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微博看到了孫儷的生活點滴,發現她不僅在影視當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孫儷分享過這樣一條育兒微博: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們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
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是的,那些金玉良言、苦口婆心的話語在孩子看來就是嘮叨、麻煩,耳朵直接屏蔽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好脾氣、很有耐心的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孩子呢?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心理歷程就是:您講你的,我玩我的……,滿不在乎!其實啊,也怨不得孩子、怨不得父母,因為根據研究發現:
孩子在三到六歲這段時間裡,腦發育腦發育還不夠完善,邏輯和思維都比較弱,根本就理解不了家長所說的大道理,他們這時還是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著。說白了就是我就喜歡這個玩具,你講再多的話,也不會改變我喜歡這個玩具的初衷,所以家長在那非要和孩子掰扯明白,那只能是家長自己被氣暈了。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孩子只能從自己的出發看世界。
這時候你想讓孩子多理解家長,家長每天多辛苦、上班做家務等等說的越多,孩子越覺得嘮叨,會厭煩。因為他們「移情」的能力還未得到發展,不會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也不會對家長的辛苦有任何想法。所以說,在孩子的思想和心智尚未成熟前,父母講再多的道理都是無用功。
還記得小妹剛進小學時,有一次學校說要收一百元的書費,回家向爸媽要錢。那個時候小妹剛剛上小學,母親擔心她自己拿錢去學校會丟,便告訴她下午母親給學校送過去,但小妹就不同意了。在那和小妹掰扯半天,小妹一點不聽,就要自己拿錢去學校,又哭又鬧,母親甚至還動了手。母親覺得小妹太任性了,做什麼都不聽,怎麼那麼倔強!那會不懂,等現在再回頭去看這件事情的時候才發現,一些道理不如一個擁抱來得實在。
道理不用說,需要孩子去做。有許多的家長的做法就非常值得表揚。就拿孩子不喜歡上學來說,許多家長一遍又一遍的嘮叨,根本沒什麼作用。但聰明的家長就會忍心一次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社會,體會只有付出勞動才能帶來收穫的感受。孩子覺得上學累,那就可以去幫助孩子體驗比上學、學習還要累的工作。這樣狠心地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讀書、學習對於成長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盧梭曾說:跟孩子講道理是最最無效的教育。如果真的想通過大道理來讓孩子明白,首先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要讓孩子知道面前的人是值得信賴的。最後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到合適的機會,幫助孩子分析問題。這時候的言語要、道理他們才會安靜得聽,只有聽了才有可能去做。成人尚且都不喜歡被講大道理,更何況孩子呢。所以,即使開始大道理了,要看看是否是情緒先行,如果帶有情緒那就不要再給孩子的傷口撒鹽了。
你覺得跟孩子講大道理有用嗎?
END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點讚、留言與轉發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歡迎交流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