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媛猜想」有多難?這道國產數學題,菲爾茲獎得主都束手無策

2020-12-09 騰訊網

數學是最古老的學科之一,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以前。雖然數學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人類真正重視數學還是在工業革命時期。19世紀的時候,諾貝爾將自己的遺產設立了五類獎項,但卻沒有數學。

還是1936年,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才要求設立了數學界國際性獎項,「菲爾茲獎」也成為了數學界最高獎項之一,被譽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但是菲爾茲獎遠比諾貝爾獎更加難得,從1936年到2018年,全世界也就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

其中1982年的菲爾茲獎得主就是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時隔24年,另一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才於2006年獲得該獎項。上世紀70年代,丘成桐就陸續解決了「沃爾夫猜想」、「正質量猜測」等世界性數學領域的難題。

而除了菲爾茲獎外,丘成桐還獲得了克拉福德獎、沃爾夫數學獎等眾多國際數學大獎,全世界範圍內包攬了這些獎項的數學家也只有丘成桐和比利時人德利涅。除了攻克數學界的難題之外,丘成桐還在物理學方面有深刻的研究。

丘成桐與霍金有過交流,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理論,以及「卡拉比猜想」。因此,丘成桐還在2018年獲得了物理學領域「馬塞爾·格羅斯曼獎」,以表彰他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不過,儘管在國外數學一直是一門受人追捧的學科,但是在中國給國內卻一直還是冷門。雖然在中國數學是基礎學科之一,但是高等數學領域卻一直難出人才,而且國人們對數學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丘成桐致力於發展中國的數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的數學研究中心都他一手創建起來的。本來中國從來沒有舉辦過數學相關的國際會議,還是在丘成桐先生的號召下,才有了國際數學講座。

也是因此,國內的數學學者們才開始有了走向國際的思想。2016年,丘成桐先生受邀參加了《開講啦》節目,一名叫陳昕媛的小女孩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如圖)。只見丘成桐看了這個問題後笑了笑說:「我也沒想清楚這個問題,我不太懂加減乘除啦。」

主持人撒貝寧開玩笑地將這道題命名為「陳昕媛猜想」,引得眾場哈哈大笑。網友們紛紛笑稱丘成桐居然被民間「網紅數學題」給「難倒」了,的確這類題在網絡上還有不少版本,但卻頂多只能算是混淆視聽的腦筋急轉彎,甚至不能叫是數學題。

真正的數學領域遠比那最基礎的四個符號要浩瀚廣闊,而中國人卻還一直誤認為數學沒有前途,創造不了經濟價值。殊不知只是國內對數學的認識一直在停步不前,家長們認為數學只是一堆數字,進而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而年輕人又因為把時間浪費在追名逐利之上,也很難有學生有熱情和精力去鑽研高深的難題。丘成桐也更是希望年輕人們能打開眼界,看看這個數學界浩瀚的宇宙,而不是滿足於用數字來玩「文字遊戲」。

