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知識分子,唯心多主義思想家。我們就要說說莊周了。
《莊子》一書,是莊子的門人彙編和你樸起米的,月《老子》的哲理詩不同,書中用了不少寓言故事和對話來表達莊子的思想。據《漢書》記載,《莊子》原來有五十三篇,現在我們見到的只有三十三篇,分為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照過去傳統的看法,認為內篇是莊周所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人或後來道家的作品。莊子的文章多用寓言故事形式,汪洋患肆,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由於他這些文章特有的文學價值,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哲學上,莊周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戰國中期道家的著名代表。他的哲學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並且陷入了虛無主義。他的全部思想表現出絕望、無可奈何而在精神上聊求自慰的待徵。
在認識論上,莊子把老子在不正確地闡述對立統一思想時產生的相對主義,加以無限的發揮,從而否定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在莊子看來,人們分別出是非、美醜等等,那只是從人的主觀上產生的,而且每個人的認識又不一致。比如「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意思是儒爪兩家的是非爭論,是各白把對方認為非的說成是,認為是的說成非,象這樣爭論下去,是非永遠搞不清。莊子還舉例說,古代美人毛蛤、麗姬,有人說她們美,可是為什麼鳥見了她們就嚇得往樹林裡飛?為什麼猴子見了往山上逃?為什麼魚嚇拐往水裡躲?可見人的認識並不可靠,從而他對人的認識也提出了懷疑。莊子甚至對自己的存在都表示懷疑,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他夢見過蝴蝶,但醒來後,卻不知是他自己在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子。這個有名的,』莊周夢為蝴蝶」的故事,極其典型地說明了莊子的不可知論和懷疑論已達到了極限。因此,莊子認為真理的是非標準是有什麼意義的,也就是說,莊子根本否認有判斷是非的標準,否認客現真理,認為人的認識正確與否是不能判斷的。總之,莊子否認世間萬物有質的區別,實質上就是否定客觀世界的存在。這實在是荒謬絕倫的。然而,莊子卻認為,人要是「覺悟」到這一步,就可以超脫一切,甚至也能擺脫自己肉體的拖累,獲得絕對的梢神自由,成為「至人「「真人雙。這樣,他便可以超過大鵬,不要糧食和空氣,在宇宙間作「逍遙遊」,與天地混然一體,什麼生死、榮辱,就都不知為何物了。因此,一個人要成為「真人」,就得忘掉世界上的一切,忘掉自己。這就是所謂「坐忘」。這正反映了戰國時期沒落的貴族階級失去一切的絕望情緒,也是這個階級在消極悲觀之中,自我麻痺自我安慰的表現。
莊子的學說是一套宗教迷信思想。這種思想無論在戰國時代還是現在,都會起欺騙和毒害作用。在戰亂極端頻繁、政治空前黑暗、人民生活異常痛苦之時,莊子的哲學或許能對勞動人民起某種精神上的安慰作用,但這種作用也只能如同佛教那樣,是對人民的一種精神上的麻醉,並不能使他們認識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實質。總之,莊子的思想是否定發展、否定進步、否定革命的思想。
最後,應當指出,莊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敢於揭落和諷.刺統治者,不肯與之合作並蔑視禮法和權貴,這些是值得肯定的。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荀子曰:「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是對莊周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