,做好與老公的相處策略,同時也要做好與孩子的相處策略。
  • 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到底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思想家盧梭認為: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對孩子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因為道理是大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我們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同時,孩子同樣會感到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尊重和認可,當面對家長講大道理以迫使自己聽從時,就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到底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 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因為這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媽媽們常常會抱怨:「不管說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真的是要氣炸了!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講道理?」……講道理,看似是人與人之間最公平的溝通方式,但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選擇和他講道理,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呢?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為什麼孩子對於父母的道理聽不進去?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怎麼講道理,孩子才會聽?這些問題困擾著當代父母,今天就讓我們攤開來聊一聊。為什麼孩子不愛聽道理?孩子不想聽很多家長講道理的時刻都是在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孩子能聽得進去嗎。當孩子情緒起伏很強烈的時候,他需要的並不是道理,而是理解和安慰。你越講,他越不想聽。還有一種情況是一遍一遍重複道理,顯得非常嘮叨,沒有人喜歡嘮叨,大人也不例外。
  • 父母看懂大腦生理髮育規律,就會明白為什麼講道理對孩子不管用
    導讀:父母看懂大腦的生理髮育規律,就會明白為什麼講道理對孩子不管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看懂大腦的生理髮育規律,就會明白為什麼講道理對孩子不管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你講道理?一味說教沒有用,家長要採取有效溝通方式
    媽媽於是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欣欣不鬧,咱們去吃別的更好吃的東西。"可是欣欣還是一直鬧著彆扭。媽媽漸漸失去了耐心,就打了一下欣欣,強行把欣欣強拉回家。欣欣媽媽回到家裡,向朋友們吐槽,小孩為什麼就是不聽道理呢,一定要用暴力解決嗎。眾朋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是深受其困擾。
  • 孩子哭鬧時,不要和他「講道理」
    /為什麼孩子哭鬧的時候,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明明想要講道理,可他卻哭得厲害了。為什麼家長越是講道理,孩子就越不懂事呢?就哭,這個期待有時候是脫離了孩子的年齡和大腦發育的。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因為沒有給你買玩具對不對?但媽媽還是很愛你啊~」切記,這個時候,別著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對孩子發火是下下策,那上策是什麼?
    這位媽媽對著孩子說了一堆不買玩具的道理,可是孩子不但沒有停下來,反而越鬧越兇。最後拖著孩子離開了。其實這種場景,在咱們生活中再也常見不過。道理固然都是正確的,但是用講道理這個方式教育孩子,效果太差。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他們控制情緒,保持理智。同樣的,孩子也沒有足夠的心智去理解我們所說的「道理」。因此,孩子年齡越小,講道理就會顯得越無用。另外,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容易引發超限效應!所謂超限效應,指的是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長,導致心理上出現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 「為什麼不和孩子講大道理」,因為三到六歲的孩子無道理可講
    其實啊,也怨不得孩子、怨不得父母,因為根據研究發現:孩子在三到六歲這段時間裡,腦發育腦發育還不夠完善,邏輯和思維都比較弱,根本就理解不了家長所說的大道理,他們這時還是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著。說白了就是我就喜歡這個玩具,你講再多的話,也不會改變我喜歡這個玩具的初衷,所以家長在那非要和孩子掰扯明白,那只能是家長自己被氣暈了。
  • 和孩子講道理講不通?看看黃磊你就知道和孩子講道理有多麼困難
    前段時間,黃磊發微博說,妹妹早餐沒吃完,他想藉此用道理來教育女兒:黃磊:「不要浪費。」 妹妹:「我知道。」黃磊:「為什麼呢?」 妹妹:「不知道。」於是,黃磊立馬逮住這個機會,想用諄諄教導來告誡女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強調:小時候浪費糧食,長大了是沒飯吃的!
