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2020-12-27 澎湃新聞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11 月 8 日,新華社報導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 - 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 20 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歷時 11 年。

微分幾何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來研究空間(微分流形)的幾何性質。應用微分學來研究三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曲線、曲面等圖形性質的數學分支,差不多與微積分學同時起源於 17 世紀。

微分幾何學的研究對數學其他分支以及力學、物理學、工程學等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歐拉、蒙日、拉格朗日以及柯西等數學家都曾為微分幾何學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在微分幾何學領域,陳秀雄和王兵團隊的研究方向是「裡奇流(Ricci flow)」的收斂性。

什麼是裡奇流?在微分幾何中,「裡奇流」是一種固有的幾何學流動,它的主要思想是讓流形隨時間變形,即是讓度規張量隨時間變化,觀察在流形的變形下,Ricci 曲率是如何變化的,以此來研究整體的拓撲性質。它的核心是 Hamilton-Ricci 流方程,是一個擬線性拋物型方程組。

裡奇流以義大利數學家格雷戈裡奧 · 裡奇 - 庫爾巴斯託羅(Gregorio Ricci Curbastro)的名字命名,由美國數學家理察 · 哈密頓(Richard Hamilton)於 1981 年首次引入,也稱裡奇 - 哈密頓流。這個工具同時被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 · 佩雷爾曼(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用於解決龐加萊猜想。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書面解釋可能有點抽象。因此王兵教授給了我們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吹一個氣球,氣球會不斷膨脹,我們可以用「裡奇流」來研究它空間的變化,最後得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結果。王兵教授還提到,「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兩位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上,該論文率先解決了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是微分幾何領域最高級別的專業期刊,主編是國際數學領袖丘成桐教授。

論文連結:https://projecteuclid.org/euclid.jdg/1599271253

這篇論文引入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技日報》報導稱,利用這篇論文的結果,陳秀雄、王兵和孫崧給出丘成桐穩定性猜想基於裡奇流的新證明。此外,該論文的核心思想也被王兵和李皓昭推廣到平均曲率流的研究中,並成功解決了著名的延拓性猜想。

新華社的報導中提到,這項研究歷時 5 年,論文篇幅長達 120 多頁。由於審稿人需要花大量時間去了解新的概念和方法,論文的審稿又花了 6 年,近期才正式發表。審稿人評論說,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 · 唐納森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人物簡介

陳秀雄教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文俊講席教授」、國際著名幾何分析學家,2018 年成為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他 1987 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隨後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89 年由國家保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和博士後,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

圖源:https://www.shanghaitech.edu.cn/2019/0626/c1001a43342/page.htm

陳秀雄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大範圍微分幾何及非線性偏微分方程。2014 年,陳秀雄教授與英國數學家唐納森、中科大校友孫崧博士合作,成功解決了被譽為「復幾何領域自卡拉比猜想解決後最重要的問題」的「丘成桐猜想」。《美國數學會雜誌》審稿人評價說:「陳 - 唐納森 - 孫的證明是突破性的,它不僅解決了一個基本性的問題,同時還發展了許多新穎有力的工具,以揭示卡勒幾何、代數幾何和偏微分方程之間的深刻聯繫。」

之後,陳秀雄、西蒙 · 唐納森和孫崧憑藉他們在《美國數學會雜誌》上連續發表的三篇論文《Kähler-Einstein metrics on Fano manifolds, I, II and III》,獲得了 2019 年奧斯瓦爾德 · 維布倫(Oswald Veblen)幾何獎。此外,陳秀雄還榮獲了 2019 年度西蒙斯學者獎。

本次突破的另一位主要研究者是中科大數學科學學院的王兵教授。1998 年王兵入學中科大少年班學院,2003 年赴美,求學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系,於 2008 年博士畢業。此後歷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師、石溪大學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研究助理教授以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職)。2018 年王兵教授回到中科大數學科學學院工作。

王兵教授的研究專長是幾何流,特別是凱勒裡奇流、裡奇流和平均曲率流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偏微分方程。