相關焦點

  • 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
    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是1982年菲爾茲獎得主。在《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的十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位數學天才的傳奇。今天主要介紹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的關係。龐加萊猜想是數學家龐加萊於1904年提出的一個拓撲學猜想,也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
  • 頂級數學家佩雷爾曼:破解龐加萊猜想,拒領百萬獎金和菲爾茲獎
    如果告訴你解開一道數學題,就能獲得100萬美元,你會為之努力嗎?這當然是真的,2000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對全世界發出公告,只要解決了他們給出的七個數學題當中的任意一個,就能拿走100萬美金。消息一出來,數學界都沸騰了,無數數學家躍躍欲試。只要成功證明,就能名利雙收!
  • 數學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陳景潤談不上偉大貢獻有限
    丘成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數學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陳景潤談不上偉大少年成名的丘成桐,早年經歷就是一枚「學霸」的標準版本: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即便如此,他說:「快沒什麼用,做好的學問需要時間。」
  • 首位「菲爾茲獎」女性得主米爾扎哈尼
    2014年8月13日,年僅37歲的她在韓國首爾的頒獎儀式上被授予「菲爾茲獎」,這是自1936年首次頒發該獎以來第一次有女性獲此殊榮,她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伊朗裔數學家。國際數學家大會在菲爾茲獎頒獎聲明中稱:「米爾扎哈尼在數學技巧和數學文化方面有很高造詣,同時兼有超凡技術能力和雄心壯志,富有遠見和好奇心。」
  • 專訪菲爾茲獎得主高爾斯:漫遊音樂與數學 發現古老猜想反例
    原標題:專訪菲爾茲獎得主高爾斯:漫遊音樂與數學,發現古老猜想反例   數學家高爾斯偶爾在公開場合表演爵士鋼琴。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包括今年的4位獲獎者在內,自1936年第一次頒獎以來,菲爾茲獎先後共被授予55位數學家。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佩雷爾曼(Grigori Perelman)因證明龐加萊猜想而被授予2006年的菲爾茲獎,但他拒絕接受這一獎項。米爾扎哈尼則是近年來被看好有望奪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之一,她的成功獲獎也立即迎來了同行的交口稱讚:「這天終於來了,我感到很激動。」
  • 證明黎曼猜想到底有多難?如果說難度是10,哥德巴赫猜想就是6!
    前幾日,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的雙料得主atiyah,宣稱他證明了黎曼猜想,並於9月24日公布證明過程。至於atiyah是否真的證明了黎曼猜想,目前下結論還太早,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在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黎曼猜想到底有多難?1859年,德國大數學家黎曼(1826~1866),在他的的論文《論小於給定數的素數個數》中,提到了一個假設,並以此假設為基礎,得到了很多關於素數分布的重要性質。
  • 中國數學家連破兩大國際難題,他們坐了11年冷板凳,菲爾茲獎得主都震驚了……
    陳秀雄教授和王兵教授此次解決的,就是微分幾何學裡的兩座大山——哈密爾頓-田猜想與偏零階估計猜想。這兩個猜想是什麼意思呢?說實話,超模君也沒太看得明白,這裡貼一段講述哈密爾頓-田猜想的文字給大家感受一下。有媒體專門請教了專業人士,對方也表示很難通俗地去介紹。
  • 盤點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它每四年頒獎一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得獎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是丘成桐。菲爾茲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命名的。
  • 大三破解世界級數學猜想,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卻說:不算什麼難題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考狀元的時候,比較偏向於文科,雖說也有像祖衝之這樣的數學家,但畢竟沒有利益的驅動,這樣潛心研究的人還是少了些。因此在數學方面我們的確要比西方落後一些。不過我們從來不缺這樣的人才,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劉路。
  • 頂級數學家佩雷爾曼:破解龐加萊猜想,拒絕菲爾茲獎和百萬獎金
    現代人對於一夜暴富都有種執念,如果你的數學天賦極其出色,那一夜暴富對你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不過是解決一道數學題罷了。美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20年前公布了世界七大數學難題,只需要解開一個,你就能獲得100萬美元的獎金,可謂是名利雙收。
  • 訪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教授
    ↑ 點擊訂閱,了解世界科技最新動態2016年12月初,菲爾茲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吳寶珠參加了由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和英國物理學會聯合舉辦的會議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在羊岃村口,闢有展示丘成桐證明的正質量猜想和卡拉比猜想數學公式的區域。高深難懂的數學理論元素,在這片底層鄉土中被突顯。才剛剛開始,暫時還不能看到這會給當地社會帶來怎樣的示範效應。(1982年菲爾茲獎頒獎現場)「那時中國人得到了(菲爾茲獎),就像現在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不僅對中國的科技界,而且對整個中國社會,我覺得都有相當的鼓舞作用。」
  • 中國奧數第一,為何沒有菲爾茲獎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不必為是否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焦慮,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說:「我認為現在中國數學家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上升,所以大獎終將會到來。」    今年77歲的法捷耶夫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與陳省身、楊振寧、谷超豪、葛墨林等幾代華人科學家都有密切往來。
  • 專訪問答|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正與北京交流合建數學所
    在今天舉行的中關村論壇開幕式後,「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的首位華人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接受北京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為推動北京基礎科研發展,其正牽頭與北京市商談合作在懷柔科學城建立數學所,並將引進更多世界一流數學科學家加入。
  • 新一屆菲爾茲獎得主無中國人 「奧數大國」為何拿不了數學大獎?
    近日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公布了新一屆的菲爾茲獎得主名單,今年共有4名數學家摘得這一數學界最高榮譽,未有中國數學家問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數學科研水平。該獎授予40歲以下在數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四年頒發一次,每次2至4人;而奧數金牌得主通常在18歲以下,兩者的年齡差別大概在20歲左右。從相關數據分析來看,菲爾茲獎與20年前左右的IMO成績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從1990年開始算起,每屆菲爾茲獎獲獎者中至少有一位是20年前左右的IMO獲獎者。
  • 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的春季課程3月底線上開放,非UCLA學生也能上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思、Jamin、杜偉是的,菲爾茲獎得主的頂級基礎數學課,現在也能在線學習了。不過前提是了解調和分析,能跟得上大神的講課進程。從 3 月 30 號開始,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將在 UCLA 教授「Math 247B: Classical Fourier Analysis」,陶教授表示這門課程更準確地應該稱為「現代實變量調和分析」。
  • 智商230的數學大神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開網課了:經典傅立葉分析,全...
    文末有聯繫方式!愛數學的同學們有福了!3月30日開始,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的「經典傅立葉分析」 課程(Math 247B, Classical Fourier Analysis) 由於疫情影響,將改為網課,免費面向全網開放!
  • 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受聘哈工大講席教授
    日前,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Ngô Bảo Châu)教授受聘我校講席教授。校長周玉為吳寶珠教授頒發聘書。
  • 菲爾茲獎得主高爾斯:未來數學家的工作或被計算機取代
    這之後,如1995年懷特海獎的評語所言,高爾斯「在五年內讓巴拿赫空間的幾何完全改變了面貌」。他塑造了一系列巴拿赫空間中完全不具備對稱性的結構,解決了臭名昭著的巴拿赫超平面問題,提出高爾斯二分法定理。 1998年,因將泛函分析和組合學領域連接起來,35歲的高爾斯摘得了數學領域的皇冠——菲爾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