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不打了!逐條解讀中美聯合聲明,內涵相當豐富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終於,經過兩天兩夜的激烈博弈,中美新一輪磋商結束了。

可以確定,中美貿易戰,停火!止戰!不打了!

這對雙方和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時刻。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中美隨後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雖然不長,但信息量非常大,簡單解讀一下:

1、中美貿易總量,要創新高了。

這份聯合聲明這樣說:

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關鍵詞: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大量購買,為滿足,有助於……

但怎麼減少?肯定不是減少中國對美出口,而是增加自美進口。這意味著中美貿易總量,將上一個新臺階。

其實,中美兩國經濟有很大互補性。聯合聲明也說了,這裡面大概有四個有助於:

1、有助於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2、有助於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

3、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

4、有助於美國就業。

當然,對中國來說,其實還有助於國內競爭市場的形成。這一點,就說來就長了。

至於擴大自美進口具體數字有多大,這應該取決於大家下一步的表現。必須指出,這絕對不能是強買強賣,有競爭力的不賣,沒競爭力的攤派,那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就是川普發一萬條推特,估計也解決不了。

2、農產品和能源合作,將大規模展開。

中美聯合聲明說: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關鍵詞: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

這一點,意料之中。而且,這還真是一個雙贏結果。

必須看到,美國農產品價廉物美,牛肉、大豆等產品的性價比,在全球都是領先的,而且具有穩定供應能力。對一個吃貨民族來說,增加些美國農產品進口,有利於食品結構的優化,其實還有利於改善保護耕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務部前天突然終止了對美國高.粱的雙反調查,理由也很實在,因為加稅會提高下遊養殖業成本。

至於美國對華能源出口,更是中國一直在爭取的。受益於科技創新帶來的「頁巖氣革命」,美國已迅速從世界能源最大進口國,變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美國汽油價遠遠低於中國,這也是一個不爭事實。

能源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中國要發展,還需要進口大量能源;中國要藍天,天然氣更緊缺,別忘了,去年我們還爆發了「氣荒」。確保能源的多元化供應,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對中國來說很重要。

現在,美國同意向中國多輸出能源,美國人可以多賺錢,中國人獲得更多能源供應。對雙方來說,真的都是好事。

3、製成品和服務貿易,留待下一步談判。

中美聯合聲明說: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關鍵詞: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創造有利條件,達成共識……

與前面兩條「雙方同意」相比,這一條是「達成共識」,如果沒猜錯的話,那意味著雙方會採取一些相關行動,但更多具體的細節,可能還需要下一步的談判。

製成品是中國的強項,服務貿易是美國的優勢。如果這兩個方面也繼續擴大,中美貿易總額還將增加,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

4、智慧財產權領域,有實質性舉措。

中美聯合聲明說:

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正是美國不斷施壓,中國才採取措施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包括修改相關法律條文。其實,這是對中國的不了解,中國早過了那個階段,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早已是中國經濟的內在需求;至於中國承諾的修改相關法律,應該早在決策層的籌劃中。

別忘了,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演講中,中國最高領導人有這樣一句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

請注意,這個「」字。

正是因為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這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國還重組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而且中國領導人在博鰲也明確說了,對於侵害智慧財產權的事情,必須「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5、在投資領域,雙方強調公平競爭。

中美聯合聲明說: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關鍵詞:鼓勵雙向投資、公平競爭……

別看這句話最短,但對不少中國赴美企業來說,可能非常重要。比如,對於華為公司來說,最近幾年,多起在美國非常正常的商業收購,硬生生被美國CFIUS阻止,理由是威脅「國家安全」。

這其實就反映了對方營商環境的不公正。

CFIUS由美國財政部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勞工部長、貿易代表等多名內閣官員,具體審查外來投資是否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就曾對牛彈琴(bullpiano)坦言,作為該機構的前成員,她認為CFIUS受政治影響太大,這也是「在美國做生意比較醜陋的一面」。