參考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11/09/c_1126714332.htm

http://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11/05/content_1040775.shtml

https://www.shanghaitech.edu.cn/2018/1122/c1001a36340/page.htm

http://news.ustc.edu.cn/2019/0621/c15884a387499/page.htm

11 月 14 日,DevRun 開發者沙龍華為雲即將登陸上海。華為雲技術大咖將帶領開發者玩轉 ModelArts,並解讀華為雲 IoT 服務與 AI 如何實現互通;聚焦華為雲 ModelArts 和 IoT 智能設備,為開發者帶來一場乾貨滿滿的技術盛宴。掃描二維碼,參與報名。

© THE END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的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 the flows》,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 - 田」 和 「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 20 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微分幾何學兩核心猜想20多年懸而未決,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
    微分幾何學兩核心猜想20多年懸而未決,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 新華社合肥11月8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
  •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2020-11-09 15:23:15 來源:新華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新華社合肥11月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 文匯早讀|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今天是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文匯早讀」帶您聚焦國內國際新聞熱點瀏覽今日《文匯報》精彩報導【中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 早讀|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中國人破解了!
    上海今天晴轉多雲,13~19℃§今日關注▌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十一年堅守!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困擾國際數學界20多年的兩個核心猜想!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Partial C^0-conjecture)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中國數學家連破兩大國際難題,他們坐了11年冷板凳,菲爾茲獎得主都震驚了……
    《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與王兵教授的論文,正式宣布:微分幾何裡的兩大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與偏零階估計猜想被我國數學家率先證明!
  • 十年磨一劍: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Partial C^0-conjecture)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核心猜想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核心猜想 新華網 | 2020-11-09 08:23:46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
  • 中科大學者攻克幾何分析核心猜想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秀雄教授、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解決了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相關成果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上。
  • 中國科學家解開這兩道世界數學難題!網友:不明覺厲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Partial C0-conjecture)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 丘成桐教授對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評論
    我問過一批專家,大家都說這篇文章[1]沒有提供一般數學家要求的嚴格性的定理證明。我本人認為數學家在宣布解決一個大問題前,需要找一些專家驗證所有的步驟,然而我相信阿蒂亞教授並沒有這樣做。況且阿蒂亞教授的論點極為牽強,看不到它的物理或數學上的意義。關於他發表的證明部分,T 函數極為重要,但是他沒有仔細描述他的 T 函數,這個 T 函數是否存在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看來他是希望它存在,然後用它來證明黎曼猜想,就是說黎曼 zeta 函數的主要零點都在 Re(s) = 1/2 的線上。
  • 證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摘得科學突破獎
    2002級少年班畢業生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孫崧因為「對復微分幾何的許多突破性貢獻」摘得本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此前他還獲得美國斯隆研究獎和因為證明丘成桐猜想而獲得美國幾何最高獎維布倫獎。這一系列極具含金量的榮譽是對他多年鑽研數學的肯定和讚賞。
  • 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 中國科大微分幾何研究及《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叢書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他們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據了解,他們的研究耗時5年,論文篇幅長達120多頁。王兵說,就像在寫一篇小說,「不同之處在於,靠的是邏輯推導而不是故事情節推動。」
  • 我國數學家率先解決了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發表在《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的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解決了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這些均為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來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這篇論文引進了眾多新思想和新方法,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丘成桐評論阿蒂亞爵士的黎曼猜想證明:沒看到啟發意義
    Forum)的演講上表示他證明了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微信公眾號「數理人文」發表了丘成桐教授就此事對新浪記者的答覆。著名美籍華裔數學家,也是首位華裔菲爾茲獎得主,現為哈佛大學數學講席教授。丘成桐主要從事分析幾何領域的研究,他對卡拉比猜想和正能定理的證明,對數學和物理學都影響深遠。1982 年,丘成桐與阿蒂亞在 Durham 參加微分幾何的會議。Dirk Ferus 圖首先說明,我不是數論或是黎曼函數的專家。我只能從我自己的經驗來回答你的問題。