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破解世界級數學猜想,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卻說:不算什麼難題

2020-12-16 默默地看歷史圈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考狀元的時候,比較偏向於文科,雖說也有像祖衝之這樣的數學家,但畢竟沒有利益的驅動,這樣潛心研究的人還是少了些。因此在數學方面我們的確要比西方落後一些。不過我們從來不缺這樣的人才,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劉路。

劉路,大連人,算起來他現在也就是三十歲剛出頭,母親是工程師,父親是國有企業的員工,家庭條件不錯,因此劉路從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家裡人有意無意的薰陶,他從小就對理科非常感興趣,這其中數學是他最為喜歡的,因此他才剛上初中時,就開始自己研究數論了。當然劉路其他方面的學科成績也不差,因此後來他考上了中南大學,專業自然是自己喜歡的數學類。進入大學後,劉路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研究數論,他幾乎每天都待在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大學前兩年時間,劉路都一直在研究「西塔潘」猜想,只是好像遇上了瓶頸一直沒能有所突破,某天他在一位前輩的指點下,將自己的想法做了點改變,結果一晚上沒睡,他還真將這個猜想證明了出來,隨即他趕緊將其投搞到有國際權威的數理雜誌上,北大,南大等幾個學校好為其辦了聯合學術會議,一塊將這個猜想證明了出來。為此,學校還給劉路頒發了一百萬的獎勵,不過最終這些錢被分成兩部分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了。

隨後,老師們聯名認為劉路可以提前畢業,因此他在大三時就被破格錄取為研究生,還批准他碩博連讀,次年他被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他還是第一位這個年輕就有如此成就的研究員。不過儘管劉路有了這麼大的成就,但在國際上影響並不是很大,後來劉路也僅僅是被芝加哥大學邀請去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對於這樣的情況,國內也有很多見解,其實丘成桐教授的說法應該最為客觀。

丘成桐教授,是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教授,他指出,「西塔潘」猜想其實在數學界中算是一個比較偏門的,難度也不是很大,之前一直沒有人破解,主要原因也在這裡,這種類型的猜想有很多,所以不少人並未花心思在上面。這個話雖說多少讓人有些失望,但也並無道理,不過劉路的成功並不僅僅停留在完成這一個猜想上,年紀輕輕的他今後一定會有更加亮眼的表現,這才是我們最應該高興的。

