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校友85後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2020-12-12 澎湃新聞

孫崧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孫崧獲得2021年新視野數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在複雜微分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與模量問題、奇點之間的關係。孫崧將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的Bhargav Bhatt和普林斯頓大學的Aleksandr Logunov分享2021年新視野數學獎的10萬美元獎金。

孫崧,1986年生,2002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6年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2010年取得博士學位,此後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助理教授,2018年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副教授。

2014年,孫崧與導師陳秀雄,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合作,破解「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四年後,他們因上述工作獲得美國數學會在幾何和拓撲學領域的最高榮譽——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

《美國數學會雜誌》審稿人評價說:「陳—唐納森—孫的證明是突破性的,它不僅解決了一個基本性的問題,同時還發展了許多新穎有力的工具,以揭示卡勒幾何、代數幾何和偏微分方程之間的深刻聯繫。」

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並試圖用一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來度量引力場,這就是著名的「卡勒—愛因斯坦度量」。

後來,物理學家們進一步發展出「弦」理論,認為宇宙是十維時空,但這些複雜的高維空間必須是「卡勒—愛因斯坦度量」。

1954年,義大利數學家卡拉比提出了「卡拉比猜想」——複雜的高維空間是由多個簡單的多維空間「粘」在一起,因為簡單的多維空間目前有成熟的數學工具能夠進行解析,如果高維空間能夠拆解,也就意味著高維空間可通過一些簡單的幾何模型拼裝得到。

「卡拉比猜想」按照第一陳類為負、零、正分為三種情況。數學家陳省身在1945年發現複流上有反映復結構特徵的不變量,後被命名為「陳省身示性類」,簡稱「陳類」。

1975年,數學家丘成桐等人攻克了陳類為負和零的「卡拉比猜想」。1982年,丘成桐獲得菲爾茲獎,部分原因就是他在「卡拉比猜想」上的工作。

然而,只有第一陳類為正的問題得以解決,才能證實「卡勒-愛因斯坦度量」。

丘成桐進一步提出,可將其轉化為代數幾何的穩定性問題。這個「丘成桐猜想」長期困擾著學術界。

2015年,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美國數學會雜誌》上發表了三篇系列論文《法諾流形 上的凱勒-愛因斯坦度量》(I、II、III)。

論文中,三人結合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多複變函數、度量幾何等數學分支的方法,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

這一成果最初在2014年《國際數學研究通知》上宣布,3篇論文則是詳細的證明。

科學突破獎是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每項獎項的獎金為 300 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此外,該獎項還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設立了物理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等獎項。

2021年的科學突破獎數學獎被授予英國數學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海勒,以表彰他在隨機偏微分方程,尤其是隨機偏微分方程正則性結構理論方面的工作。

科學突破獎由俄羅斯-以色列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 )於2012年創立。自2012年以來,科學突破獎已向將近3000名頂尖科學家頒發了超過2.5億美元的獎金,目的是幫助科學界的領引者們擺脫經濟限制,充分關注思想世界。