現在,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請注意,不只是美國對華投資,還包括中國對美投資,那意味著美國也要採取行動,要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6、中美相關磋商將機制化。

中美聯合聲明最後,是這樣一句話: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關鍵詞:繼續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

也就是說,這種高層的溝通,雙方將會繼續,而且在溝通中,雙方都會提出各自關注的問題,然後「積極」尋求解決。

這意味著一種工作機制的建立。

從之前的貿易摩擦一度升級,到美方派遣代表團赴北京溝通,再到中方代表團這次來華盛頓磋商,雙方能坐下來談,本身就是一個進步;而且,雙方這次還進行了「建設性的」磋商,並承諾繼續保持高層溝通,這都是相當正面的信號。

最後,還是忍不住,有三點感想。

第一,世界在變化,美國執政風格確實在發生劇烈變化。

這一點,相信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感受,日本、德國、法國感受更加強烈,甚至可能更加頭疼。但這就是現實,中國其實也在以變應變。

第二,中國也頂住了壓力,爭取了最大利益。

這是一場苦戰,兩天兩夜激烈的博弈,甚至不排除期間拍桌子瞪眼睛、面紅耳赤的場景。中國代表團克服了12小時的時差,應該說也頂住了壓力。這是一個雙贏的可接受的成果,也使中美有效地化解了迫在眉睫的貿易戰。

第三,中國也必須清醒,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短板。

比如,在農業和能源等問題上,我們當然要進口性價比高的產品。但我們也要捫心自問,為什麼同樣的農產品,為什麼美國貨運到中國了,還是比中國要便宜?還有,讓美國能源供應華麗轉身的「頁巖氣革命」,中國什麼時候能迎頭趕上?

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正如中國最高領導人所警告的: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川普時代的美國,確實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數和挑戰;但新時代的中國,也確實更讓人刮目相看。這種激烈博弈,也必然對世界格局演變產生深遠的影響。

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但,中國,現在還千萬大意不得啊!