相關焦點

  • 數學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陳景潤談不上偉大貢獻有限
    丘成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數學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陳景潤談不上偉大少年成名的丘成桐,早年經歷就是一枚「學霸」的標準版本: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即便如此,他說:「快沒什麼用,做好的學問需要時間。」
  • 龐加萊猜想有多重要? 丘成桐解讀百年數學難題
    「七大世紀數學難題」的進展情況如何?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中科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丘成桐對此做出了回答。丘成桐指出,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難題,但是並未被列入「七大世紀數學難題」,「陳景潤的工作很重要,也做到了極致,但是和龐加萊猜想比起來,還是要弱一些」。國科學家究竟做出多大貢獻?丘成桐多次用「封頂」一詞來形容中國科學家的作用。
  • 「陳昕媛猜想」有多難?這道國產數學題,菲爾茲獎得主都束手無策
    還是1936年,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才要求設立了數學界國際性獎項,「菲爾茲獎」也成為了數學界最高獎項之一,被譽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但是菲爾茲獎遠比諾貝爾獎更加難得,從1936年到2018年,全世界也就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 其中1982年的菲爾茲獎得主就是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時隔24年,另一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才於2006年獲得該獎項。上世紀70年代,丘成桐就陸續解決了「沃爾夫猜想」、「正質量猜測」等世界性數學領域的難題。
  • 俄數學家獲世界數學最高獎-破解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
    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格裡戈裡•斐裡曼,將在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25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據稱,國際數學聯盟一致認為,斐裡曼成功破解了「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英國《衛報》甚至驚嘆,斐裡曼可能是本星球最聰明的人。斐裡曼就職於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對「龐加萊猜想」的研究。1992年11月,他的研究報告首次公開就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多位世界知名數學大師曾與其探討過。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學術成就上,他已經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並且,在197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他應邀作了一小時的大會演講。①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頒出菲爾茲獎章,還會邀請一批國際傑出的數學家在大會上作一小時演講。在丘成桐之前,只有他的老師、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被兩次邀請在大會上進行一小時演講。
  • 中國科學家破解百年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
    6月3日,丘成桐(右二)向媒體記者介紹龐加萊猜想的原理。被列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丘成桐6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美國利哈伊大學曹懷東教授在美國《亞洲數學期刊》6月號以專刊方式,發表了題為《龐加萊猜想暨幾何化猜想的完全證明: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理論的應用》的長篇論文。
  • 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
    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是1982年菲爾茲獎得主。在《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的十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位數學天才的傳奇。今天主要介紹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的關係。龐加萊猜想是數學家龐加萊於1904年提出的一個拓撲學猜想,也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
  • 中科大校友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委員會在舊金山公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我校02少校友孫崧由於在複雜微分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與模量問題、奇點之間的關係,獲「數學新視野獎2014年,他與導師陳秀雄,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共同攻克困擾學界幾十年的 「丘成桐猜想」,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在解釋萬有引力本質和解析高維空間方面完成了一項重要的數學基礎工作 。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85後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2014年,孫崧與導師陳秀雄,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合作,破解「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四年後,他們因上述工作獲得美國數學會在幾何和拓撲學領域的最高榮譽——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85後孫崧獲新視野數學獎:破解丘成桐猜想
    2014年,孫崧與導師陳秀雄,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合作,破解「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四年後,他們因上述工作獲得美國數學會在幾何和拓撲學領域的最高榮譽——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
  •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中國科學家破解龐加萊猜想
    據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丘成桐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
  • 專訪問答|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正與北京交流合建數學所
    在今天舉行的中關村論壇開幕式後,「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的首位華人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接受北京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為推動北京基礎科研發展,其正牽頭與北京市商談合作在懷柔科學城建立數學所,並將引進更多世界一流數學科學家加入。
  • 中國數學家連破兩大國際難題,他們坐了11年冷板凳,菲爾茲獎得主都震驚了……
    《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與王兵教授的論文,正式宣布:微分幾何裡的兩大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與偏零階估計猜想被我國數學家率先證明!
  • 丘成桐:如果我沒得過菲爾茲獎,早就被打垮了
    少年成名的丘成桐,早年經歷就是一枚「學霸」的標準版本: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即便如此,他說:「快沒什麼用,做好的學問需要時間。」丘成桐用五年時間證明卡拉比猜想,其間歷經波折,甚至不得不寫信給卡拉比本人承認自己錯了。他的看法是,「花了真功夫,走的冤枉路都不會冤枉。」
  • 中國大學生破解世界級難題,22歲成985正教授,獲贈100萬元獎勵
    費馬之所以被稱為業餘數學家,是因為他真正的職業是律師,但即便如此,他在數論上的研究深度,也要比同時代專業數學家取得的成就還要大。無獨有偶,一個成績平平,沒有什麼突出表現的中國大學生卻憑藉一紙論文,意外破解了世界級難題,同時還被聘為985正教授,他是誰?他破解了什麼難題?劉嘉憶,遼寧大連人,一個來自中南大學的大三學生。
  • 三代師生接力半世紀 中外數學家聯手破解「丘成桐猜想」
    「弦論」認為,複雜的更高維度是緻密蜷縮在一起的,這些隱藏空間目前不能用任何實驗感知探測,要探索其結構只有靠數學方法。中外數學家最近聯手破解的「丘成桐猜想」,就是用數學揭示宇宙時空奧秘的重要一步。中科大數學院教授陳秀雄和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後孫崧合作,近期在國際幾何分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決了第一陳類為正時的「丘成桐猜想」,最終給出了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之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證明。這一數學進展將加深「弦論」的發展。
  • 專訪數學家丘成桐:如果我沒得過菲爾茲獎,早就被打垮了
    丘成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少年成名的丘成桐,早年經歷就是一枚「學霸」的標準版本: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即便如此,他說:「快沒什麼用,做好的學問需要時間。」
  • 大四學生聲稱解決世界數學難題 受到數學界質疑
    11月6日,廣州一家媒體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後」的他破解了》為題,刊發了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的報導。  這是一個原本被視為又一個劉路(22歲破解「西塔潘猜想」,現為中南大學學生)的年輕人。剛被媒體報導時,外界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生於1990年,同樣並非優等生,同樣據媒體稱破解了懸而未決的「世界數學難題」而引起轟動,同樣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轟動之後,往往緊跟著的是質疑。
  • 丘成桐:華人數學家的領袖
    1966年,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3年修完大學課程。他出眾的才華被陳省身發現,便將其破格收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自己的門下攻讀博士。破解「卡拉比猜想」難題一年後,22歲的丘成桐便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他來到史丹福大學工作。
  • 盤點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是丘成桐。菲爾茲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