每年,科學突破獎都會舉行頒獎典禮,邀請電影、音樂、體育界的超級明星和科技界的明星企業家頒獎。但是,由於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2021年3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85後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孫崧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孫崧獲得2021年新視野數學獎。孫崧將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的Bhargav Bhatt和普林斯頓大學的Aleksandr Logunov分享2021年新視野數學獎的10萬美元獎金。孫崧,1986年生,2002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6年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2010年取得博士學位,此後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助理教授,2018年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副教授。
  • 中科大校友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委員會在舊金山公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我校02少校友孫崧由於在複雜微分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與模量問題、奇點之間的關係,獲「數學新視野獎(02少)孫崧(02少),2002年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師從中科大講席教授陳秀雄。
  • 證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摘得科學突破獎
    >中科大2002級少年班畢業生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青年數學家孫崧,年僅16歲就考入享有盛譽的中科大少年班,在經過少年班數年的系統學習後博士選擇了美國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此後進入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從事研究工作,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
  • 快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孫崧(02少年班)獲科學突破獎!
    ,獲「數學新視野獎」。孫崧(02少)孫崧(02少),2002年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師從中科大講席教授陳秀雄。2014年,他與導師陳秀雄,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共同攻克困擾學界幾十年的 「丘成桐猜想」,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在解釋萬有引力本質和解析高維空間方面完成了一項重要的數學基礎工作 。同年,孫崧獲獎勵職業生涯早期傑出年輕學者的美國斯隆研究獎。
  • 三代師生接力半世紀 中外數學家聯手破解「丘成桐猜想」
    「弦論」認為,複雜的更高維度是緻密蜷縮在一起的,這些隱藏空間目前不能用任何實驗感知探測,要探索其結構只有靠數學方法。中外數學家最近聯手破解的「丘成桐猜想」,就是用數學揭示宇宙時空奧秘的重要一步。中科大數學院教授陳秀雄和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後孫崧合作,近期在國際幾何分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最終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這一數學進展將加深「弦論」的發展。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兩位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上,該論文率先解決了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是微分幾何領域最高級別的專業期刊,主編是國際數學領袖丘成桐教授。
  • 祝賀中國數學家孫崧獲得2021年科學突破新視野獎!| 袁嵐峰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中國數學家孫崧獲得最新的(2021年)科學突破新視野獎!孫崧1986年生,2002年高二時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他的博士導師是科大1982級校友陳秀雄教授。2018年,師徒倆和1986年菲爾茲獎得主、英國數學家西蒙·唐納森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維布倫幾何獎,這個獎被很多專業人士看作幾何和拓撲領域的最高獎。
  • 清華大學的丘成桐數學英才班,讓中科大少年班感受到了壓力和威脅
    提到少年班,很多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確,三十年前時候,全國幾乎所有的重點大學都有少年班,和當年的特異功能一樣,大家都迷信中國有很多天才,必須早挖掘,早培養。1978年,高考恢復招生,美籍科學家李政道建議中國早挖掘培養年少天才,所有國內高校一窩蜂的都開始少年班招生,包括幾乎所有的全國重點大學,比如清華北大,中科大,華中科大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學院不過時過境遷,少年班培養模式明顯是一個很失敗的模式,而且嚴重地擾亂了高考招生,所以國內各個大學包括清華北大都停止了少年班招生
  • 中科大26歲數學家攻克世界難題!12歲讀高中,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而為此研究貢獻過成果的,都是赫赫有名的數學大神:1977年,丘成桐解出零曲率的凱勒-愛因斯坦方程。1985年,唐納森、烏倫貝克和丘成桐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2012年,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合作,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正曲率凱勒-愛因斯坦方程。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這是2018年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整理了曾獲得國內外榮譽稱號或權威學術職位的校友不完全名單。所以,現在的少年班,不準私自接受採訪的規定,是連院樓的門衛保安都知道的。但也正如寧鉑自己所說,「當時外界也都認為我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沒有人說你其實是個很普通的孩子,你應該做個正常的人。」二、商業奇才,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 俄數學家獲世界數學最高獎-破解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
    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格裡戈裡•斐裡曼,將在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25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據稱,國際數學聯盟一致認為,斐裡曼成功破解了「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英國《衛報》甚至驚嘆,斐裡曼可能是本星球最聰明的人。斐裡曼就職於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對「龐加萊猜想」的研究。1992年11月,他的研究報告首次公開就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多位世界知名數學大師曾與其探討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名校執教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頂級名校執教。北大數學學院校友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三人都曾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2016年獲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2017年張偉和惲之瑋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 中科大學者攻克幾何分析核心猜想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秀雄教授、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解決了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相關成果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上。
  • 大三破解世界級數學猜想,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卻說:不算什麼難題
    因此在數學方面我們的確要比西方落後一些。不過我們從來不缺這樣的人才,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劉路。劉路,大連人,算起來他現在也就是三十歲剛出頭,母親是工程師,父親是國有企業的員工,家庭條件不錯,因此劉路從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家裡人有意無意的薰陶,他從小就對理科非常感興趣,這其中數學是他最為喜歡的,因此他才剛上初中時,就開始自己研究數論了。
  • 不到15歲直接上大學的十大成名少年天才
    我國十大成名少年天才,他們是,張亞勤,駱利群,邵中,杜江峰,莊小威,蔡天西,尹希,孫崧,曹原,季珠潤。張亞勤,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3歲華盛頓大學博士畢業,31歲最年輕的IEEE Fellow。邵中,15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26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同年進入耶魯大學任教,中科大—耶魯高可信軟體聯合中心主任。
  • 丘成桐:從逃學生到數學大師
    他囊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等三個世界頂級大獎。是繼自己導師陳省身之後, 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重 要貢獻。名言:未經烈火的煎熬,沒有辦法完成大學問。
  • 2018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惲之瑋、張偉獲數學新視野獎
    中國青年數學家惲之瑋、張偉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科學突破獎自2012年開始頒發,旨在獎勵於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除上述三個領域的突破獎外,科學突破獎還設立了面向年輕科研人員的新視野獎,以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優異成就,獎金10萬美元。 本次科學突破獎共頒出總計12個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及數學領域的突破獎,還揭曉了物理及數學領域的7個新視野獎。惲之瑋、張偉獲數學新視野獎。
  • 龐加萊猜想有多重要? 丘成桐解讀百年數學難題
    據新華社電「七大世紀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以一篇長達300多頁的論文,給出了龐加萊猜想的完全證明(本報昨日曾作報導)。這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為什麼說這一工作「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中國科學家究竟做出了多大貢獻?
  • 中國科學家破解百年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
    6月3日,丘成桐(右二)向媒體記者介紹龐加萊猜想的原理。被列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丘成桐6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美國利哈伊大學曹懷東教授在美國《亞洲數學期刊》6月號以專刊方式,發表了題為《龐加萊猜想暨幾何化猜想的完全證明: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理論的應用》的長篇論文。
  • 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