來源:牛彈琴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美達成共識 貿易戰不打了
    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根據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的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了建設性磋商。
  • 中美史詩級貿易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再觀歷史,美國本次的做法並不是因為川普不按套路出牌。20世紀80年代,日德兩國對美貿易持續順差,日元與馬克對美元有了大幅升值 ,而匯率升值對促進兩國經濟結構調整、提升對外投資等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壓力上行,裡根政府便企圖通過對日德開展貿易戰以挽救國內弱勢產業,從而導致美日和美德之間貿易摩擦加劇。
  • 中美貿易戰將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迅速崛起,但沒有打過一場戰爭。中國使用政治、經濟、外交和其它手段解決國際關係問題,儘可能避免用軍事手段。除臺灣的統一大業不排除使用武力外,中國致力於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但不尋求霸權,也不稱霸。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新華社記者  中美經貿磋商,牽動世界。經過數日磋商,中美雙方取得重要成果,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在諸多經貿領域加強合作。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爸爸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中美貿易戰簡單通俗解釋 為什麼打貿易戰原因、開始時間
    中美貿易戰簡單通俗解釋 開始時間  2018年3月8日,川普宣布將於15天後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加徵25%和10%的關稅。3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301調查報告」,認定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方面的相關行動、政策和實踐是不合理或歧視性的,對美國商務形成負擔或限制。
  •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深層次思考和未來沙盤推演
    雙方經過強硬試探,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第一槍:1)6月15日,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對於中美雙方如此快速、如此強硬、如此大規模開打貿易戰,國內外媒體和市場一開始出現了集體性誤判,可以說,這種集體性誤判從川普逆襲總統到中美貿易戰一再上演,值得深思。直到最近,市場才開始正視並接受現實,持久戰、放棄幻想之類的理性觀點才開始逐步被認可,呼喚加快改革應對的積極聲音漸起。
  • 中美貿易戰,我們打不打?
    趙可金:與美國打貿易戰,不應畏懼近日,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再次鼓譟人民幣匯率議題,並威脅要運用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措施對中國實施制裁,令輿論普遍擔心,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會發生貿易摩擦。對於中美這兩頭世界政治田野中的大象來說,無論出現怎樣的碰撞,都不免會踩壞莊稼。事實上,隨著中美交往面的擴大,摩擦趨於常態化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特徵。
  • 中美貿易戰休兵 蔡英文卻還在向美國央求這件事
    (原標題: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爸爸豁免……)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拜登就中美關稅表態,貿易戰要擱置了?
    拜登終於就過去兩年不太正常的中美貿易發聲了。今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在未來幾個月內都處在十字路口,將決定很長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的走向。拜登表態據CNBC今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對《紐約時報》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拜登說:「我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對關稅也是如此。」
  •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時間表 美與中國貿易逆差再創新高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9月貿易赤字擴大至540億美元 與中國逆差再創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當問到中美關係及中美經貿關係時,張業遂回應,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唯 一正確的選擇;雙邊貿易存在貿易摩擦不足為怪,中方不想同美方打貿易戰,但我們絕不能坐視中國的利益受到損害。 2018年3月19-20日,世界貿易組 織小型部長級會議在印度新德裡召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率團出席會議並發言。
  • 中美500億美元貿易戰開打,該如何避開川普的陷阱
    一場史無前例的貿易戰正在逼近。  除了中國,最近川普一點都沒消停,四處點火,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都發起了貿易戰。小巴真的無法理解,川普與世界為敵,到底圖的是什麼?  那麼,美國為何出爾反爾發起貿易戰?是一時衝動還是早有預謀?中國該如何應對?貿易戰對中美關係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 長安劍:中美貿易戰,稀土究竟能發揮多大威力?
    對中美貿易戰又有何影響?2017年,中國一度供給了全球近90%的稀土量中國的稀土廣受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歡迎被廣泛用於製造各類先進產品造福全球人民現在,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短期看我們的確已經擁有足以反制的戰術武器長期看我們更是已經具備反制的戰略武器這也是為什麼貿易戰美國喊得再兇
  • 貿易戰衝擊波:中美航線爆倉、甩櫃明顯增多
    【財新網】(見習記者 賈天瓊)8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7月中美貿易統計數據,總體來看,中美貿易額保持平穩,中國向美國出口貿易額相較上月增長5.6%,進口增長4.3%。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影響還未顯現。但在貿易戰陰雲籠罩下,中美航線已經出現加緊出貨的緊迫情緒。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 不少工作待完成
    綜投網(www.zt5.com)4月18日訊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8日表示,最近以來,中美經貿協議文本磋商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仍有不少工作尚待完成。中美雙方正在就實施機制在內的文本進行談判。  相關新聞  中美貿易磋商的最新進展如何?  針對美國財長姆努欽提及的中美磋商接近最後一輪尾聲,雙方同意設立協議執行辦公室,在4月18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稱,中美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包括實施機制在內的文本加緊磋商。
  • 中美發布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攜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日報11月12日北京電 (記者 藍瀾) 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
  • 蔡英文又強行加戲:應對"中美貿易戰" 臺當局有話說
    圖:蔡英文(原標題:蔡英文又強行加戲:應對"中美貿易戰"臺當局有話說)海外網3月23日電美國向中國掀600億美元貿易戰,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令外界不安,也引發輿論抨擊。聲稱「因應中美貿易大戰」,蔡英文表示臺當局有話要說,還提出所謂四大策略,卻被臺灣民眾諷刺「空心菜」、「屁話一堆」。據臺媒消息,蔡英文今天(23日)上午在接見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江文洲一行時發表談話,提出四項因應策略,強調要加大臺灣研發及生產的比重、加速內需投資,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 中美貿易經濟帳到底該怎麼算?
    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真像美國說的那樣嗎?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是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僅為2758億美元。為何同一個數據會出現不同版本呢?
  • 中美磋商後,美國人怎麼說的?
    但所謂「新聞越短、事情越大」,內涵顯然也是相當豐富的。全文如下:1月7日至9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