  • 為什麼家長講的話,孩子從不聽?多少父母,輸在了太會講道理上
    別說孩子了,我都覺得有點兒煩躁,聽起來不怎麼舒服。一方面,她在拿紙巾的時候告訴孩子不要浪費,另一方面,她又在擦桌子的時候告訴,要注意衛生,出門在外多用紙巾擦拭,前前後後關於「紙巾」的知識點不下3個,讓我不禁感嘆孩子的不容易。然而,為什麼家長講的道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因為我們就是輸在了太會講道理上。
  • 紐奶樂|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小孩子就越不聽話呢?
    因為首先我們要知道,容易溝通的孩子,其實是帶著自己的思考和邏輯,且具有相應的同理心。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圍繞著「愛與接納」這個根基來談「聽話」的。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說打罵和冷暴力其實是極其糟糕的溝通方式,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推薦偏向於講道理的方式來溝通,但是和孩子講道理也是要看歲數的
  • 孩子犯了錯,跟他講道理真的沒有嗎?寶媽:就算沒用也要講
    但她這種不分場合、無法點到就止的『講道理』實則正在通過責難的方式損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刺傷孩子的心,讓家庭內的關係變得緊張。很多父母不能理解,覺得這種方法已經是非常溫和的教育方式了,怎麼還會出現問題呢?其實,真要是因為我們在講道理的時候犯了下面三個錯誤。
  • 別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需要權威型父母有效的陪伴和"心理控制"
    文/霓裳孩子為什麼需要父母的陪伴?一是用愛和尊重給孩子安全感,幫助孩子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與自我意識。二是用父母與生俱來的權威,來制約孩子的不良行為,引導孩子走在符合社會規範的正常軌道上。因為他們的成長規律和能力決定了他們只能這樣。你講的道理,他聽不懂,也無法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感覺產生連接。講道理,其實是父母試圖把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否定了孩子自身的特點與感受。
  • 和孩子不講道理,講什麼?
    很多網友的回答都是:講道理!有多少道理都是你長大後才明白的呢?那不講道理,講什麼?01家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地方家是不講道理的地方,那講什麼?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是多少家庭,多少夫婦,又用了多少歲月,多少愛恨,糾葛在一起,梳理出來的一個結論。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道理是什麼?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 孩子犯錯,動手和講道理都沒有用,聰明家長不妨這樣做試試
    很多家長最常用的就是講道理這一招了。講道理有沒有用呢?在孩子情緒平靜的情況下,適度的講道理是可以的,因為這時候孩子的理智腦開始發揮作用,通過講道理,我們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就能慢慢吸收。但是一味的講道理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的信息接收管道是有限的,而不停地灌輸道理,會讓孩子的管道出現情緒過載,就好比有一臺裝載機整天在你的樓下施工,發出的噪音讓你開始難受。過多的嘮叨和講道理只會讓孩子關閉接收管道。
  • 賈欣,你媽媽喊你回家講道理
    小孩子最怕的事兒就是大人和他們講道理,尤其是那些看上去都光明偉岸、無比正確的道理,因為除了能滿足一下父母的灌輸欲望,實際上沒有半點卵用,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什么正面效果。 這倒也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由大腦的生長發育過程決定的。 大腦裡有個部分叫腦前額葉,專門負責情緒認知、行為管理,這個部分大概到二十幾歲才能發育成熟。而在此之前,腦前額葉一直處於施工階段,也就是說,大人灌輸給孩子的那些道理,得到二十幾歲的時候才能徹底聽懂,理解。
  • 想讓孩子懂道理,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
    有一次,大寶學校布置了很多作業,但是她那兩天有點兒小感冒,所以情緒又上來了,已經晚上9點多,作業還有好幾項沒有寫完,她哭著發脾氣說:「老師真是太討厭了,布置這麼多作業,我今天寫不完了。」我聽到後,二話不說先把大寶抱住,然後一邊拉著她的手,一邊撫摸著她的頭說:「你哭是不是因為作業多還沒有寫完難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